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三年后。
“佛祖,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望佛祖指点一二。”观音站出队列,对着佛祖欠身问道。
“传经四人是你推荐,此事功德无量。有什么不明,但说无妨。”佛祖高坐莲花台,淡淡开口。
“诺。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老无所依,病无所养,死而无念。这些弟子都可以理解,唯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生也是一苦,而且居于首位?”
佛祖喃喃开口,仿佛有无数经文相附和:“生而有所求,求而不得,是为苦。”说罢,佛祖大袖一挥,大殿中央出现了四方屏幕,里面画面流转,演出人生百态。
一声啼哭,在长辈的期盼中,一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
从小开始,师长也好,父母也好。他们一遍遍的,近乎于恐吓的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他自己想干什么。他一次次的压抑内心的冲动,努力按照别人的期待活着,成为所谓的好孩子。
他以为,当他可以和他们一样走路,一样讲话的时候,他就自由了。可是接下来是一个叫私塾的地方,几乎从一个人刚会走路,刚会说话时,他就来到了那个地方。在那里,有一群和他一模一样的孩子。他不特殊,也不聪明,更没有人围着他转。
在那里,师傅就是最高的权威,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反驳。他会告诉这些孩子们,手该怎么放,身子该怎么坐,还有饭该怎么吃。如果有人不听,他受到的是所有人的孤立,那种眼神,如同看向一个异类。为了合群,他再一次妥协。
等到年纪再大一点,要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早晨张开眼睛,是为了去学堂;晚上闭上眼,还要想着今天的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当他想懈怠的时候,他的耳边都会传来一句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必须好好读书考试,将来才会有前途。说这句话的人,刚开始是长辈,后来是同窗,再后来,则是他说给别人。
这样的生活,要过十年。
他又一次以为,他可以自由了。可当他进入真实的世界,迎来的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世界会狠狠地告诉他:什么圣人言,什么凌云志,全都没有用。你必须要获得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权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只有这样,你喜欢的人才不会依偎在别人的怀抱;只有这样,你的父母才会觉得孩子算是长大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为了这一切,你必须低三下四,学会阿谀奉承;你必须言不由衷,学会溜须拍马;你必须冰冷无情,学会视而不见。
这个世界上,你所需要的一切,没人会施舍给你,就算一针一线,也要全靠自己。活着就是这样,累、苦、压抑。
即便如此,也依然没有结束。
他必须无休止的劳作,加班,不敢生病,不敢请假,竭力遏制自己欲望。像牲口一样辛苦,度过无数个这样的日日夜夜之后,他才有可能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得到一寸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
一天,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像曾经的父母一样,用同样的话,同样的理由去鞭策他。俨然,这只是一次轮回。
或许,这时的他还保有一点年轻时的冲动,心想:等到孩子长大了,我就自由了。可现实呢?
有时候,孩子突然问起:我为什么要学习?他看着窗外,想起那些从出生起,就已远远将他甩在身后,不论他如何追赶都追不上的人。笑着说:这样,你将来才会幸福啊!
“哦,学习将来才会幸福。”孩子高兴的得到了一个答案。
他笑着,眼神里却是一阵没落。
不久,他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人结婚了。得到这个消息后,他愣了一会,眼里无神,好像在回忆什么。
半晌,他说了句:恭喜。这就是他们此生最后一句话了。
眨眼,一个苍老的人影躺在床上,就是那个刚刚度过一生的人。
他躺在床上,什么都不能干,只好回忆自己的过往。白开水一样的生活,无数的遗憾,从未呐喊过的灵魂。
“这就是我的一生吗?”他苦笑一声,再也没有睁开眼。
凡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仙佛的一瞬。他们通过佛祖法术看过了这个人的全过程。然而这还没有结束,老人的灵魂因为他的死亡离开躯体,进入到了六道轮回之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样的人生。
“懂了吗?”伴随着这个人闭眼,佛祖问道。
观音若有所思,臻首道:“不懂。”
佛祖笑道:“不懂就是懂,懂才是真的不懂。”
“你们有所求吗?”佛祖向着众人问。
“我等一心向佛,忠于佛祖,得以聆听天音已是大幸,不敢再有妄念。”诸佛回答。
佛祖听到这个回答,显然非常满意。
可那诸佛之中,却有一个人心头在默默滴血。
凡人那!你们听到了吗?仙佛也好,鬼怪也罢,只要活着,皆有所求。只是佛让你们求不得,你们才会悲伤、绝望;才会转而跪拜、乞求神佛,他们才能高高在上。这就是所谓普度众生的佛吗?
他没有附和。
佛祖敏锐察觉到了什么,问道:“地藏,为何皱眉?”
地藏王菩萨赫然出列,答道:“但有所思。”
“思考什么?”
“思这民间的疾苦,思那地狱的冤魂。”地藏王菩萨说道,一身浩然之气,抬头直视佛祖。
“你,还是不肯成佛吗?”佛祖叹息一声,仿佛提前知道了答案。
地藏王菩萨默然。
“去吧。”佛祖没有再说什么。
地藏王菩萨闻言,稽首而出,飞出灵山。
看到如来有一丝哀伤,观音立刻开口:“地藏王菩萨感念苍生,在于言;佛祖怜惜众生,却在于行。佛祖派唐僧师徒四人前去东土大唐传经,不正是为了解救万民于水火吗?大道虽有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如来没有立刻回复,但眉间却有笑意:“唐僧师徒到哪儿了?”
观音答道:“禀告佛祖,已到慈云寺。”
佛祖闻言闭目,一手扶膝,一手掐算。众人抬头望去,不敢打扰。
突然,一声惊雷,宛如银龙,从灵山顶上劈过。众人惊心不已。
“灵山之巅怎么可能会有雷声呢?”
“这是怎么一回事?”
“刚才有雷声劈过,我没有听错吧!”
没等这些人反应过来,又是一声惊雷,轰隆而过,整个天空仿佛都被撕裂。金光闪烁的灵山顶上竟然出现了乌云!众人更是惊心动魄。
佛祖蓦然睁开双眼,眼中精光一现,那些雷声、乌云立刻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