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6317字 发布时间:2022-07-23

没有光线,没有空气,喘不过气来,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耳边有流水的声音,像大海的潮汐,仿佛又没有那般的广阔浩瀚。

“我这是在哪里?怎么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头有一点点痛,渐渐的想起一些什么……

“光轮……投胎……”

记得以前和妻子半真半假的开玩笑,看谁记的小时候的事情最多,时间最长。妻子只记得最早五岁的时候,每天傍晚坐在父亲的腿上静静的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我最早却记得在母腹中的这种躁动和窒息的感觉。

当时我笑她脑容量只有壹梯,而我的有拾梯,哈哈哈,她却笑我说吹牛,人怎么能有那么长的记忆,婴儿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根本记不起那么多的……

“不对呀!前世也有这种感觉,那我现在是第几世?不管那些了,我既已投胎来了,就要好好的活下去!黑白无常,说好的‘富贵人家’、‘衣食无忧’,不要让我失望啊!”

隐隐约约听到外面有人说话。

“惠娘!醒醒!快醒醒!惠娘……”

“汤三,进来看看吧,惠娘怕是不成了!”一个略有些苍老的妇人的声音传来。

只听木门吱的一声响,从外面走进一个中年汉子,身高五尺有余,瘦长的上身赤裸着,下身穿着条破旧的瞒裆裤,裤子上还浮着一些浅黄色的尘土,长有一个长脸,面色苍白,颌下留着几缕短须,蓬松的头发随意的挽了一个发髻,眼色迷 离,面带焦急神色,急步走到床前。

“惠娘!惠娘!”汉子高声呼喊。

“吴婆婆,惠娘这是怎么了?”

“唉!”做了多年稳婆的吴婆婆叹了一口气。

“惠娘下身大出血,生了三个多时辰也没有生出来,腹中胎儿一直没有动静,惠娘已经昏过去了,唤了几次也没有唤醒,以老身多年的经验,恐怕母子难以保全了!”

“吴婆婆,无论如何请你想想办法啊!我给你跪下了!求你了啊!”中年汉子汤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汤三啊,老身也是无能为力!但凡有办法谁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娘俩这样啊!”

汤三扑在床上痛哭,吴婆婆在一旁只是不住的叹气。

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汉子忽然感觉有一物在身边慢慢蠕动,定睛一看,原来是婴孩的头颅钻了出来,吴婆婆也看到了这一幕,连忙上前帮着把婴孩拖了出来,用滚水煮过的剪刀剪断了脐带,挽了一个小结,把婴孩用布包好。

“果然是老天爷保佑,恭喜汤三了,是一个少君!”

“只是别的婴孩生出来都会哭,这个孩子有些奇怪?”

婴孩费了好大力气才从母腹中出来,现在已是筋疲力尽,哪还来力气哭啊,只是好奇的用眼睛打量这个新的世界。

吴婆婆掀开盖在婴孩身上的破布,翻过他的身子,向着屁股上狠狠打了两巴掌。

“呜,呜。”婴孩嘶哑的哭了两声。

“不是哑巴就好!”吴婆婆微微笑了一下。

那边床上躺着的产妇惠娘仿佛也被婴孩的哭声吵醒了,缓缓睁开了眼睛,低声喊道:“三郎……三郎……”

汤三欢喜的扶起惠娘的腰,“惠娘,你醒了,太好了!”

稳婆看到妇人苍白的脸色,皱了皱眉,下意识得摇了摇头,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三郎,让妾身看看孩子!”

汤三把惠娘倚到床边,从吴婆婆手中接过重新包好的婴孩,托着放到惠娘胸前。

初生的婴孩只有成人半个手臂长,由于发育不良,黑瘦黑瘦的,面上满是皱纹,两颗小眼珠却是灵活异常,滴溜转动。

“三郎,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么?”

“是啊,是我们的儿子,看他长得多像你,很漂亮!”

