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想到,自己就偷那么一次懒,就这一次,疲劳过度,多睡了一小会儿,没给沉檀检查作业,就出了纰漏。
更让母亲难以接受的是,她昨夜困成那样,还是强撑着,检查完了沉檀阿姊的作业。
大女儿成绩好,多少也有她的严苛监督在里头。
不管多忙,她总要提前批改沉檀阿姊作业。
至于沉檀的,她以前也批改,后来发现,一改,全篇都是红叉,后来索性只看有没有写完,有没有太低级错误,再多,她就没心力去做了。
直到昨夜,她又往后退一步,连翻一翻这个动作,都被省去。
终于,山崩塌了。
母亲不愿意承认自己没能一碗水端平。
有些事,做不得,说得。
有些事,做得,说不得。
一旦说出口,一旦承认,那就是板上钉钉,再也无法更改了。
甚至母亲看向沉檀的眼神,一半是明面的嘲笑,笑沉檀撒谎想躲避惩罚。
一半是暗面的希冀。
母亲希望,沉檀是真的忘了带,而不是没写。
当自己的疏忽已无可避免时,母亲只能祈祷那个最好的结果。
或许没有自己,孩子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沉檀没料到,母亲既没帮自己,也没直接把话堵死。
而是用开玩笑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丝生机。
沉檀不懂那丝生机,其实是母亲愧疚内心的希冀。
但人都是求生的。
潜意识的,沉檀伸手,抓住了那抹希冀,而后再狠狠跌进泥里,等着母亲来拽她。
“我搞忘了带……”沉檀勇敢对上母亲视线,想让母亲帮着把这个场面,完美圆过去。
母亲会错了意。
她真的很不了解沉檀。
老师来找她对质,她连一句肯定的话都说不出来。
对沉檀的学习近况,还有作业近况,她毫不知情。
只能派人,去把沉檀叫来,亲口听沉檀说一说那未知真相。
现下沉檀当自己面,还能说这样话,母亲以为,那就是真的没带。
“你放哪里的,囊个没带呢?”母亲就剩这个疑惑。
沉檀想了想,在思考,家里有哪个地方,可能藏着那,本就不存在的作业本。
母亲又误会了。
见沉檀这样子,母亲还真以为,沉檀在回响,那写完的作业,被落在了何处。
“我放到你那堆作业本里头了……”沉檀随口诌出一个地方。
那是床前高桌子上,有一摞作业本。
约莫三十来本,是母亲收的作文本。
作文这个东西,不改个一两周,是批不完的。
然而等半月下来,又该写作文了。
因此那个位置,总堆了厚厚的本子。
沉檀用自己那完全站不住脚的逻辑,只能想到这样一个地方。
作业就该和作业放在一起,不是吗?
“你放到那里头干啥子?”母亲觉得沉檀逻辑有问题,她不理解。
但小孩子本就没有逻辑可言,母亲再不理解,也没起疑。
“我以为你晚上要检查,就和那堆作业本放到一起了……”沉檀说得自己都信了。
此刻在沉檀心里,家里那堆本子里头,似乎真藏了自己那,不存在的作业。
母亲不敢细问了。
再问,她没检查的话,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说出口了。
“那你搞快点回去拿,正好课间操,你跑快点,来得及……”母亲打发沉檀回家。
学校离家不近,来回少说也得半小时。
但母亲慌乱,也是为了验证自己那个希冀,坚持让沉檀回家。
正好下节课不是什么重要科目,沉檀就这样,带着绝望眼神,走出了校门。
也不算绝望。
她无师自通,做戏要做全套。
离开校园前,她特地回了教室,把一字未写的作业本揣进了怀里,捂得一颗冰凉心脏,发出温热。
天没有那么冷,但沉檀觉得风吹面上,凉得可怕。
像是去年冬天。
冰柱结得老长那样。
回家哪里能翻到呢?
沉檀把那堆本子翻得稀乱,那一刻,沉檀是真的想,这世上有什么奇迹,能叫一本写好的作业,从那堆本子里跳出来,落进她手中。
好叫老师,好叫同学们知道,自己没有撒谎。
好叫母亲优秀的形象,不被自己抹黑。
但这世上,只有事在人为,没有所谓奇迹。
沉檀什么都不做,哪里来的奇迹?
祖母见沉檀又返回院子,面上有些严厉,问她是不是逃学。
“我作业本没带,回来拿作业本……”沉檀只敷衍过去。
祖母想起昨天,自己提醒沉檀写作业场景,她板了脸,质问沉檀:“啥子没带?你怕不是没写?喊你写不写,我看你囊个办!”
谁说老人不聪明?
谁说没读书的人没文化,不懂计谋?
祖母是所有人里,最接近真相那个。
人心不一定要隔着肚皮,隔着文化,隔着出身。
有时候,多相处相处,多用心去感受一下,许多东西,也就相通了。
带着冰凉心回到家,又带着一颗冰凉的心离开家。
沉檀走时,多揣了只圆珠笔进裤兜。
她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知会面对什么。
但每一次,她绝不会叫退路全部断绝。
赶回学校的路上,沉檀一直在思索应对办法。
急能生智,这话不全对,但也不全错。
沉檀倒真想了个不算太差的主意。
反正现在自己没在学校,要不,把作业补上?
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来不及犹豫,沉檀就在路边,把作业本靠在墙上,开始补起作业来。
语文老师布置的是小作文,要求写两百字。
沉檀知道自己,或许补不完这两百字。
但能做多少是多少了。
她一时想不到要写什么,索性把当前所见,所闻,所感,全写进了本子了。
凛冽的寒风,天上的云朵,路边不知名野花野草,散发幽香的树,白色黄色的菜蝶……
她只求快,只求把作业没写这件事,变成作业没写完。
母亲找来的时候,沉檀补的字数,将将过一百。
也正是这一百字,把这件,很可能叫三方都下不来台的小事,达到了及格水平。
最起码面上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