(二百三十)​山穷水复疑无路,六必居铁树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77字 发布时间:2022-08-10

山穷水复疑无路,六必居铁树能开花(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五集

 

解决谣言最好的方式便是制造一个更大的谣言,然后用谣言去打败谣言,看似匪夷所思,实则简单有效,这就叫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海老爷口中的“正人心而靖浮言”,便是这个思路。在海老爷看来,关于那个“必”字的解读,别人口口相传的都是浮言,只有自己的注脚才是正解,虽然都没有征求过道长本人的意见,但谣言也是分级别的,白纸黑字总比信口开河显得更可靠些。赵老板绝望地看着海老爷,身子僵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身后那太监无所谓地说道,“取纸笔,让他写”,正所谓空口无凭立字为据,海老爷肯自己留下犯罪证据,那自然是求之不得。赵老板将柜台上记账用的纸笔,摆在了海老爷的面前,心中暗叹一声,这位大哥你此时便是想走,怕也是走不得了,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又是何苦来哉。

 

海老爷提起笔,若无其事地看向赵老板,不徐不疾地问道,“听说你的酱菜颇为讲究,一讲究产地,二讲究时令,三讲究瓜菜,四讲究甜酱,五讲究盛器,六讲究水泉,是否如此?”六必居的酱菜讲究颇多,海老爷不过是从其中随意选了六点,听顾客夸奖自家产品,赵老板心中受用却是支支吾吾地不敢答话。见海老爷光说话不写字,那太监阴着脸有些不耐烦地催道,“答他的话”,赵老板只得无可奈何地点头答了声“是”,海老爷这才胸有成竹地写了起来。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海老爷停了笔,冲着赵老板问了声“何如”,赵老板盯着那副字不说话,暗道一声,大哥您这字儿写的虽然工整,但比起严阁老,那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阿。“拿起来念”,那太监阴恻恻地吩咐道,赵老板捧着那张纸大声念道,“产地必真、时令必合、瓜菜必鲜、甜酱必醇、盛器必洁、水泉必香!”

 

海老爷的小广告写的确实不错,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只可惜是半点卵用没有,赵老板要是敢擅自把这几句话挂出去,只怕不是屁股开花,就是脑袋搬家。海老爷眼中闪着兴奋的火光,有些卖弄地显摆道,“这就是‘六心居’改为‘六必居’之真义,掌柜的,将这‘六必’另做一块牌匾挂起来,生意要是不好,找我就是”。赵老板哭笑不得地点点头,心说,大哥我这生意就这样了,您还是先顾好自己吧,就这几句抖机灵的破玩意儿,还特么要另做一块牌匾挂起来,你怕不是要拉着我一起进诏狱吧。不吹不黑,海老爷想的确实挺美,“六必居”的牌匾是严嵩题的字、道长盖的章,海老爷您一个举人出身,随便给“六必”写了个注脚,就这破玩意儿,也敢大言不惭地说要另做块牌匾,跟严阁老的那块挂在一起,明摆着就是在蹭人家道长跟严嵩的热度嘛,这海老爷贪起名来,也端的是手段层出不穷、无所不用其极。

 

海老爷笑呵呵地装完哔,刚想起身,却被肩头的一只手给直接摁了回去,一个锦衣卫瓮声瓮气地质问道,“也不留下姓名、去向,叫人家到哪儿去找你”。讲道理,锦衣卫老哥可能是误会了,一般都是做好了事才不留名呢,似海老爷这般到处惹是生非、招风惹雨的,怎么可能不留姓名,何况人家本就是冲着出名来的。再说句腹黑点的话,就海老爷干的这事儿,跟那些为了流量博眼球的网红,其实也没啥本质区别,严党爱财,取之无道;海老爷贪名,舍生忘死;唯有清流才是正常的成年人,名和利他们全都要。锦衣卫大哥竟然主动询问起姓名,简直就是正中自己下怀,海老爷抑制住内心深处的那股悸动,神色如常地说,“到户部找我就是”。那太监也没想到,眼前这厮竟然还是个当官的,见猎心喜地问道,“户部什么官儿阿”,海老爷故意顿了片刻,端足了架势,方才字正腔圆地说,“户部主事海瑞”。

 

户部主事也就是个六品官,在锦衣卫眼里,远没有永定河里的绿毛龟稀罕,不过“海瑞”这个名字却是如雷贯耳,不仅是裕王爷举荐的知县,还和自家十三太保里的齐大柱过从甚密,那锦衣卫心中一紧,急忙把摁在海老爷肩头的手抽了回来。若是换了别的六品官,估计这会儿已经拉被去诏狱录口供了,可面对名声在外的海瑞,就连那提刑司的太监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考虑再三终于捋清了思路,像抓海瑞这种事儿,还是得赶紧回去请示领导,自己可不敢擅自做主。

 

