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稳定中摸索(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0802字 发布时间:2022-08-09

兴海十七年还是顺利的过去了,兴海十八年开始了。

兴海十七年年底的时候,部分御史、言官和宣文院的文人清流赵麒麟、安荣青、蔡明纬、陈明和、苏玉荣等人就已经有零零散散上书,重点是针对范家和李家这两个最大的富商,尤其是针对范茹冰个人及其生意。

范茹冰平时主要是照顾范家生意,但是有赏加内事厅宫榷司同知衔,这对其经商有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因此树大招风,而且她事情太多,难以分身,手下的人也疏于管教。故而难免有些把柄会被清流、言官所抓住。

对于这些弹劾,范茹冰并不害怕,开始也没有当回事。范家作为晋国的顶级大富商还是官商,坐拥千万家产,而且位居要职,遭到嫉妒弹劾并不稀罕。而范茹冰也自恃其能力和功劳,认为这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刚开始确实如范茹冰所想,但是从兴海十八年二月开始,事情是越闹越大了,而且原本认为是小事没有在意的户部副判兼市舶司使范锡玄也感觉到了一股隐忧。

刑部正判顾明瑞、御史大夫李安维皆与范锡玄关系不错,开始时候也并没有在意,别说是范锡玄,即使他们也不时会遭到弹劾,但都很快烟消云散,然而此次对范茹冰的弹劾过了两个月了,不仅没有下去的趋势,反而被越烧越旺了。这就很反常了。到了二月底三月初,对范茹冰的弹劾不仅是针对范茹冰了,而且牵连到整个范家,并有方式也大不一样了。

去年年底的弹劾主要还是针对范茹冰个人,说她行事跋扈张扬,奢靡腐化,行为不端,与西洋人交朋友毫不避讳,并经常穿洋人服侍,是有伤分化之类,还只是一些笼统空洞和个人生活问题,偶尔会说起管教不严,但是并没有具体实际的东西。然而从二月底三月初开始,弹劾除了这些外,有了大量实证和数字,称范茹冰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历年欠缴的税款总计高达上百万两,还走私人口,购买兵器,是意图不轨。而且不仅针对她个人,并暗含对其家族范锡玄、范锡援的弹劾。

事情越闹越大了,而且在三月初已经惊动了所有的参知政事和左相康延徽、右相马英豫、太子马绍华、司徒马绍承,自然也惊动了马英韶。

马英韶对于范家欠缴税款、走私人口、购买兵器的事情大体是清楚的。尤其是购买兵器,这是那年为了应急备战,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马英韶不想用自己的名义,最后是范锡玄出面,首批订金是范茹冰出的。这就被抓到把柄了,而且是没法说的,总不能把晋王招出去的。

马英韶本来想强力压下去的,但是大量的御史台和宣文院的言官于三月十五日开始聚众在怀远宫前长跪不起进行觐见,要求严惩并抓捕范茹琳、范茹冰姐妹,给范锡玄惩戒,同时追查富商的税收、裁减军队和缩减兵器、战船生产,主张大兴文教,改善民生等。

马英韶一看这些主张就断定肯定有人指使,因为范家做的那些事都是极为机密的,很少有人知道的。故而先直接密令王音棋密查这些御史言官的情况,然后直接上报。

虽然马英韶有怀疑,但是还是需要实证,而且对于这些人也不能全然用硬来的方法进行压制,也得做一些让步。

三月二十日,马绍华按照马英韶的意思,下令免去范锡玄的户部副判,革职留任,仍为市舶司使;

二十三日,下令对富商的税收进行清查;

