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关陇恨(5)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893字 发布时间:2022-07-25

李渊接秦王李世民从前线传来败报,大为震动!待见到撤军回京的世民,形容憔悴,病骨支离,李渊哪忍深责?嘱其回府静心养病,勿过于操劳国事。

可十一万大军出征,如今只带回一半,又不能不追究责任,李渊传旨命大理寺、刑部与御史台联手调查败军之责。

刘文静与殷开山一力承担,都争说是秦王抱恙,嘱他二人固守不出,二人轻敌大意,违令出战以至兵败。

病中的李世民闻知此事,知二人是有意维护他秦王声望,暗叹这是何苦?“违令出战”,又是大败而归,严重点够得上死罪!

世民召来房玄龄,让玄龄代写了份奏疏,说明刘文静等调兵出战经他首肯,当时他虽抱病,但尚在军中,身为一军主帅,理应承担主要责任,请求自贬。写完后一式两份,一呈交父皇李渊,一送大理寺作证词。

大理寺官员最终根据李渊暗示,将责任算在刘文静、殷开山头上,念二人俱有首义佐命之功,免于死罪,将刘、殷削职为民。

可如何收拾残局?李渊犯了难。虽然太子李建成上表请命,自告奋勇愿率兵西讨,李渊犹豫再三,还是未敢贸然应允。

他的大唐绝对经不起再打一次败仗!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可是,连名满天下的秦王李世民尚且不敌薛秦父子,建成出征,能有必胜的把握?

倘若秦王败之于前,太子败之于后,那他大唐必将威名一落千丈,再无翻身余地!

如今乱世之中,他又不能轻易将兵权委于臣下。乱世之中,兵权归了臣下,主上的地位便不稳了。

何况唐营之内,要想找出兵法、谋略在二郎世民之上者,也是万难。

李渊甚至想到御驾亲征。两年前,他还曾在边塞大破突厥骑军。那薛举再厉害,难道会比得过突厥马队?他自信,如今他身体尚好,若亲自出马,未必不能胜那薛举。

但当他在朝堂之上刚将这层意思透露,就立刻遭到众文武大臣的激烈反对。

温大雅认为:“皇帝亲征,名号太重,众将难免不自缚手脚,小心谨慎,但求无过,不求有功,难以放胆对敌。如此,则很难击败西秦兵马,恐怕会重蹈炀帝亲征高丽之覆辙。”

这番话说得够严重,但李渊那时尚能纳谏,不以为忤。众臣的反对让李渊清醒了许多。的确,皇帝亲征,无异于赌徒孤注一掷。胜,不过是打了一场胜仗而已;败,则是血本无归,彻底败亡。

皇帝就是江山,江山就是皇帝。皇帝败,江山也就完了。

直至此时,李渊才有些后悔这个皇帝当得太早了。

树大招风。他把名号弄大了,风险自然也大了许多。

他本想着一举攻克京师,自是天下震动。义旗所指,各路诸侯当望风而降。

不料想诸豪强非但不降,反而一个个争先恐后,也都学他的样做起皇帝来,甚至发兵来攻。

偏偏此时,他所依仗的“韩信”——秦王李世民却病了,眼看连个校尉出身的薛举,都无人可以应付。

李渊深感霸业艰险。

思之再三,李渊还是决定摆驾秦王府,一则探望二郎的病情,二则顺便问计,看看二郎可有应对之策。

 

秦王府位于太极宫西侧,离李渊所住太极宫不远。

李渊先遣内侍传旨秦王府侍卫,不必惊动病中的秦王,因而李渊车辇到来时,王府宫门侍卫只是默默行礼接驾,并不曾象往常那样高声唱报。

秦王妃长孙氏闻讯,赶紧率侍从迎出内院门。严峻的局势与秦王的病情总不见起色,令这个原本沉浸在初为人母欣悦之情中的少妇,脸上也罩上一抹愁云。

李渊示意长孙妃等人免礼,便疾步走进承乾殿世民卧室。

躺在床榻上的世民见父皇亲临,挣扎着欲起身,被李渊抢步上前一把按住。

“二郎,快躺下!自家人不必拘礼。”

李渊先让随同他来的御医为世民诊脉。御医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向李渊奏道:“启奏陛下,二殿下病情不见康复,乃心情郁结所至,应宽心静养,辅以药石,方可见效。”接着又开了药方。

李世民的确心病更重。一场大病连着一场大败,将他往日的煞气与英气消磨掉许多。西征失利令他胸中充塞着一股恨意与耻辱,而且,他深知此番失利非但损兵折将,也给父皇带来极大困扰。

李渊见世民这样,只得安慰他静心休养,闭口不谈面临的严峻局势。倒是世民心中有数,想到父皇百忙之中,过府来探,不只是问病这么简单。

世民愧疚道:“都是儿臣之过,让父皇受累。近日西秦兵马可有何动向?”

