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6564字 发布时间:2022-07-24

第二天天刚放亮,汤三父子一同起来,草草吃过早饭,汤三推着独轮车又去收割水稻,只不过车上多了一个木桶。

汤小九则拿着铁铲,寻了几片大草叶子,把昨天收拾泥鳅剩下的肠肚杂碎包好。东西虽少了点,八九条泥鳅的杂碎还没有自己一个拳头大,不过聊胜于无。脖子上挂了两个盛满水的竹筒,又来到了种金银花树的地方。

汤小九放下东西,取出铁铲,在距离花树根三寸上下的距离挖了一个半尺深的槽,把泥鳅杂碎均匀的撒下去,覆土盖好,再浇上水。前世时常钓鱼玩,家里养了不少鱼龟之类的水宠,遇到有死的就埋在花盆里,用起来效果比外面售卖的花肥还好,不曾想现在又用到了这种方法。

金银花是种名贵的药材,想来收购的价格不菲,只是自己现在只有这么一棵,虽说是活了,但是又能结出几朵花呢!唉,做什么都掣肘,慢慢繁殖吧!

趁着有时间,汤小九把周围的蒿草也拔了不少,又整出一小块地来,再种个十棵八棵也够了,做完这些,歇息了一会,带着东西复又往回走。

回到家中,牛蛋还没有过来,汤小九肚子略有些作响,许是凉水喝多了,于是去茅厕中解手。

小孩子没有衣服穿,解手倒是也方便,撩起破布蹲下就成,只是擦起来需要点本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如厕用的都是刀削好的厕筹,用时稍有不慎就会擦伤出血。

汤小九一边用力,一边用厕筹的一端在面前的土里挖着什么——居然是铜钱!铜钱倒是不多,仅有四文而已,上面粘着几块绿色的铜锈。每到过年的时候汤三都会给汤小九一文的压岁钱,一共给了三次,还有一文是汤小九在路边草丛中捡到的,看着这几枚铜钱汤小九不禁大为失望,四文钱在这大明不知能买些什么?但是或许很快就会用到了。

正在想着事情,听到外面有人叫喊,是牛蛋来了!汤小九应了一声,马上把铜钱重又埋好,擦过了厕筹,用脚在刚盖的土上重重踩了两下,飞快的出来了。

外面正是兴高采烈的牛蛋,肩上扛着一个铁铲,身上穿的却与昨天不一样了。

“怎么了,这娶妻的人怎么也不穿衣服了,和我这个光棍汉一样光着屁股乱走啊!”汤小九笑道。

“我这不是为了捉泥鳅方便么,弄脏了还得娘子洗。”牛蛋解释道。

“噢,还有娘子洗,不用你老娘洗了!对了,说真的,六叔让你们一起睡了没?”汤小九突然问起了敏感的问题。

牛蛋顿时涨红了脸,“爹娘不让,姜氏还有小兰和娘在西屋睡,我和爹爹在东屋睡。”

“噢,小嫂嫂姓姜,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长得什么样?”汤小九倒是对这个新的童养媳有些好奇。

“大名没有,小名叫小花,不过才七岁,长得……你就别问了。”

“不问就不问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就成。你不会不喜欢吧,可以悔亲的,只不过彩礼钱就不退了,哈哈哈……”

汤小九拿这个大了他几岁的哥哥逗趣。不过说归说,手里也没闲着,取了自家昨天用的铁铲,也扛在肩上,拉着牛蛋就往田里走。

等到了地头,天已是响午,南方秋天的天气还是有些许热,只一夜加半天的功夫,放过水的那块田地已经龟裂,汤三干了半天活,正在田埂上端着竹筒喝水休息,二人见到汤三,一起走了过来。

“三伯又收了不少稻子,看这样再有个一天就能收完了。”牛蛋见到汤三,先开口打招呼。

“就这几亩地,收的也快。牛蛋,昨天回家见到你爹娘,他们没说什么吧?”