惠娘看向婴孩的目光中充满了慈爱和不舍。

“三郎,妾身求你一件事!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真想……如果有来……”

惠娘说出这几句话仿佛用劲了全身的力气,最后几个字几不可闻就溘然长逝。

汤三伏在惠娘身上号啕大哭,婴孩心中不忍,也嘶嘶哑哑跟着哭了起来……

哭了有半个时辰,汤三缓过神来,从床下抠出一块木板,在露出的小洞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打开,里面有几十文铜钱,数了又数,把五十文交到吴婆的手中,“嗯,还剩有三十七文。”

吴婆收了钱,低头做了一个万福,然后推开门喜滋滋的回去了。

汤三把剩下的钱包好又放回小洞中,盖上木板,再捧几把土和杂草放到上面,端祥了一下,见没有破绽,才转过身来,抱起婴孩。

不消说,这孩子就是前世的邱文翰。

婴孩心中暗笑,“藏钱的地方都让外人看到,居然还把钱放回去,真是蠢啊!”不过却不敢出声,只能忍着,自己生出来就能说话,如被人发现不当做妖怪沉了塘才怪呢!

父子这般对视了几下,汤三叹了一口气,惠娘已死,只留下这么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心乱如麻,遂去找最亲的兄弟汤六去商议一番。

此地乃是大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宁远县境内仙政乡二里百步岭村,汤氏四兄弟祖居于此,老太爷已过世多年,大爷汤达绅,四十五岁,万历八年秀才;二爷汤达维,四十二岁;三爷汤达川,三十八岁;四爷五爷早夭;六爷汤达安,三十六岁。大爷二爷皆为嫡子,老太爷在世时分家各得村口八十亩良田,三爷六爷乃是庶出,各分得五亩坡地。村人多看不起三爷六爷,加上年龄略小,也就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汤三汤六,由于出身的关系,汤三与汤六走的近,两家往来频繁。

汤三将妻子惠娘的尸身草草盖好,抱着孩子来到汤六家。这时日头西斜 ,汤六还在田里劳作,家中有妻子杨氏带着儿子牛蛋和女儿小兰。杨氏是邻村人,嫁与汤六已有七八年了,今年三十三岁,个子不高,柳眉细眼睛,鼻子平平,头上挽着云髻,上身穿着石青色洗得有些发白的短罗衣,下身穿靛蓝色的襦裙。

汤三推开几根横木绑在一起做的院门,来到院内,杨氏看到汤三,忙过来抱过孩子,打发儿子去找汤六。

“牛蛋和小兰过来,给三伯见礼!牛蛋,去田里把你爹叫回来!”

牛蛋五岁,闻言给汤三躬了下身,蹦蹦跳跳就跑了出去。小兰七岁,屈膝福了一福,有些羞怯的进屋去烧水。许是粮食不够吃的缘故,两个小孩子都瘦瘦的,显得手脚略有些大。

杨氏怀中抱着的孩子闻听牛蛋的名字,不禁蹙了蹙眉头,好难听的名字!折腾了半天,孩子早已饿了,没办法,口不能言,只好又嘶嘶哑哑的哭起来,但愿大人能明白什么意思!

杨氏终是生养过两个孩子的人,马上明白哭声的含意。“兴许是饿了!小兰,到米缸里抓把米,放水里煮烂成粥,不要放野菜了。”

孩子闻听此言,慢慢的不哭了,杨氏与汤三对视了一眼,说道,“好个聪明的娃娃!”

