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5728字 发布时间:2022-07-26

两人正在这里闲聊,从路东边走过一个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高五尺二寸,头带六合一统帽,就是常说的瓜皮帽,上身穿青布夹袄,下身穿漂蓝布单裤,脚下穿的是一双蓝布鞋,右手提着一包由草纸包着的糕点,左手握着一锡壶的细酒,这人面白无须,模样周正,不经意看却有汤小九有些相像。

“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九弟呀!有一年多没见了,又长高了不少啊!怎么样,狗奶还够吃吗?来来来,大家都来看看啊,这就是百步岭吃狗奶长大的孩子啊!小名叫屎蛋啊!”

来人说话的声音很尖,带着一些轻佻的意味,越说越提高了嗓音。

汤小九一看,却是大伯家的老二汤世礼,以前好像只在宗族祭祀的时候见过一两面,不曾想这个名字中带个礼字的家伙这么不守礼。

汤小九也故意大声回答道,“原来是二哥呀,小弟吃狗奶也是没办法,谁叫我娘死的早,没有奶吃,不像二哥你呀,吃了这么多年,长得这么斯文,怎么,现在伯母还好么?”

两人的一番话立刻引起了过往之人的注意,连不远处一个文士打扮的老人听到都轻声笑了。

这堂兄弟俩是有隔阂,一见面就吵,大的嘴刁,小的更不让人,哪有一上来就问候人家母亲的,不过也是,谁让大的先去惹小的。

汤世礼一听众人的笑声,顿时变得面红耳赤,这么大的人还说不过一个娃娃,于是接着说道,“想我汤家世代书香门第,怎么出了你这么一个逆种,不思进取,成天和这些贩夫走卒混在一起,简直有辱门楣!”

“嘿嘿!书香门第,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一本书啊!再说了,我从小连奶都没得吃,现在一餐饱饭都吃不上,快饿死了,也没人给一口饭吃,这还是一家人么?”

汤小九也是不让人。

“有辱门楣,汤家出了几个状元举人啊,我怎么就不晓得,你现在是秀才吗?切!”

人群中有人听到“饿死”二字,陡然就走了出来。

“非也!非也!朱子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小童子,怎么能因挨饿就放弃自己的节操,不妥啊不妥!”

汤小九抬头一看,却是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十八九岁年纪,头戴对角方巾,身穿直身长衣,脚登皂皮靴。

这他么是谁呀,满口之乎者也的,要给汤小二帮场子拉偏架?

汤小九看了看,说道,“照这位老兄的说法,我等贫寒之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生出来以后食不果腹,还要爹娘辛苦供养,莫不如直接饿死的好,即不失节,也省下吃食来给爹娘,连孝道也尽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哦,这……真是夏虫不可语冰。”秀才模样的人竟也是无言以对。

这一幕让不远处站着的一位老夫子尽收眼底。

“吴贵山这个蠢才,等老夫休沐完回县学再好好教导一下,这个小娃娃倒是牙尖嘴利,不是易与之辈,看样子有六七岁了,不知是谁家的子弟,若能来县学,老夫定要好生调教一番。”

这老者轻捻着略有些白的胡须,在这里自言自语,竟动了惜才之念。

汤世礼和这秀才都没有说过汤小九,围观的多是贫苦之人,竟是纷纷起哄,连旁边的陶五也说道,“啊……啊,汤……小哥……说的……好……好,别……理他!”

直把二人臊得面红耳赤。

“好你个汤小九,有种你等着!”

“好,我等着,等你回去搬救兵,二哥,你可要快点回来呀,我今年还小,二三十年都等得,二哥你可不成了,再有二三十年该入土了吧,可别等不到你啊,我会想你的,哈哈哈!”