二十五日,下令减免宁安府等地田赋等。

但是对于继续裁军和缩减军械战船生产,马英韶是寸步不让。而且关于抓捕范茹琳、范茹冰一事,也绝不让步。

然而事情并未这样结束,四月,这些官员在礼部正判赵德庆、侍御史肖玉苏、管学大臣兼宣文院大学士张立言等人的支持下继续进行劝谏。张立言参与进来,让马英韶颇为为难。

马英韶不愿意再继续让步,但是张立言、杜幼道、田承仁等勋贵大族则建议必要时候可以对文官言官让步,不能伤了士子之心。

四月底,部分御史言官和民众在有人煽动下直接冲击了范家,还将范家的管家打伤,范茹琳、范茹冰亏多那天不再,否则可就危险了。

五月二日,范茹冰派人进宫去找马绍承,希望马绍承帮忙。

三日,马绍承就进宫去找父亲马英韶,希望让范家姐妹先离开海京府,去南洋躲避一阵,马绍华也在。

马英韶:“这些乱民,怎么能这样。”

马绍华:“她们姐妹有些事确实也做的过了,不然不至于如此。”

马绍承:“她们是有些招摇,但是却是有大功的,至少不能这样。何况如果单纯是刁民就算了,这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马绍华:“二弟,尚未调查清楚,慎言。”

马绍承:“大哥,能知道那么多详情,绝不是一般人做到的,肯定有人指使的。像购买兵器这事情,连你我都未必全清楚。”

马绍华:“可是别的事情总不是空穴来风吧。”

马英韶:“你们不要争了,现在说怎么办。”

马绍华:“不妨先关押起来,过段时间风平浪静了,再放了她们,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马绍承:“儿臣还是建议明面上抓,但网开一面,让她们去南洋。”

马绍华:“去了南洋就安全了吗?倒不如就关在海京府,有人保护更为合适一些。”

正当马英韶犹豫的时候,王音棋回来了,向马英韶回报调查的情况。

马英韶:“怎么样。”

王音棋:“禀晋王,确实有人指使。赵德庆、肖玉苏是背后指使,而且他们私下还经常与办事大臣衙门的人有关联。”

马英韶:“怎么还与燕朝人有联系。”

王音棋:“赵德庆祖籍与王若松是同籍,而且都对文墨书画有研究,所以私下二人关系较为密切。蔡明纬、陈明和、苏玉荣等则更是与办事大臣衙门里的人接触极为频繁,甘受其驱驰。”

马英韶:“那赵德庆怎么知道那么多。”

王音棋:“赵德庆买通了范家的一些人,而范家的管家等人也是四处拿银子,什么钱也敢要,最后就进了别人的圈套。”

马英韶:“还有什么消息。”

王音棋:“王若松想通过利用他们进而策动御史言官,威逼晋王,罢免范家是明面上的,但核心是希望晋国内部生乱,主要是希望晋王裁军和削减军备,而且已经得到了我们在办事大臣衙门内部人的佐证。另外,他们已经雇佣了江湖上的人,还包括在南洋的人,打算绑架范家姐妹,然后从她们口中得到更多的关于晋王您和晋国的内幕消息。”

马英韶:“哼,这帮人计划的倒是周密啊,为什么首先挑选范家?。”

王音棋:“一方面范家姐妹确实招摇,另外也是为钱而去。”

马英韶:“好了,你继续打探。”

王音棋:“是。”

王音棋走了后,马绍华说:“父王,那更不能让范家姐妹在自家了,赶紧关押到秘密的地方保护起来吧。”

马绍承:“既然他们能买通江湖上的人,宫里衙门里的人就一定会保险吗,所以也不安全的。”

马绍华:“那去南洋如何。”

马英韶:“这样吧,范家姐妹先去兴京府,然后你给西洋商馆写封信,让她们去西洋或者西洋的地盘。让她们去西洋看看也好,回来也有助于我们的发展。”

马绍华:“这好吗,那为什么不送她们去内陆?”