孩子吓了一跳,撇撇嘴,又哼唧了几声,才掩饰过去。

二人这才说到正事上来。

“恭喜三哥,为我汤氏添丁增口!不知惠娘嫂子可好,孩子奶够不够吃呀?”杨氏殷切的问道。

“唉!别提了,惠娘生孩子时大出血,人已经没了!”看着汤三红红的眼眶,杨氏恍然大悟。

“我来就是想和六弟商议如何处理惠娘的后事,还有孩子……”

不多时,牛蛋已把汤六叫了回来。只见汤六是五短身材,身子结实,方脸,宽鼻阔嘴,眉毛粗黑,眼睛虽小却有神,面色红润,头上挽着发髻,插着一根木簪,步子走的轻快,也是赤着上身,下身穿着褐色的犊鼻裤,背着一箩筐,里面放着镰刀。

进院把箩筐放下,与汤三叙了礼,进屋入座,这才听汤三说起了来意。

“三哥,惠娘嫂子的后事我觉得还是要和大哥二哥说一下,毕竟我们都是汤氏一家人,虽说是已经分家了。孩子你带着也不方便,平时还要种田,不如先放在我家里,牛蛋和小兰平时都在家,大的带小的,也不劳神。就是孩子太小,总吃米汤怎么能行啊!百步岭村附近这十几个里甲之中也没有听说谁家妇人生了孩子,能有奶喂养这孩子,外村的还是太远,我们也请不起!”

“对了,三哥先给他起个小名吧,大名到大哥二哥那再说。”

“六弟说的有道理,给他起个名字吧!乡下孩子,贱名好养活,咱们村前前后后有不少了,帮我想一想,别和人家重了,铁锤、铁蛋、二狗、毛蛋、土鸡、狗蛋、狗剩、拴住……还有你们家牛蛋。”

这边汤三汤六两个人说着,那边小兰已经把米汤熬好了,杨氏抱着孩子,腾出一只手拿着木匙舀起米汤吹凉慢慢地喂孩子,同时也漫不经心地听着二人说的话。

孩子也是一边吃一边静静的听着。

“还有一个屎蛋没有孩子用过,再也想不起好一点的名字的!”汤六皱着眉头说道,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差了一些。

“这就挺好,乡下穷人家娃娃,哪有那么多好名字,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不错,鬼神不收啊!六弟啊,还是你脑子活,要是哥哥我,想三天也想不出来,就这么定了,叫屎蛋!”汤三一听汤六想的这个名字倒是挺高兴。

杨氏怀中的孩子正喝着米汤,听到这些话,嘴中的米汤差点没喷出来,“什么狗屁名字,这名字不只是鬼神不收,要是在前世,有这样的名字,幼儿园里都不会有朋友!”想到这又抽抽哒哒的哭了起来,想抗 议一番。

杨氏一看孩子又哭了,这回搞不懂了,这不是饿了么,于是停下来不喂了。孩子这个生气呀,抗 议无效,饭还不让吃了,哭声更大了。

唉!实在没有办法,还是认命吧,屎蛋就屎蛋吧!那两个该死的黑白无常,让我投胎到这种地方来,等有机会我一定要告到阎罗那去,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受尽无穷苦楚!

汤三与汤六计议已毕,留下牛蛋和小兰守家,杨氏仍抱着屎蛋,一行人来到村中的汤大爷汤达绅家。门房老丁头看到几人,连忙进去通禀,大爷正在院子中考校儿子腊狗近日在学堂跟先生所学的《论语》,闻听老丁头通禀,连忙让人请进来。四人来到院中,看到大爷已从藤椅上起身,前面跪着痛哭流涕的腊狗,看来腊狗的学业又让大爷不满意,挨了打了。

腊狗是大爷的第三子,汤氏一族小辈中排行第五,今年已经九岁了,大名汤世孝,只是年少贪玩,学业多有不济。

几人说明来意,大爷微微颔首,把人让进堂屋,吩咐小厮去请二爷汤达维,又吩咐人去沏茶。不多时,二爷汤达维也到了,于是兄弟四人坐在屋中一起议事,杨氏则抱着屎蛋坐在屋角。

大爷汤达绅先说话,“三弟家又为我汤氏添丁增口,可喜可贺,我这个做兄长的拿二百文钱作为贺仪,只是弟妹因难产而死,我汤家有祖训,横死者不得入祖坟,对于她的身后事,我也是无能为力!”