牛蛋想起了昨天晚上回家的情景,到家时大家正要吃饭,看到自己手里拿的三条肥泥鳅,都很高兴,毕竟种田的民户平时还是很少见到荤腥的,只是来不及再收拾泥鳅,于是先放在桶里将养一晚,明早再加到菜里。小童养媳姜氏尤其欢喜,起身就要给牛蛋拿碗筷盛饭,牛蛋拦住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姜氏为邻村毛梨岭人,今天七岁,家中排行第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幼弟。姜氏个头不高,与汤三家的汤小九仿佛,肤色略黑,不过模样倒是周正。

吃过饭后,姜氏和小兰围着牛蛋问捉泥鳅的事,还都是小孩子,对这种事分外感到新奇有趣,在姜氏眼中牛蛋仿佛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待二女散去,汤六和妻子杨氏把牛蛋叫到东屋。

“牛蛋,你这泥鳅怎么来,今天和小九都做什么去了,如实告诉我!”汤六略有些严厉的说道。

“今天我和小九一起去三伯家的田里,把水放干了,然后捉的泥鳅……”一提到捉泥鳅的事,牛蛋就兴高采烈地说了起来,说到精彩处还手舞足蹈。

“这么说你三伯都知道你们做的事了?”汤六接说问。

牛蛋点头称是。

“好了,明天你还是按照和小九的约定响午过去,但是捉泥鳅的事不要让外人知道,晓得吗?好了,你先出去吧。”

“孩儿知道了。”牛蛋听闻父亲应允,就蹦蹦跳跳的出去了。

汤六看了看杨氏,说道,“三哥年纪大,有些糊涂了,怎么能任由小九胡闹,这水放了,影响明年春耕乃至一年的收成,若是让大哥二哥知道可不得了!”

杨氏听完也说道,“三哥有些太宠着小九了,想做什么都依着他,不过他们还知道让牛蛋带几条回来加个荤菜,也算没忘了咱们,我看咱们也不要声张,等他们吃没了就没事了,神不知鬼不觉的。”

……

回过头再说牛蛋,听了汤三的问话就回道,“我爹娘都知道,他们没说什么,还叫我来找小九玩。”

“哦!如此就好,你俩个去捉泥鳅吧!”汤三点了点头。

二人闻言,急匆匆赶到田边,三两下脱的赤条条的,拿着铁铲下了田。先是用手翻开龟裂的泥块,让底面朝上,泥鳅都在泥块里钻洞,翻开后洞就露了出来,有的泥鳅还有半个身子露在外面,两人用手指头轻轻的扒几下,很轻松地捉到了。有一些泥鳅钻的深些,就用铁铲挖一挖,这样的泥鳅都要大一些,挖得时候要加倍小心,不能把泥鳅挖断了。来回就是翻泥块挖土,活虽干得有些辛苦,但是两个孩子兴致勃勃,倒不觉得累,一个半时辰下来,却是把这一块田地弄完了七八成,泥鳅也捉了六七十条,光是一尺多的有十几条。

两人坐在田埂上休息了一会,牛蛋还要下田去捉,汤小九伸手拦住了他。

“小九,你这是做什么,还有几块小的地方没挖完,用不了多长时间的,不是你没力气了吧?你不行就我去。”牛蛋执拗着要再去挖。

“牛蛋,你力气大很了不起是不是,昨天说好了,也不给你多分几条,你何苦呢!”汤小九笑嘻嘻地说道。

“我就是有喜欢做,行了吧!”牛蛋一边一边想起了昨天回家说起捉泥鳅姜氏羡慕的目光,心道,回去我再告诉小花,今天我捉了那么多泥鳅,等爹爹允许我捉自己家田里的,我再让她好好看看牛蛋哥有多能干!

“你呀!‘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活该做苦力的料,哈哈哈!”汤小九在旁边哈哈大笑,直把牛蛋给笑傻了。

“小九,你头发昏了?有泥鳅你还不捉,你天天都有大鱼大肉吃吧?”牛蛋诧异地问道。

“我告诉你,泥鳅对田里水稻的生长是有好处的,我虽然捉来吃,但是也不能断了这片田里泥鳅的根,今年捉完了,明年又生出一窝一窝的泥鳅,还长这么大,这么多,我们再来捉,好不好!古人常说‘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喝鱼,什么坟呀猎呀的,我怎么听不懂,你从哪听来的?算了,东家不让干,咱就不干了,再歇一歇,一会儿洗洗身上就可以回去了!”