马绍承:“大哥,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马英韶:“那倒也不是自投罗网,但是目下先去西洋吧。”

马绍承:“儿臣遵命。”

马英韶:“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派最可靠的人保护他们。”

马绍承:“儿臣领命,即刻去办。”

马绍承走后,马英韶对马绍华说:“看清了吧,燕朝人时刻谋夺我们家的权力,以前是明来,现在是暗中策划,但是我们还不能与之撕破脸。你切记,为政者一定要谨慎小心。”

马绍华:“儿臣记下了。”

马英韶:“另外你去告诉范锡玄,让他赶紧想办法把税款补缴了,不要知法犯法。另外让他们做生意时候也悠着点。还有你们兄弟平时与范茹琳姐妹的关系,也要注意。”

马绍华:“儿臣明白。”

马绍承回去后,立即派心腹之人当夜从范家将范茹琳、范茹冰姐妹接到了自己的府中。

范茹琳、范茹冰到了马绍承府中后,首先感谢之外,还有一股怒火,尤其是范茹冰。

范茹冰:“这些人凭什么对我们姐妹和家族指手画脚。”

马绍承:“好了,你就别发火了,我的好姐姐。何况,人家说的你的事情也不都是是空穴来风的,你们平时就丝毫没问题吗?当然了,这次你们的事情,已经不是咱们晋国内部的事情了。”

范茹冰:“你是说有老鼠参与其中吗?”

马绍承不说话,但是聪颖的范家姐妹都已经明白了。

范茹琳:“好了,你就少说两句吧。司徒,我们现在该如何。”

马绍承:“你们先去南洋,然后以我的使者名义去西洋或者西洋的地盘,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我已经给徐海波、伊莎拉写好了一封信,你们今夜就动身前往南洋,他们会照顾你们的。”

范茹琳、范茹冰:“我们真的必须要走吗?”

马绍承:“必须走,但是你们不是逃难,是以我的名义去谈生意,明白了没有。另外一路都要小心,谨言慎行。”

范茹琳、范茹冰:“明白了。”

临别时,范茹琳姐妹尤其是范茹冰与马绍承是依依不舍。

范茹琳:“司徒,烦你向晋王和太子代我们二人请罪,是我们办事不力,还牵连到了你们。”

马绍承:“你放心。”

其实马绍承明白范茹琳心中还是挂念和想着自己的大哥。

范茹冰:“二王子,这一别我们何时回来啊。”

马绍承:“两位姐姐,你们放心,去一趟西洋开开眼,开开洋荤,等回来我们再把酒言欢。”

范茹冰:“嗯嗯,那你也保重和小心啊。”

范茹琳、范茹冰走了,她们是一步三回头,而马绍承也一直在门口看着她们离开了自己的视线才回去。

很显然,马绍承与范茹冰之间有一种特殊和微妙的感情。

当夜,在刘妙然的安排下,范茹琳、范茹冰姐妹和马英韶的几个心腹连夜出发,在五日抵达了光宁港,然后冒着风浪的危险,去南洋兴京府。

虽然燕朝的人和其受其指使控制的人密切注视着范家,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范茹琳姐妹早已经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了。

五月二十五日,范茹琳姐妹总算抵达了宁河港,然后于六月十五日抵达了兴京府,沿途还是顺利的。毕竟燕人和赵德庆等人的势力在南洋远不如马英韶、马绍承父子。

在估计她们已经安全到了南洋后,马英韶于五月二十七日下令将范茹琳、范茹冰革职,发往思宁州反省。

同时,马英韶密令水师自即日开始密切巡视由思宁州到海山洲的水路,他估计燕朝人肯定会在海上下手,要趁机一网打尽。

也就在五月底,兴京府府尹徐海波和苏威兰国驻兴京府首席秘书伊莎拉都收到了马绍承写的信。徐海波自然没问题,立即派得力的手下守护在兴京府的主要路口和安晋港。而伊莎拉则必须与约律商议。

伊莎拉拿着马绍承的信和约律商议。

伊莎拉:“这是晋王次子马绍承以个人身份给我的信,希望我们能安排范家姐妹去西洋,或者是我们在东天竺的商社居住,以方便洽谈生意。”

约律:“你怎么看呢?”

