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熊秀芳一脸的忧伤,真来方心里有了数,碍于石玉叶在当面,她不能说,也 不能问。真来方连忙招呼熊秀芳在床上坐,吩咐内人快点回去准备午饭,好好招待俞 家大嫂。石玉叶高兴地答应了,向熊秀芳道了别,转身出了门,回家做饭去了。
坐在床上的熊秀芳,伸手轻轻摸着寇世民曾经枕过的枕头,盖过的被褥,眼泪不 断线地流了下来,她紧紧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轻轻抽泣着,心口一阵阵 地痛。
真来方预料到熊秀芳会来,也知道她会大哭一场,因此,没有去劝她,拿出烟袋, 往烟锅里装了烟,点燃,坐到床边的椅上,深深地一口接一口地吸着。
熊秀芳越哭越伤心,紧咬着的牙开始颤抖了,她猛地扑在被子上,用被褥紧紧捂 着自己的脸,号啕大哭起来。
抽完了一袋烟,真来方又装了一锅点燃吸着,他的眼睛也湿了,寇大哥这一走就 是两个多月了,不知道找到家人了没有,他一路上是不是平平安安。想到这里,他的 心也紧了,长长叹了一 口气,用衣袖擦了擦快流下来的眼泪。
哭了一阵,熊秀芳的心松了许多,她慢慢抬起头来,用手巾擦着眼泪,哽噎着问 真来方,寇先生为什么不声不响地走了,为什么走的时候不告诉她一声?
真来方轻轻地告诉她,寇大哥不声不响地走,是不想惊动人。他把寇世民的身世 和落难到这个地方的原因,前前后后简单地对熊秀芳说了一遍,并把他留给她的“如 果有来世,一定来娶她做妻”的话对熊秀芳说了。
熊秀芳越听越伤心,又扑在被上哭 了起来。她越想越觉得自己对这一生能认识这样一位大丈夫是幸事,也越来越为他的 安危和一家人的着落担心。
“来方兄弟,”熊秀芳止住了哭,听了真来方的话,她反而觉得哭已经不是时候了, 能迅速得到他是生还是死的消息反而更重要。因此,她抬起头来,对真来方认真地: “寇先生落难到你家里,你能收留他,你做了一宗好事,做好事有好事在,老天有眼, 它会保佑你一家人平平安安的。作为女人,我能认得寇先生,能得到寇先生这样一句 话,知足了。寇先生是完人,我这一生一世都念不尽,只可惜我一个妇道人家,出不 了远门。知章是聪明人,既然做了他的女人,就得守着他。寇先生这一走,是生是死, 很难说清楚,念在你们兄弟场的份上,你得到他家里去一趟,探个确实消息,心也安 一点。”
真来方低着头听熊秀芳说完了话,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早就有这个打算,又怕他 这一去,反而坏了寇先生的大事,暴露了寇先生的行踪,害了他就罪该万死了。
熊秀芳说过去了这么久,是走了还是没走成,是生是死,早就应该有结果了,去 济南走一趟是时候了,再拖就对不起寇先生。人在难的时候,多一个人关心多一份 力量。
真来方越听越觉得熊秀芳的话对,他没有想到一个女人能想得如此周全。再说寇 大哥自从走了到现在,他也一直挂念着,只是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去找他好,还是不 去好,现在经熊秀芳这么一说,他打定了主意,于情于义都应该去他的家里看看。
听真来方说准备过两天就动身到济南去一趟,熊秀芳轻轻叹了一口气,说这么好 的一个人,这么好的一个家,天该对他开开眼,不会有么事的。她叫真来方走的时候 一定要到她家里去一趟,真来方答应了,他知道熊秀芳不是有话带给寇先生就是有东 西带给他。
这一天熊秀芳没有走,石玉叶留她玩两天,她也没有推迟,只是坚持要住在酒坊 里,石玉叶说千不像样,万不像样,一定要退出自己的床来给她睡,熊秀芳态度很坚 决地拒绝了,一吃过晚饭便早早地洗了,上了床,抱着寇世民睡过的被褥躺着,眼前 又一幕幕地幻着与寇世民往来的日日夜夜。
住了两天,熊秀芳说要回县城去了。真来方叫堂兄真来朋同他一起抬着公家的一 顶小暖轿要送她。熊秀芳不同意,说劳累真来方弟兄不仁,坚持要自己走回去。真来 方知道她在说客气话,一个小脚女人走到县城去,谈何容易?石玉叶见熊秀芳要走回 去,连忙上前阻挡着,村里的老少媳妇们也听说俞夫人要走,相熟的不相熟的都出门 来送,一齐劝她坐轿,说走这么远的路肯定不行。熊秀芳见大家都在劝,也只好答应 了,上了轿,告别了大家,真来方兄弟抬着她上了路。
回到家后,熊秀芳便坐下来麻利地给寇世民做了一双鞋,又给他的夫人绣了一双 红缎面的花鞋,还给他的父母双亲各做了一双黑缎面布鞋,一并包在一个包袱里,等 真来方来取。
再说真来方把熊秀芳送回县城后,转身回来吩咐内人准备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打 算带去看望寇世民一家。石玉叶高兴地答应了,准备炒些花生、米泡,做点糖粑之类 的东西,没想到第二日,又一个病人被抬上了门来。
这个病人是杨家販一户富家唯一的后代,小名叫狗毬,自幼娇生惯养,据说他生 下来就爱哭,一哭的时候什么人也弄不好,但是,一次激怒了父亲,他摔了碗,这狗 毬一听到摔碗声就不哭了。后来,只要他哭,佣人便摔碗。为了儿子安宁,狗毬的父 亲也就得摔碗,这一摔便是三年,到狗毬三岁了,他才止住了哭,据说他家门前的破 碗片堆成了山。
到了八九岁,家境富裕的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老秀才,在家里设 馆,专教他读书。哪晓得这玩家看见字便眼发花,头发昏,学了几年,那老秀才用尽 了办法,也没能让他背下《三字经》。最后,老秀才摇了摇头,说了句“败家子”,便 自己卷了铺盖,连半年的工钱都不要了,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