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化干戈为玉帛(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9920字 发布时间:2022-08-04

兴海十六年十月五日晚,马英韶召儿子马绍华和儿媳王紫霄前来,很直白的开门见山的说。

马英韶:“我打算让你替我进京走一趟,而且在李光静他们回的时候,你就跟着一起去,敢不敢。”

马绍华:“儿臣愿望,不过紫霄怎么办。”

王紫霄:“我也去,我要见一见那些杀害了我妹妹的燕朝人。”

马英韶:“好,你们一起去。崔昭庆、田承仁、康广进、刘玄洽、刘妙然、王音棋陪同。”

马绍华、王紫霄:“是。”

马英韶:“紫霄,你要是有什么相好的朋友,也可以择几个带去。”

王紫霄:“谢父王。”

马英韶:“我知道你已经怀孕三个月了,你真的能吗,如果不能就别去了,太危险了啊。”

王紫霄:“不怕。”

马英韶:“好,这才是我的好儿媳。”

十月六日,马英韶和田承烈就亲自前往办事大臣衙门和李光静说了,让长子、儿媳都一起随同他进京朝贡以及请罪,并请刘玄洽率驻守海山洲的燕军中抽调一部分人陪同,他不派任何晋军陪同。

李光静大惊也大喜,当即表示同意。

马英韶临走时候,恰好遇到了陆儒湘,虽然很客气,但是却和他开了一句玩笑,说:“陆大人,我将我的长子和儿媳都派出去了,这你放心了也见到我的诚意了吧。另外你可以建议把他们都扣下,那不就实现了质子的心愿了吗。”

说罢,不等陆儒湘反应过来和回话就走了。

而身为仪仗司将领的田承烈从陆儒湘身边走过的时候,手一直按着剑,并故意略微停下来面带凶光的看着他。

马英韶说:“走吧,咱们都是粗人,也都老了,别让陆大人以为我们是以大欺小和欺负读书人。”

陆儒湘倒是不怕这些,虽说年轻却也经历了事情,但是马英韶的嘲笑讥讽和田承烈的凶光,却让他感到了一丝的不安。

马英韶走后,刘仲举说:“儒湘,你的办法是好,恐怕时机不对。怕是要弄巧成拙了。”

李光静听后,也不无担忧地说:“马英韶这时候派儿子前往,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十月十二日,朝廷的诏书到了,下令:

马英韶加钦差大臣、太子太保衔,并加镇远大将军衔,仍领南洋宣慰使,便宜行事节制南洋所属事务。

并让李光静接旨后返京,再行商议。

十月十六日,李光静等启程,马绍华、王紫霄等人也跟随启程。

十五日夜,马英韶先召见了刘玄洽、刘妙然,让他们一定要保护好马绍华、王紫霄和其他人。

刘玄洽、刘妙然夫妻说:“臣绝不辜负晋王信任,必将保护大王子顺利归来,万死不辞。”

他们夫妻走后不久,马英韶又召来王音棋,说:“你也是随我一起从南洋回来的老人,你应该明白的。”

王音棋:“明白,晋王放心。”

王音棋与刘妙然一样,都是当年马英韶在南洋训练出来的,参加过夺位的功臣,如今是内事厅天鹰司副知事。

别看平日马英韶对王音棋不如刘妙然,平日话不多,也不太爱打扮,但是王音棋的能力和忠心却丝毫不亚于刘妙然,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不及。张琼瑜私下就和马英韶说,王音棋如果不是女的,就让她当仪仗司都指挥使。

十六日,李光静和马绍华等一行人从海京府启程,二十七日抵达了海隆县,二十九日抵达了福兴府。在简单安排了公事之后,十一月一日,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北上进京的路程,陆儒湘也陪同李光静进京。

陪同马绍华进京的除了崔昭庆等人外,王紫霄特意选择了范茹琳、范茹冰两人,恰好此时她们都在海京府。

王紫霄选择她们,主要是那年在兴京府出席马绍承婚礼的时候,对二人有好感,而且范家这一代的女儿中,她两人能力最强,最会社交。将她们带去都有帮助的。

李光静等燕朝臣属北上进京,都是坐车。而马绍华这些人,包括刘妙然、王音棋在内的女子也大多是选择骑马,当然他们也都换了燕朝服饰。只有范茹琳姐妹为了照顾怀孕的王紫霄而坐车。