伊莎拉:“我估计晋国内部发生了矛盾,晋王父子这是保护范家姐妹所采取的不得已措施。”

约律:“范家姐妹的情况呢?”

伊莎拉:“范茹琳是前任兴京府尹范锡玄的女儿,范茹冰是其侄女。两人虽然年轻,却和范锡援一起统领着范家的庞大生意,与我们也有合作。而她们本人应对西洋有好奇之心。”

约律:“晋王的次子是一位开明的人,既然是他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我想我们应该帮助他。”

伊莎拉:“明白了。”

约律是一个精明之人,他看着的是范家的身份、势力及其与马英韶父子的特殊关系,而这一切是最为重要的。

六月十五日,范茹琳、范茹冰和亲随共五人抵达了兴京府,恰好遇到了徐海波的手下,然后进入了兴京府徐家。

徐海波在安顿好二人后,说:“两位小姐辛苦了,司徒的信我已经收到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范茹琳:“徐大人,那你说怎么办,我们都听你的。”

徐海波:“在南洋尤其是这兴京府,臣一定确保两位的安全。明日我会请伊莎拉过来,然后商议两位小姐如何出去。”

范茹琳:“她们会帮忙吗?”

徐海波:“我几天前去见过伊莎拉还有约律,他们都很痛快地答应了。”

范茹冰:“为什么是苏威兰国,而不是佛鹰国。司徒不是也娶了一个西洋人吗,不明白。”

范茹琳:“你不要乱猜测。”

徐海波:“这一点臣估计司徒的意思是这样的,一来苏威兰国是日益走向强大的,想借此了解苏威兰国。另外毕竟司徒和伊莎拉私人关系很好,而佛鹰国、西巴斯鹰国的商务代表都已经换人了,为了保险只能是苏威兰国了。这是臣个人的理解。”

其实徐海波的理解基本是对的,从兴海十五年曼嘉德离任后,新任的商务代表与晋国虽然继续友好,但是马绍承与他们并未有过直接交往。而范家姐妹此事背后有燕人插手,佛鹰国、西巴斯鹰国均不想与燕人发生冲突。而且作为两国的盟友,马英韶父子也不希望因此将两个盟友牵扯进来,故而选择了苏威兰国。一来马绍承与伊莎拉有交情,二来就是苏威兰国实力强,即便有什么万一,苏威兰国也不惧怕燕朝。故而直到范茹琳姐妹离开,玛黛莉也并不知道此事。

当晚,范茹琳姐妹就住在了徐家,并见到了徐海波的五个儿子。徐海波还将次子也一同和范家姐妹出发的事向其禀报,范茹琳姐妹很高兴。

十六日晚,伊莎拉和约律的秘书特梅莎前往兴京府拜望徐海波和范茹琳、范茹冰姐妹。

徐海波精通西洋礼仪,加上常在海关任职,对伊莎拉也熟悉,故而双方一见面的气氛还是很友好的。

当伊莎拉见了范茹琳姐妹时候,伊莎拉很亲切,并和她们主动拥抱,让范茹琳姐妹多少还是有些惊讶。

伊莎拉:“亲爱的范小姐,我们好久不见了,能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范茹琳、范茹冰:“是啊,我们也很高兴。”

特梅莎没见过二人,伊莎拉很快给她们做了介绍。

礼节之后,徐海波说:“伊莎拉小姐,你看你们是怎么安排。”

伊莎拉:“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十八日下午有一艘我们的商船将从安晋港出发,会去东天竺的总部马哈迈港,先在那里休息,然后再择机选择是否去西洋。”

徐海波:“谁陪同和保卫。”

伊莎拉:“约律先生的秘书就是特梅莎小姐将陪同二位前往,是约律先生特意安排的。”

徐海波:“好,这我就放心了。”

晋国方面派的人,徐海波已经想好了。由他从兴京府驻军内挑选五名精兵,另外将自己的次子徐武成也派去。

六月十八日中午,范茹琳、范茹冰姐妹及随从在徐武成和五名精兵的保卫下秘密抵达了苏威兰国商馆,在此会见了约律等人。

约律对此表示了欢迎,并吩咐特梅莎说:“你一定要照顾好这些我们尊敬的客人,她也是我们的朋友,是重要的朋友。”