汤世礼和那秀才自是灰溜溜地走了,周围的人对这孩子倒是刮目相看,提起了兴趣,趁这机会,汤小九的泥鳅又卖出了二斤。

围着的人群渐渐散去,眼前又是空空荡荡,闲来无事,汤小九把收来的铜钱一文一文用细绳串好,加上原来的两文,一共有五十九文钱啊,这对汤小九来说可是一笔巨款,身上也没有褡裢,没办法,只好把一串钱小心的放到木桶中,桶中有水和泥鳅,倒也看不出有钱的样子,总比捏在手中让人看见好。

自己到这墟市来,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摸黑,看来还得和这个陶五叔多聊聊,汤小九见没什么人,就有意无意的和陶五聊起来。

慢慢的知道了不少东西,这钓鱼用的鱼钩可以到铁匠铺去问问,或许能买到,钓线一般都是麻线,好一点的就用蚕丝,无色透明,韧性强拉力也够……这陶五虽说口齿不好,但是手却很灵活,会织网补网,常在河边走,水性也不错。

两人正聊着,有一个老婆婆挎着个竹篮慢吞吞的走了过来,只见这个老婆婆年近半百,满脸的皱纹,两只眼睛只留出一条缝,一副困窘的苦相,身上穿的百褶裙满是补丁。

“这位小哥,泥鳅怎么卖呀?”

“我这泥鳅是十一文一斤,婆婆你看,还都是活的!”

说罢,汤小九在桶里撩了撩水,果然泥鳅又游了起来。

“哦,好!好!你这还有多少斤,能不能便宜一点!”

听了老婆婆的话,汤小九心里很惊讶,这个婆婆看起来很穷,怎么有钱卖这么多泥鳅,不会是我又听错了吧,刚来时就有人要包下我的泥鳅,结果被耍了。

汤小九想确定一下,“婆婆,你要这么多泥鳅做什么?”

老婆婆看了看汤小九疑惑的表情,定了定神然后说道,“小哥,我那苦命的儿子前几天上山采药,被狼给咬伤了,腿上流了不少血,骨头都露出来了,现在还在家里躺着,找郎中看过了,已经吃了一些药还不见好,郎中说还要吃些黄鳝或者泥鳅补一补!”

“泥鳅不是发物么?”东西可以卖,但别把人给吃坏了,汤小九又问了一句。

“这个郎中也说了,什么纲什么本里面说过,泥鳅干平无毒,还温中益气,对跌打损伤很有效的,而且泥鳅要吃活的才行。”

应该是本草纲目,甘、平、无毒,有出处就行,汤小九不怕了,可以卖了。又算了泥鳅的数量,大的是一条也没有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稍小些的泥鳅还有一百一十九条,五斤二两多重。

“婆婆,我这泥鳅还有五斤二两,二两算添头,五斤好了,一斤十一文,五十五文,再饶两文吧,五十三文可好?”

“好,多谢小哥了!”

说罢,老婆婆从一个旧荷包里取出铜钱,一文一文查着,查好五十三枚递给了汤小九。

这大明的人真奇怪,泥鳅也不用称一下就给钱么,汤小九有些不解。

“婆婆,可还要称一下重量?”旁边陶五叔那里就有秤,说一声倒也不怕他不错。

“不必了,信得过小哥。不瞒小哥说,唉,老太婆家里头也没有什么钱,为了给孩子看病,就把当年陪嫁的银簪给当了,换了这点钱,但愿他能早点好。”婆婆一边说一边苦笑了一下。

汤小九闻听,心中也是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自己家也好不到哪去!

“婆婆,你刚才说儿子是采草药才伤的,这草药采来哪里有收的啊!”

汤小九才想起来,过一阵子金银花种好了,可有不少要卖的,也不知道毛氏兄弟把金银花卖到哪里去了,这回有机会正好顺便问一下。汤小九一边说话,一边把泥鳅往老婆婆的竹篮里放。

“这草药我家都是送到拱桥头铺墟市,那里每天都开市的,市东头有一家叫安鼎堂的药铺,离这里很远啊!从这向西北要走七里路,在丹桂乡二里,中间还要过一条好宽的河,要摆渡才能过去!怎么,小哥手里头也有草药要卖么?”一说起草药,老婆婆平时经常接触,知之甚多,故此说起来滔滔不绝。

“婆婆一定知道金银花吧,我堂哥上山采了一些,想换些钱用,就是不知道哪里有收的,哪里给的价钱高。”汤小九倒是没有直接说是自己种的。

“金银花很少见到,我儿都好些年没有采到了,听说药铺收购的价钱不低啊!鲜花和干花都收,价钱么老太婆倒是不知,我那儿子经常打交道,应该能知道。对了,要想找价钱高的地方,最好去县城,听说那里的坊市比外面的墟市收的价格要高两到三成,就是来回一趟太不容易了,除非草药特别多,要不就不划算了。”

老婆婆讲的明明白白,汤小九也弄清楚了,看来金银花开以后还可以及时采下来晒成干花保存,就是往外卖需要走的路太远了。

“婆婆回去可知道这泥鳅怎么做了吃么?”汤小九又问起老婆婆来。

“这个,郎中只说煮了熬汤喝,到底怎么做老太婆也不是很清楚,回去收拾了放水里一煮再加点盐就成了吧!”