李光静曾问:“你们为何不坐车,而骑马。”

马绍华:“多谢李大人关心,我们还年轻,不累。何况好不容易来一趟,我也想多看看。”

李光静路途中看到刘妙然、王音棋跟随,而且形影不离。曾询问陆儒湘说这两个女的到底是什么人。

陆儒湘说:“刘妙然是刘玄洽的夫人,王音棋与刘妙然也是故交。而且两人都是马英韶最信任的内事厅的精英。”

李光静:“内事厅是他的什么衙门。”

陆儒湘:“是直属于马英韶的衙门,功能多样,但多精英中之精英,而且不少女子,却异常忠心,以一当百,而且无所不能,如果打仗那是可以杀人如麻,并为马英韶去死。”

李光静:“女人忠心起来比男人更可怕啊。”

十二月一日,历经一个月的行程,总算是抵达了大京城。

李光静返京后,当天就安排人让马绍华住下,并自己先觐见皇帝,并说马英韶的长子马绍华和妻子王紫霄也都来了。

康定帝:“朕知道了,但是如今他让儿子、儿媳来,着实是烫手的山芋啊,是谁提出这个主意的。”

李光静:“是陆儒湘,以前办事大臣梁兴佐的幕僚,现任福兴府通判,也和臣一起来了,他对海山洲内情颇多了解,也颇有见地,故而臣让他一起来了,是否请陛下见一见他。”

康定帝:“朕听章奚赫说过他,不过依朕看来,他还差的远呢,目前在海山洲事务上,他仍为跳出幕僚的范畴。”

李光静:“是。”

李光静很小心翼翼,原本希望康定帝见见陆儒湘,方便他提拔,但是看来没多少指望了。

康定帝:“朕现在不会见他,他还需要磨砺,让他和马英韶的儿子住在一个地方,明白吗。另外,后天去见一见马英韶的儿子、儿媳,但只有你,别人就不用了。”

李光静:“臣遵命。”

十二月三日,李光静遵命将马绍华、王紫霄带到了康定帝专门见外省大臣的宫殿之中。

礼毕过后,康定帝只是简短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还有是否习惯等家常里短的话,并询问了马英韶的身体情况等,并让他们替自己给马英韶带好。

然后说:“你们现在也赶不回去了,就在京城过年吧,年后一起回。”

说罢,还不等马绍华谢恩,就让他们离开,并自己回去了。

可以说,马绍华遭到了冷遇,此次康定皇帝在接见他们方面,都是远远不及十五年前马英韶亲自来那次的规格,而且似乎也不及平常三年一贡时候对使臣的待遇。

马绍华等回客栈后,与妻子还有田承烈、崔昭庆等人商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谁也说不清个所以然,刘玄洽、刘妙然更是不懂了。至于王音棋,她本来就话少,自然也不会说了。

但是机敏过人话不多的王音棋,此时却站起来走到马绍华跟前,在他耳边非常低声地说了一句,说:“公子,小心隔墙有耳,陆儒湘就在隔壁。”

马绍华很快明白了,说:“大家都不管也别想了,好不容易来到京城,走,咱们吃饭去。”

从第二天开始到兴海十七年的正月十七日,马绍华、王紫霄等几个人就在大京城闲逛,买东西逛夜市,吃喝玩乐。既然想不通也走不了,那就何妨放开了玩儿呢。

快两个月下来,这群来自海山洲的王室富商们,光吃喝买东西就花了约上万两银子。这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钱。

这快两个月里,范茹琳、范茹冰姐妹还常带着王紫霄、刘妙然、王音棋一起四处闲逛,并女扮男装去了京城有名的妓院一条街。到后来还将马绍华他们几个男的也都带过去,甚至经常就住在妓院里。

王紫霄她们都不肯,何况自己肚子越来越大,住在妓院里这怎么合适,也让人笑话啊。但是范家姐妹却不怕,说:“你们不知道,妓院里才是消息来源最快最准确的地方。而且这里女人多,方便照顾。”

