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问鼎西京(1)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391字 发布时间:2022-07-18

宇文化及弑杀隋帝杨广,劫持萧后与秦王浩,领十万骁果禁军回师西京,早惊动了各路诸侯,他们纷纷登台,各自表演。

东都洛阳,听说杨广被杀,一番祭奠之后,便奉越王杨侗为主,以承大统,改元皇泰。任王世充为纳言,封郑国公;段达为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封鲁国公;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七人共掌朝政,时人称为“七贵”。

江陵萧铣,为南梁王室后裔,此时称梁帝,以恢复梁室故地为号召,拥兵四十余万。

 

杨广被杀的消息传至西京,李渊大放悲声,直哭得眼底出血!众幕僚劝其节哀,李渊道:“我为人臣,主上失道而不能救,岂可忘悲哀!更叹息先帝原本才略过人,奈何一意孤行,把个好端端的江山弄得四分五裂,落得如此下场,岂不痛心哉!”

一转身,李渊却传命急召正东征洛阳的两位爱子大郎建成和二郎世民率军速回西京,迫不及待地为登基称帝做准备。

建成、世民兄弟奉命返回西京,汇报了东征所见东都洛阳与瓦岗魏营情况。李渊见大郎、二郎还带回了弘农杨氏的杨恭仁一家主动来归,喜不自胜。召见杨恭仁慰问一番,拜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命人安顿他们一家老小。接着便传令摆家宴,为二子接风,父子边吃边聊。李渊对二子道:“如今江都有变,隋帝已宾天。我等即已稳踞关中,就当先声夺人,号令天下。尔兄弟二人可筹划计议一番。”

 

与父亲宴饮已毕,世民回府,即召房玄龄商议。

玄龄听罢世民所述晋见父亲情形,知他是对其父是否该此时称帝心存疑惑,便问:“不知将军对此事如何看法?”

世民迟疑道:“昔日东汉三国争雄,吴主孙权曾派使往魏,别有用心劝进魏王,曹孟德识破其用心道:‘这岂不是将我父子置于火上烤?’世民所虑者,当今群雄争势,关中仍处四面受敌,若操之过急,恐为天下群雄所忌,只怕是——图虚名而遭实祸。况目下,王世充在东都势力虽强,却仍尊奉越王杨侗为主,若家父此时登位,东都在道义上——则胜我一筹。”世民早已视玄龄为心腹知己,便将心中所虑,毫无保留一一道出。

玄龄道:“那将军以为唐王意下如何?”

“适才宴会时,世民听闻父亲之意,怕是称帝之心已坚,故此世民颇感为难。”

这正是问题所在!经过一段时间暗中留意,房玄龄发觉,唐王李渊为人,个性极其矛盾,既能宽仁容众,任贤纳谏,却也猜疑忌刻,刚愎自用。世民虽一直深得父心,倘若在称帝这头等大事上拂逆父亲之意,后果却孰难逆料。如今当务之急,是要让世民继续获得乃父绝对信任,放手让他用兵,方有利于统一大业;若父子互生嫌疑,彼此离心,则唐家前途堪忧。

玄龄沉吟道:“向之张耳谏陈胜自为王,因此被逐;荀彧止魏武求九锡,由是见猜。今若尊公心意已决,将军恐不宜强谏,以免父子生隙,与大局不利。”

玄龄所言,是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秦末陈胜起兵反秦,欲称王,手下张耳进谏他不宜过早称王,以免树大招风成众矢之的,张耳却因此被逐不获重用;三国时荀彧原为魏王曹操首席谋士,但谏止曹操求九锡意欲代汉,因此见疑于曹,竟不得善终。世民明白,自己只能顺从父亲之意而为了。

世民拿起几案上一副书简,递与玄龄道:“这是自东都回军路上,世民入潼关以来所思所感,题诗一首,赠与先生作个纪念吧。”

玄龄接过一看,但见上书一首五言诗《入潼关》,字迹俊逸潇洒,颇得王右军神韵。其诗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渡,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尚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玄龄不觉赞道:“将军此诗,气象博大,运笔如椽,挥洒自如,格调昂扬。后几句接连用典,显示将军志存高远,不为虚名。愿将军挥师早定天下,安黎民,不负壮志豪情。”

 

总算忙过了正事,世民赶紧去内室探看妻子无双,无双已行动不便,即将临盆。才说了一会话,善良的无双提醒夫君,怡宁公主因遭丧父之痛,这几日病了,让世民赶紧过去看看。

世民想起那隋公主怡宁,与自己新婚不过半月,自己就带兵出征一去两月,她小小年纪,就遭逢此国破家亡之惨变,心中不免起了怜惜之意。

世民来到怡宁公主住处,只见怡宁斜倚在床榻上,素服重孝,比新婚时憔悴了许多,尤其原先的一双明眸中,竟似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沧桑与悲凉,看得世民只觉得心里发痛!伸手揽她入怀。

怡宁在世民怀里,嘤嘤啜泣。

二人虽相处时日不多,然一个聪慧美貌,一个年少英武,却也两情融洽。

江都惊变、父皇被弑的消息传来,怡宁乍闻之下,内心的惶惑多于悲伤。父皇平日并不常见面,怡宁似很难体会到寻常百姓家的父女之情,但毕竟名义上是自己最亲的人,怡宁因此伤痛。

然更令她感觉不安的,是自觉身份尴尬。本来她以公主之尊,竟下嫁李家为妾室,已是屈尊。设若国家不是被父皇弄得这般光景,自己何至于此!但他也深知李家娶她,看中的恰是其公主身份,这是一场政治联姻。如今父皇又故去,自己已如当年的母亲,国破家亡。母亲当年亡国没入隋宫时,年方十二。如今自己是十四岁。母女二人的命运,何其相似耳!

沉重的心理压力令她不堪承受,终于卧病在床。长孙夫人闻讯,不顾身子沉重亲自前来探望,请宫中御医来诊视后,御医说公主只是偶感风寒,且精神受了刺激所致,须静心调养。长孙夫人便吩咐下人悉心照料,用最好的药,并每日给怡宁公主调治进补佳品,怡宁却对吃什么都毫无胃口。

怡宁挣扎着起身,下了床榻,便欲对世民下拜,世民忙扶住她,温言问道:“公主何故如此?”

“怡宁请求郎君答应一事!”

“你我既已是夫妻,就是一家人,有话尽管直说。”

“妾知唐王如今是顺天应人。妾只求郎君答应,唐王将来龙登九五之后,可保我隋杨宗亲一脉,放过代王。”

世民心中暗惊!这小姑娘何其敏感!他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迟疑片刻,才道:“请公主宽心。公主亲人,即是世民亲人。世民自会尽力而为。”

“郎君即如是说,妾相信!”蜜月里的一段相处,使她感到,夫君是可信赖之人。况事到如今,我不依靠世民,又能依靠何人?怡宁在心里轻轻叹息。

世民爱怜地拥怡宁入怀:“我会护你周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