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化干戈为玉帛(一)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9829字 发布时间:2022-08-03

兴海十六年五月底,钦差大臣、吏部尚书李光静南下抵达了福兴府。身为总督兼将军的章奚赫自然前来拜见。

李光静作为康定帝信任的少数汉族重臣,对章奚赫这样只知奋勇厮杀却不计后果的行动是极为不满的,但平日没有机会挖苦他们,如今这是难得的机会,当着福海行省大小官员的面对章奚赫说:

“皇上口谕:章奚赫偏听偏信,错误理解了巡阅使、阅操大臣的意思。深负朕望。”

章奚赫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被李光静数落,面子自然是挂不住,可是这是康定帝的原话,他不敢反驳,而且李光静的身份太特殊,即使李光静添油加醋,他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他是肃靺人,而且有战功,但毕竟是外任的封疆大吏,比不得朝中近臣。所以虽然极为没面子,却也是只能忍了。

章奚赫:“臣有罪,请皇上赐罪。”

李光静:“你的巡阅使、阅操大臣已经被免了,这你都知道了。皇上念你是名门之后还有昔日功勋,暂且不做追究了。”

章奚赫就要谢恩时候,李光静接着又拿出圣旨说:“章奚赫著免去福浙总督兼福海将军,调任西河巡抚、戍守西北。卞永令署理总督兼巡抚事宜。”

章奚赫听罢,领旨谢恩,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并不感到稀奇。

六月二日,章奚赫和亲随便离开福兴府,准备前往西北上任。

临行前,站在码头望着大海说:“看来老夫为父雪耻、进军海山洲,恐怕是来日无多了,只能寄希望后人了。”

说罢,似乎眼角还隐约有泪水留下,可见他心中对无法亲自率兵进军海山洲始终是不甘的,而这种不甘似乎已经注定会成为遗憾了。

在场的李光静、卞永令以及还年轻的陆儒湘都看见了。

章奚赫走时候,对陆儒湘说:“你还年轻,悔不该不听你言啊。”

这一幕都被李光静看到了,随后不久就下令查清陆儒湘底细和最近的言行等,他认为这是一个可用之人,而且对海山洲的情况颇为熟悉。

从六月到七月中旬,李光静很快安抚好了福海的民心。毕竟他是本地人,也在此做过巡抚,十分了解,所以是轻车熟路。

他下令停止征兵,并下令从去年开始征募的兵员全部返乡耕种。另外下令释放被关押的所谓通匪实际上就是通海山洲者,并将罚没的岚山县、思宁州的晋国商铺、产业也全都物归原主。

李光静的这些举措,不仅让福海境内本地人,也让晋国商民和一些异域商人安心,安定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七月十七日,李光静行文而不是用命令的形式给晋王兼海山行省总督马英韶写信,要求前去拜望,希望马英韶迅速回复。

七月十八日,李光静召来陆儒湘,询问他对海山洲问题的看法。而这一个半月里,李光静已经了解了不少陆儒湘的事情。

二人礼毕后,李光静说:“今年多大了。”

陆儒湘:“回大人,明年就实满三十。”

李光静:“不到三十就做到通判,大有前途啊。”

陆儒湘:“属下不敢隐瞒钦差大人,是章大人对属下的抬爱。”

李光静:“你是怎么看待他这一年的举动的。”

陆儒湘有些不敢说,故而十分犹豫。

李光静:“照实说。”

陆儒湘:“忠心可鉴日月,但行为操切。”

李光静笑了,说:“精辟,说的好,具体说一说。”

陆儒湘:“章大人父亲与晋军当年有过血战,他本人也随史公宣当年在宁西作战,险些被俘,故而对海山洲有刻骨铭心之仇恨,故而他一心希望有生之年踏平海山洲,在海山洲车同轨民同风,此心确实可鉴日月。然他曾任海山洲办事大臣,举措不密,又失之于太刚不知变通,故而不到三年就被晋王赶走。而总督任内,手握兵权,一心想成功,但却失于冒险。五路进兵,看似完全,实则处处分兵,易被晋军各个击破。严刑峻法拷问俘虏,进而凌辱女子,消息传到海山洲,必将使得海山洲是同仇敌忾,已经是民心尽失。故而两月之间,两省沿海数千里处处告急,他却苦无应对之策。”

