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若不记得那天最后是怎么收场的,只是知道那个穿着公主裙的漂亮女孩在这个暑假中都会与他们在一起度过了。
小女孩初到农村似乎很不适应,很是傲娇,又是嫌弃床不软,又是嫌弃环境差;一会儿嫌弃没有彩色电视机,一会儿又嫌弃起没有喜欢的洋娃娃。
所以,她一开始也都不怎么搭理院子里的其他孩子的。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小杜若。
只是小女孩似乎盯上了上次突然跑掉又被抓回来的小杜若,每次碰着他都会刻意拦住他,让他喊“姐姐”,不喊就不给走。
在红着脸喊过几次姐姐过后,小杜若也开始反抗了,就不喊,就不喊,还老是抓些青蛙虫子之类的去捉弄她。
于是,被锻炼出来的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就融入了大院里的一众孩子群里,并且很快就到称兄道弟,一起出去疯跑、疯玩的地步了。
而且,她也不再穿她最喜欢的那套小裙子了,转而穿起了她外婆给她买的衣服。
呃~,和小杜若一帮农村孩子的衣服风格如出一辙。
小杜若和小女孩似乎天生是冤家似的,总是互相看不对眼,也唯有在后山的那棵遮天蔽日的香樟树下荡秋千时,两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有一点缓和。
因为,她需要一帮男孩子从各自的家中把麻绳偷出来,然后再用娴熟的技巧爬上大树,将绳子固定好后,再放上一起顺出来的小板凳,这样她才能愉快地荡秋千。
并且,小杜若虽然老和她对着干,但对她的一些请求却莫名很上心,为此,他还没少被他爸妈打屁股。
这天小杜若也才知道了她的名字,以往他们都是“喂,哎”这样称呼彼此的,而那天也正是小杜若第一次偷家里的麻绳与板凳的时候。
那天,小杜若从家里拿了两条粗壮的麻绳,盘成两个圈后一个肩膀扛一圈,两手还各拿了一根简易的小板凳,跑得嗤嗤地,上山时还不小心摔了两个屁股蹲儿。
夏日炎炎,灿烂的阳光均匀地铺满大地,遮天蔽日的香樟树下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
风吹过的香樟树叶发出“唰唰唰”的声响,再配上再矮一点地方竹林“沙沙沙”的伴奏以及更远处不知从哪传来的蝉鸣,瞬间便勾勒出一副如动漫电影般绝美的画面。
树荫下的小杜若并排和小女孩用各自的秋千一起慢悠悠地晃荡着。
吹着夏日山间的清风,闻着野花和青草的芳香,俩人间有些矛盾的关系也莫名变得缓和起来。
小女孩也在此时开了口,她少有地没在和小杜若拌嘴,“喂,你叫什么名字呀?”
“啊——!哦,我叫杜若,我外公给我起的,好听吧?”
“哦~,还行吧……”
“那,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曼青,你可以叫我青青,这是我的小名。”
“……,青青。”
“哼——,叫姐姐!”不知怎的,陈曼青突然傲娇地反悔了。
“……,不是你让我叫你小名的嘛?!”
“我现在不干了,快!喊姐姐!!”
