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瓦岗风云(8)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3073字 发布时间:2022-07-15

眼见已至隆冬,滴水成冰。李密下令全军从洛阳城下后撤四十里安营,生火取暖,饮酒御寒。

翟氏一门聚在一处,边酌边聊,谁曾想竟引出一场灭门血灾。

翟让叹道:“李渊老儿,兵临大兴,窃据关中,如今这天下事,可就难说了!”

王儒信道:“勿屯兵于坚城之下,乃是魏公当年劝杨玄感之忌,岂料竟落到自己头上!柴护军、魏记室劝他取西京,道士徐洪客点他下江都,他都不听。如今钱粮折损,师老兵疲,如何是好?”

翟让道:“魏公所虑,也有道理。我绿林中人,利则聚,不利则散。若主帅离去,众将自立,虽有百万军,亦作鸟兽散,如何让人放心得下?”

王儒信又道:“岳丈众人景仰,深得军心,又有单、徐一干旧部,不如自为大冢宰(宰相),总领军务,挥兵南下,强似在这雪地里苦挨。”

翟弘几碗酒下肚,将酒碗往桌上一顿,气咻咻道:“我真不明白当初你为何要将这天子之位拱手让与别人?你不愿当,就应该让俺当!这宝座岂有外传之理?”

翟让哈哈大笑,不以为意:“这天子岂是妄想得到?若无天命,便是自称也不能得来。”

当下喝散众人,不得妄议。岂料此话长腿,传到魏公府长史房彦藻、司马郑颋耳中,二人急报李密,劝李密先下手为强。

房彦藻拨火道:“从来结盟,利同则心同,利异则心异,势单力薄则合,羽翼丰满则分。若翟司徒只想成一支偏师,倒也无妨。只是谁个当心腹近臣的,不愿自家主子乘龙上天而附翼攀鳞?到那时节,为主的或把持不住,只得强不可为而为之。如今瓦岗雄兵百万,欣欣向荣,谁不馋涎?且又屯兵城下,众人各怀心志,倘被人趁机利用,事情危矣!”

郑颋也劝道:“翟司徒优柔寡断,瓦岗一干旧部却是敢想敢干,他们日夜鼓噪,不怕司徒不变心!毒蛇螫手,壮士断腕,所全者大。长痛不如短痛!若彼先得手,悔无所及!”

见李密面色阴沉,一语未发,房彦藻又道:“魏公英明!前次属下攻破汝南,回营交令时,翟司徒曾向属下索要财物,还威胁说:‘休得眼里无人!须知魏公也是我立的。将来事情如何,尚未可知。’属下寻思,他这言下之意是:我能立,便能废!司徒贪婪刚愎,有无君之心。宜早图之。”

李密本量窄之人,听了二人之言,心中杀气陡增!

 

十一月十一日,一个风雪之天。狂风怒号,飞雪漫天。

彼时,李渊初入西京,志得意满;杨广销魂江都,醉生梦死;王世充困守洛阳,咬牙切齿;而李密,正磨刀霍霍,欲同室操戈。

正午,李密摆宴于元帅府,请翟让等人过府一聚。李密与翟让中间坐定,李密一侧是裴仁基、郝孝德、徐世勣、单雄信,翟让一侧是翟弘父子和王儒信。房彦藻、郑颋两人来来回回,为宴会忙碌着。

李密道:“今日兄弟宴饮,无需外人。只留下侍侯人等,魏公府卫士且退下。”

李密卫士退走之后,只剩翟让亲兵在侧,房彦藻便道:“今日宴饮,天气甚寒,司徒左右,请赐酒食。”

李密道:“请司徒示下。”

翟让想也没想,挥挥手道:“外厢吃酒去吧,莫要负了魏公一番好意!”于是房彦藻把翟让的其他随从全都带出,安排到另外房间吃酒去了。

随后觥筹交措,各自痛饮一番。

酒至半酣,李密起身道:“密前日新得一良弓,久知司徒膂力过人,请开手一试如何?”

李密卫士蔡建德捧出一张弓来,双手递予翟让,自己按刀立于翟让身后。

武人爱弓,翟让不疑有他,满心欢喜接过弓,用力拉满,赞道:“果然良弓,魏公好眼力!”

话音未落,蔡建德对准翟让后背,奋力一刀!

翟让一声暴吼,声若巨雷,倒在血泊中。可怜半世英雄,又有禅让之德,竟遭如此下场!