李光静很认真地听,然后站起来,说:“有道理啊,你见过马英韶是吧,怎么评价他的。”

陆儒湘:“回大人,见过。但次数不多,故而不敢妄加定论。昔日臣的东翁也是第三任办事大臣梁兴佐曾评价过他,说他对内陆有很深的感情和眷恋,但又将自身的权力看的非常重,也明白自身的实力,故而经常在天朝和西洋当中玩儿平衡。”

陆儒湘接着说:“海山洲自马文慧以来至今四百多年割据至今,其家训就是奉朝廷、礼藩邻则家业不坠。实际上就是九百多年之藩镇做法的变种和再深化罢了。马英韶虽然手段多样,但本质上仍然奉行的是这套。”

李光静:“那你认为该如何。”

陆儒湘:“如果朝廷有绝对的实力,武力一举解决,强行同化,那么虽然当下损失不小,但却是一劳永逸,然而就目下看来,均不是时机。我天兵海上实力仍有不足,况马英韶机敏果敢多谋,手下尚有能臣死士效命者颇多,况还有不少当年血海深仇者,如若再动兵,必将是章奚赫第二,只不过损失多少罢了,因此只能是缓图之。”

李光静:“如何图之啊。”

陆儒湘:“属下当年曾写过一份削弱晋王使海山行省名副其实疏,然后来不幸遗失,几年来,属下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和思考,由重新拟定了一份奏疏,请大人过目。”

陆儒湘将这份新版的奏疏呈递了李光静,但大体内容不变,不过多了些细节,但是李光静是第一次看,却十分感兴趣。

李光静:“过几日要去海山洲的话,你也一同前往吧。”

陆儒湘大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七月二十五日,马英韶收到了李光静的来信,他是真不希望来,但是又希望来,故而也不得不回信盼望他来,而且还得布置欢迎。

八月三日,李光静收到了回信,略做准备后,于八月五日和陆儒湘及少量随从和一百亲兵乘坐快船三艘,在战船两艘护卫下启航。

八月七日抵达宁西,十日抵达宁安港,十三日抵达海京府。

虽然论官位品级,李光静和马英韶是平级,一个是吏部尚书,一个是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可马英韶有王爵,是不愿意对李光静行跪拜大礼的。但李光静此行是钦差大臣,代表皇帝,马英韶还真不能不行礼。

李光静等人从踏上海山洲的土地开始到进入海京府,就对此有一种的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大量沿袭了大卫国时代的风格,建筑、衣着尤其是明显。而女子衣服多清新淡雅,并不奢华,同时还有不少魏晋南朝的习俗。作为博古通今的当代大儒李光静自然看的出来,也为这片土地所吸引。而且这里的街市非常繁盛,而且还有不少西洋人,也有大量的西洋商品。

看到这些,李光静心想这也许就是马英韶口中所说的要捍卫晋国的风土人情和开放的原因吧。

十三日接近巳时的时候,李光静等来到了海京府城附近,马英韶和海山洲办事大臣刘仲举及晋国大小臣僚均以迎接天子的礼仪来跪迎这位钦差大臣,马英韶和属下是真心不想,但不得不如此。

李光静宦海多年,看到此,却坚持等他们行完礼再说话,这是代表天朝大皇帝,虽说是礼仪,但却是原则纲常问题。

马英韶等行大礼过后,李光静回应圣躬安,然后以平级的身份与马英韶行礼。李光静也简单介绍了自己的随员,马英韶很快发现了陆儒湘。

马英韶说:“小老乡,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

陆儒湘:“晋王安好啊,我还没给您行礼呢。”

马英韶赶紧说:“不敢不敢,如果昔日我也就受了,今日你是钦差大臣随员,是上官的下官,可在我们这些人看来,那也是上官啊,我怎么敢,要是给我扣上个罪名,我可担待不起啊。”

陆儒湘:“晋王的口才还是那么好,也爱关心人啊。”

