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选择文科
书名:穷途逐梦 作者:秋蝉 本章字数:3466字 发布时间:2022-07-27

刘八百是老师和学校的希望,他的成绩总的非常不错。作为高考的三大主科语数英,语文和英语都是刘八百的弱项,这次语文成绩提高了,老师们都很开心。特别是语文老师,她认为刘八百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指导他多读名著的方法起了作用,当然刘八百也不好意识告诉她语文成绩提高的真实原因。


语文老师曹老师是贵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是大沟高中比较有文化的人,中等身高,身体偏瘦,看上去很干练,留着齐耳短发,是一个不喜欢穿裙子的女人。她经常穿着一身87式旧版女军装,从背影远看,性别有些模糊。通常情况下,为显肤色,皮肤白的女人会戴黑色眼镜架,皮肤黑的女人会戴金色眼睛架,但曹老师皮肤显黑,鼻梁上的金丝眼睛也衬托不白她的肤色。


曹老师全名叫曹海燕,她的爱人于军是某边防部队的一名连长,高中时他们是岐山县实验中学的同学,因爱好运动而相识,平常经常在一起跑步,在每年的学校129(十二月九日)运动会上他们都会同时站在领奖台上合影。高中三年他们也没有产生特别的情感,最多只能算作是不同性别的兄弟而已。


论学习成绩曹老师非常优秀,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于军的成绩相对来说就差一些了,但在班上也算得上中上水平,在学习上他们是没有什么交集。毕业时,曹老师考上了贵南师范大学,因为那时师范生学费低,而且那时的师范大学是包分配的,曹老师没有什么大的愿望,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只想跳出农门吃上皇粮。


于军则高考落榜,那时大学还未扩招,高等教育还未市场化,考大学很难。于军家里条件也不算好,他没有复读,而是选择了参军。


曹老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沟高中任教。当时大学的分配制度一般适行从那里来到那里去的原则,作为一个省级师范大学,如果你的户口在乡镇的话,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要想进省城教书几乎没有多大可能性,除非你的户口是省城的或者成绩特别优异的那种。


如果分到县城,需要有分量的人打招呼,否则县教育局会把你分配到乡镇,因为乡镇中学撞破头的想调入县级中学,县级中学从来都不缺人。


于军到部队后,由于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好,各项军事科目都比较优秀,第一年就获得了“优秀士兵”的奖励。获得“优秀士兵”和当上“副班长”以上职务就标志着拿到了考军校的资格,于军文化成绩也是不错的,所以第二年于军就成功考上了某武 警边防部队指挥学校。那时指挥学校只有中专,两年毕业就可进入警官行列,于军警校毕业当上排长那一年,曹老师还在读大四。


同样是同学,别人就当上警官拿上工资了,自己还在用父母的钱读书,曹老师非常羡慕,她想,自己本来应该比于军优秀的,反而被于军弯道超了车,对于军投去了羡慕的眼光,慢慢的开始了书信交流。


边防武 警是武 警部队的一个警种,主要负责沿边沿海地区的执法工作,有的虽然会在机关和大城市,但大多数工作岗位都比较偏远。于军毕业被分配到原服役的某县边防武 警大队,一是因为工作熟悉,二是因为地方太偏远,没有人愿意去。


于军当上警官后,有了工资,思想也变得丰富起来,孤独的心灵越来越需要女性的慰藉,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那里去找女朋友,所以曹老师就成了他的寄托。


而曹老师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大沟镇,精神上也同样孤独,父母也催着她的婚姻大事,可是在乡镇找男朋友很难,她不想找个农民结婚,大沟镇吃皇粮的也没有多少人在条件上适合,县城的人又看不上她,从乡镇中学要调入县城教书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人愿意两地分居。于是他们两个内心都有同样渴望的人经常写信互吐衷肠,就这样他和曹老师的“信”生活就变得平凡起来。


他给曹老师寄过一张穿军装的照片,曹老师觉得很帅,于是就找军需科的战友给曹老师买了一套八七式女军装,虽然没带肩章和军衔穿上去有点四不象的感觉,但曹老师却非常喜欢穿,或许她穿的是一种情感。


于军所在的边防大队实在是辛苦,因为他们守的关卡离县城很远,要去一次县城都很难,找对象更是难上加难,那时边防军人流行一句顺口溜“巡逻靠走,通信靠吼,放哨靠狗,性生活靠手”。


边防军人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也不想在这种贫穷落后的小县城成家,同事们找的老婆基本都是老家的,而且是“三心牌”,即出门省心、在家放心、看上去堵心。


