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嚣张跋扈,迟早有人来收拾。
共康率领部队在乌峡岭将拜火氏族的士兵包围后,发觉敌军的主帅还在山顶上指挥,于是打算亲率三千亲兵,趁着山顶敌军老巢兵力空虚之际,偷偷爬上山,生擒敌军主帅。
共康看到大山的左侧有一条羊肠小道,这是稷杰刚刚率领大军到山的对面时踏出的一条道。
于是他带领手下顺着小道来到了大山的阴面,发现此处地势陡峭,驼马根本上不了山,只得下了驼马,将驼马拴好后,悄悄地向山上爬去。
共康他们前半程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很顺利地爬到了半山腰处。在那里终于被巡逻的敌军发现,敌军将领急忙组织士兵阻截,试图将他们阻拦在这里。
共康挥舞着他的三叉戟冲在最前面,他的力量惊人,手中的三叉戟抡圆了,如入无人之地,敌军碰着就死,磕着就伤。
这三千长枪队员,每人背上插着五杆短矛,手中持有一杆长枪,远距离的敌人就投矛,近距离的就用长枪刺,如猛虎一般,敌军根本招架不住,纷纷向山顶处退去。
此刻从山顶处射来密集的箭雨,共康与兄弟们急忙一边用盾牌遮挡,一边继续朝着山上猛冲。
山上的敌军将领看到弓箭并不能阻止这股勇猛彪悍军队的进攻后,急忙组织士兵下山进行阻截。
有一员大将率领着一批部队从山上扑了下来,他挥舞着大砍刀,直取共康。
共康不等敌将走近,举起三叉戟,在很远的地方瞄准敌将,猛地投掷了出去。
这一投掷不偏不倚,正中那员大将心脏,直接扎了一个透心凉。
三叉戟的尖刃如此的锋利,再加上共康惊人的神力,三叉戟在穿过敌将身体后,并不停留,硬生生将这员敌将钉在身后的一块大岩石上,只剩下三叉戟的杆子露在外面。
共康投掷出去后,急速跑向那员敌将,把敌将钉死在岩石上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死尸面前。
只见共康握住三叉戟大杆,两磅一用力,将三叉戟从死尸身上拔出,整套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把附近的敌军都看呆了。
“他就是共康,他就是共由氏族第一勇士共康!”终于有敌军士兵认出了共康,大声惊呼道。
共康的威名早已通过人祭比武大会在拜火氏族内部广为流传,他那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杀人技法让敌军胆寒,在得知对面的敌将是共康后,这支前来阻截的部队瞬间失去了勇气,不少敌军纷纷调头朝山上败退。
共康这时注意到,这支队伍竟然举着一杆画有黑色大鹏鸟图案的大旗,心中暗道:“前番突围的敌军来自凤鸟部落,而这支队伍来自大鹏部落,这竟然是一支凤鸟部落与大鹏部落组成的联军。连魁现在还没有回来,那他们的主帅到底是谁呢?”
