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人,老房子
书名:人间散话 作者:边山月冷 本章字数:4328字 发布时间:2022-07-20

  一

  老人九十岁了,住在江边一座山腰上的老房子里。

  老房子和老人差不多老了,开裂的墙缝,簌簌掉落的糊墙白浆,东厢房的某角还有七十年前大火烧过的痕迹,房顶的瓦片也消失了一块,被泛黄的塑料袋子补上。白天,黑乎乎的屋子就会从头顶泄下一注阳光,细碎的微尘在光柱里游荡。老人抽着旱烟,越来越喜欢蜗在老房子里。

  他和妻子一生生了四个孩子,四个孩子又生了七个孙子,五个孙子再各自生了七个曾孙,有两个孙子尚未成家,曾孙们还在上学,这子子孙孙的队伍浩浩荡荡,人丁越来越多。

  老人养了一只猫,那猫是幺孙捡来的。猫有橘色的花斑,绿油油的眼睛,身形匀称,来无影去无踪的。平日里喜欢跑到后山上去撒野,抓鼠抓蛇都由它,饿了才回来吃一口老人放在盆里的好饭。来了客人就躲到矮几底下,筵席散了又偷摸摸地跑出来啃地上的骨肉。

  乡下养的猫,哪里是家猫。老人纵容它,看它就像二十年前看着陆陆续续冒出来的曾孙们一样。老人会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穿着蓝色的衣装,佝偻着柴木般的身子,笑眯眯地看着渡江而来的子孙们,眼睛弯弯的,嘴角也是弯弯的,曾孙觉得他是个老人,一个和蔼沉默的老人。

  那时候老人身子硬朗,会挑着满满几大筐的菜坐船去城里卖,也会带着豆丁大的曾孙去看乡里的风景。屋子后边是山,挨着老房子的地方开了一口大井,井里养着老人从长江里钓起来的鱼。

  这个曾孙怕生,不肯离开母亲半步,也不肯叫人。

  老人把烟卷收好,笑眯眯地招呼曾孙,“想看鱼摆摆吗?祖外公带你去抓鱼摆摆。”

  曾孙跟在老人身后,走过有鸡屎的小路和城里没有的粪池,来到了后院,看到了水井的样子。这口井方方正正,井水清澈,也不深,不知道活水是从哪里来的。井里斜放着一支长杆,杆的另一头固定着灰黑色的桶。

  老人站在井边拿起杆子,把杆子伸进水井深处。曾孙蹲下身,歪着头向往里头看,井水深处没有阳光,曾孙什么也没看见,反而被荡漾着的水面吸引,那水波在老人抓鱼时一层一层地荡着,打到井壁发出“哗——哗——哗”的响声,她只盯着阳光照住的井水,也不记得找里面的鱼了。

  从前老人和子孙们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七个曾孙也只是逢年过节才看到,每次看都是新模样。

  直到老人真的老了,儿女也真的老了,他和孩子们见面的次数好像才又多了起来。

  老人老了,挂在长廊上的一墙烟草收得越来越慢,抽旱烟的回数也越来越少,常常叼着烟卷就睡着了。

  乡下的猫很野,却越来越喜欢呆在老人身边。

  阳光明媚的时候,老人会坐到房门口的小沙发上,并着脚搭着一块毛毯晒太阳。这时候的猫就会踱着步上前,跳上老人的膝盖,蹲坐在上面。

  老人就用他操劳了一辈子的手去抚摸猫的毛。老人身形干瘦,深色的手掌却很大,他手上的皮肤很粗糙,厚茧、干裂、脱皮,褶皱堆积,他从来没有用他的手去逗弄过曾孙们,粗宽的指节自然弯曲着,很久没有抻直过了。

  那一天,那个二十年前想看抓鱼摆摆的曾孙跟着外婆和母亲去看望他,看见了老人怀里难得乖巧的猫。老人笑着放开手,轻轻圈住猫,让她抚摸。曾孙生疏地伸手从猫头捋向猫尾,刚摸了两下,那猫就跳下老人膝头走开了。

  曾孙念念不舍地收回手,陪着笑眯眯的老人沉默地晒着太阳。

  老人慢慢地伸手指向旁边的果盘,又慢慢地说:“要不要吃点花生瓜子?”

