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问鼎西京(3)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912字 发布时间:2022-07-20

裴寂劝道:“向昔桀、纣虽不肖,却俱有其子,臣未闻有汤、武辅佐其子而受嫌疑。既有前贤行事可借鉴,请殿下勿再迟疑。况先贤云:‘功盖天下者不赏。’殿下今将至尊之位,拱手让人,恐并不会得隋家认可。况臣等俱是唐之将佐,功名利禄,受之于唐。殿下若不称唐帝,臣等亦将辞官归隐,恳请殿下三思。”

李渊道:“裴公何必如此相逼?我将思之。”

裴寂等人又制造“君权神授”舆论,效法东汉光武帝时张华上奉赤伏符故事,献上所谓太原慧化尼、蜀郡卫元嵩等的歌谣诗谶。

慧化尼诗云: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据裴寂“考据”,早在东晋年间,蜀郡卫元嵩便作歌谣曰:

 

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

寅卯如欲走,龙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

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

为君好思量,何必询禹汤。

桃源花灿灿,李树起堂堂。

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裴寂道:“相国当主天下,本系天意所使,四海同归。陛下未萌之前,歌谣已传遍天下;而今天下人尽睹陛下宏绩伟业,无人对此看不明白。陛下虽不放在心上,天下人却信乃是神灵显应。陛下须上为七庙,下安万民,既膺符命,违天不祥!”裴寂已迫不及待改口称“陛下”。

李渊作出迫不得已状,向众人解释道:“我之所以有顾虑而徘徊,非徒推让,亦怕诸公当面谀词奉承,背地则以为口实。当初汉高祖曾言:‘诸侯王推戴寡人,以为我即皇帝尊位便利于天下之民,则可。’我岂能有异议!”

于是,裴寂等人欢呼舞拜。接着与国子博士丁孝乌等人筹备礼仪,选择吉日即位。

这阵子世民夫人长孙无双诞下一女,世民于筹备父亲大典“百忙”之中,为爱女取乳名“紫鸾”(注释),以示自己初为人父欣悦心情与迎接新帝国吉庆之意。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甲子日(二十日),李渊头戴旒冕,身着黄袍,改大兴城为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改大兴宫为太极宫,在太极殿登皇帝大位,遣萧造祭告于南郊,定国号唐,改元武德。推演五行以“土”为贵,尚黄色。从太原起兵,到晋升相国,以至荣登大宝,李渊自始至终,均选择“甲子”这个大吉之日。

于是颁诏大赦天下,所有官吏赐爵一级,凡义师经过之处,免三年租税。罢郡置州,改郡守为州刺史。

大唐虽已立国,却依旧四面虎狼环伺——西面有“秦帝”薛举、“凉帝”李轨;北面有“定杨可汗”刘武周、“梁帝”梁师都;潼关以东有东都皇泰主杨侗及实权人物王世充、瓦岗魏公李密、“夏王”窦建德;南面有“梁帝”萧铣、江淮军“总管”杜伏威、“楚帝”林士弘;其余尚有数十路小股势力;另有领十万骁果军自江都西归路上的宇文化及兄弟;而塞外中原各路反王“总赞助商”、“天使投资人”突厥则骑墙观斗,合纵连横,欲火中取栗。未来天下大势会是新一轮“南北朝”或“三国演义”,或突厥铁骑横扫中原重演“五胡乱华”,此际尚无法逆料。


太极宫甘露殿。这甘露殿乃是大内书房,皇帝读书及召见心腹密议之处。

登基大典圆满完成。李渊此际坐拥太极宫,春风满面,对着身边随侍的老友裴寂得意洋洋地自夸道:“裴监啊,从前的帝王大都出身低微,非得经历无数艰难险阻、阵前搏杀出生入死方能拥有天下。哪比得上我李家陇西名门望族,世代都与皇家帝室联姻。故我义旗所指,天下豪杰莫不响应,不过三月就入长安,据关中,坐拥天下。裴公也是河东裴氏世族出身。你我君臣,岂是那汉高刘季一介亭长和他那帮刀笔小吏出身的跟班萧何、曹参之辈可以相提并论!”

