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一位老师上课前在教室外反复调整状态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网友们的评论基本都是对这位老师的点赞。好暖心,这样的老师好有爱,很感动,上学最不喜欢带着自己情绪上课的老师,这老师好棒。
这些赞扬都是发自内心的,这位老师也值得赞扬。可是,我却想关注关注反复调整的背后。
为什么老师的情绪需要反复调整?之前的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之前他的表情是疲惫的,是沉重的,调整一次还不行,反复调整,足以说明他之前的情绪有多糟糕了。
我们的大众却似乎并没有几个人来关注这些。
而我的心却被碰疼了。亲眼见过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是台下病病歪歪,台上生龙活虎。小病不下战场,那三尺讲台就是阵地。
新闻报道中也有各种克服困难坚守阵地的老师们。
我发现人们在写报道和评价的时候,用的词和句子大多是,这个老师不一般,为这样能奉献的老师点赞!这一类的。
我很想哭,我见过有架着双拐上课的老师,教室在五楼,先是让家属开车送到学校,再由学生抬到五楼。是的,我们的好老师,不忍心耽误学生的课,不忍心让那些期盼的学子失望,但是,这些老师是超人吗?他们的身体不需要保护吗?
我们在把他们推出来,当作榜样的时候,能不能关注一下他们的健康?我们常说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上帝不会因为他们的职业和奉献就为他们打开一扇窗,长时间的透支,他们的身体已经不是亚健康状态,而是极其不健康了。
这些老师们坚持上课,源于责任心的同时,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呢?也许,他们背着人偷偷哭过。
这些都是身体上的病痛,而精神上的焦躁,心理的疲惫,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侵损着老师们的意志。
尤其是在一些升学压力大的学校,各种评比,各种琐碎,各种形式……除了工作,老师们还是丈夫,妻子,儿女,扮演着众多角色呀。
当然,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艰难之处。
我只是想,在给予他们赞扬的同时,能不能给他们多一点关怀,让他们不那么沉重,让他们脸上的笑容不用反复调整就能出现呢?
让他们留得青山在,为社会长久地奉献,更多的奉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