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风也不追赶,转身看到兰菁正与叛军苦斗,疾奔上去,运动轩辕神功,将内力提到八成,一招雷震于野击出去,顿时,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将堵在门口的叛军击得翻滚出去,几十名叛军伤的伤,死的死,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其他叛军早被这惊雷一击震慑住,纷纷往外逃跑,直逃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围着,声嘶力竭地呐喊壮胆,却不敢再上前一步。
苏牧风和兰菁忙转身,欲拉建文帝赶紧逃走,却不见了建文帝的身影。不禁一惊,转瞬之间,难道皇上被叛军劫走了? 但明明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并没有看到叛军将他们劫走。
忙拉着兰菁四处寻找,二人跨过寝宫东边的一道小门,见里面是一个书房。建文帝朱允文和马皇后、刘贵妃和老太监都在书房里,正在忙碌。
看见苏牧风,建文帝悲哀的表情燃起了一丝希望。
原来,刚才见苏牧风大战藏边法师和三才门三位高手,而门口又涌进来大队的叛军。朱允文顿时灰心丧气,觉得苏牧风可能救不了他了。
没想到老太监突然说他有办法,于是带着建文帝、马皇后和刘贵妃来到了御书房。
只见老太监从书房的一个夹层中拿出来一个紫檀木箱,搬到建文皇帝身边,说道:“太祖临终之时,将这木箱交给奴才保管,叮嘱奴才在大难临头之时交给皇上,奴才一直将它秘密收藏在御书房的夹层之内。今日已经到了危急之时,请皇上打开看看吧。”
建文皇帝疑惑不解地打开木箱,只见箱内有三张度牒,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黄金十锭,另外还有书信一封。
打开书信一看,上面写着:“建文从鬼门出,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走,在神乐观西房会集。”
原来,洪武皇帝早已预料到今日之难。他知道性格柔弱,过于善良的皇孙朱允文不是儿子燕王的对手,他日必定会发生争夺皇权的内乱,因此早想好了挽救这位他很喜爱的皇孙生命的办法,就是在危急之时,让建文帝化作僧人逃离。
望着木箱内太祖为他准备的逃生之物,建文帝长吁短叹了一会,无奈地让老太监将其头发剃去,穿上僧衣。马皇后和刘贵妃也扮着僧人。 大家由老太监领路,向鬼门走去。
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
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苏牧风等人也随之出了鬼门后,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
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有难,僧人答道:“贫僧乃神乐观住持王升,昨夜梦见太祖皇上,他本是出家之人,让贫僧在此等候,接皇上入观。”
大家登舟,至太平门,就到了观里。不久杨应能、叶希贤等大臣也得到信息跟了过来。
原来,建文帝在一个月前便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安排杨应能和叶希贤等心腹大臣将皇宫中的宝贝和库里的银两秘密藏了起来,准备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几位大臣将财宝刚刚藏好,便听说燕王的军队已经攻破了皇城,于是前往皇宫中打探消息,恰好碰到还留在宫中的老太监,听老太监说皇上已经装扮成僧人逃到了神乐观,于是便赶紧到神乐观来了。
但他们一来不要紧,却引起了叛军的注意,于是也跟了过来。
苏牧风出去将司徒眉和小叫花接到了神乐观。随着天色放亮,远远望去,神乐观外出现了成群结队的叛军。
苏牧风知道,这神乐观待不下去了。如果再在这里待下去,迟早会被叛军发现。 将自己的担忧对兰菁说了,兰菁道:“那怎么办呢?”
苏牧风沉吟一会,说道:“如今天下已是燕王朱棣的了,丐帮兄弟遍天下,信息灵通,咱们不如到丐帮去,也许会比较安全一些。”
兰菁点点头道:“也好,好多日子没有见到谢大哥了,咱们正好去看看他!”
小叫花也附和道:“我也好久没见到帮主了。那咱们赶紧走吧!”
苏牧风将想法给建文帝说了,建文帝此刻也没了主意,望着远处的叛军,他知道只有听从苏牧风的,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才可保无虞。 于是一切听从苏牧风安排。
苏牧风让僧人王升去准备了十来匹良马,又准备了一些干粮,准备离开神乐观。 但叛军似乎发现了神乐观的异常,中午时分,便有一队叛军来到关中窥探。
亏得僧人王升事先有准备,在神乐观后院挖了一个地窖。 叛军来时,苏牧风和建文帝等便躲到了地窖之中,叛军在观中搜寻了一番,没有发现目标,只好离去。 但似乎又不甘心,并没有走远,而是远远的安营扎寨,将神乐观包围了起来,想是要守株待兔。
苏牧风见情形不对,于是重新作了安排,由他和兰菁将叛军引开,而司徒眉、小叫花等则带着建文皇帝从另外一个通道逃跑。约定在离神乐观西面七里之遥的桦树岭会合。
当夜夜色朦胧,苏牧风和兰菁持剑冲入叛军大营,一阵呼喝砍杀,吸引叛军注意后,便向东方奔去。
叛军果然上当,纷纷向东面追击。司徒眉和小叫花带着建文皇帝等迅速朝西面奔去。
苏牧风和兰菁引着叛军在夜色之中往东面兜了一个圈子,然后消失在夜色之中,快速奔到桦树岭。
司徒眉和建文皇帝等人已经先到。然后大家连夜往东南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