海老爷手里提着一包酱菜,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六必居,身后还跟着一个锦衣卫,走到马车前,只看见车辕边竖着一根马鞭,举目四望那车夫早已不见了踪影,安慰了母亲几句,便要牵着马车离去。此时那太监追了出来,一边把那副字揣进怀里,一边嘱咐锦衣卫先送海老爷回家,再带他去户部验明正身,自己则是着急忙慌地骑上马,一溜烟地跑去给陈洪报信。海瑞徒步牵着马,带着两个锦衣卫扬长而去,半路上还遇到了匆匆赶来的齐大柱,两人客套地寒暄了几句,海老爷便义正言辞地跟齐大柱划清了界限,临走时还特地告诉齐大柱,“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以后你在镇抚司当你的差,不要来找我,找我,我也不会见你。”海老爷对齐大柱本人没什么意见,只是不想同锦衣卫的十三太保扯上任何关系罢了,何况海老爷这次进京,注定是要去寻道长晦气的,自己跟齐大柱立场相对、阵营不同,早点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对彼此都好。

 

齐大柱一脸懵逼地看着海老爷渐行渐远,找旁边的锦衣卫问清楚了缘由,也意识到了问题严峻,喊了声“糟了”,立刻跳上马背,朝着远处疾驰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齐大柱赶回北镇抚司,急吼吼地找到朱七,三言两语说完了事情经过,朱七听后也是眉头紧锁,心中一阵腹诽,这姓海的鸟知县,刚来北京第一天就不消停,放着地上的祸不惹,非要去惹通天的祸,还正好犯在了陈洪手里,真特么不让人省心。朱七思索片刻,声色俱厉地告诫齐大柱,“你听明白了,海瑞是裕王爷举荐的人,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只需做一件事,赶快把这个事儿禀告诉徐阁老,然后回来在这好好给我待着,不许见他。”关于齐大柱跟海瑞之间的私人关系,朱七的想法与海老爷不谋而合,两人能够撇清关系最好,实在撇不清,也只能选择物理隔离了。齐大柱去给徐阶通风报信,这便是报了海老爷当初的救命之恩,一命还一命,从此两人互不相欠,以后便是山高水长后会无期了。

 

朱七派齐大柱去找徐阶,自己则跑去找吕芳,一番操作看似滴水不漏,却是犯了道长的大忌,明明是那鸟知县冒犯道长在先,朱七、齐大柱非但不站出来声张正义,反而第一时间跑去帮鸟知县通风报信,这胳膊肘往外拐的,简直是无法无天、丧心病狂。正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是道长没事闲的要去除芳草,而是这些芳草自己选择吃里扒外,一面倒地偏向裕王,生生把自己从芳草变成了毒草,害的道长不仅要除草,而且还得换个园丁。杨金水曾说过,“对上面要忠,交朋友要义”,杨公公之所以能逃出生天,那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把“忠”字摆在“义”字前面;若是学朱七、齐大柱这般,把“义”字摆在“忠”字前面,只怕被厉鬼夺走的,就不止是杨公公的魂魄了。

 

京城本是寸土寸金之地,海老爷又是囊中羞涩之人,接到调令时便给王用汲写信,托他帮自己寻一处落脚之地。经过多番查找,王用汲好不容易在钱粮胡同,找到一处偏僻小院,租金不贵但也远超了海老爷的预算,院内三间瓦房更是破败不堪。王用汲只好自掏腰包,先把房屋内外重新装修了一遍,又置办了不少家具,半个月的时间,便让那简朴小院焕然一新。王用汲算准了海老爷到京的日子,早早便带着仆人去院里洒扫庭除,清洁工作才做了一半,有仆人禀报说胡同口来了辆马车,王用汲急忙出门相迎,没走几步便撞见了牵着马车的海老爷。海老爷与王用汲一别三年,再见面时已是尘满面、鬓添霜,两位老友遥遥对视一眼、会心一笑,便快步向彼此走去,行至近前互相拱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竟是相顾无言。

 

一声问候、几句调侃,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手挽着手,有说有笑地来到马车前,王用汲不动声色地瞟了眼那两个锦衣卫,先帮海老爷安顿好家人,然后才把海老爷拉到院中,双眼盯着门外,忧心忡忡地问道,“什么人”。“锦衣卫的”,海老爷满不在乎地答道,王用汲略微一愣,不可思议地问道,“你刚进京,就招惹他们了?”海老爷一脸无所谓地说,“我书信里不是跟你说了嘛,总会惹上他们的,迟惹不如早惹”。实话实说,海老爷对锦衣卫并没有什么成见,他只是单纯地想来招惹道长罢了,六必居的注脚也只是开胃菜而已,海老爷特地给道长准备了几道硬菜,虽说是“迟惹不如早惹”,但也得寻个合适的时机,才好给道长下菜碟不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