特梅莎:“请约律先生放心,我一定好好陪同范小姐等人。”

下午,范茹琳、范茹冰姐妹和特梅莎一行抵达了安晋港,然后乘坐苏威兰国的商船出发,向马哈迈港出发。

而另外一方面,自马英韶五月底将范茹琳姐妹的免职公开后,果不如然,办事大臣衙门和赵德庆等人立即秘密招募了海盗在海上进行拦截。

六月中旬,宁西方向,黄定忠确实发现了海盗,并击沉其船只两艘,俘虏一艘及船上的几十人,经审问,这些人确实是受办事大臣衙门里的人差遣,而且携带有秘密公文等。这些人里有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的七品通事官宁荣。这批公文里有王若松等关于上报的最近海山洲情况以及提出的关于在晋国士子、勋贵和没落大族中收买线人的建议。还有绘制的海京府地图及海山洲高层人员的姓名、年龄和出身及爱好等情况,都是十分机密的东西。

更为重要的是宁荣交代他曾作为王若松的密使,拜见过张立言和杜幼道,还希望拜见康延徽,但是遭到了拒绝。

黄定忠缴获这些后,立即上报马英韶。

六月二十日,马英韶得到了这些密报,将其留存。然后密令黄定忠把这些人全部诛杀,对外宣称是海难。

马英韶方面,在消除了这些人之后,紧接着就开始进一步的反击。

次日,马英韶让马绍华放出风去说此次进谏中有燕朝人参与,以转移注意力。同时拉拢分化收买御史,制造内部的矛盾。

赵麒麟、安荣青、蔡明纬、陈明和、苏玉荣等人此时就是否大进谏也发生了冲突。赵麒麟、安荣青主张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认为海山洲还是要稳定团结为主,不能让燕人参与过多。而其余人则主张继续煽动言官上疏。

二十五日,王若松知道了宁荣被杀等事情,他明白马英韶要开始反击了,也知道这些都是马英韶做的,但是他也不能为此找马英韶兴师问罪,毕竟目前双方面子上还是和好的。另外这么大的事,他竟然丝毫没有和帮办大臣郑博宇打招呼,只和协办大臣德龄安商议过,然后就和属于自己的少数亲信的擅自行动。

七月二日,马英韶下令杜幼道致仕,晋升少师,入弘德院,从此养老。

同日以范锡玄署理户部正判,仍兼市舶司使。

七月五日,接受康延徽的建议,下令肖玉苏调任礼部副判;

七月八日,接受顾明瑞的建议,下令礼部正判赵德庆改任管学大臣,张立言调任礼部正判。

七月十五日,又褒奖了在此次进谏中比较稳重的御史,如赵麒麟、安荣青等人,提升二人为四品官,但是对激进的几名御史和官吏如蔡明纬、陈明和、苏玉荣等人则全部免职开缺,但是也没有进行严惩。毕竟这些人背后牵扯到办事大臣衙门的人,马英韶还不愿意与他们直接冲突,就在此作罢算了。

马英韶就此作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年二月开始,张皇后病情日益加重,从五六月开始就经常昏迷,已经恐怕是没几个月了。

七月二十日,马英韶得知张皇后已经没多少时间了,下令无论如何也要尽全力延续其生命,并派人四处寻找良医良药。然而张皇后毕竟年事已高,任何医药都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七月二十七日,张皇后进入弥留之际。

张祎澜、马英韶、马雯婷、康延徽、康广进等人都在旁,深知这恐怕是最后一面了。

张皇后看着这么多人在旁,神情十分欣慰。

张皇后:“我一个前朝的皇后,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万分幸运了,我真是死而无憾了。能得到先王的恩遇,保全性命,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不怕死,不怕。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