虽说是笑着的玩笑话,但马英韶却是挖苦的意思,在场之人都明白。而陆儒湘多年官场生涯,也变的油滑了不少。

接着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的主要官员也由刘仲举给李光静介绍。

马英韶然后接着给李光静介绍了以下海山洲的一些重臣,在介绍康延鸿兄弟时候特别说明他们的功绩,而且还特地将田承续也叫来,说:“这是田承续,任侍卫亲军统帅,其祖父就是当年战死蝶陵岛的田衡元,而当时攻占蝶陵岛的就是章奚赫。不久前宁阳府外被迫反击的也是他。”

李光静及手下随从都明白马英韶明着是介绍手下给他认识,实际上是示威的,但李光静很从容,只是嗯嗯了一声,什么也没说。而是特别留意这些人的表情。

康延鸿、马英豫、康延徽、马英武、俞世英、田承续、田承仁、崔昭成......

一长串的名字,总计几十号人,却有三成多都是与燕军有过血战的人或者是其亲属,虽然对他执礼甚恭,但眼神中却充满着杀气。可见晋人对燕人的血海深仇那真不是一下两下和朝夕之间就能消磨的。

当晚,马英韶在怀晋殿宴请李光静等一行人,李光静作为钦差大臣,自然是居于首座,居于正中了。

李光静进入了怀远宫,发现这里虽然规模不及大京城皇宫之宏大,但是却也颇具气势,而且宫殿、宫门的名称和街巷的名字上也无一不体现了马氏家族对故土的诸多怀念。

宴会上,双方表现的都很谨慎。康延鸿等群臣也遵照马英韶的吩咐,尽量少说话,如果不得不说,也尽量少用刺激性的语言。而且马英韶事先吩咐道尤其是强硬的田承续等人,让他们是最好不说话,或者是装醉。马英韶不希望在酒宴上因为自己人的鲁莽言行影响之后的大事,而这些人虽然对燕朝人不喜欢,但都很听马英韶的。

宴会基本结束时,马英韶说:“请钦差李大人就住在宫中吧,我也好聆听训令。”

李光静:“不必烦劳晋王了,我就住到办事大臣衙门吧。我多年也习惯了清心寡居。”

马英韶:“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宴会过后,李光静回到办事大臣衙门住下,刘仲举为之早已准备安排好一切,其实也都是马英韶安排的。

李光静回去后,对刘仲举说:“你也是老人了,这几年怎么会弄成这样的结果啊。”

刘仲举、尹正阳、王若松等:“属下有罪,请钦差处罚。”

陆儒湘:“大人,也不能怨刘大人,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上章大人的命令,他们也不敢不听。”

李光静:“好了,你们的事情不说了,该上奏的上奏,该请罪的请罪。这都不多说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善后章奚赫弄下的这个烂摊子。”

刘仲举:“这个烂摊子难啊。”

尹正阳:“属下这段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的消息是晋王身边的强硬派已经开出了一份极为庞大的单子。”

李光静:“比如呢。”

王若松:“朝廷派大员向晋王及在福兴府被杀的几个晋国人赔罪,并进行抚恤,十余人索价要一万两;还有要赔偿他们前线商铺的损失,要价五十万;对晋国死伤的将士抚恤要价一百万。”

尹正阳:“还有马英韶列出一个单子,要朝廷褒奖他所信任的人,有咱们自己的官吏,也有他的手下。而且要求朝廷驻军只能听从他的调遣,以及军饷由朝廷拨付。另外要求朝廷每年拨付海山洲军费和日常开销约六十万。”

李光静:“简单说就是要权和要钱,有无突破当年所定下的钦定章程最重要的事情。”

刘仲举:“除要求兵权统一外,目前打听到的消息并未突破钦定章程中最重要的方面。”

李光静笑着对陆儒湘说:“梁兴佐所说不错。”

即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故而中秋节前,双方并未实质性接触交谈,但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

八月十七日,在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进行商谈。而马英韶则带着李光静去海京府附近地方散心游玩儿。