“你别急呀!东家活还没干完呢,还有事要做的。”汤小九笑眯眯地说道。

“请问东家还有何吩咐!”牛蛋装作家仆的样子,躬着身毕恭毕敬地和汤小九打趣道。

“先歇一歇,然后把昨天在这片田里开的口子堵上,把上面的田再挖开一个口子,让水流到这里来,然后在流水的口子那守着,别让泥鳅都跑出来,明天继续捉上面这片田的泥鳅。”

“妙啊!小九,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一来,下面这块田就又有水了,好办法啊!”牛蛋拍着手直叫好。

汤小九心道,难道我还要把稻田能养鱼养蟹的事都告诉你不成。

又休息了一柱香的时间,两人起身按着汤小九说的,把上面田里的水放了下来,随手还捉了几条泥鳅。待这些都做完,天色有些晚了,两人拎着家什来到在田埂上等他们的汤三面前,把家什放在独轮车上,一同往回走。

回到汤三家中后按昨日的样子,收拾泥鳅、煮饭煮菜吃饭,牛蛋走的时候,照例汤小九又给他栓了五条泥鳅带走,走的时候牛蛋推说家里还有活要干,暂时就不过来了,汤三父子也没有多说什么。

牛蛋走后,汤小九把木桶里的泥鳅又验看了一遍,虽说给牛蛋的几条都不小,但是最大的都留下了,煮菜也是选的小泥鳅,现在还有特别大的泥鳅十四条,大些的四十三条,差不多有三斤重。汤小九心想,上面还有三块田,就算泥鳅少一点,一块田出个二三斤,加起来也能十斤出头,可以到墟市上走一趟了。

“爹爹,这几日可有时间,我想把剩下田里的泥鳅也捉了,一个人怕忙不过来。”汤小九看着汤三的眼睛说道。

“屎蛋,你不是想拿出去卖吧?”汤三没有回答汤小九的问话。

“不错,虽说咱们自己吃了也行,但现在还不缺这一口吃的,换上银钱也好,我想纵然比不上猪肉鱼肉,但总归是肉,比青菜强些!”

“唉!孩子,你不知道啊,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户,爹爹这一辈就你大伯有出息,考中了秀才,咱们家本来就让人看不起,俗话说‘士农工商’,你若是出去行这商贾之事,会更让人瞧不起的!”

汤小九听汤三这样说心中一楞,前世都是穷则思变,想赚钱都疯眼了,现在的人穷还穷出骨气来了,穷横穷横的!

“爹爹,你想一辈子守着这几亩田,一辈子过着这样的日子么?孩儿今年四岁了,连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都没有哇!再说卖点东西补贴家用又有什么不好,孩儿有一天长大,断不会这样过活的!”汤小九越说越激动,脸都有些发红了。

“爹和你娘就你这一个血脉,还指望你延续香火,光耀门楣,自然希望你活的好一些,只是……罢了,不说了,明日上午爹爹还要把田里掉落的稻穗清理一下,下午咱们就去捉泥鳅,后几日晒稻子,下午也有空闲的。”

此后三日,汤三都陪着汤小九捉泥鳅,家中木桶里的泥鳅都有半桶了,有一些体质稍弱的都已经有死的了,看来得赶快动身了。

第三日晚上,汤小九问汤三如何去广缘墟市。

“这广缘墟市每逢三六九日才开市,今日是十月二十七,后日是二十九,才可以去。咱们百步岭往北不远就是黄茅岗村,那里有一家有牛车,逢开市的日子都可以捎人去,只是来回各要付一文的车脚钱。你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爹爹后日送你过去,晚上再到那接你。”

“爹爹,你可知哪里有秤,我想借来用一下。”汤小九想了一会,觉得去墟市上卖东西,没有秤可不行。

“你还会用秤?”

