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杨县,小童镇,李家沟外的村道上。
父亲李成贤先一步给他们带走了行李,杨林李亮兄妹二人空手撂脚行路倒也十分轻松。
这条水泥村道不甚宽阔,弯弯曲曲一路向南。沿途左边是一些老旧的青砖瓦屋和零星的二层小楼,往上则是青柏森森的山坡;右边则是依旧翠绿的竹林,竹林的下方则是一大片干田地,大多都是荒芜的,偶尔有一两片碧油油的油菜,好歹给这片干田地增添了几分亮色。
“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这边的坡上还有这底下的干田里还种满了青油油的麦子和油菜呢。”
杨林指着左右两边的山坡和干田对李亮说。
“是呀,老人种不动地了,年轻人都跟你一样去蓉城河津等大城市成为了苦逼的打工人。哈哈。”
李亮打趣着。
“是呀,你看,现在回来一个人都看不到,这个地方好像被人抛弃了一样。”杨林突然有些感慨。
很快,二人行到一个三岔口,向左折进通向李家沟村那条比村道又窄了几分的水泥马路。熟悉的大山沟出现在二人眼前,津蓉高速从这个大山沟的上方横亘而过,上方车辆行驶的呜呜尖啸在底下清晰可闻。
这条大山沟便是李家沟了!
李家沟很深很深!具体多深,杨林都不知道,只知道以前的李家沟人赶益杨县城就是从沟最里面开始,走四十多里崎岖的山路去县城。
此时冬日的天气略显阴郁,让这条曲折而纵深的大山沟显得有些神秘。行走在这忽高忽低的有些破旧的水泥路上,左面笔直向上的庞大山陵几乎要垮塌下来,仿佛随时都会发生地崩山摧壮士死的悲剧。
水泥路的往右是大山沟的底部,以前成片的农田因为多年缺乏耕种此时早已衰草丛生;几座老青瓦房自伤容貌,自觉地掩在长草杂树的后面,羞于见人。
大山沟的右侧是偌大的延绵不尽的山林坡地。青柏遍被,墨绿之色一直追随着高挺蜿蜒的山林延展到远处阴郁的天空尽头。
一切都如此的熟悉!
一切又都如此的陌生!
兄妹二人沿着左弯右拐的路走了大约一里地,左边也开阔起来,终于可以看见几栋已略显陈旧的两层小楼。
一个面孔很熟悉,只知道辈分,但就是叫不出名字的老人,坐在门口的小凳上,眼睛随着兄妹两人移动,给他们打招呼:“是李三娃哇?放假了哇?”
杨林两兄妹答应一声,报以略为不自然的微笑,毕竟不知如何称呼人家是很失礼的。
再往李家沟里面走,便是钱家大院子,连着有七八座民居,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而成的青砖瓦房,灰头灰脑地杵着,房顶上偶有炊烟轻笼。
往上转过一个垭口,一棵光秃秃的大核桃树直入眼底。核桃树的后面一个青砖瓦房的小院掩于其后。进院子的石板桥上,有一个围着围裙的人影在探头探脑地张望。
远远的,杨林兄妹便看到了她,叫道:“妈妈!”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