朝廷方面是刘仲举、尹正阳、王若松、陆儒湘以及李光静的亲信王希海,另外还有两个记录官。王希海是军人,朝廷方面唯一的军人,时任守备,是个绝对忠于职守也强硬的军人。

海山洲方面是康延徽、马英武、田承仁、崔昭成和顾明瑞,另外两个记录官,而记录官则是马绍华、马绍承。

明显可以看出,晋国方面是强硬派来主导此次谈判的,别人对这些人不熟悉,陆儒湘熟悉,光看这些人的职位就知道困难重重。

康延徽是枢密使,马英武是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顾明瑞是参知政事兼管刑部,崔昭成是参知政事兼管吏部,田承仁是仪仗司都指挥使。除了崔昭成的吏部外,都是强力部门。而这五个人除顾明瑞外都是战场上过来的。必然也不会多用什么温和的口气,必将是直来直去的口水战。

而安排两个儿子作为记录官,也是让他们见识体验一下与燕朝的交涉情况,是多么困难,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康延徽:“海山洲自兴海元年内属以来,十多年来恭顺虔诚,晋王还亲自在授封后不久就觐见朝廷,但章奚赫办事大臣和总督任内,因为一己恩怨对海山洲多次挑衅,造成双方死伤惨痛的悲剧,章奚赫难辞其咎,故而首先要求朝廷罢黜章奚赫,并永不叙用,至少是免除其兵权,否则我们很难相信朝廷的诚意。在见到朝廷明令免去他兵权的诏书前,我们很难与你们商量善后的事宜,我们对不起死去的将士和多少双方无辜的家人。”

还不等刘仲举反应过来,康延徽就站起来说:“我们走吧。”

然后众人站起来,连一声告辞的礼仪问候也没有,就走了。

这第一天的商量就这样结束了,王希海大怒,说:“混蛋,朝廷能和他们谈善后,是看得起他们,给他们面子,他们却摆出一副与朝廷对等的两国架子,什么东西了。谈不成,我们也回,大不了回去准备就打,或者是再行海禁,封锁。”

这第一天的善后协商是这样,李光静晚上得知后也有些惊讶。但实际上这是马英韶幕后策划的,明显摆出一个下马威。

李光静对章奚赫也不满,他弄出来一个烂摊子,自己擦屁股本来就不高兴。如今海山洲要永不叙用,至少要免除其兵权,所以李光静对此也不说什么,他也希望借马英韶来除掉政敌。为此他连夜密奏皇帝,请皇帝做妥善的考虑和安排。

然而还是要谈的,在李光静说合下,马英韶让康延徽等人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再与他们谈别的问题,而且让他们吓唬吓唬就行了,别太过头了。

八月二十五日到九月十日,协商的主要是赔偿问题。

朝廷从不许赔偿到可以考虑,再到可以一次性赔偿,但绝不用赔偿字眼,只能是抚恤。名称问题,海山洲方面可以接受抚恤,也同意不用赔偿,但是必须按人头逐个逐个按照品级落实,不能一次性解决。然而朝廷方面底线就是最多一次性抚恤,绝不会单独抚恤。而且底线的数字是五十万两,海山洲方面的底线是一百万两。

可以说,谈的是十分艰难,陆儒湘也在这几日由温和派快逼迫成强硬派了,他明言:“晋王麾下死人了,不错,可朝廷方面也死人了,那你们抚恤与否。要抚恤的话,也只能是双方同等以行省名义互相抚恤,岂能由朝廷赔偿地方,虽然你们可以不用赔偿的字眼,但意思是一样的,我们绝不答应。虽说此次章奚赫违令擅自兴兵,但处罚与否是朝廷权限,轮得到地方逼迫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做的已经超越了臣属的权限。”

刘仲举和在场的人都对陆儒湘有一定了解,但他这番说辞,却让人很是震惊,给了王希海以胆量,却也将康延徽等人的怒火激发了。

王希海接着说:“朝廷真是对你们宽仁到极致了,有朝廷大员和地方大员面对面坐着同等交流的情形吗,你们知足吧。还向朝廷要权要银子,做梦,白日梦。”

马英武:“这里是海山洲,不是朝廷庙堂,一切我们说了算。”

王希海:“海山洲是什么,不是独立王国,也是朝廷的海山行省,也是天威所在之地,也是皇上的地方。”