王紫霄无奈,另外为了打听消息,她决定委屈自己了。确实在这方面,她们均不及范家姐妹,范家也经营着妓院,她们虽然很少打理,但偶尔也去看看经营的情况,并对里面的规矩是门儿清。

从十二月十日到二十七日,正月五日到十七日,他们几乎是天天来,而且非常大方,还包了好几间房子,雇了五个最好的姑娘来专门伺候他们。老鸨子和姑娘们为了挣钱,自然也会知道什么说什么。

住妓院、包房子、雇美女伺候,其实都是障眼法罢了。

如同李光静他们在海山洲会被暗中监视一样,他们如今在大京城,也是会被监视的。而且陆儒湘也没走,也被和他们安排住在了一个客栈。

而这两个多月里,晋国朝觐的贺礼也全部送到了,和往常没多少区别。谷物、鹿皮、蔗糖、南洋珍珠为主。

在妓院居住的这段时间里,马绍华等人看似是纸醉金迷,但实际上是为了打听消息的,而且也确实打听出不少消息。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康定帝将于不久后的二月底南下巡视,还有就是皇帝并无扣留马绍华的意思以及对海山洲的事务要冷处理。

除此之外,马绍华等人在京这段时间也认识了几位西域在京的常驻商人,为首的化名叫谭德能。范茹琳、范茹冰就是商人,很清楚商人的打扮、风格和言谈。但几次见面后,就断定他们不是商人,是盘踞在西域的名义上臣服恭顺并热衷与燕朝贸易的坦敦布汗国在京的探子。而谭德能也凭借多年经验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嫖娼之人,后来就知晓了他们是海山洲的使臣。

在这两个月里,马绍华、范茹琳与谭德能结下了友谊。虽然经谭德能与坦敦布汗国取得了联系,但是双方距离太过于遥远,所以要想互相进行真正的援助,实际上是办不到的,至少是极其困难。

正月十九日,康定帝突然再次召见马绍华和王紫霄,此次就客气多了,而且说:“朕不久将南下巡视,你愿意陪朕一起去否。”

马绍华毫不犹豫地说:“那是臣的荣幸,自当跟随。”

康定帝:“那好,你回去准备准备。”

马绍华:“臣夫妻谢陛下隆恩,不过臣的几个随从,他们也上了年纪,况家中尚有老小,此次出来数月,都惦念家里,可否请陛下让他们坐船走海路先回去。”

康定帝想了想说:“可以。”

二十日,马绍华决定让崔昭庆、田承烈、康广进先回去。而与他们同行的人中,还有那五个在妓院服侍的妓女。

马绍华在见了皇帝回来后,就和范茹琳商量,怕他们走后官府寻找妓女追问,担心这些人会乱说,这样多有不便,但是京城种地,不能让她们人间蒸发,故而决定买下她们,由范家带往南洋。

范茹琳、范茹冰同意,说:“正好啊,南洋之地还缺少妓女呢,正好去补充一下。”

二十一日,范茹琳姐妹以总计一万两的高价买下了这段时间服侍他们的名叫春秋秋冬梅的五位妓女,老鸨子不会跟银子过不去,不舍但是也同意了。

买下这五人后,范茹琳姐妹也不再女扮男装,恢复了女子的身份。

对于她们是女的,这五人倒是不稀奇,她们见了太多人,是男是女一眼就能看清楚。

范茹琳对她们说:“这么长时间了,你们也估计知道了我们不少事情了,是吧。”

五个人还想说几句谎话,但是范茹琳说:“你们别说了,我不杀你们,这个你们放心。”

这样她们就放心了,范茹琳说:“我不杀你们,但是你们知道了太多,也不能在京城待了,我给你们找另外一个快活的地方,还是做你们的老本行,或许你们会赚的比这儿更多。另外只要你们听我的,我保你们即使不干了,也会让你们衣食无忧的。”

范茹冰:“另外如果你们表现好的话,或许可以不用做这行,至少不用接客了。”

