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不见底的黑。
好像什么能吞吃人的怪兽巨口。
沉檀念初中的时候,在语文书上读到一篇科幻文,叫做《喂,出来》。
她那时想起的,便是眼前的黑洞。
童年没有想象力,除了畏惧,就是惊怖。
等长大后,那奇幻无比的想象力才猛地蹦出来,把童年那些光怪陆离,全幻想了个遍。
就譬如这切开的大地,另一头,会不会是什么奇异世界?
也许,藏着什么祖上传下的秘密?
祖母缓过来,把箩筐掷进了黑洞。
等母亲拿来了煤油灯,祖母又把长梯投放进了洞里。
许是巧合,许不是巧合,那梯子倾斜的角度,恰恰只够一个小孩往下爬。
也恰恰是这样的角度,才叫长梯刚好,刚好能搭在洞口。
梯子搭下去,母亲没有说话,祖母也没说话。
沉檀和阿姊都习惯性地安静,屋外天光似乎能谙熟人心,这个屋子又暗沉下来。
母亲在这片安静里,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动作。
她把手中的煤油灯,忽然拿得很低,一直低到那漆黑洞口里。
还没停。
她一步步放低姿态,手不住往下放。
沉檀的目光,一直跟着她手,在洞口旁,俯身向下看去。
煤油灯的烛火太过微弱,底下的黑暗过于强大。
那烛火如何如何用力去照,也照不亮,也照不亮那无穷尽的黑暗。
沉檀后来,在书上读过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学家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他祖上并不穷困,但幼时接连丧父丧兄,由寡嫂养大,许是这尤其困苦经历,让他自小,便展露出不同于他人的深思。
童年时,韩愈在家乡念私塾。
有一日,夫子给每位弟子一个铜板,并给出课业任务,要拿这枚铜板,去集市上买一样事物,谁买的事物,能把学堂装满,即为合格。
孩子们都年幼,上了集市,看见什么,便买什么,喜欢什么,便买什么。
有的买了树苗,有的买了棉花,有的买来柴薪……
没有谁的事物,是能装满整个学堂的。
先生一直等到日落,也没等到一个弟子合格。
看着日落西山,天色黯淡下来,先生失望地,准备离开。
在这个时候,韩愈来了。
给先生行过礼,致歉后,才从衣袖中拿出一截蜡烛,交给先生。
夜里的学堂漆黑无比,蜡烛点燃,把整个学堂照得通透,好似白日。
韩愈用光,装满了整座学堂。
沉檀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便好奇问身侧人:“一根蜡烛散发出的光,真的能把整个学堂照亮吗?
我知道光有速度,那叫光速。
有一年内行走出的长度,那叫光年。
但是……光有数量吗?
如果有,要多少光,才能驱散黑暗呢?
黑暗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黑暗是否也有数量?这世界一切光明和黑暗的对抗,是否都能用数学题去做解答呢?”
“你这个人好奇怪,常人读到这个故事,只会惊叹韩愈的少年天才思维,怎么,你就知道杠呢?这个故事本身又不是在表达逻辑!”身侧人这样说。
沉檀是在杠吗?
她不知道。
但她本意并非如此。
她童年见过烛光照不亮地下的黑。
后来高中时代,学校时常停电,总发放蜡烛,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等光明到来。
那时候,一个教室,总会发放到六七根蜡烛,怕烧伤小孩子,都是点在讲台位置。
一间教室不大,可六七根蜡烛,也不过只能照亮小小一团空间。
更多的孩子,还是围在四周黑暗里,如狼群,觊觎讲台上的光明。
沉檀就像那些觊觎光明的人一样,她头越低越狠,去看母亲手中灯烛照映下,究竟能照清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搞啥子!”祖母突然小了声音呵斥她。
真正的呵斥,不需要大声。
同理,声音极大的,未必就是凶恶。
随着祖母出声,那笔直地,不曾跳动的焰火,忽地熄灭了。
没有缘由,毫无征兆。
它下到一定高度,就像是被谁掐住了脖子,就这样消失了。
沉檀都能看清投放下去的长梯。
这样又什么都看不清了。
“还不得行……”母亲跟祖母好像在打什么暗语。
“再等哈子……”祖母口中说得等,究竟是等什么呢?
沉檀只觉那洞底下,住了一个专吞去光明的恶魔。
这样的恶魔,真是可怕。
此后沉檀又见母亲反复点了好几次煤油灯。
最后一次,灯烛长久不曾熄灭。
“可以了……”祖母说。
还是在很久之后,沉檀不用心念书,偶然在课上,听到地窖两字,才恍然惊觉,自己幼时,在老家里见着那漆黑地洞,就是普通人家拿来窖藏冬粮的地窖。
在富贵人家,应是拿来窖藏各种陈年佳酿,各种名门好酒。
那课不讲什么风花雪月,也不讲什么红泥小火炉,绿蚁醅新酒。
“如果需要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你事先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呢?理由是什么?”
“需要先进行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对,地窖是利用土的热惰性而建成的,一般是根据地下水层的深浅在地下挖个圆型或者方型的洞或坑。
长期密闭的地窖中,窖中原先存在的氧气,会和里面的植物等,产生反应,生成废气。
这废气里边,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
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因为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可以进行灯火实验,检查一下二氧化碳的浓度。
如果灯火熄灭,说明地窖中这时的浓度比较大,需要通风,过段时间后才能进入。
否则,很容易引起晕厥或者窒息,导致死亡。”
沉檀这才知道母亲和祖母间到底是什么暗语。
原来不是暗语,原来是关于生命的实验。
可是祖母不曾读过书,哪里知道的知识呢?
沉檀只能归结于,这是祖祖辈辈传下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