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又多了一些人,据说是从山外来的。
原来除了山上山下还有山外,我想,是否还有山内的世界呢?
我想起师父曾经有个好友来探访,他留着长发,不像我和师父没头发,他穿着长长的袍子,黑色的,不像我们的是灰袍子。他爱笑,不像我的师父总是一脸肃穆。
他曾说,他是山内来的。
我问他,山内有什么?
他微笑,山内有星辰。
山内怎么会有星辰,肯定是骗我的,星辰在天上。
我喜欢晚上躺倒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辰,一闪一闪的,真想摘一颗,可是摘不到。
山上,山下。
山里,山外。
也许,对于山里的学生来说,山外来的大学生就像天上的星辰。
因为自从听到将会有交换生来我们学校时,我们寝室的室友兴奋了好几天。
听说,他们是从山外最繁华的城市来到这里的交换生。
我第一次听说有交换生。
知情的同学讲,国外的大学和国内的大学互换学生,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促进。N大也想做这个尝试。不过,我不知道我们学校与N大有什么文化好促进的,大家都是国内的学校,若有不同,那就是一个在山里,一个在山外。
山里的清幽,山外的繁华。
山里的静,山外的闹。
这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值得交流。
交换生来的那天,好多同学去看。我也被室友拉着去了。
他们从长途汽车上下来的时候,我听到有同学在窃窃私语:
哇!果然是从大城市来的,穿着打扮都跟我们不一样。好时髦哦!
你看,你看,那个穿白T-S的那个,长得好帅哦!
那女孩子身上的衣服好漂亮,一定很贵呀……
兴奋。
大城市里来的大学生一下子让山里的大学生炸开了锅。
这算是山里大学难得的盛事儿。
所以,山外来了大学生的事情足足热闹了一个月,才如同平淡的流年一样自然地存在在了山里的大学,大家对交换生不再指指点点,而是平静地接受,而交换生们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像山上的另一股泉水融入到了一个深潭。毕竟都是水,所以能够自然交融。
我依旧同往常一样出入于图书馆,我底子薄,不同于正规从六年制小学开始读的同学,需要补习。
在图书馆我碰到了一个人,他在找《百喻经》,我听到他在问,管理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才来的,对这图书馆的上万册书并不清楚,而当时也还没有建立电子档案,所以,她一味在那儿翻档案,那个男孩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也不着急。
我说,《百喻经》在三楼四排二行,第七本。
女孩子和男孩子同时笑了,女孩子自然是灿烂如春花,而男孩子……竟然也灿烂如春花。他的牙齿很白很整齐,看得我有点眼晃。
后来我知道这个男孩子是N大来的交换生,叫孟超然。
因为当天晚上回到宿舍,我被同屋另外三个女生堵在了门口,问我:你认识孟超然?
女生们的口吻既带些玩笑,又有些好奇,另外还有些兴奋的味道。
我摇摇头,笑笑,不认识。
众女生齐齐不依,七嘴八舌地说:要不认识,怎么孟超然打电话到我们寝室找你?
我真的不知道。
女生甲说,最讨厌慧欣这种淡淡的口气,好像什么事情都跟你无关。孟超然是我们的白马王子,你可不能抢了去哦!
我才知道原来孟超然就是那天的白色T-S,我经常听到同屋议论他,唤他做白马王子。
白马王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我知道童话故事里才有所谓的白马王子,只是讶异室友的天真,怎么把一个现实中的男孩跟童话中的人挂钩。
我如此说着。
于是,遭来全寝室的反感,说我不懂浪漫。
浪漫是什么?
浪漫就是不真实吗?
女生甲说,惠欣,我真怀疑你才是童话世界里来的。
我更糊涂了,怎么我又是童话世界里来的。
其他女生看我的模样,全都大笑,大姐大说,大家别逗慧欣了,她听不懂我们的话的。
我突然心里很难受,有一种不如人以及被人所排除的感觉。
其实,我本来不过是山里的孩子,自始自终没有理解为什么师父要将我送到山下来受苦,我始终跟她们是不同的。
心里闷闷的难受。
室友们又开始了每晚拉灯之后的卧谈会。
谈的话题无一不是生活中的琐事,我都不明白例如看到了长得很矮的人这类话题有什么好聊的,人总是有高有矮的,长得矮只是一种现象,并不值得谈论,为什么大家不谈谈生活中的道理呢?
我的不解丝毫不会影响卧谈会的质量。
以前,曾经把心中的疑问讲出来,可是同样遭来室友的嘲笑。
我知道避免被人嘲笑有两个法子,一个就是藏拙,一个就是融入。
藏拙就是有不理解的一定不问,让对方摸不了自己的底细;
融入就是变作和对方一样的人,自己人总是不会嘲笑自己人的。
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融入,便只能藏拙。
为这个藏拙,我开始也很难受,因为师父告诉过我,对生活一定要认真,有不理解的东西一定要去弄明白,别怕人笑。
才开始下山读书的时候,我也被人笑过,但那个时候我是傻傻的,并没觉出有什么,渐渐的也和同学打成一片了,可是在这里,我发现人大了心思也大了,嘲笑变得不再单纯,笑别人就是显得自我很厉害,比人高一等。
因为我是山上的,所以不如山下的么?
佛主说众生平等,可是我却不如人家,佛主是骗子,我不要信他。
可是除了佛主,我无他可信。
这么多年的山上小尼姑变成了红尘里的大学生,太多的我看不清白,也看不清楚,我似乎是那行走在这里的一阵风,透明的,别人看不见我,我虽看得见别人,但他人的悲欢似乎都与我无关。
我感觉到了迷茫和困惑,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解惑。
我想问佛主,其实我并没有看过多少佛经,师父也只告诉我佛在心中。
师妹虽然是后上山的,但是懂得却比我多。
自从她上山后,我才听到了更多与佛有关的话。
比如我知道了佛主是释迦摩尼,他出家是为了悟透人的生老病死。
师妹说,多情生孽海,要摒除七情六欲才能成佛。
我的七情六欲在心中,佛也在心中。
那么,七情六欲是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