张祎澜:“妹妹,别这么说,你能好起来的。”

张皇后:“姐姐,我大限已到,我知道,不过我真不怕。我有幸能遇到你,来生我们还做姐妹。”

张祎澜拉着她的手不住地流泪与点头。

张皇后接着对马英韶说:“晋王,我死后,不要给我搞什么隆重的葬礼之类,我不配,我只是一个流亡人罢了。我只有一个女儿,她这么多年来蒙你照顾,我也是放心的。如果说愿望,我只有一个心愿。”

马英韶:“您放心,我一定帮您做到,您说。”

张皇后:“我希望我走后在我的墓前,放一些家乡中原的泥土,让我感受到家乡的回忆。”

马英韶:“您放心,我一定做到。”

张皇后接着对女儿马雯婷说:“为娘走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其实有晋王的关照,我放心。”

马雯婷哭着地点着头。

张皇后接着对康延徽说:“雯婷,就要靠你了。”

康延徽:“岳母大人放心。”

张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外孙康广进说:“你也不小了,一定要忠君报国,好好为晋王效忠。晋王一家是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恩人,更是我们的主子。”

康广进:“外祖母放心,外孙谨记于心。”

在一一嘱咐完毕后,张皇后希望独自安静一会儿,众人退下。

深夜,张皇后因病去世,终年九十六岁。

众人闻听之后赶忙进去,发现张皇后走的很安详,脸上还有笑容。虽然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但仍然有一种内在的气质,一种真正的皇后气质,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

看着张皇后去世,已经一百零四岁的张祎澜自然十分伤感,而在看到她那份从容,她对马英韶说:“这是真正的皇后气质与修养,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说罢,走到张皇后的遗体前,抱着遗体落泪了,十分伤心地说:“好妹妹,走好,用不了多久,我也会陪你去的。来生我们还是姐妹。”

九十六岁的张皇后去世了,这位武朝皇帝的正统皇后就这样在海山洲去世了,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虽然她是一个流亡的人,但是在海山洲的这几十年里,反而是她人生最愉快的时光。有爱她一生的马建洵,有对她如亲妹妹的张祎澜,有她疼爱的女儿马雯婷,有能干的出将入相的女婿康延徽,有尊重他的马朝渊、马英韶。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在武朝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亲情,所以她临走时候依然乐观,还带着笑容。

张皇后去世后,马英韶下令追封为孝哀懿安皇后,并下令海山洲和南洋属地挂孝,进入国丧期。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派人去中土张皇后的故乡,带回张皇后故乡的泥土,安葬在张皇后的墓旁。

张皇后虽然是前朝皇后,但是也是马建洵的妻子之一,而且还有女儿。所以是可以与马建洵合葬,但是马建洵的正妻张祎澜还在,此事还得张祎澜决定。

张祎澜听后,很大方,对马英韶说:“我和她不分大小,如果论尊贵,她比我尊贵,能让她与我们合葬,我还感到荣幸呢。”

有了张祎澜的话,马英韶就开始准备了。

因为要从遥远的中土去带回家乡的泥土,故而张皇后的灵柩要停在宫中至少两个月,所以这段时间会有不少人前来祭拜。而且此次马英韶还让儿子马绍承在战后病重前就放风给西洋诸国,希望他们也派人参加葬礼。同时让马绍华通知办事大臣衙门的人也来祭奠,而且还让他安排必须让王若松等人与西洋的人同一天前来,这是有目的和有用意的。

西洋方面在七月底得知了张皇后病重的消息,然后立即准备。而苏威兰国的约律命令自己的手下也是有名的汉族通约维斯于八月二日就从兴京府北上前往,并要求按照汉人的风俗来来办,以此现实其诚意,同时也是改善并谋求加强与晋国的关系,重要的是希望恢复苏威兰国在宁安府的商馆。