二爷汤达维接着说道,“我拿一百文钱作为小侄出世的贺仪,对了,老三啊,这小家伙起了名字没有啊?”

“大哥、二哥,孩子已经有小名了,叫屎蛋,只是大名还没有取,想请大哥、二哥帮着起一个。”

“屎蛋!”二爷闻听,微微一笑,“这个名字还真是有些生僻,大哥才高八斗,大名还是大哥来取更稳妥些!”

“我们这一辈名字里都有一个‘达’字,按族谱,下一辈是一个‘世’字,已经有世忠、世贵、世孝、世礼、世佑、世远、世贤了,古人云‘人而不信,不知其可!’就叫世信吧,还有,这小辈中他排行第九,还可叫小九!”

“世信,好名字啊!汤世信!多谢大哥了!”汤三先是听说大爷二爷给了不菲的贺仪,又起了个好名字,心里头倒是有些高兴,不过想起惠娘不能入祖坟安葬,自己死后两人不能葬在一起,不禁又是黯然伤神。

“大哥、二哥,这三嫂不能葬在祖坟里,那不知何处可安葬啊?”汤六从旁边插话说道。

“依我看不如安葬在老三家的地里,那块地在南坡,水淹不到,风水也不错,大哥你说呢?”二爷喝了口茶,缓缓说道。

大爷想了想,“风水一事,我们兄弟谁也不懂,只是人云亦云,听闻广缘墟市上有个李瞎子,精通占卜看相勘舆定穴,远近闻名,不少人找过他,三弟或许可以一试。罢了,弟妹的事,还是由三弟做主定夺吧,我等所说不过是参考而已。三弟可还有其他的事需要我们兄弟参详?”

“大哥,惠娘离世,世信还小,没有吃的,怎么活命啊!惠娘临死前还嘱咐我一定要把孩子带好啊!”说到此处,汤三不由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兄弟三人纷纷劝止汤三。

大爷皱了皱眉,“本村现在也没有乳母,去外村请,费用也不是三弟所能承受的,不如找几只牛羊猪狗,有奶的就行。”

说到牛羊猪狗,二爷眼睛一亮。“我家倒是有一只母狗,刚刚生一窝小崽,不过这狗奶给人喝,听起来终归是不太好吧!”

“事急从权吧!三弟以前生养过两个女娃,不知得了什么病,都夭折了,世信是弟妹唯一的骨血了,如果连吃的都没有,怕是更难了!再说,村里猪牛都有,不过都没有生产,先用狗的,以后有了再替换也可以。”

……

第二天,汤三请人打了一口薄皮棺材把惠娘尸体装入其中,停放在院内,与汤六又同去广缘墟市上找了李瞎子,来确定惠娘的安葬之处。

李瞎子人如其名,两个眼睛只见眼白多,黑眼仁少,一翻一翻,真如瞎子一般,身材瘦长,脸也是瘦的,脸色黑黝黝的,颔下参差不齐地长着几根胡须,身穿一件青色的旧道袍,后面打了两个补丁,肩上背了一个麻布缝的背兜。

李瞎子跟在汤三和汤六的后面,边走边说道,“小道是唐朝李淳风李真人的三十七世玄孙,祖传勘舆之术,此次定会给汤三爷的夫人找一个风水宝穴,保佑汤三爷一家人平安富贵、子孙满堂……”

三人走两三个时辰,来到了九疑山半山腰的一处山坳中,汤六见都走累了,便拿李瞎子打趣道,“李道长,你这眼睛也看不见,要说摸骨还差不多,怎么能看风水呀,哈哈!”

“汤六爷,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初学风水时,眼睛还是好的,只是看风水、批八字、算命占卜这些事,泄露天机招天谴的!所以眼睛越来越差,现在勉强还能看到光线的颜色,但是祖师爷传下的饭碗又不能丢下,只能继续这门手艺了!”