条件只能容许你这样,条件好的姑娘谁又能看上你,谁又能忍受两地分居的寂寞,就算你找个如花似玉的老婆,部队给你发了个绿帽子,老婆再给你戴一个,那脑袋也受不了呀。于军也不落俗套,曹老师本来就符合“三心牌”的标准,神圣的婚姻就这样给了两个需要的人。


曹老师爱于军吗,她想嫁给寂寞而两地分居吗?于军想找一个不同性别的兄弟做老婆吗?谁都不想,在互相都没有更好的筹码的时候,大家都赌上一把,除开相互需要,谈不上爱与不爱。


然而在曹老师的宿舍里却挂着一个非常浪漫的婚纱照,曹老师穿着婚纱极力的表现她女人的一面,于军穿着武警礼服,两人含情默默,装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样子,婚姻就是这么回事,明明是交易,人们却习惯装出爱情的样子。


刘八百高三那年,参加入学报名的两个班只有三十二人,这些就是奔着考大学去的,大多数混文凭的已经在高二期末时参加完了各科的毕业考试,不需要再来学校,只等明年七月份学校发毕业证,王艳妃也没有来上学。


也有个别同学内心那颗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还没有灭,虽然成绩很差,还是选择坚持下去,因为读完高三不是还有高四吗?或者是高五?总是有希望的。


通常高中有个文理科分班,一般是在高二进行,方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高考做准备,但大沟高中大多数同学都是为了拿个高中文凭,高二分班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一般分班会在高三进行。


经两个班的班主任进行分班摸底调查,26个同学选择文科,6个人选择理科。其实读理科是要天分的,有点“笨的人学不懂,聪明的人不用学”的感觉,理科学起来不会就是不会,不要说得高分,就算及格都难。


文科就不一样,不管你是否听得懂搞得明白,背就完了,不说得高分,及格是没什么问题的,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文科。


刘八百选择了理科,因为刘八百听别人说,文科适合当官,理科就是学技术,刘八百向来不喜欢当官这个职业,整天指手划脚,刘八百只喜欢踏踏实实做点实事,最好是从事农业搞点种养什么的。


经过学校教务处开会讨论,因为理科班人数太少,为了方便教学,决定大沟高中只办文科班,还是由高老师当班主任。


班主任高老师把刘八百和少数几个选理科的人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高老师是教政治的,分析起问题来头头是道,任何问题你想不通的时候,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都会想通,如果哲学解释不了,你就从佛学和神学的角度去分析,肯定豁然开朗。


高老师对刘八百说“从客观上讲,一是我校两个班选择读理科的学生只有六人,如果六个人也开办一个班的话,势必是浪费教学资源,同学少也形不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是从我们学校的理科教学的资源来讲,我们学校不占优势,虽然文科在全县统考上也不占优势,但比理科要好得多。


从主观上讲,一是从整体形式上看,成绩比较优秀的人都喜欢选理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形成了理科人才竞争压力大的原因,相反如果你反向选择文科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这就是田忌赛马的道理。


二是从个人的成绩来讲,刘八百你虽然喜欢理科,但你文科的成绩也很优秀,从全县的排名来看,你的政治历史参加全县文科的成绩排名比物理化学参加理科的成绩排名还要靠前,更利于成才,更有利于考上好大学”。


刘八百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又好像是在忽悠。刘八百估且相信高老师说的是对的,不然又能怎样呢?难道学校会因为刘八百不同意,而专门给他办个班。


刘八百那几天思想上还是有些想不开的,毕竞他是个有梦想的人,初中时为农业献身的梦想还在耳畔环绕。


让刘八百彻底想通的是语文曹老师。曹老师口才也不错,也很擅长做思想工作,他抓住了刘八百的要害。


曹老师说:“我也了解些你家里的情况,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就算你考上大学,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会给家里造成相当大的负担,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会为父母着想,这也是我当年考师范院校的原因,所以你的处境我感同深受。


我老公是部队的,我对军警院校有些了解,读军警校不需要学费和生活费,每个月还要发津贴费,毕业包分配。


但军警院校理工类分数特别高,指挥类分数却不是很高,但指挥类军警院校文科生报考有优势,如果你选择文科,以你目前的成绩来看,考上这类学校不是没有可能,一旦考上你就可以自食其力了,你们整个家庭的负担就彻底没有了。”


刘八百听得热血沸腾,这是多么好的消息呀,虽然这样选择离梦想南辕北辙,但只要能走出农村,减轻家里负担,还要梦想干什么,初中时候被梦想害得还不够惨吗?难道还要为梦想害一次吗?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梦想是何等奢侈?

(创作不易,敬请收藏、评论。谢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穷途逐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