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曹龙参加完曹艳的婚礼,没有回家,就直接去了省城。他的心里总是不舒服,似乎有一团东西堵在胸口。这次曹玲失踪引起的一连串的事情,远远地超出了曹龙的预料。在家里,曹龙一直在维护着曹玲,觉得曹玲一定是有什么苦衷的,曹龙在曹玲走后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想着,让许家发泄完后,将彩礼全部退回,实在不行再赔偿他们一些钱,给曹玲的彩礼应该还在,家里还有一些钱,自己身上还有几千块钱,应该够给许家退彩礼和赔偿了,可曹艳却义无反顾的替曹玲嫁给了许世文,劝说不住。曹艳的学习很好,只要继续的上学,说不定也能考上一所大学,现在确早早的结婚了。有时候想起,有些恨曹玲,真想找到曹玲,先直接给她两个嘴巴子。
随着曹艳婚礼的结束,似乎一切有回归了平静,天气也开始回暖,种地的开始准备春种,外出打工的也开始陆续的出门,曹国福也如同往年一般,也出门务工了。
曹艳婚后,用自家房子的1楼临街的房子开了一家面条店,做一些鲜面条,捎带着卖一些油盐酱醋等调味料,曹艳性格泼辣,待人热情又勤快,小生意做的倒也算红火,很快镇上的几家饭店的面条逐渐的就都由曹艳供应了。
天气逐渐的转热,地里的农活也越来越忙了,许多人家里的饭就越来越凑合了,距离镇上近的,可以买点鲜面条,可家里有冰箱的人家寥寥无几,鲜面条又不耐放,曹艳就想办法将面条在架子上晾干,再切成一尺来长,称好重量,用塑料袋装好,镇上逢十是集市,每次集市,山里来镇上来赶集的,都会买上好几包带回去,干面条既方便又耐放,老许看着这个儿媳妇这么能干,乐的就差到祖坟上去烧几张纸了。
婚后半年,曹艳怀孕了,许世文也不去工地上打散工了,帮忙曹艳操持小店。
曹艳的肚子越来越大,曹龙和邓晓雯的感情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邓晓雯带着曹龙也见过了自己的父母。两家家长也见面商议了两个孩子的婚事,一切的事情很顺利,邓晓雯家在庆城,家中的老小,上面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家,大哥的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二哥的孩子今年刚过周岁,家里这两年在村里开了个小商店,日子过的也还算富裕。所以就没有要彩礼,曹国福坚持要给,最后两家商定了6666的彩礼。曹龙和邓晓雯也在过年前完成了订婚。婚礼就定在了就定在年后的正月初八,随着曹龙婚期的确定,曹国福再一次挺起了腰杆,曹玲似乎也在时间的流逝里被大家慢慢的淡忘。
在婚礼上,曹龙遇到了小学同学王辉东,上学那会儿,王辉东和曹龙是老师见了都头疼的两位,两人常年轮流交换霸占着全班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的位置,教室里最后面墙角的位置是他两的根据地。与扫把和垃圾为伴。王东辉不读书比曹龙还早一些,不读书后就跟着自己一亲戚去了新疆,后来学了驾照,就跟着亲戚开大车,从煤矿上为焦化厂拉煤。
骆丹阳回来过年的时候给曹龙说起过,当时曹玲走了之后,公司也调查过,刚好那天厂里有人去火车站送人,在车站看到了曹玲,跟一个男的上了去新疆的火车。 可能是知道了曹玲去了新疆,曹龙对新疆格外的敏感,听到王辉东这些年一直在新疆,就顺口说让王辉东帮忙也在新疆找个活,自己也想去新疆。曹龙没想到的是,王辉东将这事当真了,认真的记下了曹龙的联系方式。
三个多月后,曹龙都忘记了跟王东辉说过的事情,王辉东却打电话找到了曹龙,说在新疆的一家焦化厂为曹龙找到一份活,工资一个月可以拿到两千多,曹龙可以将媳妇也带上,也可以安排进厂里,可以拿到两千的工资,厂里给交三险。
曹龙很是心动,就和邓晓雯商量,邓晓雯也愿意到新疆去,毕竟那里工资高,曹龙跟父亲曹国福商量后,就带着邓晓雯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车。
火车出了省城,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曹龙第一次出门打工的时候,就是在省城坐的火车,沿着这个方向,只是没有出省。邓晓雯是第一次坐火车,趴在车窗上,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看着向后极速倒退而去的村庄和田地。
火车还没有出省天就已经黑透,窗外一片漆黑。等到天再次两起来时,火车行驶在一片望不到边的戈壁滩上,除了铁路两边护栏外,就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了,邓晓雯靠在曹龙的肩膀上,“龙龙,我们这是去了哪里,怎么这么荒凉,连棵树都没有,歌中不是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嘛,天山南北是牧场,难道新疆的牛羊都是吃石头的吗”?