崔昭成:“你们的天威倒了多少次了,哼。”

王希海:“若非朝廷恩泽顾念海山洲的黎民,不用兴兵,一道海禁命令就能让你们困死。”

康延徽:“当年海禁令下,我们也没有倒。何况自我高祖定鼎海山洲,狄国、武朝两代都对海山洲封锁海禁,又何曾困死过我们,而晋字王旗永立海山洲而不倒,甚至飘向南洋,进入中原。”

说好的商议抚恤数额问题,但陆儒湘、王希海的强硬作风和康延徽、马英武的军人风格,完全是硬碰硬,一有火花就擦了起来,而且各自有理,互不相让,就差打起来了。而文官出身的刘仲举等人则是不敢插嘴,最后却也不得不打圆场,说是天色已晚,改日再议。

这场商议真是火药味十足,在幕后记录的马绍华兄弟父子也是听的胆战心惊,这种场面有时候真比他们不久前上战场还恐怖。

当晚,兄弟二人向马英韶禀报的时候,马英韶问他们有何想法。

马绍华:“战场残酷、商谈的时候也一样。”

马绍承:“战场用枪炮作战,商谈用嘴和脑子作战,似乎有时候更激烈。”

马英韶笑了,说:“你们知道就好,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

马绍华:“他们只是执行,最后还是父王和皇帝说了算。然而总是吵来吵去是于事无补的,虽然吵也是一种手段。”

马绍承:“儿臣和西洋人吵过,想和燕人也吵一次。”

马英韶:“那不能,你们两个都不能,只能看着自己想,至少现在不能。”

在马英韶和李光静幕后的商议和康定帝的最终决定下,到十月初,就善后方面的情况,双方达成一致。即燕朝以抚恤福海、海山洲战后灾民的名义进行,拨给福海七十万两,海山洲五十五万两。另外,双方就被杀的几名官吏和人员都进行抚恤,各给对方一万两白银。

九月初的时候,康定帝就官员善后的事宜密旨给了李光静。那就是章奚赫不会被罢黜,更不会永不叙用,但是可以不在东南为官。另外就其余善后问题,康定帝给李光静的旨意很明确,可以给予抚恤,但不得超过六十万。另外马英韶如果要求别的职权,如果是虚名,可以答应,但如果有实际性的,则需慎重并随时上报。

虽然就抚恤的问题最后谈妥,但是马英韶还有别的方面的要求,那就是希望燕朝官吏公开为王紫惠等人进行追封,但是这个不可能,被迫作罢。因为如果这样,那么马英韶也势必得为被杀的那几个燕朝官吏追封。这是马英韶不能答应的,既然已经抚恤了,就不必再争这些了。另外关于章奚赫的问题,也达到了马英韶的基本要求。虽然还手握兵权,但已经不在东南,对自身构不成威胁了。

大体上是满足了,但马英韶还在十月二日提出了以下要求:
海山洲前往福海以外地方贸易,可不必转道海隆县一带,要求直航;

封马英韶为钦差大臣,加更高的荣誉职衔,以方便与西洋交涉;

加封马英韶为大将军一级的职衔,方便征讨镇慑南洋;

南洋属地改设行省,名为宁海行省;

海山洲和南洋属地共设一总督,名为海宁总督;

每年给宁海国以五十万的专款,作为海防经费;

每年给海山洲以五十万的专款,作为边防经费。

对于这些要求,马英韶、康延徽、顾明瑞直接和李光静、刘仲举、顾明瑞商议,而没有用其他人,怕弄巧成拙也是不想让更多人知道。

李光静:“晋王想要荣誉和钦差大臣,还有大将军的头衔,这个我等可以上奏,此事估计不难。贸易方面,我们也可以上奏,但此事就难说了。至于您为海山洲和南洋要边防经费,总计一百万,这可不是小数目。我们自当上奏,但是是否成功就看天意了。”

马英韶:“那好,你们上奏,我等消息。但希望你们把意思说清楚,我自然也会上奏,向皇上禀明的。”

李光静:“该说的我们一定会向皇上如实上报的。”