谁愿意做这一行啊,听到范茹琳姐妹的许诺,五个人连忙磕头谢恩。

二十二日,崔昭庆、田承烈、康广进和五个妓女从京城出发,三日后抵达新河口,坐船南下然后返回海山洲。

本来马绍华想让范家姐妹也一起回去,但二人不肯,王紫霄此时有孕在身,有时候也的确需要有人照顾。

这两个多月里,范茹琳姐妹时刻陪伴着马绍华,也日久生情。尤其是范茹琳渐渐对马绍华产生了好感,而马绍华对范茹琳也产生了情愫。范家姐妹都很能干长于交际,但是比较而言之,范茹琳比范茹冰更稳重一些,而范茹冰则更开放,有时候像男人。

正月二十七日,康定帝等南下乘船沿着运河巡视河工,马绍华等陪同。

二月二十六日御舟泊林家庄,二十九日阅视大河以前的堤坝等工程。

三月十四日抵达江南,接驾的场面很壮观,在籍的绅士耆老都去了,还拉起杆子横幅,不过黄幡都是用丝绸做的,标明的都有籍贯姓名恭迎圣驾等字。这一次圣驾临幸驻跸的地方,都建有锦亭、画廊,张灯结彩,绮罗丝绸,壮丽富贵的程度实属空前。

三月十八日,刚好逢康定帝的寿辰,士民们祝福的歌谣、颂圣诗等多不胜数,分成了四大册——天地人和,象征着万寿无疆之意。

马绍华一路上都跟随,但不做表态,对于康定帝诸多提问,也都是模棱两可,或者说一些奉承以及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这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流露出对天朝富庶的羡慕之情以及对天威的仰望。

而这一路上,为了体现对马绍华的关心,皇帝还派人服侍已经有孕在身八个月的王紫霄,不得怠慢。

此次南下巡视,皇帝心满意足,但是马绍华的去留问题还是得解决。

这几个月里,朝中有许多人建议将马绍华长期软禁扣留,作为事实上的质子,但是也有不少人建议因而抚之,使捍夷狄,不必计其小节。

三月二十日,康定帝召见马绍华,决定令其择日返回。

康定帝说:“汝父所提南洋改设行省和增加边防、海防经费事宜,事关多方多重,且朝廷经费有限,此事不宜操切。不过海防尤为东南海防确实紧要,南洋乃海山洲之屏蔽,朕亦知晓。故如汝父所愿,加封其钦差大臣、大将军,重其名号,以资震慑。今汝回去,可将大将军印一并带回。望汝父不负朕望,为朕拱卫东南,以后遇事不可操切。如有难处,可直接条陈上奏。”

马绍华:“臣必将陛下恩赐及希望如实禀明父王。”

康定帝:“汝父想加强南洋边防,需要经费,朕理解,支持,但是有难处。不过也不会说空话。思宁州的关税收入,自今年开始可如数拨付海山洲,供汝父使用。另外,朕也不禁止你们与西洋贸易。这也是另一种支持。”

马绍华:“臣谢主隆恩。”

康定帝意思很明白,可以给虚的,但实际的不会给多少。并暗示如果以后遇到与沿海督抚的龃龉,可以上奏,但是不能轻易动兵,此次就过去了,也就不再计较了。虽然思宁州方面每年关税收入不多,但也少则十几万,多则三十余万,以前都是对半,如今能全部归属海山洲使用,也已经难得了。另外就是明确保证不禁止晋国的自由贸易。

二十三日,康定帝下诏:

追封马文慧为定海王、追封马宪永为镇海王、追封马宪永为定南王。

并下令由马英韶在海山洲和南洋为三人建庙,按时祭拜。

封马绍华为晋王世子,俸银六千两,禄米六千石。

当日,马绍华带着这些没多少实际意义的虚封南下启程返回海山洲。

回来的时候还是走陆路,他们依然选择骑马。

也就在马绍华跟着皇帝出发没多久,根据皇帝的意思,陆儒湘被任命为福海行省的平岩州知州,地处内陆多山之地,让其更进一步历练。

康定帝此次对海山洲的处理基本还是低调冷处理,大体上容忍,细节上注意,这也是马英韶意料之中的。

三月二十九日,康定帝在没有与马英韶及主要大臣商议的情况和马绍华刚走的情况下,直接下令对海山洲的官吏进行大换血:
    帮办大臣王若松出任海山洲办事大臣;

前海山洲总兵官郑博宇出任帮办大臣,协办大臣由德龄安出任;

札朗泰升任海山洲总兵官;

刘玄洽出任海山洲副将;

