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万!两人都震惊了,这个升学率很低的香高竟然捐了三百万!
冯小福继续说:“香桥初中捐三百万,马沟镇两所小学各捐两百万。”
王校长和焦副局长听完后简直倒吸一口冷气,一千多百万!冯小福到底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朋友,难道是马沟镇的?不对啊,马沟镇就冯小福是远近有名的富户,除了他,没听说还有什么比他更有钱的人了。
尤其是焦副局长,他那白净的脸此时已变成红色,他今天出来到底办了件什么事啊,为县教育局,为马沟镇这个贫困乡一共拉到了一千多万的捐款!
下课铃声刚响,各班老师都宣布去操场集合,学生们整整齐齐排好队,所有老师也都站在边上,学生们看着老师,老师看着校长办公室,大家都在猜测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临时召开师生大会。
当校长和焦副局陪着冯小福父女走到大会的前面,王校长把捐款一事说出来时,台下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冯莹莹身材婀娜,端庄漂亮,学校的男生们更是激动,青春期的孩子们忽然看到这么漂亮的美女站在面前,还是给学校捐款的,更是热血沸腾,手拍红了都停不下来。
冯小福父女和焦副局,王校长合影之后,教导主任又带着几位优秀的老师与他们合影,他们合影之后,老师又叫来十多个高三班的学生们又一次合影,接着高二班的,高一班的都上来再次合影,后来台上就站满了学生和老师,但冯小福父女和焦副局,王校长始终站在最前面,最后也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就跑来莹莹边上站着,做着调皮的模样,照的心满意足。
冯小福父女享受到了他们以前从未享受过的殊荣,那一刻,他似乎理解了李泽蓝为什么慷慨捐款。
这么多钱都捐给了不认识的人,为什么就不能送给他冯小福,或者就没送给他的弟弟李小根,也许到了他们这样的高度,是无法用常人的眼光去衡量的。
这么多钱给一家人,这家人就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捐给了学校,就会让很多人受益,那种得到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人心的满足,就是来自于别人对你的崇拜和尊重。
虽是已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但冯小福一点都不饿,王校长和焦副局长也是,他们都被一种情绪填的满满的,那就是兴奋。
焦副局和王校长两人又陪着冯小福父女去了香桥高中,当然香桥高中早就接到了电话通知。
年近六十的香桥老校长这会面对一高的王校长时,第一次挺直了腰杆,今年他们终于打破了三年没考上一个F大的咒语,成功的送出一个F大学生,正是马沟镇东坡村的李小国。
刚刚得到县里,镇上的表扬,捐款的就来了!
而捐款人正是东坡村的冯小福!
而且捐的比一高的还多!
这捐款人真是有眼光,我们香高终于要腾飞了,有了这三百万的捐助款,一高学生们有的,我们香高的也要有。
老校长暗下决心,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就算上不了重点高中,只要肯努力,一定会考上好大学的!
这笔捐款,不仅给了香高老校长和教导主任一定要把学校越办越好的信心,也给了全校师生一个极大的鼓励!
老师和学生们仿佛也都看到了香高未来的崛起,个个也都立志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捐款人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流程都和一高一样,确定了金额,拿到捐助证明,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言,接受老师和同学们感激和崇拜的目光,最后和他们合影,没有人知道捐款人是谁,但谁给钱,他们就认谁。
冯小福父女又在焦副局,一高王校长,香高老校长等的陪同下去了马沟镇中学,和两所小学,每到一个地方陪同的人就增加一些,他们对他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感谢也是发自内心的。
冯小福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达到了巅峰!
西坡村沿河公路往村里一里地的地方,村口的路边赫然起了两栋三层小楼。
两栋院子一大一小,唐家地里盖的房子房间多,占地大,李家人少,地窄,虽占了唐家二尺地,但还是没唐家房子大,四四方方俩院并齐,很是气派。
外砌红砖,内砌浅蓝,灰色防滑地板砖,两栋小楼内墙全部是米白色大理石砌墙,不见一寸有白灰粉的墙面。
两栋小楼两个大们,中间一墙之隔,但隔墙的中间开了一个宽敞的门,装着两扇白色带金黄色图案的推拉门,此时推拉门开着,两院相通。
房子自打盖起后就一直全敞着,大门敞着,大厅里沙发茶几电视机所有家具一应俱全,都是环保无污染最新款。
一楼二楼三楼各个房间也都敞着,浴池明光闪亮。
卧室,柔软的大床,配套的沙发,梳妆台,组合衣柜温馨漂亮。
每天都会有村民上了这楼上那楼,上了这间上那间,每个人不知都参观了多少遍,但是一闲下来没事了就想来看看。
每天看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都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来聊天的聚集地了,每天每个时段这里都很热闹。
这个走了那个来,在这里总是能续上话的,站累了,就坐到院子里大理石的桌椅板凳那里休息休息。
此时,唐大山一家和村民们就站在这两个敞开的小院面前,一边聊天一边等着李石头一家回来。
“这小根就是有福气,他哥一回来这一起就是两栋小楼,你说他们家就那五口人,一人睡一间一楼也住不完的,还盖两栋。”村民议论。
“那肯定是他哥一套他一套,泽蓝家人多,住大院子,小根家人少,住小院子。”
“上次回来看泽蓝他们家人那派头就不一样,一看就是有钱人,你看人说话多有水平,到底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就是不一样。”
“就是把大山家的这块地给站了。”
“听说是给换了一块地,不知道换的哪块?唐家不说也不好老跟着问。”
“他们两家关系好,不过,李家这往下一搬,那坡上可剩唐家一家住的最高了。”
“剩他们一家,虽然人多,也怪冷清的。”
“可不是。”
村民们虽放低了声议论,但山里人大声说话惯了的,再小还是能被人听见。
唐家人多,大部分都听到了耳朵里,每天都有人各种议论,他们表面没什么,但心里还是会不舒服。
他们说的对,两栋小楼漂亮,可清河清扬盖房子的地没了!心里到底有多少遗憾和失落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