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事,我当然是不相信的。后来也在没看见过老头。
话说回来,寺庙外周遭仍是许多的房屋围着,围一个圈,坝子就在中间。寺的右侧却有一条小道通往里去,是一个更小的土坝。一边靠寺,一边围墙。父亲讲述以往的事,曾提及过,以前没有电视,看电影只有镇上组织。黑白效果的老式放映机,就摆放在这个小一号的土坝里。一旦放电影的消息传出,人就把坝子挤满了,连唯一的小道也水泄不通。父亲母亲还有他们一些同学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就人搭人的从墙外翻进来。
对于这样的行为,母亲是这样说的:“当时没有电视,放那些片子,西游记、孟姜女、少林寺,看了又看,效果也撇,就是觉得好看的很。”再一想,现在不同了呀!以前没手机的时候,大家如同吃饭一样,每天歇息下认真看会儿电视,津津有味。等到手机普及了,仿佛电视就该失去了他的价值,最终成为墙上的一种装饰。父母还是学生的那个年代,老式放映机放出一部黑白又模糊的片子,人要翻了围墙去看一看的。现在上百个频道,却也不过是十几秒下一个的枯燥循环。
进步总是为了方便的。可人一辈子寻求方便,万事的方便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少部分人的勤奋成就了大部分人的懒惰。财富改变了生活,也让多数人忘记了节俭。一张段成两截的纸币,有人会毫不介意的丢在厕所里。有人却舍不得,要用桌上的米饭粒将其黏在一起。公公年轻的时候,曾为了省几十元的路费,从二龙场走一天的山路到百里之外的太蓬。而如今只几里的路程,便哀苦自己的痛脚。想着自己的痛脚,埋怨这是一种吝行、蠢行。直至脱离故乡踏入城市,为十分钟的舒适而寻求便捷,又何尝不是蠢模蠢样呢。老一辈的人脚走天下,尽看世界的风景,又哪曾将这十几二十里路放在眼里。现代人以一张纸票数小时内跨越几千公里,也不过是从水泥的街道奔走他处水泥的房子,又说眼界有多宽阔呢。
人总是活在遗忘中,古老的创造和前人的坚守,像泥尘里滋长出了鲜花,我们对于泥尘不屑一顾,欢喜着采摘花吧,内心装了满欲望和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