王希海出任驻宁西水师副将。

刘仲举致仕回乡,尹正阳调任广南西道。

除此之外,皇帝下令从东南、西南等地精选士兵和基层军官去海山洲换防,进入海山洲后均有札朗泰统一部署训练。

康定帝的这份大换血看起来给了马英韶面子,大多都是温和派,而刘玄洽更是马英韶的人,这已经是他知道的事情了。所以充分给足马英韶面子。但是也有掺沙子和防范的行为。去年还和晋军血战的燕军将领也是章奚赫的铁杆札朗泰因为作战有功,竟然被提升为海山洲总兵官,手握兵权。与康延徽争吵激烈的王希海则被破格升任驻宁西副将。并且对海山洲的燕军士兵都进行了换防,这又无疑是对海山洲的防范,是对强硬派的一种支持。可以说仍然是平衡之术的体现。

另外康定帝还特意密旨给王若松,就具体事宜做了指示。大事由王若松做主,不要与马英韶冲突,多和海山洲士绅民众交流,要谦恭,要他摸索出一套办事大臣衙门的章程等。并告知日常事务可由与马英韶熟悉交好的郑博宇出面,卫队和日常打听消息德龄安去做,但一定要低调。并让其特别注意札朗泰、王希海这两个强硬派,一定要戒急,不要与晋人发生不必要冲突。

另外考虑到札朗泰、王希海的强硬风格,皇帝专门密旨发给二人,让他们安心练兵治军,尊敬马英韶,不要与晋军和官吏发生冲突。

对于历任办事大臣担心的经费问题,康定帝还专门下诏:

福海行省在每年原有一万两经费的基础上协拨五万两,浙东协拨两万,江南协拨三万,广南协拨两万,加上原有一万,总计十三万两。

对马英韶要求的边防、海防经费,皇帝是以种种理由说难。而对办事大臣衙门,此次却极为大方,一出手就是十二万,可见还是亲疏有别的。

四月二十日,马绍华等一行抵达了岚山岛,准备经岚山岛直接返回海山洲,但这几日风浪大作,无法启航。被迫继续走陆路南下抵达海隆县,经海同岛返回海山洲。

二十五日,抵达海同岛,也是思宁州的驻地。

如果说海山洲是燕朝独特的地方,那么思宁州则是更加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官吏虽说级别不高,只是个知州,但却是由福浙总督或者福海巡抚与晋王马英韶共同保举,由皇帝下令任命。而且这里自兴海元年俨然成了近乎自由之地也就是谁都想管却谁都不让的地步,索性就由选定的知州自行管理,两方都不进行过多干预。而该地也都有双方驻军,各自驻扎五百到千人。而这里的赋税方面,一直是对半分。不过此后,关税就将全部归属马英韶了。

而自兴海元年以来,知州也换了三任。如今知州是燕朝进士出身的肃靺化汉人李子怡,是一个深通官场规矩世故圆滑又能干的人。

身为晋王之子的马绍华到来,李子怡按道理是要热情招待的。但是李子怡身怕因此惹恼了福海行省那些对自己有意见或者对海山洲有偏见的高官们,索性装病在家。

马绍华没有与之计较,他毕竟要急着回海山洲,故而只在这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坐船出发了。

二十八日,船队抵达了宁西,次日离开宁西准备前往宁安府的时候,遭遇了特大的风浪,为安全起见,船队返回宁西躲避风浪直到五月初天气好转才能出发。

也就是五月二日,王紫霄临盆在即。

宁西是个穷地方,知县黄定忠赶紧四处找人。刘妙然、王音棋也一直守护在侧帮忙,不过总算是有惊无险。

孩子是一个男儿,马绍华给儿子起名为马怀念,寓意明确,怀念自己在北方的这一段岁月,也要牢记自己在北方在大京城的这段时光不要忘记。而马怀念也成为马氏家族第一位出身在宁西的人。