恰在蔡建德得手之际,房彦藻摔杯于地,一声脆响,跳出来二、三十个杀手,直扑翟弘、翟摩侯父子和王儒信,三人未及反应,俱惨死刀下。

徐世勣反应迅捷,一声痛喝!接连撂倒数名刀客,冲向门口,怎奈杀手众多,一时不得脱身。一人偷袭成功,一刀砍在世勣肩背,创伤及颈,顿时血流如注。

世勣返身一剑,削下那刀客头来,却又被数人纠缠。

恰好王伯当赶来,喝止众人。大家知他是李密心腹,方停手。

伯当走进宴厅,但见尸体横陈,血流满地。裴仁基、郝孝德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单雄信正跪在血泊中,向李密叩头求饶。

伯当长叹一声,责问:“为何枉杀功臣?魏公还想成大事吗?”

李密扶起单雄信,假惺惺道:“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横暴虐,凌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与诸君无预也。”

他给翟让扣了个含糊其词的罪名,蒙混过去。与此同时,翟氏家眷俱遭李密手下毒手,被无辜满门抄斩。

李密让房彦藻扶徐世勣进自己卧室,亲自替他敷伤。李密挤出几滴眼泪,说道:“翟让无常!图谋害我。今日事出无奈,谁知竟误伤贤弟!”

徐世勣泣不成声!良久,望着窗外的雪花,叹息道:“可惜!我为魏公可惜!”

 

当天下午,李密亲赴翟让军营安抚军心,命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翟让所部,试图化解翟让之死带来的负面影响。

瓦岗旧部皆对李密手段之狠辣感到震惊,人人自危!大家表面恭顺,背地里暗骂李密是“弃恩忘本”之徒。周文举、李士才等借故离去,听调不听宣,再不敢入洛口见李密大驾。原翟让军师贾雄,当日曾力推李密为主,此时奉命留守瓦岗旧寨,逢此巨变,后悔无及!料定蒲草无泽,势难长久,遂不辞而别,浪迹江湖算命去也。孟海公、窦建德撤回使节,不再与李密联盟。王德仁等深恨房彦藻鼓弄唇舌挑拨,竟趁其出巡至王营时乱棍打死,替翟氏一门复仇,怕被李密追究,索性投了李唐。

李密见众心离散,连忙好言抚慰,一面加紧攻打东都,企图对外转嫁矛盾,巩固内部团结。

短短数月,李密连犯两大错误,政治上为杀翟让,军事上乃舍关中。此二者,足以致命。真天意助唐!

 

西京唐王李渊闻刘文静禀报瓦岗骤变,倒吸一口冷气!叹道:“翟让在瓦岗根深叶茂,李密今摘除之,竟未引起兵变,实属罕见!李密此人,数度死里逃生,阴谋阳谋皆称高妙,迄今竟无失算过。莫非真天意属之?”

刘文静却笑道:“王爷何须多虑?李密此举,实乃天助王爷!瓦岗嫌隙已存,从此必盛极而衰。”

李世民也道:“李密若果有见识,早该分兵取西京。设若他早提二十万军马至此,何来我军今日?当日他不来,便可知其无甚作为耳!”

世民回府,谈起瓦岗变故,对房玄龄道:“果为先生神算!李密如此量小心窄,断难成大事!”

 

东都王世充闻瓦岗军内讧,便趁着隆冬月黑风高,夜袭回洛仓。由于李密早有准备,王世充没捞到半点便宜,反而损兵折将。

大业十四年正月十一日,王世充引军七万,袭击月城,欲夺洛口仓。他命人在洛水上架起多道浮桥,渡河全线进攻洛口。

隋虎贲郎将王辩所部率先架好浮桥渡河,向洛口城冲杀过去,本已得手,攻破外城,谁知王世充看隋军架桥进度不一,有的已经过河,有的还在架桥,便想整军统一步伐,于是传令鸣金收兵。

正在攻城的王辩气得大骂!只得撤退。

李密见状,立刻率领内军追击!撤退的隋军自乱阵脚,互撞互踏,王辩不幸掉入洛水淹死。

后面还在搭浮桥和渡河的隋军,见前方大乱,也争先恐后后撤。一时间,被砍者无数,落水者无数。

王世充归路被魏军切断,只得引残军向北逃奔河阳。偏又天降大雪,寒冷异常,官兵衣甲尽湿,一路上又冻死不少。到了河阳,清点人马,仅剩万余。王世充只得在河阳整顿残军,一面派人回洛阳报告越王,上表请罪。

李密乘胜拔了偃师,修筑金墉城以居,距离东都不过五十里。东都众臣胆寒。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纷纷投降瓦岗。东都已成一座孤城。史书载:“东都号令,不出四门。”意思是越王杨侗发布的命令,连城外都传不出去。

洛阳城坚难攻,李密一时困于城下。此时唐王李渊西京已定,垂涎东都,又恐若东都一带完全被李密控制,则对自己称帝计划极为不利。好个李渊,老谋深算,两面三刀,一面暗中派使节继续与李密书信往来,用“李氏当王”的鬼话肉麻地吹捧他;一面却命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公世民为右元帅,以“援救东都”为名,领军七万号称十万东征,大军直逼东都城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