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圣佛率众徒自金山寺不辞而别,只因听经者众多,不宜现身。但在离别之时,已为恩师法明大师留信一封。信中曰:跪感恩师再造之恩,今小徒复返西去,路途遥远,时日难定,万望恩师身康体健,源远流长。莫怪不辞而别,归来再聚金山寺。愚徒江流儿拜上。
金山寺法明大师手持信纸,望西天许愿:“愿我爱徒唐玄藏西去平安,愿我佛大慈大悲,保佑唐圣佛等一路顺风,凯旋归来!阿弥陀佛!”
唐圣佛师徒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只见巩州城楼气势雄伟,年代久远,造型精巧,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层顶,若虎伏岗。真是雄伟壮观,美不胜收。城楼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唐圣佛细观巩州城楼,不禁感叹,道:“阿弥陀佛!此处人壮市荣,美不胜收。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我取经之始路过此地,会有三妖出现,害人损命。闹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此地虽远,乃我大唐之地,绝不该有此孽祸。我佛慈悲,太宗大爱,愿将《大藏真经》广播四方,共享大唐盛世之荣。愿我等不辱使命,心想事成。”
孙圣佛挠挠猴脸儿,眨巴眨巴眼睛,道。“阿弥陀佛!师傅,我们佛法有成,只要我等诚心度化,必能得偿所愿。”
“但愿如此!”唐圣佛说着率众徒进城。
行进中,天龙马蹬了两下蹄子。天蓬使者道:“师父啊,看你和猴哥两个嘟嘟囔囔弄半天,看把天龙饿的欢?直蹬蹄子,乱张嘴,哪里用斋还没准儿?!”
“呆子,你还是吃性未改,这哪里是天龙饿了,分明是你想吃想喝,还拿别人说事,是不是又要找打?”
天蓬使者连忙躲开孙圣佛,跑到唐圣佛马前,告状道:“师父啊,看你管不管?看那猴子又要反?”
唐圣佛笑了笑,对孙圣佛道:“阿弥陀佛!悟空,切莫吵闹,用斋之地马上就到。”
说话间,迎面跑来一队人马。最前面骑马之人,到达近前,抱拳施礼道:“各位可是大唐圣佛?我乃巩州城主刘善,还请众佛到寒舍用斋。”
“哈哈,师父真行啊,一猜就猜对,一来就一队,这回准吃饱,肯定还吃好。”天蓬使者笑的合不拢嘴,用手摸着肚子说道。
唐圣佛撇了天蓬使者一眼,转身对巩州城主刘善道:“阿弥陀佛!刘城主劳驾了。”
“圣佛莫要客气,随我进城。我已差人请前方河州卫主李念前来敬贺,一会儿便到。”
席间,刘善城主和河州卫主李念问起复往西去之意,唐圣佛道:“此番西去,乃受大唐太宗皇帝御旨,弘扬佛法,广播大唐盛世,与四方共享。”
刘善道:“吾皇英明,刘善愿效犬马之劳。”
李念亦道:“我等愿替主分忧,为佛参禅,广播善缘。”
唐圣佛笑道:“阿弥陀佛!既然刘施主和李施主一心向善,愿将大唐盛世分享与四方,我愿留手抄本《大藏真经》与你们,愿你等虔诚悟理,精心参禅,将大乘佛法润泽众生,将大唐盛世分享万里。”
刘善李念诚心跪倒,高举双手,接过《大藏真经》。唐圣佛讲了悟佛参禅之法。刘善李念一一记下。
宴散,唐圣佛告别刘善李念,穿过河州卫,向西前行十三里,见一山岭横于眼前。
唐圣佛立马合十,道:“阿弥陀佛!悟空快来。”
“阿弥陀佛!师傅,徒儿在此。”孙圣佛听唤,连忙赶到。
“悟空啊,前方之山便是双叉岭,吾对此记忆尤甚。想起多年之前,犹如梦中一般。那时此岭拨草寻路,崎岖难走,那时秋深时节,四更天气,冒霜拨露,忽失落此地。见一魔王,凶顽太甚,将吾与二从者绑了。又见一条黑汉,称是熊山君;一条胖汉,称是特处士,走进来,称那魔王是寅将军。他三个把我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吃了,天光才散。所幸吾被太白金星所救,才存命至今,善哉!善哉!”