汤三有些诧异,这个孩子自出生让他吃惊的地方已经不少了,小小年纪与别的娃娃就不一样,有些东西好像无师自通似的,好像本来他就应该会,这秤汤三自己也没用过几次,屎蛋是如何学来的?

“倒是用不太好,如果能拿过来一杆,我看一看想来应该差不太多啊!”汤小九似乎不愿意解释这件事,即便是对自己的爹爹。

见屎蛋不愿说,汤三也没有勉强,接着说道,“咱家往东隔两户的刁婆婆家倒是有,只是这东西贵重,在她家用还行,不能借出来。”

“那好,明日爹爹带我过去一趟,称一称泥鳅有多少斤两,后日就是十月二十九,正是墟市开市,爹爹再送我一下。”

翌日清早,汤三自去干活,汤小九到金银花树处又看了看,已经开了两朵,并且旁边又长了不少新的花骨朵,金银花长势喜人,汤小九凑近闻了闻,心里说不出的舒坦。手头的肥料虽说还有些,但用多了也不好。看过金银花后又回到家中,等候父亲响午回来。

闲来无事,坐在竹凳上发了会呆,又取出一个木桶,把先前的泥鳅按大小挑了挑,在木桶当中放了一个隔板,一边放了一尺左右长的大泥鳅二十条,另一边放了稍小些的泥鳅四十条。准备已毕,看没有什么疏漏,又取了碗水慢慢坐在屋里喝。

不多时,汤三已经回来了,像汤三这样的家庭,平时都是吃两顿饭的,早起一顿,傍晚一顿,天一黑就睡觉了,也不怎么觉得饿,中午一般也就喝口水休息一下。汤小九见到汤三,慢吞吞地把准备好的木桶拎了出来,待到近前,汤三一看,只有桶底一层泥鳅。

“屎蛋,只有这几条,这怎么称啊?”

汤小九看到汤三不解的目光,说道,“反正到墟市上也带不了秤,我把最大的泥鳅和小一些的一样称出一斤来,看看各有多少条,就知道大的和小的一条有多重了,好比大泥鳅一斤有十条,每条就是一两,然后有人要三斤,我直接取三十条给他,大不了再搭一条。难道还要像咱们交田税一样,把所有的稻谷都称一下?”

听了汤小九说的话,汤三微微点头,不过好像又有些不妥,“屎蛋,一斤泥鳅有十条,每条就是一两么?”

“这……”汤小九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一斤不是十进制的,是十六进一,一斤十六两,就是过去常说的半斤八两。于是连忙承认错了。

“哈哈,我记错了,应该是一斤十六条,一条重一两。”说罢还顽皮的吐了吐舌头。

听到屎蛋承认失误,汤三倒仿佛很开心似的,这孩子总算也有出错的时候,要不就显得他这个爹爹太无能了。

汤三拎着木桶,带着汤小九走了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刁婆婆家。来应门的就是刁婆婆,刁婆婆个子不高,比汤三矮了一头,头发花白,脸上有些许皱纹,看样了有五十多岁了,听闻刁婆婆生有三子二女,都已成家,她现在正和大儿子一起过活。汤三叫过汤小九,汤小九向着刁婆婆弯腰拱了拱手。刁婆婆细细打量了汤小九,与汤三说道,“这就是你们家喝狗奶长大的娃娃?长得好结实啊,比我们家大孙高了两寸,今年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刁婆婆,我是万历三十七年七月生的,过了今年就五岁了!我大名叫世信,排行九。”汤小九恭恭敬敬地答道。

“哦,是小九啊,来,告诉婆婆,你和你爹爹做什么来了?”刁婆婆笑眯眯地问道。

汤小九说明来意,刁婆婆满口应允,又闲聊了几句,就去屋内取秤,汤三和汤小九站在院中细细打量了一下,刁婆婆家养了两只母鸡,正在院子里走着,地上还有几坨新屙的鸡粪,院里没什么东西,不过还算整洁。

汤小九凑到汤三身边,悄悄地说道,“刁婆婆家可有孙女什么的,给孩儿也说个童养媳呗!嘿嘿!”

