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校长姓周,正儿八经的中师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当时,是整个县乡村教师里的顶流人物。
他和我爹一人持一角,将我的大作展现给全场的师生。
“天啊!”
“字可以这么漂亮的?”
……
此时,满场都是赞美之声。我爹的脸上,是祖坟冒烟的嘚瑟。
一等奖!
我以绝对实力,碾压了所有参赛者。这比前世的成绩,又高一筹。
我爹是见过颜楷的,多少有点识货,他是自问写不出我这水平的。周校长更是有见识的,他在中师学习期间,也临过一些帖,受限于天份,写得一般般。但鉴赏水平还是很到位的,看我这笔法厚重,颇显老到,心里直叹马小风真他妈的是天才,马建军的教育真他妈的厉害。
而实际上,他俩更吃惊的,也是让所有老师都吃惊的,是那首诗。
一年级的学生,认得这么多复杂的字吗?
“马小风同学,你的这首诗是从哪里找来的?”
周校长带着一波波的惊诧问我。
我倒不好意思了,故作羞涩地一笑。
“周校长,这是我自己写的!”
这话一出,真是足够石破天惊。周校长、我爹,所有师生都以不敢置信的表情看着我。
当然,他们确实绝对有理由不相信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留级生能写出格律诗来。格律诗,古董级艰深的文学艺术,太多老师都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一个小屁孩儿,怎么可能会呢?
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兴起,“之乎者也”渐渐曲高和寡。作为古典文学的明珠之一,格律诗也经历了一个艰难图存的阶段。解放后,在1955年和1977年,经过了两次汉字简化后,可以这么说吧,现代人对于格律诗的概念更加模糊。
他们不懂,是情有可原的。他们对我的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当然不在乎,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然命运安排我重生了,我就得做出点与前世不一样的事儿来。
此事,一度成为悬案。
据说,周校长他们在比赛后,查找了大量的诗词书籍,还问了一些其他学校的老师,却硬是怎么都找不到这首诗的出处。这是必然的,如果找得到,他们至少也得穿越到我那个时代去,找一位叫马小风的业余诗人。
这,跟我一年级能写出格律诗来,一样是不可能的。
不过,此事让我名声大噪。
我的书法作品,(哈哈,其实还是称不上作品的,连个印章都没有。)被张贴在学校简陋的文明墙上,乡里的领导、教委的领导以及县里的报社记者,都专程到学校来观看。一看之下,个个都很吃惊。
而为了验证事情的真实性,他们又让我当面作了书法表演,如此,才真正让他们心服口服了。
我的名字,很快地出现在了县日报的头版头条上,标题是:马小风,传说中的天才儿童。
那段时间,我爹的精神头明显要更得劲儿了,遇上谁都一脸抑制不住的笑,散烟那是非常积极。
到此,我总算是在自己的优化计划上,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不久后,县里的老牌名小——博思学校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条件很诱人,只要我去,学校全包。
我想,在那个年月,这应该算是挖优质生源的启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