  曾孙笑了笑,抓了一把瓜子放进了兜里。

  大女儿和外孙女跟妻子在后院收拾着其他的东西,老人的耳朵其实不太好使了,和曾孙也没什么话可说,两人就这么并排坐着晒太阳。

  二

  老房子要拆 迁了。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也不想去计较是什么时候的事。老人正好已经老得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了,干脆把自己变成了个“老聋子”,一切全交给比自己小两岁的妻子去。

  妻子和四个儿女们商量,把他们的积蓄交给了大女儿掌管,两个老人就在四个孩子家里轮流落脚,一个孩子家住三个月,一年十二个月也就这么随它去吧。

  第一年过得很好,大女儿的夫婿曾经是厨师,饭菜软糯,色香味全。大女儿本也与他们亲近,老房子拆 迁之前,就常常从城里买了吃的喝的回来看他们。这个大女儿的年纪也不小了,眨眼竟七十岁了,四个老人住在小城里,上街、唠嗑,比住老房子还热闹不少。

  二儿子家在乡下,离自己的老房子近,倒也算住得舒心。就是那两口子一辈子习惯了吃硬东西,老人牙齿都掉光了,常常一顿饭咬不动肉也就不吃了。

  三女儿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好,一辈子都在伺候丈夫和儿子,如今还要拉扯刚上小学的孙子。五六十岁的人了,丈夫和儿子都没有正式工作,儿媳犯了错还在牢里,她平时只能跑上跑下做钟点工、帮人做饭,补贴家用。

  幺儿子家在大城市里,是干工程的,他家算是几个孩子里最发达的了,刚给自己的儿子在这座城市里买了婚房。老人成天待在高高的房子里,什么也干不了,儿子和儿媳都在上班,他就只能从早到晚地坐在房子里。但是妻子很喜欢这里,因为幺儿是妻子最喜欢的孩子,八十八岁的人了,竟然意外地适应大城市的繁华,早晚都要下楼去和其他老太太溜达聊天。

  第二年过得就不好了,是因为老房子的拆 迁款。

  老人什么都不想听,把自己裹在被子睡觉。

  原来,去年老房子拆 迁时,合同上写的是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分拆 迁款,二儿子、三女儿和幺儿子分别得到了一笔钱。而今年,拆 迁合同改了内容,不按人口给钱,就按房子的面积给钱。这样算下来,去年签的合同可是“亏”了不少。

  二儿子和幺儿子一合计,觉得三女儿不该分这个钱。一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古到今没有女儿继承家产的道理,这拆 迁款也是一样。二来,三女儿平时的日子过得不好,常常找亲戚们借钱,逢年过节也不给爹妈表示,还得了他们的拆 迁款,简直是占尽了便宜。

  于是,他们找到了老人的妻子,跟她说这个道理。

  老人的妻子一听,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自己明明有两个儿子,把家产分给女儿像什么话。

  中秋节的时候,老人的妻子把四个孩子全部叫到了一块儿吃饭。

  圆月之下,老人吃完饭就坐到一旁抽起了旱烟,别过身子半闭着眼。

  谁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反正后来成了一出烧沸了的水似的闹剧。

  二儿子大呼小叫:“快来看啊!快来看啊!女儿回家分家产咯!”

  幺儿子在两个姐姐面前说:“这个钱,本来就不该是你们的!”

  老人的妻子对大女儿说:“这个钱虽然现在在你这里,但是我百年之后,是不会分给你们的,只会分给两个儿。”

  大女儿气得浑身发抖,三女儿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老人坐在一旁一动不动,他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开口说话了。平日里抽烟、吃饭,坐着、躺着,什么也不知道。

  从那之后,每个儿女家呆三个月的规矩就破了。因为大女儿病了,从一百三十斤一下子瘦到了九十多斤,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大女婿有一天给幺弟打了个电话,“你姐姐现在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你把她气成这个样子,还是给她打个电话说说话吧。”

  幺儿子“哦”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大女儿住院了。她其实也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糖尿病、高血压、胃炎……她的身体状况原本也不比自己八九十岁的父母好多少。

  大女儿住院的时候,两个弟弟没了音讯,只有三妹妹时不时跑来和她传话。

  原来老人的妻子决定以后只跟着幺儿子了。

  三

  老房子真的要拆掉了。

  小城在市里看着还不错的经济水平都是靠偏远区县的重工业维持,污染大、发展小,区领导想要和现在很多城市一样,搞旅游业发展GDP。

  今年,老房子下边儿建了一处古镇,夜晚灯火通明,每晚在长江的另一头都能见到这边的辉煌。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政府加快了修建的速度。