孩子生下后,马绍华立即派人飞报马英韶。

孩子生下了,马绍华高兴,王紫霄也高兴,但也想赶紧启程。不过王紫霄身体虚弱,没有办法坐船,只能是再等等了,因此又在宁西住了二十多天。

此时,刚升任宁安府知府不到半年的余鸿英知道后,除了赶紧派人上报外,也赶紧派人前来侍奉,并送来大批给养补身子的食品。

五月二十八日,王紫霄已经有所好转,而且风向正好。当日启程。

六月二日,顺利抵达了宁安府。

当晚,马绍华夫妻随从等住进了宁安宫休息,准备过几日再行返回海京府去觐见父亲马英韶。

另外一方面,田承烈、崔昭庆、康广进和五个买来的妓女于三月底历经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抵达了海山洲,回去后向马英韶禀报了情况。

那几名女子在路上也将三人伺候好了,回去后一直被安顿在崔昭庆府上。崔昭庆尤其对梅很喜欢,决定等范茹琳回来后要下收房。田成峰则是看上了夏,也决定收房。

六月十日,马绍华等一行人终于结束了八个月的北上之旅安然返回。马英韶、杜迎秋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而在五月初,办事大臣衙门和驻军的官员也都全部到任了。

马英韶事先没有知道消息,而儿子也没有告知他。因为这都是皇帝直接决定的机密,而且是马绍华走后才决定的,故而他们并无准备和反应的时间,只能是接受现实了。

五月的时候,马绍华还没有回来,马英韶只是简简单单礼节性的与这些新上任的官吏、将领见面,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儿子、儿媳和刚出生的孙子回来,马英韶是最高兴的。这是他的第一个孙子,也是柳冬君的第一个曾孙,张祎澜也为能见到玄孙而异常高兴。可以说从马绍华回来,宫里多了许多乐趣。

因为马绍华被燕朝皇帝册封世子,还有了儿子。马英韶于六月十五日下令马绍华居住在承天宫,无异于是半公开承认他是接班人地位。

在欣喜之余后,马英韶还是得应对这些新的大臣,将领。然而也得换换自己人了,故人都老了。

六月十七日,两府六部等重要衙门改组。

其实这次改组早就在酝酿之中,如今终于要揭晓了。

中书左相:康延徽,中书右相:马英豫

监修公国史:康延徽

弘德院同知:康延鸿

枢密使:康延徽(兼)

签书枢密院事:俞世英

参知政事:马英武、杜幼道、崔昭成、顾明瑞

六部官:吏部正判崔昭成(兼)、户部正判杜幼道(兼)

兵部正判马英武(兼)、刑部正判顾明瑞(兼)

工部正判田承仁、礼部正判赵德庆

户部副判:范锡玄

兵部副判:俞世英(兼)

御史中丞:李安维、侍御史:刘景公、肖玉苏

大理寺卿:崔昭成、少卿:何新明、程英通

市舶司使:范锡玄、副使:潘振鼎、王明亮

管学大臣:张立言

宣文院掌院大学士:张立言(兼)

仪仗司都指挥使:田承续、副都指挥使:王相清、于宁禄

殿前军总兵官:裴岳殿

侍卫亲军总兵官:刘道临

宁阳军总兵官:段昌衡

海京府府尹:崔昭功

宁安府知府:余鸿英(兼)

宁阳府知府:安荣源

通远州知州:高安瑞

内事厅知事:王艳晴,同知:王音棋、刘妙然

兴京府府尹:徐海波

这次变动后,康延徽接任兄长出任了左相,这是马英韶的意思,而康延鸿内心是高兴的。他是可以留任的,但是为了荣耀,他已经多次表态要辞相。而按照晋国惯例,宗室是不能出任左相,而参知政事中唯一有资格和能力的那只有康延徽了。康延徽接任左相意味着康家一门父子兄弟三人先后都是出将入相,那是无比的显赫。而兄弟先后为相,历史上除了很早以前的裴孝安、裴孝信之外,他们就是第一人了。而枢密使仍由康延徽兼任。

参知政事中,范明俊卸任,但同是范家出身的范锡玄却由兴京府尹升任户部副判兼市舶司使,实际控制大权,杜幼道不过等待最后过度罢了。其他衙门和大家族之中,张立言秉承张家风格,还是做学问,而且张立言是管学大臣还兼宣文院大学士。崔家是此次中获得职位较多的,这还是因为张、杜田家的同龄人中除了那几个老面孔之外,几乎是无人可用。

