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场2
书名:一方乡土 作者:LW李子 本章字数:926字 发布时间:2022-07-17

树大,主干却一点儿不挺直,偏斜了一节儿,又拐到正中,然后延展出三两根侧干。主侧结合处生了一大块老硬的疥疤,从里往外翻,像牛的腚眼儿。而树兜侧面则破空了一个洞,大得能容下一个成人。树皮并不完好,随着主干皲裂开来,一道道掌宽的裂痕就从上而下,延展至洞里。

树洞下靠地面处有树唯一残败的痕迹,黑黑沙沙的泥中混淆着指甲盖大的朽皮。又吸收了湿热散发着霉臭,在洞里滋生了青苔、蚂蚁和虫子。这样看来,树本该是又老又丑并要持续残败下去的。可蝉鸣声起,蝉鸣声退。多少树让风催折了,被斧头砍伐了,被雷公抓了。树就是不倒,反而越老越粗,越老越硬。

现在镇里极力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打喊着致富强民的旗号。陈旧的事物需得翻新,老树却成了二龙场文化的一种象征,绕树砌了圆形花台,除草除虫,保护起来。挨着树的坝子也坎了水泥,绕杆绕树牵了牢线,挂上灯笼和风车,成了二龙人自豪的景观。成了文雅人晒图的背景,营造老者感慨人生的氛围和人小鬼大的初中生们谈情说爱,搂搂抱抱的浪漫之地。

可我是知道这坝子以前是牛贩子卖牛的。又尤其春夏季节,坝子里牛脑袋混着人脑袋,地面稀稀拉拉东一坨西一坨的牛屎,熏天的汗骚和牛骚。收场后牛屎都是被铲到了坝边儿下梭的斜坡上,时间久了,竟推得人高。哪来的文艺和浪漫。

嘴嘴上的坝子往里去,平缓一条十来米长的泥路和上趴的石梯在头头上汇合了,入眼是一条巷子。巷深,望不穿。两边垓阳紧凑排立着清一色丈高的土木屋,门户相对,墙黄瓦青。门窗也是木制的,依稀几扇刷了漆,或红或黄。其余大多则无任何装饰,只随岁月流逝而由新转旧,由黄转褐。

巷子中间,垓阳下一条石板路从巷头铺至老街中心寺庙外的水泥坝子。微弯微拐,两头高中间低,一条小水沟就从石路板下贯穿,下雨时的积水和老街人的生活废水,就经水沟到沟正中的一根水管排到梁子下。

去过老街,会感触,那不是刻意而为的古老。不像城里的古镇,老远就望几个招牌大字“某某古镇”或是某某地名,某某特色。进去一看,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商业气息确实浓重,且过于精致,甚至产生与之定义相悖时尚。

真正的古老不该是这样,那种古朴的气息恰提现于他的缺陷。木头上的霉斑,瓦片上的青苔,屋檐下的蛛网,墙角堆积的泥尘和粉白,墙上嵌入的草桔。还有日里夜里一群古董一样老旧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方乡土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