“我倒有个法子,说来与婆婆听一听。这泥鳅拿回去后,可以放到水缸里或者水桶里养着,十天八天都不会死,想吃的时候挑出十条八条的,放清水里让它把肚里的泥沙吐尽,准备好一块豆腐、半斤白菜还有青蒜和姜作调料,做的时候放少许油放大锅里,把青蒜和姜炒香,再放……”

“这位小哥,我家可没有铁锅啊,还有,白菜是什么菜?”老婆婆突然打断汤小九的话。

“没有铁锅也一样,白菜白菜……”

汤小九直挠头,碰巧刚有一个人挑着白菜走过去。

“婆婆你看,那不就是白菜么!”汤小九伸手指给老婆婆看。

那白菜的叶子是青的,婆婆看了一眼,明白了。

“这个的原来是菘菜,好像听人说北边的人好似管这个叫白菜,这也不白呀!”

“啊……啊,菘菜……小时候……我爹……像松树……凌冬晚……晚凋……”一听说菘菜,陶五又来劲了,看来这菜有两种叫法,南方叫菘菜,北方叫白菜。

汤小九接着说道,“婆婆,我说的这个是泥鳅豆腐菘菜汤,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瓦罐里煮,再放入收拾好的泥鳅,大火,等水开了以后用小火,加入盐、青蒜、姜、花椒,用小火煮两刻就好了。味道不错,而且大补啊!”

“小哥真是热心肠,婆婆记下了,这就得回去了,没有水泥鳅不会死吧?”老婆婆一听泥鳅回家还可以养着,怕路上死了,作势就要走。

“婆婆稍等一下!”汤小九在身后的地里拔了不少草叶,淋上水放到老婆婆竹篮里的泥鳅之中,复又找了几片大的叶子盖上。

“这就差不多了!”

老婆婆又道了声谢,匆匆地走了。

汤小九看着老婆婆走远,这回没事了,泥鳅都卖掉了,回头看了看陶五,尴尬地笑了笑,陶五这鱼还是没有人来买,见汤小九看着自己,陶五也很沮丧。

接下来是把刚收的五十三文钱和先前的五十九文拴在一起,找了个大草叶子包上,再把两个桶里的水都倒掉。

早上是辰时初到的墟市,此时不过是巳时五刻而已,与韩老汉定的是未时末到牛车处即可,申时初回返,大概还有两个多时辰,时间还是很充裕。

汤小九问好了陶五的住所,约好有空去找他,然后与之告别,带着两个空桶去逛墟市,准备采买一些要用的东西。

沿着墟市中间的路走了二十步,遇见两份卖干虾的,都是河虾,一寸半长的是二十七文一斤,一寸长的是二十三文一斤,虽说是不贵,但是汤小九也舍不得,踌躇了一会,取了六文钱买了四两小虾,这卖虾的也没有秤,用常用的竹筒装了一半,倒进了汤小九的桶里,想来一筒应该就是半斤了。

又在杂货摊上看了看麻线,用力拉了下,很结实,不过粗了一些,家里的针孔是穿不过去,直接绑针又没有正常鱼钩的钩柄,针容易拔出来,看来还是得用蚕丝制为好。

于是又到处找卖蚕丝的地方,没想到这墟市上根本就没有,打听了半天才知道卖布匹的地方或许能知道有关蚕丝的事情,就这样走了好几个卖布的摊位,大部分是卖棉麻布的,白粗布、青粗布、蓝布、碎花布之类的,粗布是麻线织成的,质地较硬,白粗布最便宜,一匹三百文左右,经染色以后的青粗布一匹要四百文,好一点的布是棉线织成的,就是平常所说的白布、青布、蓝布,价钱是一匹七百文到一贯三百文不等。

汤小九走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卖丝绸的摊位,主人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汤小九上前问了问,“这位哥哥,看你这里有丝绸卖,小弟想问一下哪里有卖蚕丝的?”