八月二十日,约维斯作为约律的代表来到了海京府,在他之前前来的还有佛鹰国代表安达烈、西巴斯鹰国的代表佛希尔等人。

二十二日,马英韶也来到了停放张皇后灵柩的宫中,自张皇后去世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而这一天,将有西洋使者和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的人前来吊唁,马英韶自然要来了,而且这一天来的晋国高层非常之多。两府六部的大臣能到的都到了。

佛希尔、安达烈最先来到,以西洋的礼仪向马英韶和张皇后的家人表示致哀,马英韶没有强求他们。

约维斯和王若松等人几乎同时前来,约维斯先以西洋礼仪鞠躬致哀,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又下跪致哀。这让马英韶大惊,也让王若松等人大惊。本来马英韶是没打算让西洋人行汉族礼仪的,只是想借此造声势。

约维斯然后以非常流利的汉语说:“尊敬的晋王,张皇后的亲人及各位大人,我对张皇后的事情也有所知晓,我以我个人和约律先生的名义向您及张皇后的家人表示致哀。这是一位美丽、优雅的皇后,我们对她的去世表示哀悼,我个人更对高寿之人充满了敬意。”

这番话让马英韶等人很是欣赏。

约维斯这样行礼,无疑给了王若松以极大的被动。

王若松、郑博宇、德龄安也不得不下跪行礼致哀。

然而跟随他们来的两个年轻人则拒绝下跪,一个是肃靺人图拉哈,另一个是肃靺化的汉人章道繁,分别是从三品和正四品衔。

他们拒绝下跪行礼,康延徽看后,十分不满。而顾明瑞在旁则说:“那两个人你们为何不跪?”

图拉哈:“我们是天朝大臣,不跪前朝皇后。”

章道繁:“我们不该跪,王大人你们也不该跪,难道忘了体统了吗?”

这两人的话,使得王若松等人也不得不起来。

崔昭成:“死者为重,你们就是这样读圣贤书的啊?”

图拉哈:“圣贤书和礼仪不是给敌国的人讲的,张皇后是武朝皇后,是我大燕帝国的敌人。你们窝藏了她几十年,本身也是有罪的。”

王若松:“住口,不得胡言。”

王若松生怕出事,结果就出事了。

章道繁:“图大人所说属实,没有错。”

康延徽:“你们还不如西洋人懂规矩、礼仪啊。”

章道繁:“要是知道有洋人今天在,我们还不来呢。”

这可让马英韶、马绍华、马绍承恼火了。

马绍华对王若松说:“我说王大人,你的手下可是真能干啊。”

马绍华这是明显的讥讽。

马绍承则说:“看来你们是故意来吵架的啊。”

王若松、郑博宇很害怕事态扩大,郑博宇作为马英韶的老相识赶紧出面打圆场说:“晋王,两个年轻人不懂事,您见谅。衙门里还有事,我们就先走一步了,有事儿您派人告知即可。”

王若松向马英韶行礼后,然后和德龄安赶紧拉着这两个人走。

王若松等人走后,马英韶面无表情的离开了。

这一幕,让西洋人全看到了,尤其是约维斯。他感觉今天这一幕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故意,但究竟如何,恐怕只有马英韶自己清楚。

离开了宫中回到了办事大臣衙门后,王若松大骂两个属下说:“多少次和你们说过,不要在公开场合与海山洲的人唱对台戏,偏不,这惹下事儿了啊,还不知又有什么事。”

图拉哈:“我们不能丢了天朝的脸。”

德龄安一直不说话,但此时开口了,说:“你们却把我们三个人的脸丢了,兹事体大啊。今天有西洋人在,这是有用意的。”

王若松:“是,这明摆的是看我们的态度。西洋人都态度谦和恭顺有礼,我们做出这样的事情,让马英韶怎么看我们,这还是小事。不久前那件事马英韶能作罢,是不得已,如今他会借此另生枝节的。”

次日晚,约维斯在海京府最大的酒楼同顺楼宴请马绍承。

约维斯在马绍承到来后,说:“二王子,范家姐妹您放心,由约律先生的秘书特梅莎带着,还有徐海波大人的二公子陪同,已经于六月十八日启程,现在估计已经快到东天竺商社的总部了。”