共康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敌方主帅问个究竟,于是挥舞着三叉戟,率领着手下如风卷残云一般,将这支前来堵截的队伍杀得七零八落,然后紧紧咬着逃跑敌军的屁股不放,跟在敌军后面就冲上了山顶。
敌军主帅本来想打驰援的共由氏族部队一个伏击,结果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敌军主帅急忙派出得力干将,率领主力下山突围,本打算打开突围的豁口后,再率领亲随下山逃跑。
可人算不如天算,敌军主帅万万没想到,共由氏族的部队竟然趁着自己派出主力突围之际,从后山的陡峭之处偷偷地攀上山来,给他来了一招直捣黄龙,杀到了中军大帐前。
在这座大山的山顶,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
共康的部队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虽说敌军已经派出主力下山突围,但在山顶上至少还留有五千人以上的部队。
共康的部队虽说人少,却并不胆怯,在气势上明显处于上风,尤其是主帅共康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
他挥舞着那杆长长的三叉戟,如入无人之境,无人可挡,打得敌人鸡飞狗跳,哭爹喊娘。
在共康的神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徒劳的。共康将一杆三叉戟抡圆了,左边一拨拉,敌人倒下一大片,右边一划拉,敌军连人带兵器就飞上了天空。
上山的这些长枪队员的武力也都个个拔尖,很快敌军就招架不住,纷纷骑上驼马,准备下山逃窜。
共康看到敌军像众星捧月般紧紧簇拥着一个年轻人,只见这个年轻人穿着一身金盔金甲,在盔甲上画着的一只火红色凤凰特别耀眼。有士兵扶此人上了驼马,保护着他正准备下山逃跑。
“嗯,看这架势,此人必是敌军的主帅。”共康暗想,于是想抓活的,便举起三叉戟,朝着那个年轻人坐下的驼马投掷了过去。三叉戟正好插在了那匹驼马的屁股上,疼的那匹驼马一尥前蹄,将那个年轻人摔在马下。
共康拔出龙焰剑,朝着那个摔在地下的年轻人飞奔而去,敌军纷纷下马救驾,但哪里是共康的对手,被共康所持的大剑杀得狼狈逃窜,那个少年被共康擒获了。
余下的敌军一看大势已去,纷纷骑上驼马簇拥着另一位年轻的副帅,朝着山下狼狈地逃去。
在山脚下峡谷对面的山口,稷杰带领的五万名士兵正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敌军的主力看攻不破原来共康镇守的山口后,转而掉头集中兵力攻向稷杰镇守的山口,企图在这里突围,他们的兵力明显比稷杰的部队多。
敌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下山,从山脚下的道路上朝着山口突围;另一部分骑着驼马直接从山上朝着山下的山口处猛冲。
由于是临时堵截敌军,稷杰根本没有时间挖壕沟设置阵地,于是将长枪队的战士布置在前,神射营的战士布置在后。
在敌人冲锋时,稷杰命令神射营的战士朝敌军射箭,没有中箭冲过来的敌军则让长枪队投矛伺候。
在敌军的轮番冲击下,稷杰的阵地已经岌岌可危,此刻又有更多的敌军从山上猛冲下来,这伙敌军仿佛接到了死命令,拼命地往前冲,借着这股冲劲,终于将稷杰的阵地撕开了一条豁口,敌军纷纷从豁口处向外逃命。
共康紧紧地咬着敌军,跟在敌军后面,一起冲下了山,看到敌军已经撕开豁口逃窜后,命令道:“穷寇莫追,在山上埋锅造饭,中午吃顿好的再出发。”
共康之前在山上看到拜火氏族留下来大量的物资,包括一些角鹿肉没有带走,于是决定在此休息片刻,吃饱饭后再出发。
共康巡视了一下战场,在山下的道路上与旁边的激流中,到处堆积着敌军的尸体。
在峡谷两端的出入口处,尤其是此次战役厮杀最激烈的稷杰的阵地旁,倒下了不少共由氏族的士兵。
共康开始带领部队清扫了一下战场,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打完仗后一定要亲手埋葬死去的弟兄。
在峡谷山口的路旁,见一年轻人抱着一具死尸在痛哭,共康觉得眼熟,走过去一看,这个年轻人抱着的尸体正是昨晚偶遇并在一起喝酒的那位干瘦老头,老头身上插着两支箭,胸口部位还有一个血洞,像是被长枪所伤。
“老人家!老英雄!您死得好惨!”共康眼圈一红,眼泪掉了下来。
他通过昨晚与老人家聊天,知道老人家一家子满门忠烈,而且昨晚若是没有得到老人家的指点,也许今天被打伏击的就是共由氏族。
共康含着泪,与老人的侄子一道,将包括这个老人家在内的共由氏族牺牲的战士们埋葬在山下的树旁。
共康对老人的侄子说,你可以提前回家了,后面的仗可以不用再打了,而且你们家从此也不需要再服兵役。
小伙子却拒绝了共康,说他们老赵家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在战场上当过逃兵,所以自己也绝不会辱没先人当逃兵。
共康很感动,这时才问起小伙子名字,知道小伙子名叫赵卫,于是把赵卫留在身边,当自己的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