  过年了,老人和妻子也从幺儿子家出来了,住到了幺儿子办置的老房子西边的一处门面里。

  大女儿年底又住了一次院,因为莫名其妙减少到三十的血小板。在医院各个科室流转着,腊月二十九才拖着晕乎乎地身子出了院。

  大女儿住院期间发生了很多事。老人在幺儿子家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吃饭,在床上一躺就是一整天,儿子儿媳妻子说什么都不起床。老人的妻子管不了他,生着气每天下楼去和老太太们跳广场舞,竟把自己的腰椎撕裂了。老人的妻子住进了医院,老人也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幺儿子焦头烂额,却还是不愿意联系大姐,只让人传话叫大姐从父母的积蓄里拿两万出来。

  大女儿躺在病床上,让他先写个收据,幺儿子不肯。

  于是,幺儿媳就拉了个群,把一家人拉了进去,每天在群里诉说——老人当时刚来家里,不愿意洗澡,衣服里面全是干壳,都是我们收拾的;现在我们家在给儿子装新房,没有钱来垫付两个老人的医疗费;两个老人大小便失禁,全是自己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看,这是今天给老人做的荷包蛋,老人自己不吃啊……

  大女儿的女儿听得心烦,劝说母亲把外公外婆的积蓄扔给想管的人,免得拖累了自己的身体。

  大女儿说:“我不想管,但是爸爸想我管着啊!现在两个老人还有几十万呢,这几个兄弟都吵成这样。要是我真交出去了,以后可怎么办?”

  女儿拗不过她,只好回去生闷气。女儿的丈夫见状,拿着妻子的手机帮她退出了那个不知所谓的群。

  后来呢?

  大女儿还是同意把老人家的积蓄转交其他兄弟了,总不能一直僵持着让两个老人躺在医院不动手术,到底随了老母亲的意。

  于是,幺儿子年末终于给自家姐姐打了个电话,关心了一番将要出院的姐姐,邀请他们过年到家里做客。

  大女儿开心地回应着,叫的还是这个弟弟的小名,“好啊,毛儿!”

  三女儿心有不满,知道这钱落入了自己幺弟手里,肯定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她便偷偷问老人的妻子,“妈,姐姐帮你把钱惯得好好的,你为什么非要让姐姐把钱拿给别人啊?”

  老人的妻子一脸平静,“你姐姐的身体又不好,要是走在我前面,你姐夫不愿意把这钱拿出来怎么办?”

  这话传入大女儿一家的耳朵里,竟是除了心寒,生气也没有必要了。

  春节,老人住在陌生的房子里,围着一件漏棉的棉衣,盖着一床被子,坐在沙发上烤火,一动也不动。

  大女儿带着女儿和曾孙去看他的时候,他轻轻地叫了声曾孙的名字,便含着烟卷烤着火睡了过去。

  老人的妻子说,不能让老人睡,他一睡就不愿意起床,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于是转头摇醒了不知道睡过去多少次的老人。

  从那天起,大女儿心里总是担心着老人,常常在家做了好菜就想着过河去看看父亲。

  有一天中午,大女儿和孩子提着一桶刚做好的鱼去看望老人。

  老人睡在床上,老人的妻子正在走动。看见他们来了,知道来意,老人的妻子说:“你们还给我提鱼啊!上周大儿媳给我们做了这种鱼,好腥好肥,一点也不好吃。”

  大女儿的孩子安抚着自己的母亲,没有多说什么。

  东拉西扯了一会儿,走之前,外孙女对老人打了声招呼,“外公,我们给你提了一桶刚做好的‘黄辣丁’,你待会儿醒了记得叫外婆帮你热了吃哦!”

  老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慢慢地说:“你们还给我提鱼了呀!”

  大女儿在一旁听着,也不愿计较自己的母亲说过些什么了,只想多陪陪老人。

  大女儿一家走了,陌生的房子又冷清下来。

  老人现在住的地方是一处门面,敞亮地对大马路打开着,日落便拉下悬在半空的卷帘门,日出便抬起“哗哗”作响的卷帘门。这里没有晒烟叶的地方,没有种菜的后院,也没有叽喳作响的鸡群和野性子的家猫,只有在马路上一掠而过的汽车,只有过客。

  老人却只想睡觉。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人间散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