马绍承:“这我就放心了。另外,你此次前来,而且这么一跪,恐怕还另有所想吧。”

约维斯:“二王子,是个爽快人,又是约律先生和伊莎拉小姐的朋友,我希望也能和您成为朋友。您痛快,我也就直说了。我们希望您能劝说晋王,恢复我国在宁安府的商馆。当然我们保证此次不会像以前那样发生不快,而且一定会遵守晋国的章程。”

马绍承:“我知道了,但是此事太大,我现在无法答复你,我得请示我的父王,然后再通知你。”

约维斯:“当然,我们愿意等待。”

八月二十三日,马绍承将此事禀报马英韶。

马英韶将此与马绍华、康延徽、马英豫商议。

康延徽赞同,说:“可以恢复,以免有时候与之商议的时候,还得派人来往南洋通信。”

马英豫:“臣也赞同,如果恢复,可以让所有外洋商馆的地方都集中起来,这样也方便管理。”

马英韶看着马绍华,说:“你的意思呢?”

马绍华思索后,说:“燕人确实无礼,我们看来也得需要西洋人制衡一下。不过父王当年在与李光静、陆儒湘的商议中,曾事实上同意朝廷未经允许不得设立商馆。如果设立,恐被抓住口实。”

马英韶:“那你有何办法?”

马绍华:“当年说的是西洋诸国不得设立商馆,而约律他们虽然是代表苏威兰国,但是实际上都是东天竺商社的人,只不过这个商社如同一个国家。我们可以允许东天竺商社在宁安府设立商馆,这样对内对外都好交代了。”

马英韶觉得可行,说:“可以,这个办法模棱两可,介于二者之间,可行,能应付过去。”

接着,对马绍承说:“你把这个意思告诉约维斯,但不要着急,明白?”

马绍承:“儿臣明白。另外,我们是否可以也借此恢复在东天竺商社的商馆,具体事宜可由徐海波与约律谈。”

马英韶:“可行。”

约维斯为了办事,这几天在海京府也是花费不少,他作为汉族事务通,是深通汉族风格的,所以也不计较这些了。

九月十七日,从内陆带回了张皇后故乡的泥土还有她故乡的许多特产。

九月二十七日,张皇后的灵柩正式下葬。

九月二十九日,马绍承、范锡玄在同顺楼约见约维斯,说:“晋王不同意在宁安府重新设立苏威兰国商馆......”

约维斯听后有些不满意,但是他还是耐着性子听。

马绍承话锋一转,说:“晋王同意东天竺商社在宁安府设立商馆,作为晋国与贵商社来往贸易之用。”

约维斯一想,说:“我明白晋王和您的意思了,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我想约律先生也会满意的。”

约维斯站起来,主动伸手和马绍承握手,马绍承也与之握手。

约维斯:“二王子,你们都很聪明能干,我想我们以后的生意与合作一定非常愉快。”

马绍承:“希望如此。另外,你们的商馆恢复了,我们在贵公司地盘的商馆是否也应该恢复。”

约维斯不想会有此事,说:“我想应该没有问题。”

次日,约维斯即启程返回宁安府筹设商馆,并派人返回兴京府禀报约律。

十月二日,市舶司下令将所有西洋和异域驻宁安府的商馆集中都宁安府港口附近的河西街,以此为宁安府商馆区。而佛鹰国、西巴斯鹰国、尼兰国等国的商馆也都在河西街。

十月中下旬,驻兴京府的苏威兰商务代表约律在接到约维斯的上报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以约维斯暂时署理驻宁安府商务代表,而正式的商务代表,他已经想好了,将由与马绍承私交良好的伊莎拉出任,为此,他让伊莎拉先提前准备,待年后的三月份将正式上任。至于晋国也要恢复在东天竺马哈迈港的商馆,他原则上表示同意,并上报,不过得等公司高层的答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