孙圣佛道:“师傅莫慌!如今想那三妖早已逃之夭夭,倘若三妖还在此处,今日就是它们明年之忌日。”
“是啊,师父,我等都已成佛,岂能怕那妖怪?”金身罗汉道。
天蓬使者也道:“是啊,是啊!我们现已成佛,还怕什么妖魔,那个胆儿大敢出来,我就给它一金耙,保准打发回老家。”天蓬使者摆摆头,非常自信。
再看天龙马,摇头摆尾,“咴咴”乱叫,四蹄蹬地,“踏踏”山响。犹如马上出征,去拆除妖魔一般。
唐圣佛微微一笑,用手轻轻拍了一下马背,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徒儿们忠义之情甚佳,为师深感荣幸,有汝等在此,我又有何惧呢?”
正说着,忽然一阵风响,犹如山洪爆发一般。
几个徒弟马上警觉起来,各拿兵刃准备降妖。
随着风响,从双叉岭上飞跑来一只斑斓猛虎,张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甚是渗人。
还未等孙圣佛搭话,金身罗汉“噌”的一声,跳到前面,单指轻顶降妖宝杖。见降妖宝杖,闪闪发光,耀人二目。这降妖宝杖,是何宝物?有诗为证: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
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
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唐僧。
西方路上无知识,上界宫中有大名。
唤做降妖真宝杖,管教一下碎天灵!
那下山猛虎越来越近,惊的天龙马,四蹄蹬地。金身罗汉手指往前一指,说了声“着”。那猛虎被降妖杖击着,但见红光一闪,猛虎变成了虎娃娃,如大母手指大小。金身罗汉走至近前,顺手拿起,托于掌中。
这时,又见一彪形大汉手持钢叉,旋风般追来,下山见到众人,就是一愣。片刻,那大汉疾步向前,跑到唐圣佛马前,“噗通”跪倒。
孙圣佛闪身挡于马前,喝道:“呔!来者何人?”
那大汉一抱拳,往上扣头。高声道:“圣僧在上,受我刘伯钦一拜。多年前,我还救汝之命,难道汝不认识我了不成?”
唐圣佛听的声音耳熟,道:“阿弥陀佛!悟空莫惊,闪开待我看来。”
孙圣佛往旁边一闪。
唐圣佛再看那大汉,脑中往事一闪,但见他:头上戴一顶艾叶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领羊绒织锦叵罗衣,腰间束一条狮蛮带。脚下一对麂皮靴。环眼圆睛如吊客,圈须乱扰似河奎。悬一囊毒药弓矢,拿一杆点钢大叉。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看罢,急忙道:“阿弥陀佛!原来是恩公刘施主,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唐圣佛赶紧下马,双手相搀。并介绍众徒与刘伯钦相识。
同时天蓬使者、金身罗汉皆来到近前。刘伯钦一一施礼。众徒亦一一还礼。
刘伯钦道:“既然圣僧师徒皆已成佛,又复至双叉岭,我荣幸之至,何不随小人到舍下小饮,让吾那内人煮些斋饭,也好尽地主之谊啊?”
“是啊,是啊!师父,您看,咱们走了这么久,一点儿吃的也没有。天龙无食又缺料,若它饿坏把谁靠?既然刘施主盛情来接,咱们何不前去小歇?”
唐圣佛道:“阿弥陀佛,也罢!刘施主,那就有劳了。”
刘伯钦道:“各位圣佛请了!我在前面带路。”
刘伯钦不愧是双叉岭镇山太保,走山路如履平川,行陡坡快似猿猴。唐圣佛众人紧随。迤逶行过山坡,便见一座山庄。只见:参天有古树,漫路是荒藤。万壑风尘展英姿,千崖气象落风尘。野花香袭体,幽竹绿依依。门楼覆草鲜,庭院篱笆高。石桥流水润万物,峻岭飘香育苍生。
众人行至门首,刘伯钦高声叫道:“小的们何在?”片刻,走出来三四个家童,看相貌怪形恶相,估体力力大无穷。家童接过唐圣佛所带行李,牵过天龙白马,喂上上好草料。
刘伯钦引众人进屋坐定,忙吩咐其妻献来山茶,再速去做些斋饭招待各位圣佛。
唐圣佛表示感谢,又问道:“阿弥陀佛!刘施主,但不知令堂身体可安?”