军队进行了大换血,裴岳殿由工部副判转任军中,是极为反常的。而总兵官的李安维则出任文职的御史中丞。目的就是让久经军务的李安维以军人作风整顿一下被潘家把持了十多年的御史台。俞世英被免去统兵权,调任签书枢密院事兼兵部副判,下一步就是接班康延徽或者是马英武,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地方上,大多数是按部就班排资论辈的来。唯一的不同就是徐海波,范锡玄调任户部和市舶司后,马绍华兄弟同时向父亲举荐徐海波。这种情况下,马英韶竟然同意了由徐海波出任兴京府尹。而为何徐海波能跃过许多争着抢着的人出任,除了马绍华兄弟举荐外,主要还是其长于办事和对西洋的交涉事宜,而作为南洋重镇甚至是晋国南洋首府的兴京府尹这个能力是很重要的。而眼下同时具备的人除了徐海波确实无人。

在事关重要的内事厅方面,俞世颖自请卸任,是看到了王紫惠被杀后,无论是马英韶还是杜迎秋、张琼瑜都对王家有着深深的愧疚,而王艳晴作为内事厅中唯一的王家人,自然是唯一人选,但是俞世颖多年来并无差池,他们是不好意思开口的。而俞世颖极有先见之明自己卸任,无疑会让马英韶一家对俞家更加器重。王艳晴毫无意外出任内事厅知事,同知也不意外是由王音棋、刘妙然出任,但王音棋在前。

另外对于这几年跟随马绍承在南洋和此次随马绍华北上中多有辛劳的范家姐妹,马英韶也不吝赏赐。不久之后就下令范茹琳、李玲嫣出任宫苑府副使,协助马雯婷。而范茹冰因为管着家族生意,无法分身,就赏加内事厅宫榷司同知衔,这对其经营生意,尤其是那些见不得人的生意则是一个莫大的帮助。其实,马英韶也发觉了自己的两个最看重的儿子分别喜欢上了范茹琳、范茹冰姐妹。尤其是马绍承时常暗中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她做一些走私生意,或者是对范茹冰打着马绍承的旗号办事是不管不顾。

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是稳定的,但是马英韶的一个担心就是几百年来已经树大根深的勋贵集团如今恐怕是要走到尽头了。张崔杜田四大家族中,如今已再无当年崔昆泽、杜定瑞、杜子颖那样的杰出人才,连如杜瑗康、张瀚民这样的人也都没有了。现阶段与他同龄的五十岁上下的勋贵大族中,杜幼道算是中规中矩,但身体多病。张家自岳父张克海之后,都是男不如女,男人只能是高高学问,空谈论事犹如六朝名士那样。田家田承仁兄弟倒是颇有能力和血性,但却太过刚烈。崔昭成一家倒是因为自崔浩柏之后几代振作,如今看起来颇有起色,但却难堪重任。

对于几百年来与王室世代联姻在晋国形成了庞大利益集团的勋贵大族,虽有矛盾但整体上仍然是利益共同体。这对王权是威胁,但也因为庞大的利益也是王权的依靠之一。而如今,这个利益集团已经露出衰败、瓦解的明显迹象了。与他同龄的人是江河日下,而年轻一代人,就马英韶所知,不是纨绔子弟,就是浪荡公子,或者空谈之辈。无有经世致用之才。想培养也培养不起来了。不过这些勋贵后代倒是也有自知之明,自知才具不足为官,也普遍安于现实,做个富家翁也好,这倒是马英韶唯一感到欣慰的。马英韶已经知道如果光靠这些勋贵后代,必将让自己也丧失民心,进而在不知不觉间被燕朝同化和渗透的。所以马英韶此次大胆启用了不少出身一般的读书平民子弟以及南洋出身的人。

勋贵集团日渐衰落对马英韶的王权是有利的,也是有害的,毕竟是福祸相依啊。马英韶最希望的结果是勋贵集团与平民集团的势力平衡,但如今看来已经不可能了。而且随着燕朝势力在海山洲已经逐渐站稳脚跟,燕朝也必将在海山洲进行不显山不露水的渗透。马英韶也必须改变思路来应对。既要维持与燕朝的斗而不破的关系,更需要扶持绝对忠于自己的势力以确保家族能在海山洲继续执政下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