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凤鸣压境
孛临城北二十里,为常人之禁区。
看似郁郁葱葱一片幽静的森林中,无处不藏有凌冽的杀机,不知那层层密叶后有多少体形怪异的魔兽正张看血盆大口,等待猎物的到来。
在靠近孛临的方向,有一座看上去极为突兀的高山,就如同是密林中的一棵拔地而起的孤松。或许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山顶为一处十分整齐的断崖,立于此,便可俯望到远方孛临城模糊的轮廓。
一名留有绿色长发的年轻女子正立于这处断崖边,急促的山风将她的秀发吹得有些凌乱,但飞扬的发梢似乎总能看到点点充满生机的绿光随风而散,像萤火虫一样忽明忽暗于空中闪烁,最后落入底下的这片密林中完全消失。
她并非来此观景,素净的脸上写满了悲伤,眼底除了凄惶也再找不出其他的情感。
她眼神迷离,喃喃道:“还有一月?”
“是。”一名九黎中年男子从一棵树后走出,恭敬回答道。
“明明可以奇袭而速胜,却偏要摆出这副声势浩大的架势。战鼓已鸣,弦上之箭,却欲发不发……”
“莫小姐应该已经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这名面相普通但看上去十分恭敬的九黎男子并没有正面回答绿发女子的疑问,只是平静地道。
绿发女子回头瞟了一眼像仆人一样立于她五步之外的,面露厌恶地讥讽道:“看来陛下还真是关心我,知道凌江与我不合就换了你这样的一名供奉来督察我。”
“莫小姐,惧言。若是觉得在下仍无法配合小姐进行这场行动的活,在下可以同陛下商议再换一人。”
绿发女子又讥讽道:“若是将你们十八供奉换了个遍我还不满意呢?”
“大战将即,还请莫小姐不要开玩笑的好。”
“那就在这段时间里别整日离我不近五步又不出十步,你的真气让人觉得心烦。”绿发女子丝毫没有给身后之人留什么面子,斜睨着眼冷冷道。
那男子的身体轻微一颤,但很快又露出了恭敬的笑容,躬身行礼后,从后方崖壁一跃而下,消失于密林中。此刻只有绿发女子一人还在山顶。
“笑里藏刀,还不如让凌江来,至少他没你这么会阿谀奉承,时时刻刻恶心人。”绿发女子轻哼一声,不屑道。
她名为莫无忧,虽然不具有半点九黎皇族血脉,但对于整个九黎来说,她是一个极为特殊、受人尊敬的存在。
九黎有十八供奉,地位至高无上,是为全族敬仰的对象,先前传话给她的寸发男子是十八供奉之一的凌江,现在被派来留于他身边的则是第十四供奉钟离逖,位次还高于凌江的第十七供奉。
但她仍可以凭自身喜怒不留颜面地去表达心中的情绪和想法,按她自己的意思来说,除非那位陛下亲临,否刚谁也无法令她屈身行礼。
如此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不是凭空而来。她还未到三十岁,但现在已经有倒海下境的修为,放眼全天下也只有九霄的那七人能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她的命灵,为一把古琴。
创生前的十大神器之一——凤凰琴。
“你们都为何而躁动呢……”
莫无忧伸出一只手,最为纯朴、最富生机的真气自四周的密林向山顶蜂拥而来,聚于她的掌心,但平日里清澈不容半点杂尘的绿色真气团在此刻竟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里面有不安、恐惧、愤怒……这都属于生活在这片净土上的每一只魔兽,这是它们情绪的波动。
许久,一声宛若鸾凤之鸣的琴声自山崖上传出,一瞬间所有的草木似乎都因为欣喜而不住的颤动,“沙沙”声如浪潮般一阵接一阵,但始终没有将悠扬的琴声给掩盖住,正相反极具穿透力的琴音被这些浪潮传递得更远,直至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的内心都沉静下来。
“对不起……对不起……”莫无忧将手放于琴弦上,不住的轻颤让手下的古琴发出接连不断的嗡鸣,她的口中不断地重复这那三个字。
她没得选,即便拥有这等尊贵的身份,她依然要听命于那个陛下。看着面前的这件为拯救万千生灵而存在的神器,她突然感到心中一阵悲凉。
为终成为他人棋子的自己,也为这即将染血的凤凰琴。
……
“如果我的感知没有错的话,这应该已经是近些天来的第四声凤鸣了,所以先前说的事,恐怕是需要你们去办了。”
梁洵的脸色不算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至少已经没了往日的和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城主恐怕是动了几分真火,才会露出此等表情。
立于他面前的是以沈重年为首的五位巡判,每一位的息气波动都在六莲之上,但这些经历过大风大雨的人此刻都表现出几分悸意。
“梁大人,你确定吗?”沈重年沉下脸问道。他年纪长于梁洵,但并不代表他轻视这位孛临城主。
“沈大人,你也是七境,加上近些日子里怕也是没少去北方奔波,是真是假,恐怕已经没有需要确定的意义了,不是吗?”梁询负手望向窗,踱步片刻后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锋芒,“九黎对我们这般挑衅,难道只为了装腔作势?况何这几声凤鸣,你们难道就真不觉得其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是那件事过去千年已太过遥远,还是你们都认为它们不可能出现?”
顿了顿后,他用更为严厉的语气道:“九霄能有,九黎中又为何就不会存在!”
众人脸色骤变,其中一名年纪最小的巡判用颤抖的嘴唇缓缓吐出四个模糊不清的字:“怎么可能……”
“若是觉得不可能,又何必再在孛临待下去!”梁洵怒斥道。
孛临这座孤城,本就时时刻刻上演着不可能,在近日里尤其多,这一点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所有他们自然也都知道梁洵指的是什么。
“但这就向四国………”沈重年还想反驳,但被梁洵用一个眼神制止了,后者坚定地看着他,摇了摇头。
沈重年眉头微蹙,向后退了半步。
其他四人见身为二十四巡判之首的沈重年都不再发问,一时之间也没人再提出疑议,纷纷低头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梁洵的决定。
“上境去炎、卫,下境去苻、庆,时限为七日,至少要交于各国一侯手上。时不我待,九黎随时都会犯境,你们自己心里都清楚。”
梁洵抓起桌上提前写好的四封信随手一挥,它们皆准确地落在了除沈重年外的四名巡判身前。
四人抬手接过。
没有片刻的停留,四人同时动身,化为四道黑影离开了城主府,又以极快的速度如蜻蜓点水般踩过屋顶的一块块砖瓦,在这黎明红日未起之际奔向三处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