刘伯钦听罢,低头抹泪,道:“家母已过世一年矣。”
唐圣佛闻言,后悔不迭,忙道:“阿弥陀佛,惭愧惭愧,本不该问及刘施主痛处,实在惭愧。”
刘伯钦道:“圣佛不知,哪有怪罪之理?家母过世,不知在阴司何如?”
唐圣佛道:“令堂聪慧贤达,为人和善,必无罪可受。”
刘伯钦只低泣无声。
唐圣佛又道:“阿弥陀佛!刘施主不必难过,如此这般,明日我再为令堂超度,让汝心安就是了。”
刘伯钦闻言,止泣止悲,忙附身下拜,唐圣佛连忙拦住。道:“阿弥陀佛!多年前,令堂亲自为吾煮素斋做斋饭,忙忙碌碌,自己倒不曾吃好,心中早有愧意,今借此机会,为其超度,实属应当,刘施主不必挂怀。”
刘伯钦看着唐圣佛欲言又止。
唐圣佛不解的问道:“阿弥陀佛!刘施主还有何事不便开口?”
刘伯钦吞吞吐吐:“这,这,这怎么好说?是山妻至今未孕,也不知圣佛能否诵经奏效乎?”
唐圣佛合掌道:“阿弥陀佛!这本是造福之事,诵经亦是贫僧分内之事,请刘施主不必担心,诵经送子之事交于贫僧便是。”
刘伯钦闻的此言,急忙磕头谢恩。
唐圣佛唤来孙圣佛,低声安排一番。孙圣佛出的山庄,一个筋斗云不知去向。
工夫不大,孙圣佛暗落云头。走近唐圣佛,低语几句。唐圣佛大喜,合掌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刘伯钦不知何事,亦不便问之。又想起其妻做饭之事,不觉起疑。原来其妻做饭又快又好,现如今半个时辰还未做好,不知何故,便起身去催。欲进灶堂,见其妻正端碗出来。刘伯钦正想发问,其妻忙把他叫到一旁,说道:“相公啊,你说怪不怪?”
刘伯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何事?”
其妻道:“方才,我在忙碌素斋素饭,忽觉昏沉,一转身,见观音菩萨天降我家,正欲见礼,那观音菩萨道:旃檀功德佛等已到你家,方才唐圣佛差孙圣佛到我处为你求女送子,今见刘伯钦与佛有缘,故为汝送子到家,望今后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切记!观音菩萨一闪不见,我猛然惊醒,原来是个喜梦,正要找你,你却来了。”
刘伯钦闻言,喜打心头坐,笑从口中言。顾不得其妻,一溜烟儿跑回客厅,跪倒便拜。“唐圣佛莫怪我村素山野,招待不周,还望谅解。”
唐圣佛惊道:“阿弥陀佛!刘施主何出此言啊?”
刘伯钦便把其妻之梦详说一遍。
唐圣佛喜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既观音菩萨送子到家,我等恭贺刘施主一家添丁增女,祝贺祝贺!”
刘伯钦又道:“唐圣佛今已成佛,可愿点化与我,我愿参禅拜佛,弘扬佛法,广结善缘。”
唐圣佛大喜,道:“阿弥陀佛!既然刘施主与佛有缘,又有决心,我便留手抄本《大藏真经》与你,愿你虚心领会,精心悟佛,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普度众生,远播大唐盛世与四方,润泽佛法与万物!”
刘伯钦受命称是。
唐圣佛忙唤来金身罗汉,道:“悟净啊?把你所收之斑虎拿出,把它赠与有用之人,如何?”
“谨遵师命!”金身罗汉用手托出斑虎,递与师父。
唐圣佛手托斑虎,口中念念有词,不多时,虎娃娃瞬间变成金虎,活剥可爱。
唐圣佛让刘伯钦上前。
刘伯钦双膝跪倒,两手举起。
唐圣佛慢慢将金虎放入刘伯钦掌中,又附耳授予咒决。道:“阿弥陀佛,刘施主,今你已成我佛门弟子,送你法号:太保,再送你金虎作为脚力,它能大能小,定能助你之力。愿你法传四方,普度众生,盛世共享,达成极乐。”
从此,世人经常见一驾虎之人,活跃在四方各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所经之处,繁荣太平,人称“神虎太保”。
唐圣佛次日为刘伯钦令堂诵经超度,达成心愿。
辞别太保,唐圣佛众人意欲何往?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