当日夜,马英韶、李光静都写好了奏疏,向皇帝上报。

马英韶的奏疏中关于为自己要钱要权和内属的事情这样说道:

海山洲既已内属多年,自当听命效忠陛下。海山洲虽说富庶,然比之江南仍为贫瘠之地况四周邻海,如有外洋入境,四处调兵恐缓不济急。故必须未雨绸缪,及早战备,以防外洋和海寇进犯。然多年来海防炮台陈旧、战船老化,如若待战时再拨款兴建,必将贻误战机。臣特请自明年开始由户部为海山洲拨付五十万两,作为加固行省东北和西南炮台以及添配战船等用。以此巩固海防,屏蔽东南。

海山洲为东南之屏藩,而南洋属地为海山洲之屏藩。南洋属地三倍海山洲之境,尤其南部毗邻西巴斯鹰国、尼兰国之东方总督府辖区。况海面不时有其余西洋船只。目下虽说和睦,然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为以防万一,故臣身为南洋宣慰使,为陛下万里海疆计、为南洋属地一方生灵计,不得不预做谋划,以为日后有章可循。

南洋属地虽为藩属之国,并蒙天恩赐名宁海。然臣时刻不以外藩自居,时刻以内属之臣自居。南洋属地虽名为藩属,然臣及三百万生灵自归顺之日起无时无刻不希望以内属之地自居,时刻希望陛下改设行省。并请两省各设一巡抚,以总督统辖之。如若目下时机未到,则乞陛下假臣以名爵,臣方可借朝廷官爵和陛下天威以安民心和震慑群夷。同时乞岁拨五十万,以方便臣在南洋修缮炮台、驿站、仓储和整修器械等。

臣自问自归顺以来虽虔诚内属之心不变,然两地臣民与臣毕竟多年不沾王化,行事不免有失操切,故而与沿海封疆大吏多有龃龉,此臣治罪也,请陛下赐罪,但臣内属之心、臣属之心、为陛下守护国门之心可昭天地日月。

臣已年近半百,以后余生无多,并已经位列封疆荣膺王爵,就个人而言夫复何求。所图者乃希望有生之年能为陛下、为祖宗、为后世守好东南,为陛下屏蔽海疆,舍此无他。

近日臣闻有人私下说臣名虽臣属,实与朝廷分庭抗礼,进而自成一体。此大谬也,臣不得不上表以明心意。

海山洲虽为天末荒岛,然一千三百多年前已有汉人居之,后日渐土民化。大卫末年,狄国凌虐中原,大卫之晋公亦乃臣之十六世祖马文慧率百万黎民在此定鼎安居,至今已四百多年。

南洋属地当年为土蛮所据,乃臣之十三世祖马康远所底定,并经数百年教化,如今成为声教所及之地。

狄武时代,臣之先祖亦与之有过龃龉,自不讳言。然海山洲历任王公、勋贵自始至终从未敢忘却家乡故土,无时无刻不希望内属,不过因居住多年且少有薄产,想世袭因领。仅此人之常情,就有臣僚说臣欲效仿八百年前之河朔,两千余年前之诸侯国,此大谬也。

狄武时代,君王暴虐且朝令夕改,故为万千黎民计,先祖不得不奉朝廷、礼藩邻以图自安。然臣不同先祖,陛下英武锐断,昔日两朝帝王均不可望陛下之向背。故臣十五年前决心使海山洲之臣属名副其实,请朝廷设官署并驻军,使残民渐沾王化。

四百年之风俗,不可骤然改之,需循序渐进因而抚之,方可收磨杵成针之效。故对海山洲及南洋属地,望陛下体谅臣臣有时不得已之行事操切时,亦赐臣行事鲁莽之罪。久而久之,必将脱胎换骨,与内地无二。

马英韶在将奏疏发出去的第二天,将抄本交予李光静、刘仲举和陆儒湘所看,李光静、刘仲举看后,多多少少也颇为感动。刘仲举甚至说:“晋王之忠心,也许能感动陛下吧。”

