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关陇恨(3)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964字 发布时间:2022-07-24

当天夜里,李世民就病倒了,高烧不退,身上忽冷忽热,冷时浑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虽在盛暑,却须盖上厚厚的棉被;热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头痛欲裂,不时处于半昏迷状态,口中狂喊着:“杀!杀!”

刘文静、殷开山等紧张万分,忙请随军医士诊治。几位医官经一番会诊,诊断秦王得的是寒热之症(疟疾),加之白日征战又受了点内伤,须得悉心调养,至少十天半月难以痊愈。

刘文静忙传令下去,命唐军将高墌城四门紧闭,严密防守,待秦王病情好转后再做打算。

第二日,世民趁清醒时对部属发下几道口谕:命人将前日不幸阵亡的三位将士遗体择地安葬,多请高僧超度亡灵;又命丘行恭另择一风水宝地,埋葬白蹄乌这位伴随自己驰骋沙场多日的忠实伙伴,以了却心愿;最后他当众将军务委于元帅府长史、纳言刘文静和元帅府司马殷开山代理,并再三叮嘱:“薛举孤军深入,气焰正甚,但其粮道过长,日久兵疲,利在速决。若其前来挑战,仍宜坚壁不出。待我病愈之后,再与诸公破之!”

刘文静见秦王思路仍甚为清晰,亦赞同其坚壁不出对策,即照此办理。

 

李世民病重的消息很快被西秦探马探得,薛举闻报大喜!乃亲自与薛仁果率领大军,进逼高墌城下扎营,并派人向唐军递上战表。

刘文静初时遵秦王教令,采取不预理睬对策。接连数日,薛举每日派人轮番在高墌城下骂阵,搅得唐军日夜不宁。

刘弘基、张纶两位大将是晋阳起兵的元勋,自出晋阳以来,一路西征,几乎连战皆捷,罕逢对手;庞玉、梁实、慕容罗睺等将,虽是晋阳起兵之后归附李渊,近日征战也多获胜,又视薛氏父子为手下败将,想着上次扶风一役轻易击破西秦军,令号称“三十万”的西秦铁骑彻底崩溃,惨烈逃窜,如今见敌趁秦王卧病,气焰嚣张,一个个气炸了肺!几位总管大将相约来找刘文静、殷开山,力求出战。

刘文静见众将求战心切,说了一番鼓励、慰勉的话,要他们各安职守,言明出战之事,须得请示秦王方能定夺,众人方散去。

殷开山见状,也私下对刘文静说:“此番出兵,已近一月,我军深沟坚壁,以逸待劳,士气正旺。薛举求战不得,已心慌意乱。如今出击正是时机。秦王口谕要我等坚壁不出,怕是担心你我难当大任。”

刘文静闻言心里一动!自晋阳起兵以来,虽说自己是首义元谋,但除了在潼关狙击屈突通,他尚未指挥过重大军事行动,似乎没有起兵之前他所想象的,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宏绩伟业来。而他以为,以自己的满腹韬略,本应创造奇迹,功追萧韩。尤其李渊称帝以来,厚待裴寂,群臣无人能及。刘文静心底甚是不服。如今听了殷开山之言,他觉得这倒不失是个机会,现秦王卧病不能视事,若让唐军在自己手上打个大胜仗,也好立一大功,乘机羞辱一下裴寂那无能之辈。

于是他与殷开山一同入见秦王,汇报唐军士气正旺,众将求战心切,也表明二人倾向于寻机主动出击的立场。

秦王经连日高烧,思维自是不及平日敏捷缜密,加之对故友的信任,认为自己卧病在床,文静与开山自是比自己情况掌握透彻,于是口谕要刘文静“便宜从事”,同时让殷开山协理军务。

刘文静接令后,初时仍很谨慎,他深知此一役干系重大,若败,则京师失去屏障,薛军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因此虽殷开山与众将再三求战,他仍未贸然应允。

 

忽一日薛军不再叫骂,刘文静等登城观察,见薛军正调动军马,不知何意。派出探马刺探敌情,回报说薛举军粮不继,将士病疲,有意退兵。

第二天,七月九日傍晚,西秦兵马果拔营而去。刘文静、殷开山等人不知是计,见敌军撤退,以为时机来临,急召众将商议对策。

八总管除驸马柴绍持有异议外,其余俱皆主战。

刘文静按多数人意见,点齐八总管兵马倾营出击。丘行恭、侯君集率卫队留下护卫秦王。

唐军求功心切,全速往前追赶。岂料薛举早有预谋,命薛仁果暗中挑选精锐,悄悄设伏。

见敌军已进入设定的伏击圈,薛举率大军返身接战。时天色已黑,两军酣战,杀声震野。

交战正烈,薛仁果带伏兵从背后掩杀过来,唐军腹背受敌。黑暗中不知敌军有多少,唐军早已大乱。加上薛仁果勇猛过人,横冲直闯,唐军几乎无人可挡。刘文静、殷开山往来奔突,诸军已不受节制,各自溃逃。

