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多么铿锵有力的语言,我们为这话里蕴含的沉甸甸的情感而感动,为他们祈祷,团圆吧,安慰那一对儿可怜的父母。
当刘义功、时红莲求助记者,表达了寻找失散19年儿子的急切心情时,所有的善良人都是这样想的,我们关注事件的进展,忘记了去谴责他们多年前的抛弃。我们会自然而然认为这对儿夫妇不是不爱孩子,当年肯定是很无奈的情况下才舍弃的。
果然,找到了,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新闻报道后第二天,他便接到了亲生儿子在河南济源的消息。事后,经警方DNA鉴定结果显示,济源承留镇玉阳村的韩全欣为其亲生儿子。
我们期盼着和一家人团聚,为孩子高兴,为这一对儿夫妻高兴。
可是,没了下文,两个多月都没有去认孩子。孩子甚至都想要卖了养父母的房去见亲生父母了,可见对亲生父母的期盼。
那么,为什么呢?
近日,刘义功做出了回应,不会带回孩子,只是想当作亲戚走动,怕孩子到了新环境不适应。
而这个时候,我们又了解到了,原来孩子是聋哑人,其养父一直把孩子当亲生来养,孩子的养父也是残疾人。
我们的心,沉了。
原来是这样啊。所谓的寻子情切,爱子情深多么不堪一击!
原来是这样啊。我们无法去想孩子知道父母态度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说什么怕孩子不适应,分明是这亲情含了水分,在利弊面前做了衡量。
如果孩子不愿意相认也就算了,了解孩子的想法了吗?那句口号喊得那么响干什么?大张旗鼓地寻找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再回想到之前了。
抛弃孩子真的是迫不得已吗?为什么孩子的养父能把孩子养得那么好呢?
也许,抛弃孩子后是有愧疚的,也许这么多年来是有思念的,可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了。
寻找孩子,大约是减轻自己的负疚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
这种自私的心理是藏得很深的,不仔细扒很多人都看不清。也许他们一直设想的都是找回一个健全的儿子,一家相认,皆大欢喜。他们的心结也解了,骨肉也团圆了,多好啊。
可是,孩子是残疾的。
孩子是残疾的,养父家的条件也不行。
这个时候,他们迟疑了。
这种权衡赤裸裸地暴露了这亲情的虚伪。
他们没有想到,多年前他们给儿子带来第一次伤害,这伤害被孩子的养父母弥补了。而多年后,他们又给了儿子第二次伤害。
儿子韩全欣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世——弃婴。他还知道了自己的生父远在上海。他渴望和亲生父母相认。
这两个多月,一旦养父母有管教,韩全欣就会喊着要去上海。家庭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韩全欣的养父对这种情况十分头疼,他舍不得孩子,直言那对儿夫妇不知道是找人还是找事。
明眼人此时都已经看出来了。不管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那对儿夫妻权衡利弊的心都没有变。儿子在他们的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有的是一颗自私的心。
也许,我说得有些犀利了,还是希望这对儿父母能做的更好吧,把伤害降到最低,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养父母多沟通。就算是尽己所能也行啊,毕竟现在的亲生父母已经不是当初的条件了。
弥补不弥补的咱不说,能把该给孩子的爱,给一点吗?
亲情啊,请让他保持该有的纯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