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烟到黎阳后,经一番打听,始知世勣如今坐拥一方兵马,竟然至今尚未成婚。
紫烟甚觉诧异,当初二人并无海誓山盟,母亲虽私下向紫烟透露,欲将来将她许配表弟世勣,笑问她对这门亲事可满意,当时紫烟娇羞不语。但她知道,两家长辈只是私下议及此事,并未有正式婚约。难道世勣弟也对我念念不忘?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释他时至今日尚且孤身一人?
十年来紫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世勣,如今近在咫尺,她却没有勇气去见日思夜想的人。
盘桓数日,紫烟终于鼓足勇气,向世勣将军府府门卫士递上那张字条。
她只要再见世勣一面便于愿足矣!此外别无奢求。
此时紫烟与世勣沿着潺潺溪流边,边走边聊,紫烟述说着离别这么些年自己的遭遇,当然略去了其中她自觉尴尬的片段,也没告诉世勣她曾在宫中自杀。言罢,她抬眼问:“舅舅、舅母都还好吧?”
徐世勣两眼润泽,他知紫烟虽轻描淡写,淡淡道来,这么多年一定受了不少委屈,听紫烟问自己,忙道:“都好!都好!只可惜,姑父、姑母却已不在了。”
紫烟低下头去。世勣知她已去过离狐老家,俱已知晓,便又简单述说了这些年的经历。谈到不久前世感小弟殉难,二人又唏嘘伤感许久。十年前紫烟入宫时,世感才只有四岁,不想今日却见不到了。
紫烟问起世勣今后打算,世勣长叹道:“瓦岗兄弟齐心抗暴,轰轰烈烈一时。不想魏公前月一败,失望投唐。世勣惟愿天下苍生早得明主,海内一统。彼时,世勣愿解甲归田,携姐姐归隐山林,终老此生。”
紫烟闻言再度泪下,哽咽道:“今日得见贤弟,恍若隔世,紫烟心愿已了。只待拜见过舅舅、舅母大人,紫烟便遁入空门,日日为贤弟一家祈福。你我缘尽今生,若有来世,愿结草相报。”
“我不要来世,只要今生!”世勣不管不顾,猛然间抓住紫烟的手。紫烟一愣,想要抽回手,却被世勣紧紧攥住不放。世勣腾出一只手抽出腰间佩玉,又道,“今日终于得见姐姐,定是苍天怜我!自姐姐走后,世勣一直将此玉带在身边,犹如姐姐在我身边。世勣少不更事,往昔虽未与姐姐言明,但心中实有姐姐!一朝钟情,此生不变!这么多年不谈婚事,只盼有日与姐姐重逢。今日好不容易才见姐姐,姐姐却要狠心离去,你忍心叫我多年期待,空付流水吗?”
紫烟闻言泪如雨下,叹道:“贱妾败柳之姿,难侍君子。天下淑女甚多,你何苦——”
“不要这么说!”世勣打断紫烟,“姐姐在世勣心中,永远纯真无暇。况昔日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文君,相如只愿求一知音人,岂在乎世俗偏见?今世勣既与姐姐重逢,此乃天意成全。世勣今生非姐姐不娶!姐姐若忍心要世勣孤独一生,便离我而去。”
“世勣!你……何苦若此?”紫烟早已泣不成声。
世勣一把抱住紫烟,二人热泪交流。
世勣带紫烟回去拜见父母,二老见此意外之喜,也很高兴。但世勣小弟世感新丧,按礼仪一年内不宜婚嫁。两位老人考虑到世勣年纪已不小,急于看到他成家立业,认为乱世宜从权,便商定待下月世感过世满三月后,择日为世勣他们成婚,道是世感泉下有知,必会谅解。世勣以为不妥,与紫烟商定,坚持一年后丧期满再行婚事。世勣还带紫烟去为世感小弟设的衣冠冢上祭奠一番。
与紫烟重逢,总算是一桩喜事,世勣一扫多日来积郁在心头的阴霾,精神振奋许多。
过了数日,世勣却接到魏徵派人从长安送来的书简,信中道他已被唐帝任命为秘书丞、山东安辑大使,不日即到黎阳,信中描绘了大唐的一番新气象,言天下终究归唐,劝世勣早日来归,建功立业。
魏徵带了李渊亲笔诏敕来黎阳见徐世勣,二人见面,执手心酸,相对唏嘘感慨一番,魏徵又将来意说明。
徐世勣叹道:“黎阳士众土地,当初皆归魏公所有。我若直接献给唐帝,是借主上失意之机,窃取他人所有自以为功,换取富贵。我耻于为此。”
魏徵听其所言,想自己来此,竟从未考虑过是否对得起李密,也未曾想到要与李密打声招呼,不觉汗颜。
徐世勣与长史郭孝恪商量,决定将黎阳所辖土地人众军马等,一律造册送给魏公李密,请他自行定夺。
郭孝恪带着图册,去往长安。
李密见徐世勣派郭孝恪前来送图册给自己,表明心愿,大感意外!对王伯当追悔莫及叹道:“兵败之日,不走黎阳,悔之何及!”
李渊听说徐世勣派使者来长安,却不见来上表,唯有启呈李密,甚觉奇怪。及至李密带郭孝恪来见,讲明世勣意图,李渊大加赞赏:“徐将军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立即颁诏封徐世勣为莱国公,任命为黎州总管、上柱国,听说世勣尚未婚配,又许以公主赐嫁。又封世勣之父徐盖为舒国公,郭孝恪为宋州刺史。其时宋州并不在黎阳徐世勣辖区,李渊如此封官,是鼓励他们主动开拓地盘。同时诏命,虎牢关以东新得州县,不必朝廷另行委派官员,由徐世勣、郭孝恪自行任命。
郭孝恪与李渊派出使臣赴黎阳传达圣命,徐世勣接旨后当即对使臣表示:“大唐天子隆恩,世勣誓死以报!不过尚公主一事,恕不敢受命。世勣少时由父母许婚,未婚妻于乱离中失散,近日方寻回。世勣不能相弃!”使臣甚为赞赏世勣的品格节操。
世勣于是上表谢恩,并请辞尚公主,请使臣将表章转呈唐帝。
李渊见表章,也甚为钦服世勣富贵不易妻,再次下旨褒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赐国姓“李”,附皇家籍。
徐世勣兜了个大圈子,反大得大唐皇帝赏识。而那呈献图册的李密,却没捞到半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