此一役,唐军八总管兵皆大败。总管慕容罗睺阵亡。刘弘基为掩护刘文静与殷开山率主力撤退,身陷敌军重围,力竭被擒。另一总管大将李安远亦被敌军俘获。

刘文静、殷开山侥幸逃回,清点人马,唐军已伤亡过半。二人只得满面羞惭,来见秦王。

秦王李世民闻报败讯,惊出一身冷汗!刘、殷二人,更是恨不得立刻拔剑自刎以谢秦王。

世民无奈道:“如今不是追究责任之际,当务之急,是考虑下一步如何应对。”

经此一刺激,世民病况似乎好转,他要侍卫替他拿来盔甲,执意出帐巡视城门。

 

已是午后时分。高墌城西门,总管梁实正组织守城士卒用弓箭、滚木擂石等,打退敌军进攻。梁实右臂上缠着绷带,渗出殷红的血迹,显见已受伤。

有人看见秦王与刘文静等人来到,惊喜地叫了声:“二殿下——二殿下来了!”

梁实闻言,急忙下了城楼来迎。

昨夜打了大半夜仗,他本已疲累不堪,且受了箭伤,回来后又担心薛军乘胜来攻城,他所驻防的西城门尤其首当其冲。他知如今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已是焦头烂额,故也未声张自己受伤,仍带伤坚持在一线,一夜未眠。大概是薛军昨夜一仗也打得疲惫,忙于胜利后的休整庆祝,直至天光大亮后才派了几拨人马试探性地轮番攻击。

“殿下——”梁实见秦王亲自来了,想是他病势好转,心头一阵激动,顿觉眼前一黑,金星直冒,便摇摇欲倒。

“梁将军!”世民大惊,忙抢步上前扶住梁实。梁营中士卒迎上前来,向世民报说:“梁将军昨夜大战时身负箭伤,回来后安排大家轮流休息守城,自己却未曾合过眼,连午饭都没来及吃。”

世民看着晕倒在自己怀里的梁实,感动得泫然欲泣。他让左右扶梁实下去,着随军医士悉心调治,让人嘱他不要担心城防问题。

世民登城头观察,唐军刚刚击退敌军的又一次进攻,这会儿稍安无事。

然而城外却有一情景,令世民无法不动容。

原来昨夜一战,唐军伤亡惨重。这会儿薛举竟下令,让西秦士卒收集唐军阵亡将士尸体,在城外道旁堆积,筑为京观(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这对城内唐营士气打击可想而知!

李世民目眦尽裂,牙关紧咬,只觉得胸中气血翻涌!

他此时也说不出什么安慰、鼓励的话来,只无言地望着这些目光中对他饱含信任与期待的赤胆忠心的将士们。

世民留下亲随卫将丘行恭在此协防,便带着刘文静等人又去别处巡视。

十一万大军尚余五万,看来,只有撤军退保长安一途。

 

李世民坚持亲自留下断后,命刘文静、殷开山率主力先行撤退。刘、殷等人都不同意。

“卑职失误在先!殿下今病体未愈,万一有失,卑职百死莫赎!”文静恳求道。

“我已深思熟虑。我军新败,人心不稳。孤若先退,必至人心摇动。或争先恐后,或将士离散,恐难节制。我自断后,方可稳定人心。况此次出征,父皇派了任城王道宗小弟与秦州总管窦轨等人从后侧应,道宗熟知兵法,他闻主力败退,定会袭薛举后方,令其不敢放胆追击。执行军令吧。”李世民解释道。

七月十一日夜,唐军乘夜撤出高墌城。城内民众听说唐军撤离,惧怕薛军进城后烧杀抢掠,超过万余百姓扶老携幼,跟随唐军撤往长安,给唐军的撤离增加了难度。

李世民挑选姐夫柴绍和原刘弘基所部剩余的约六千骑兵断后,沿泾水西岸缓缓向东南撤退。

幸好薛举大胜之后,得意忘形,占了高墌城后,便纵兵掳掠,上下狂欢庆贺,一时竟忘了派兵追击唐军。

郝瑗建议道:“而今唐军新败,关中必人心骚动。我军正应乘胜追击,直取长安。”

薛举这才点齐五万军马,亲与其子仁果追击唐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