曹龙本来也有些沉重的心情被邓晓雯一下子就逗笑了,他伸手在邓晓雯头上摸了摸,“一看你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学习”,“就你学习好,我可听爸说过,你上学的时候可是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还笑话我”,邓晓雯毫不客气的反击。
“上学那会儿,凡是要考试的我都记不住,但凡不考试的我都能记住,我的地理老师说过,新疆的地形特别像新疆的“疆”字,“弓”字旁加一个土,说明这块疆域是打仗得来的,旁边是三横两个“田”字,刚好是新疆的地形,最北边是一条山脉,叫阿什么山,名字记不起来了,中间是天山,南边是昆仑山,三条山脉中间是两大盆地,当然都是沙漠和戈壁滩,真正水草丰盛的地方就如歌词中的那样,在天山的两边”。曹龙说完,伸手将邓晓雯搂近怀里。
“那你说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在哪?南边还是北边?
“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应该在天山南边,好像紧挨着天山,记得上次王辉东说过这么一嘴”。
火车走走停停,乘务员终于报到了曹龙车票上的站名。从火车上下来,曹龙一手拎着包,一手拉着邓晓雯,跟着人群向外走去,刚走出出站口,就听见有人喊自己名字,顺着声音看去,看到王辉东正在朝自己招手。
王辉东接过曹龙手里包,热情的向曹龙和邓晓雯问寒问暖,曹龙有些惊讶,“王辉东,你这么在这儿”?
“昨天给叔叔阿姨打电话,才知道你已经坐上火车了,正好这两天我闲着,就过来接一下你”。王辉东说着,引着曹龙和邓晓雯两人向停车场走去。
王辉东走到一辆轿车前,打开了后备箱,将曹龙的行礼放进了后备箱。
曹龙有些惊讶自己的这位发小,“辉东,这你的车”?
“我哪有这本事,我们老板的,今天过来接你,就向老板借过来开一下”。王辉东说着拉开车门,将曹龙和邓晓雯让进车里,关上车门,自己坐进驾驶室。“走,我们先吃个饭,然后回去”。
“要不我们回去再吃吧”?曹龙不想王辉东破费,虽然是曾经一起调皮捣蛋的小伙伴。
“忘了告诉你了,这里是新疆,都说新疆地大物博,物博不博我不清楚,但地是真的很大,等会儿回去还有200公里路呢。我们先去吃个面吧,回去后再给你两接风”。
曹龙透过车窗打量着路两边的风景,两边是一排或者两排的白杨树,笔直的枝干只钻天空,白杨树的后面一些地方是一排排的土坯平房,门前都搭着架子,上面爬满了新绿的葡萄,每个葡萄架下面都摆放着一张或大或小的床,床边上或绘制着或雕刻着或用焊接着各种充满着民族特色的图案,有的床上摆放着一张小桌,上面铺着黄色或者绿色为主色图案的花布。
王辉东将车拐进路边的一间平房前停下,“咱们就在这儿吃点吧”。
王辉东做主给曹龙和邓晓雯一人要了一份拌面,店里人不多,很快老板就端上来了,面和菜是分开用盘子装的,一大一小,一大盘子面,满满一小盘子菜,王辉东将端起自己的那一小盘菜浇在面上,一边招呼曹龙和邓晓雯,“将菜倒在面上,拌一下,这算是新疆的特色面食了,拌面,尝一下,第一次吃可能有点硬,吃习惯了就忘不掉了”。
吃完饭,王辉东开车,载着两人向这次的要去的县城驶去,路不是很好,有些颠簸,很快就进入了山里,王辉东开的不是很快,两边都是山,曹龙在地理书的插图种见到过的山,像倾斜放置的石板,一层一层长短不一的斜插向天空,又走了一段,两边的山就出现了各种的形状,有像谷仓的,有像动物的,甚至有些远远看去,就像一张人脸。车子行驶了大概一个小时,前面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原,出现了村庄,出现了树木,郁郁葱葱,路两边是绿油油的庄稼,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将田地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看着很是整齐。
邓晓雯看着两边绿油油的庄稼,很是惊奇,“先前是什么也没有的戈壁滩,忽然就是绿油油的村庄,难道着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路依然不是很好走,车子依然有点颠簸,可在这绿油油的村庄里行进似乎比在戈壁滩里要快一些。
车开到一家厂子的大门口,王辉东下车给门卫说明了情况,门卫用内线电话打了一个电话,很快,就从厂子里走出来一个年轻人,跟王辉东打了一声招呼,“人来了?我以为要等几天呢,走吧,进去把宿舍给安排了,顺带把入职手续办了,然后我们到外面去吃个饭,给你的发小接接风,咱俩也好久没有好好的喝点了”。
很快办好了入职手续,也分好了宿舍。后来曹龙才知道,这个管人力的是个大学生,之前和王辉东一起跑过大车 ,两人关系不错,后来不开车了就去了厂里上班,在人力资源部,今年他们的部长出去学习了,就让他主持工作了,王辉东从老家回来后,和他一起喝酒的时候,说了一嘴曹龙的事情,这次厂里要招人,就给王辉东打了电话。
曹龙分在了焦炉上,邓晓雯在化验室,倒班上,第一个月发工资,曹龙发了3200,邓晓雯发了2200,看到工资的那一刻,两个人所有的不习惯都习惯了,比在老家省城上班拿的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