李渊道:“皇儿不必太过自责。若非我儿生病,也不至于此。这也是天意,岂能怪你?西秦占了高墌城后,听说因薛举受伤,一时倒未见进逼长安。不过京城已然人心骚动。为父曾考虑御驾亲征,但众文武俱皆反对,都说皇帝亲征,名号太重,怕是众将自缚手脚,恐难取胜。况我儿尚在病中,朝中难以寻出合适人选充当先锋。没有先锋大将,为父不宜亲身冒险。为父听众卿言之有理,只得放弃此议。有人甚至提议暂时放弃京城,退守太原……”

“父皇!此议万万不可!”闻此言世民变色道。他一激动,连连咳嗽起来。

李渊在他背上轻拍几下,说道:“为父也认为此议不妥。放弃西京,就等同向那薛秦彻底服输,于新朝声威大有损伤。再要打回来,可就难了!所以此议一出,为父立刻否决。”

世民长出了一口气。

定了定心神,世民问:“父皇可是在为守卫京城之将领人选犯难?”

李渊点点头。如果没有合适人选,他只有将此重任委于大郎建成了。然而知子莫若父,在他看来,建成长于政务理事,征战用兵,非其所长。况又逢声名显赫、被唐军上下视为“战无不胜”的二郎世民败于前,唐军士气沮丧,又兼兵力比之西秦人马,明显处于弱势。所以虽建成积极请战,李渊仍旧犹豫未允。

这两天世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在世民眼里,如今唐廷上下,倒有一人堪为帅才,便是那三原李靖。然而李靖原为李渊对头高君雅一党,李渊进京时险些杀了他,是世民从父亲刀锋下救了李靖一命,将其收为幕府。但其后,不知李靖是对在京城初遇李渊时那惊险的一幕心有余悸,还是对李氏父子诛杀高君雅等不能释然,李靖便一直称病在家闲居,连世民召请也推说有病不来。世民进京以来,既要忙于训练各路人马拼凑起来的唐军,以尽快增强唐军在中原争霸的实力,又要协理父兄各种事务,忙得日夜不分,几无喘息之机,也就无暇分身去打消李靖心中的疑虑,让其甘心情愿为唐军效力。如今这等局势下,若推举李靖领军,父皇是万难放心的,而世民自己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能令李靖为唐廷效全力。

除此之外,就只有另一人了。

世民道:“父皇忘了我李家尚有另一人知兵善战?”

李渊眼睛一亮:“我儿是说——你姐姐三娘?”

世民微笑着道:“阿姊从小与孩儿一起研习兵法,勤练武艺。连孩儿对兵法的一些领悟,都得益于阿姊点拨。去年晋阳起兵,阿姊起于鄠县接应,娘子军扩展至七万,声威远震,巾帼何让须眉!”

李渊点点头:“不错!你三姐从小就与一般女儿家不同,不好女红,偏爱弓马骑射,兵书战策。与你们兄弟一同学骑术时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也从不叫一声。我那平阳孩儿之才,不知令多少须眉男子望而兴叹。”

父子相视一笑。李渊心中一块石头落地,顿觉轻松许多。


李渊颁敕命平阳公主李三娘出镇阿城,统领原秦王李世民所部,驸马柴绍协理军务。太子李建成则留镇京师,协助李渊料理政务,总括军队供给事宜。

建成亲自巡视长安城四门防卫,勉励将士,将士们深受鼓舞。

隔二日,病况略有好转的秦王李世民不顾左右僚属劝阻,乘车舆亲临阿城,慰问军中将士,激励将士们戮力同心,共度难关。

将士们皆表示:“愿为圣上,为秦王、公主殿下万死不辞!”

秦王的身体仍旧虚弱,劳军完毕,与三姐、姐夫闲话片刻,见姐姐的布防有条不紊,也便放心回宫休养。

唐廷上下在李渊父子、兄弟齐心协力下,人心安定了许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