汤三用眼剜了汤小九一下,“你个小兔崽子,才多大,着什么急啊!”

“孩儿是不急,不过怕爹爹你急呀!再说了,你说我是小兔崽子,那您老人家是什么,哈哈哈!”

父子二人自在这里打趣说笑。刁婆婆已经拿着秤出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擦着鼻涕的小孩子,刁婆婆把秤递给汤三,只见秤杆乌黑,长近两尺,秤盘是一尺大小全铜的盘子,用细绳拴在秤杆上,秤砣为厚半指成年人手掌心大小的圆铜片,其上钻个小眼,拴着细绳,背面有铭文,正统五年永州。

“这里我家大孙,小名大壮,比小九小了半岁,过来,见过汤三伯和汤家哥哥!”刁婆婆把大壮召了过来,小孩子虽名叫大壮,可是却长的瘦小,走到汤三二人目前,奶声奶气的叫了声汤三伯和汤家哥哥,眼睛却没有离开过木桶里的泥鳅。

汤三右手拎着秤杆,左手捏着秤杆上挂着的秤砣,让汤小九把泥鳅往秤盘里放,汤小九先往秤盘里放的是大泥鳅,用双手捧了好多次,才勘勘把秤盘装满。

“来,屎蛋,看看是这是多少?”汤三故意让汤小九来看秤。

“大的一格是一斤,小的是一两,八小格一大格,哦,小的应该是二两,这些是差一点到一斤三两,我取下一条看看。”

汤小九想凑足一斤,取下一条后还有一斤一两多,于是又取下一条。

“这回差不多了,秤高高的,足有一斤,好,我数一数有多少条吧!”看到正好够了一斤,汤小九很高兴,一边把大泥鳅往桶里送,一边计起数来,正好是十四条一斤。然后把稍小些的泥鳅也同样用秤称了一下,是二十三条一斤。

用过秤,将其还给刁婆婆,这回不待汤三说话,汤小九自作主张地对刁婆婆说,“婆婆,你到屋里取个盆出来,我给大壮捞几条玩,玩够了还可以吃,很补的,呵呵!”

“这如何使得,你们还是留着自己吃吧,好不容易弄的泥鳅!”刁婆婆一个劲的推辞。

“太婆,太婆,我要泥鳅!”大壮看到新奇的东西,很是感兴趣。

“你个没教养的奶崽们,看你爹爹回来不打你的板子!”刁婆婆一阵连哄带吓,大壮遂不敢吱声,看来平时管教的很严。

汤小九心中一阵好笑,山里娃娃没见过什么好东西。

“大壮,这是汤家哥哥给你的,你不用怕你太婆和爹爹了!”见刁婆婆不收,而且大壮又很喜欢,汤小九作势就要把泥鳅捧出来放到地上。

“好了,好了!”刁婆婆无法,只得说稍等下,去屋里取个盆,顺手又取了三个鸡蛋,递到汤小九手里。

“这如何是使得!”汤三看着也有些惶恐。

“唉!收下吧,你们父子也不容易,拿回去补补!”

汤小九知道民户养鸡也无非是生活拮据,想换几个小钱用,这鸡要吃粮食,长得也慢,下蛋也不多,如何好收下人家的鸡蛋啊,他本意就是借人家的秤用,送人几条泥鳅,也算还了个人情,不曾想刁婆婆也是识礼之人,不肯占人的便宜。

汤小九无奈,只得收了三个鸡蛋,转身交到汤三手中,然后从木桶中捉出六条泥鳅放到盆内,端到大壮面前。

“大壮,这个是泥鳅,来,用手摸一摸,不咬人的,是不是有些滑手?什么时候玩够了,叫太婆找块豆腐,一块炖了吃,好香的!等以后大壮再长大些,汤家哥哥来找你玩!”

“好……好……玩……玩”,大壮见这个汤家哥哥很和气,高兴的答应了。

父子俩别过刁婆婆回家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