“陛下先祖为西凉国主,出身高贵,天命在身,自当众望所归,天下指日可定!”裴寂不失时机地恭维。

“哈哈哈!千载之下,裴公与我无愧前辈矣!”李渊心怀大畅。

稍顷,李渊问身旁的老友:“裴监,你觉得大郎、二郎,何人适合为太子?”如今一切得偿所愿,唯有此事仍令他举棋不定,左右为难,谁让他有两个出色的儿子!而这太子之位,却只能有一个,这让李渊感到似乎难以抉择。

大郎建成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做事稳重,一向甚合他心意;而二郎世民的能征惯战,智略超群,更是自己一向深为倚重的。李渊回想起进军长安一路,当初在贾胡堡,若不是二郎坚持,恐怕未等拿下霍邑,行事过于谨慎的自己,听了区区几句谣言便要班师退回太原;而后来也是二郎的提议,绕开河东城不攻,大军直取西京,他们方及时抢在薛举父子之前,一举拿下长安,随后又是二郎领军在扶风击退西秦大军,使唐军得以在长安立稳脚跟。而今乱世,李唐虽然建国,仍临四面强敌,今后战事,怕是还要多多倚重二郎。

“这……”见武德天子以如此大事相询,裴寂心中闪过一丝得意,但他想起,如今自己与李渊已有了君臣之分,不得不心存敬畏!忙跪下谦让道:“此等大事,陛下自当乾纲独断!臣不敢僭越!”

“欸——!”李渊摇摇头,示意他起身回话,“此际只你我二人,这里没有君臣,只有朋友。作为朋友,你不能给我点建议吗?你不必有所顾忌,直说无妨。”李渊早把身边其余侍从都打发走,只留裴寂和他俩人,想跟这位老友掏掏心里话。

裴寂站起身道:“陛下既如是说,恕臣斗胆直言,大郎已经是唐国世子,按礼制,这太子之位嘛,自然该当是大郎。”

李渊点点头:“大郎谦恭仁孝,若是天下太平,自当立嫡以长,传位予大郎;不过如今天下大乱,二郎在统兵作战方面似乎更胜大郎一筹。且裴监悉知,当初在晋阳,招兵买马,定下西进关中之策,二郎出力不少,若论立功、立贤,我以为,或许二郎更合适些。日后扫平群雄,一统天下,也少不了要二郎出力。”

裴寂一听,忙道:“陛下,微臣以为,立嫡以长,方为江山永固之上策;若立嫡以贤、以功,则必令后世子孙,以为储君之位可凭经营而得,到时若皇室子弟为一储君位,各显神通,互相争斗不已,恐非天下安定之策。况贤者,能一直贤德下去吗?当初隋先帝在藩邸时,贤名远在故太子杨勇之上,结果又如何?竟变得如此荒唐。想来倘若当年隋文帝坚持立嫡以长,不轻动废立之念,隋家天下未必会有今日之结局。”

自出晋阳以来,二郎世民逐渐显示的强势风格,令裴寂心怀忌惮,颇不自在。而大郎建成就随和多啦,对我裴寂也一向是毕恭毕敬。倘若二郎得势,成了储君,他日他所重用的必会是刘文静之流,我裴某人恐怕就不会有今日风光啦。裴寂心里头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见李渊陷入沉思,裴寂继续为大郎美言道:“况大郎也并非没有统兵之才,西进长安一路,建成统领左三军,在潼关阻击屈突通回救西京,功劳并不逊于二郎。大郎可不是个只通文墨的文弱书生,顶多只在武功上略逊二郎一筹,但身为将帅,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不一定要自任先锋冲阵杀敌。”

李家儿郎自幼文武兼修,李渊深以为然:“我仔细考虑,裴监所言大有道理,那就仍以大郎为太子吧。”

“陛下圣明!”裴寂心中一喜!暗自松了口气。

李渊心中还是有几分失落,暗想:不能给二郎以太子之位,那就让他做我大唐的首相!建成为储君,世民得出将入相之实,李渊对这个格局甚觉满意。只要他兄弟二人精诚合作,相互扶持,我大唐何愁不能荡平天下?

suimotu.jpg

图片:唐朝立国时形势图,供参考,图片来源网络,鸣谢原版权者。


史实注释:李世民长女,疑为世民第一个孩子(长子承乾生于武德二年619年),后封襄城公主,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史书未记载其母。世民与长孙的嫡长女为第五女李丽质(后封长乐公主)。此处作者不爽世民的第一个孩子不是长孙的,因此“改史”,“紫鸾”的名字为作者仿“青雀”“雉奴”命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