“……”一时间悲愤、委屈、无奈的神色开始在小杜若脸上交叉变换起来,那是相当的精彩。
陈曼青也在这之后真正意义上融入了农村的生活,脸上再也少有再升起过一开始那些嫌弃、不满的表情了。
因为农村实在太好玩了:抓蜻蜓、扑蝴蝶、捉青蛙、钓龙虾、扣黄鳝、搬螃蟹、摸虾米、过家家、放风筝、逮竹蜂、追野兔……
以及在玩过这些后,满头大汗地跑到老水井那边去偷不知道谁家冰在井里的那些蔬果:番茄、黄瓜、桃子、李子、西瓜、葡萄……
也因为天气太过于炎热,小杜若也负担起他为数不多的家务来,那就是将家里春耕时才辛勤劳作过的大水牛给带出去泡澡。
小杜若一般会选择更远一点的小河边去,因为小河边的岸很平缓,不像杜家自家的池塘那样,塘边上有很高很高的塘坎。
而小杜若又不敢松开大水牛的绳子,因为那样他家的大水牛就死活不愿意上岸了,所以他便只好舍近求远。
叫上秀才后,小杜若便拉着大水牛出发了,陈曼青没有一起。
因为之前小杜若第一次拉着大水牛出来放风时,他还特意喊来陈曼青要介绍他家大水牛给她认识。
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一出牛圈,他家的大水牛就像个半吨重的宝宝一样,一边兴奋“哞~哞~哞~”地叫着,一边就撒着欢地蹦蹦跳跳地奔着陈曼青去了。
当然,最后虽然没有发生任何的不愉快,大水牛也很温顺亲人,但还是把陈曼青给吓得不轻,便打死也不和小杜若一起出去放牛了。
一到河边,大水牛的眼里便冒起了光,奔着河里就去了。
小杜若赶紧小跑跟上,生怕把牛鼻子给拽疼了,他可宝贝他家的大水牛了。
小河边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小杜若牵着绳子坐在石头上无聊地发起了呆。
一同出来的秀才这时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撵兔子去了,虽然小杜若从未见过秀才逮到过一次兔子,但明显秀才还是乐此不疲。
老牛在潜泳,
蜻蜓在点水。
杜若在发呆,
秀才在撵兔……
泡澡泡舒服了的大水牛尤其地温顺通人性,小杜若一摁它的脑袋,它就会主动低下头来,让小杜若顺着它的脖子爬上它的后背。
待小杜若坐好了,不再动弹,它才会如老马识途般自个悠闲地往家走。
……
这天,村上饱受大家爱戴的村支书,他的儿子娶媳妇。
院子里的一大帮孩子就跟过了年似的,那是相当地开心,因为吃喜酒不仅能去要红包、喜糖,还能吃上美味的大鱼大肉了。
彼时的农村远算不上富裕,更比不了现在,那会一般的家庭得好多天才能吃上一顿肉。
知道有好吃的好玩的,一大帮孩子早早地就在村长家的大院外边就位了,一个个伸着长长的脖子等待新郎官和新娘子的到来。
时间临近中午,男方这边的一众亲戚和村里的大人也来到了外边一起等待。
“镗——!”先传来是锣的声音,锣的声音不仅响亮还极具穿透力,一下子就引发了大伙的热情。
随即就有安排好的人员上前去燃放堆了老高一摞的鞭炮,鞭炮会一直持续到迎亲队伍全部进入后方才会停止。
终于,视线尽头的土路上升腾起了漫天的烟尘,前面是一帮子拿着各种乐器穿着喜庆衣服的人,随后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红色礼服的新郎官。
新郎官似乎还特意提前学过骑马,加之本来当地用来干活的马也异常温顺,所以远远看过去,新郎官那是相当风流倜傥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小杜若等一大帮的男孩子,眼中更是摆满了羡慕。
锣鼓喧天、唢呐声声、鞭炮齐鸣……
新郎官胸戴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慢慢地走近了,紧接着就是八抬大轿抬着的还未露面的新娘子,再后边就是一长串挑着糍粑、衣服、被子、抬着箱子、柜子等一大帮子的人。
旋即就有人专门来应付这一大帮的小孩子儿,又是发红包,又是给喜糖,又是给点心,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打发。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虽然那时农村好像也在兴起西式的婚礼,但在当时的农村还不是那么盛行,反正但凡有点文化的,家里有老人在的,基本上都还是实行传统婚礼。
小孩子也在看完热闹后开始坐在席桌上等待吃大鱼大肉了。
“三蒸九扣八大碗”是这边喜事的一个标准。
当然,富裕的话,菜品可以再增加,但不能减少。
没多久,换过繁琐衣服的新郎官和新娘就携手出来敬酒了,很快,便到了全是孩子的小杜若一桌。
新娘子此时穿的是一套红色的旗袍,旗袍完美地凸显出了她傲人的身材,加上长得也好看,差点儿便让一众小男孩儿的眼珠子都给瞪出来了。
新娘子看见这些小孩儿也是异常地开心,她兴奋地抚摸起小杜若身边相貌犹为出众陈曼青的头发,脸上还摆满了宠溺。
被抚摸老一会儿的陈曼青有点不高兴了,新娘子走后她就望着新娘子的背影不满地“哼!”了一声,一脸的愤愤。
但很快她又侧过头看向小杜若,眼瞅着小杜若还望着新娘子在看,便又不满地“哼!”了一声,闷闷地又转回去了。
“哎,那是什么衣服啊,还挺好看的?”
“唔~,我听姐姐说过,那是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