与李光静、刘仲举不同,陆儒湘看后则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

马英韶观察到了陆儒湘的表情,知道最麻烦的还是这个年轻人。

虽然这段时间,马英韶对海西巷招待很好,但是监视依然继续,而且仍然有消息从衙门里传出。

李光静、刘仲举回到衙门后,问陆儒湘如何看马英韶这份奏疏。

陆儒湘:“属下不敢妄言。”

李光静:“别卖关子,直说。”

陆儒湘:“就臣与马英韶的几次接触和对海山洲的了解,加上曾绍蜚、梁兴佐等人当年的提点,属下认为马英韶奏疏中真心实意者不过占三分,谋求继续割据者仍占七分。本质上不会超出当年梁兴佐之判断。”

刘仲举:“你接着说。”

陆儒湘:“马英韶明白写道之前是奉朝廷、礼藩邻,确实是难得。而且不时追颂其先祖功德,也不隐晦当年与狄武及天朝之龃龉,这是其胆大之地,也是看好了才走的。但实质性的东西要钱要权之心并无改变。”

李光静:“要钱要权是肯定,这不稀罕,但依我看,似乎此次要更恭顺许多,不是吗?”

刘仲举:“那你有什么对策。”

陆儒湘:“是恭敬不少,但满口虚言,只说不做罢了。以属下来看,我们对海山洲自然应耐着性子慢慢来,而且要见招拆招,虚实并用。”

李光静:“接着说。”

陆儒湘:“他既然追颂其祖上功德,那么我们可以请朝廷追封其祖上如马文慧、马宪永、马康远之功绩,这是海山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君王,也是后世历任的楷模。朝廷可以加封,让其在海山洲自行建庙,大不了请陛下赐几个字。但是我们也要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来反击他的贪得无厌。”

李光静:“海禁?”

陆儒湘:“海禁对我们而言,至少目前也是能说不能做。但是马英韶最看重的也敢于和天朝对抗,还是因为有西洋支持。所以我们可以在此做文章,即不许他们与西洋擅自签约和购买兵器、战船等。这是马英韶最在意的关键。我们可以提出来,如果他答应,那么请朝廷可以适度考虑他的请求,如果不答应,那么朝廷绝不考虑他的请求。简言之,必须断了马英韶所有第三个选项,让他只能二选一。”

刘仲举:“有道理,我们不日就这样提出。”

李光静:“可行,那就先试试看。”

    第二天,马英韶就得到了三人谈话的大体内容。马英韶得知后,大怒,一个人说道:“这个小兔崽子。”

    说罢,气的将茶碗摔碎。

十月五日,刘仲举、陆儒湘向马英韶提出,表示会竭尽全力就马英韶提出的条件向皇帝进言,为其说好话,但是马英韶必须做一些让步。

条件是:
    无有朝廷明令,不得与西洋签约;

无有朝廷明令,不得购买西洋兵器、战船;

未经朝廷允许,西洋诸国不得在海山洲再另设商馆;

未经朝廷允许,王室、勋贵等不得娶西洋女子;

明年朝贡之年,必须派王子出席。

马英韶说:“我本人任内从无与西洋签约,都是按照惯例来贸易,而且西洋商馆在我任内,也并未增加。至于娶不娶洋人,那是个人自由问题,我不做保证,而且我相信这不是什么大事。明年派王子朝贡,可以,我让我的长子前去。而且你们走的时候,让他跟着你们一起去。况且他一直都想去,正好是机会。不买西洋的兵器、战船,可以,但朝廷必须每年再给我至少三十万,让我生产兵器。或者一年内先拨付火枪三万支及配套弹药零部件、火炮二百门及弹药部件等,战船至少一百三十艘,另有铠甲五万副、弓弩两万张和箭矢至少七百万支,让我用于更换。”

陆儒湘的想法和对策其实并无问题,但是终究是年轻,而且没有经过军务历练,面对十几岁就已经出任南洋宣抚使和夺位上来的马英韶这样的老谋深算的高手,他还是太嫩了。

派王子朝贡,马英韶根本不怕。他当年去了都不怕被扣留,如今更是不怕了,而且经历了战火和谈判洗礼,马英韶对儿子有自信,而且也该让他去见一见燕朝的皇帝和那些老鼠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且如果能见到皇帝,反而能得到一些想要的,比和这些人谈要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