这少年不过是出来给其父卖布匹打个替手,正主去解手了,他就站在这摊位前,丝绸都是高级货,鲜有人来问,这回碰巧有人来,少年很高兴。

“这位小……客官,我这里只有丝绸,没有蚕丝啊,你看这丝绸多漂亮,这个是水绿色的碎花纹丝绸,一匹两贯五百文,这个是大红绸,最喜庆也最贵,一匹四贯五百文……”

汤小九静静地等这少年说完,然后又轻声说道,“这位哥哥可会钓鱼,小弟想买点蚕丝做钓鱼的鱼线。”

一听不是买丝绸的,少年大失所望,不过一想也是,看这小兄弟也不像能买得起丝绸的样子。

只是一听到钓鱼,又来了兴趣,既然不是买丝绸的,就不用叫客官了。

“小兄弟还会钓鱼,倒是看不出来呀!我堂哥也喜欢钓鱼,只是半个月也钓不上一条来,被我二伯骂死了,连钓竿也烧掉了!”

“那他的鱼钩和鱼线可还有?”汤小九问道。

“这就不晓得了,已经过去两三年了,鱼钩嘛,墟市东头蒋三的铁匠铺里有,蚕丝……”,一说到蚕丝,这少年沉吟起来。

汤小九一看有门,这少年准是知道,这是不是想要点好处,于是急忙说道,“哥哥帮我指点下哪有卖蚕丝的,等小弟钓到了鱼,到时送两条给哥哥,如何呀?”

“就你,送两条?”

少年一听汤小九这样说,嘴角一撇,明显不相信的样子,“我怕小兄弟你回家也被令尊臭骂一顿。”

“那这样好了,”汤小九从桶里的草叶包里取出了两文钱。

“刚才我看到这墟市里有卖茅栗子的,两文钱一斤,这两文钱就给哥哥买点来尝尝,不知哥哥意下如何呀!”汤小九呵呵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啊!”少年连忙把铜钱拿了过来。

“我爹让我照看下摊子,我本不想离开的,不过看到小兄弟盛情难却,这个忙哥哥是一定要帮的。”说罢也笑了笑。

少年找了一大块灰粗布把丝绸都盖上了,然后冲着道路对面不远处大声喊,“三姨表姑,帮我照看一下,我出去耍耍,一会就回来,见到我爹了告诉一下。”

道路对面有一个老妇人,听到少年的话,招了招手,自言自语道,“这个小六子,办事一点也不靠谱,他爹让他照看摊子,一下子就要走。”

少年带着汤小九顺着一条岔道走下去了,汤小九个子虽说不小,手里也有股子力气,但拿着两个木桶终究是有些吃力,于是把没放东西的桶给了少年帮着拿一个,两个人这才加快速度沿着小道一路走去。

走了大约不到两刻钟,终于到了一个村落,汤小九跟着少年径直走到村中一个大宅子门前,少年在朱漆大门上叩了三下,不过时,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白发苍苍,看样子有五十多岁。

“我道是谁来了,原来是陈家六少爷啊,这是有何事呀!”

老管家看来与少年陈六很熟悉的样子。

“良伯伯就别拿我说笑了,这是我弟弟,想来买点蚕丝去钓鱼,你这可要把最好的蚕丝拿出来呦!”

“你弟弟,你娘什么时候又给你生的弟弟?”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是我太姥儿(外曾祖母,即母亲的祖母)家的弟弟,你没见过的。”陈六也是顺嘴胡绉。

“哦,那就难怪了,”良伯顺手捋了捋胡须,“前两年你堂哥来买蚕丝,后来也不见他再来了,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咳,别提了,堂哥去了好多回,就钓回两条半尺长的鱼,让我二伯臭骂了几次,后来再去就追着打,连钓竿都烧了,他已经不敢再钓了,现在在家种地呢,呵呵!”

陈六到底还是小孩子秉性,一提起堂哥挨骂挨打的事就说的津津有味。

良伯又看了看汤小九,“告诉良伯伯,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汤小九躬身行了一礼,“小侄汤世信,见过良伯伯,过了年就五岁了。”

“哦,才五岁,还是个小娃娃,怎么也想钓鱼,不怕家里大人说么?”

管家良伯心思缜密,这卖点蚕丝事小,如果人家大人不同意,找上门来犯口舌就不合适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