三人从山坳里左一转,复右一转,高耸的山峰之中突然出现一块平地,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李瞎子连忙停下身形,手捻着胡须,不禁连声喊道,“妙啊!妙啊!当真是风水宝地!”说罢从背兜中取出罗盘来,双手分左右把持着罗盘外盘,双脚外八字分开,将罗盘平放胸前,口中念念有词,“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颠颠,二十四山有火坑……”

少顷,又大声喊道,“人至群山之中,莫知有此奇景,及入山之内,则迥然开畅,一龙中出,木星耸秀,左右二水合襟,绕抱内堂交汇,外洋宽平,前峰耸立如顿笏,当面似海水九曲来潮,左右诸峰罗列,四神八将应位,三奇六秀咸集,实乃无尚宝穴!”

待喊完这些话,李瞎子带着汤三与汤六,按罗盘所指向西北走了七十六步,指着地上的隆起说道,“这就是我为汤三爷的夫人寻的宝穴。” 

说毕,正了正衣袍,向着东南方向跪倒,口中喃喃低语,“师尊啊!徒儿今年五十六了,学艺四十余年,今日终于遇到了顶级的风水宝穴了,我不枉此生了!师尊啊!您老人家看到了么,您可以瞑目了!”说罢,眼睛中竟流出几滴混浊的泪水。

汤三与汤六看到李瞎子这种情形,顿时面面相觑,被弄懵了,“李道长,你帮我等找到这风水宝穴,我等该如何感谢你啊?”汤三掏出了怀中的布袋,惠娘过世,屎蛋初生,大哥二哥共给了三百文,六弟又给了二十文,去掉买棺材的一百一十文,又雇请帮佣、购买香烛纸钱等祭品,只剩下不到百文钱了。

“汤三爷,小道所找这处风水宝穴,乃是世所罕有,纵是有人出千金、万金也难以找到,不过么……”看到汤三为难的神情,李瞎子哈哈一笑,“寻到这种风水宝穴,乃是师尊与我毕生的心愿啊!你能找我来做此事也是机缘巧合,造化使然,既是如此的话,本不应收你的钱,但是祖师爷赐下这碗饭,又不能坏了规矩,索性小道就收一文钱好了!”汤三汤六闻听此言,倒是满心欢喜。

“只是小道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尊夫人为汤三爷留下几位公子啊?”

“不瞒道长,我家惠娘曾给我生过两个女儿,可惜都夭折了,惠娘临死之前才生下一子,到现在还不满一日呢!”

“哦,原来如此,可否带小道去看一看令郎?”

听闻李瞎子只收一文钱,又提出这样的要求,汤三自是满口应允。

三人在选好的坟地上作好标记,又折返到汤六的家中,屎蛋还在杨氏的怀中,轻轻喝着小兰煮的米汤,二爷家的母狗和小狗崽虽说已经牵过来了,可暂时还没用上。母狗听到有动静,立刻叫了起来,俗话说“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五只小狗崽听到母狗在叫,也跟着狂吠起来,一时犬吠声大作,好不壮观!

李瞎子走进屋内,一下就看到杨氏怀中抱着的屎蛋,虽然只看到大致轮廓,也不敢轻易上前摸骨,只是站在旁边慢慢的看着,眼中虽是模糊,却能感到对面有一股青气直冲霄汉,果然是潜龙在渊!李瞎子也不言语,向着屎蛋恭恭敬敬的拱了拱手,手中拿着汤三给的一文钱,转身欲离去。汤六与杨氏忙追了出来,屎蛋此时已放到了汤三的手中,看到汤六与杨氏欲说话,李瞎子忙说,“天机不可泄露,不只我这瞎子不能说,你们夫妻二人也不要到处乱说话,如此对你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想问问我家牛蛋的前程如何?就是院中玩耍的那个,今年五岁,大号叫汤世贤。”

“尽管跟着三爷的公子好了!”李瞎子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就离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