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国砍伤李志的事,在沙坝乡引起了轩然大波。
集市上、公交车上,哪怕在田间地头,都有人在谈论这件事。
小卖部的绿色木门上,血迹赫然醒目,家里,现在只有李扬和李静两兄妹。
乡联校已经做出了临时的处理决定,学校暂时由联校派下来的一位老师负责一应事务。虽然都知道李志被砍是什么原因,但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对外倒都统一口径,说是两人因别的事发生纠纷,导致郑建国挟私报复。
郑建国其实也没跑远,他一直呆在县城里,等兄弟们探听消息。当时为了一口气,他怒砍李志。过后却也有些害怕,听到李志没死,他心里才有些踏实。
为了防止李志伤愈后会走法律途径,他先是发了匿名信给教委,举报李志作风不正的问题,接着又把他的叔叔郑长民搬出来,利用老头子的关系,到联校从中说和,反正也是不软不硬地要求私了。
这时候的局面变得很微妙。
教委收到匿名信后,立即打电话到沙坝乡联校询问。秦月芳的姨父把这事给隐瞒了,他毕竟是老江湖,再说跟上面的关系也熟络,所以很轻松地搪塞了过去。
可是问题依然还要解决。
他和郑长民在私下碰了头,把这事进行了一番商议。郑长民认为,这事首先错在李志,不该勾引人家老婆,他侄子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砍伤李志,行为过激,自然是不对的,但是却可以理解。不过,如果李志一定要把这事闹大,要通过法律来制裁郑建国,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一定找出证据来,让李志丢了饭碗。
姨父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蹊跷。他和郑长民也是老相识了,又都在一个战线上共过事,当然也很慎重地听取了这些意见。
他心里也恨着李志的不争气,搞出这么多事来,让人为难,又失去了好不容易上位的机会。鱼死网破,就必定会两败俱伤。在郑长民面前,他知道自己其实没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事,换作普通人,基本上也会这么处理,你求免牢狱之灾,我求得保饭碗。而到了他这儿,就得更加注意。李志是他刚刚提上来的,出了事,如果不解决好,不免也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他得反复掂量一下才行。只要对外来说,李志没出现什么污点,这事就这么抹过去,可能皆大欢喜。
与郑长民商议好后,他迅速地赶到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