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宁九年,晋国与苏威兰国缔结的事实上的同盟,到次年,尼兰国也知晓了,而尼兰国对晋国所控制的海山洲素有野心,尤其对富庶的宁安府和北部的海宁港一带,历来有夺取之心,但是晋军防守严密,而且海上实力并不弱,所以多次无功而返。而如今晋国与苏威兰国结盟,尼兰国更是恼羞成怒,于绍宁十年开始加强了与燕朝的联络,希望与燕朝合作,一同击垮晋国。而要击败晋国,先要解决晋国在前线的残余武装。
绍宁十年十月初,燕朝镇守福海的大臣和宁东王庚志安与尼兰国统帅达成协议,联军遂告成立。
而就在绍宁十年的上半年,燕朝对郑锦贤残部进行了空前的策反和诱降,到十月,郑锦贤残部投靠燕朝的将校和士兵已经达到了其兵员的三成还要多,郑锦贤的实力遭到了空前的削弱,而周凝飞驻守的金龙岛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投降燕朝。对此,晋国方面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而为了彻底歼灭中左、金龙两岛的晋军和郑锦贤部,燕朝与尼兰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燕军在北线对晋军控制的海清县、长乐县发起猛攻,避免晋军北线主力南下增援。同时尼兰国水师游弋在海面,以牵制晋军水师对福江口和可能的在沿海的袭扰。而主力则在南线,目的是一举拿下中左、金龙两地,消灭南线最后的两个堡垒。
十一月初,尼兰国首先进攻金龙岛。
金龙岛有晋军万人,还有郑部数千人,但是水师战船常年征战,维修不便,对付燕朝还可以,但面对尼兰国的则毫无胜算。
海战失败后,尼兰国登陆金龙岛,但因为兵力不足,被迫撤回海上。
十一月十八日,燕军分三路由李茂泰、马功亭、史公宣三人率领从晋安、漳泉、玄钟三地在水师掩护下大举跨海进攻中左城。
十九日上午,尼兰军水师与燕朝水师共四百艘战船于金龙岛沿海会合。郑锦贤、周凝飞部因人数不敌,打算先撤退到中左,到了中午,于金龙岛外海遭了联军主力。虽然郑锦贤、周凝飞所部的水师集中兵力击败了马功亭的水师,使得马功亭战死,但是终究因兵力不足在海战中失败,二十日,联军中的燕军主力登陆了金龙岛,二十二日,攻破金龙岛城池,对岛上的民众进行了残酷的屠杀,残余的被掠走,周凝飞战死。
在拿下金龙岛之后,联军于二十五日开始了对中左岛的攻击。
二十六日联军在外海海战获胜,燕军主力登陆了中左岛。
此时在中左岛尚有郑锦贤及其所部两万余人,但是粮饷匮乏,人心浮动。燕军的进攻从二十七日持续到了十二月十日,郑锦贤亲自上阵杀敌,但是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
十二月九日夜,郑锦贤、程甫华率部突围,但是突围失败。
十日,燕军攻破中左城,生擒了郑锦贤、程甫华等大员共二十余人,消灭了郑锦贤及晋军残部共两万余人,居民数万人大多被屠杀,也有少部分带回了内地,留下了数千人镇守。
至此,郑锦贤的势力被彻底消灭,金龙岛、中左岛成为了燕朝的地盘。晋国管辖了三百八十六年的金龙岛第一次脱离了晋国的管辖,宁西的门户大开,由原来的二线成为了一线。更重要的是在失去了金龙岛之后,晋国在内地沿海将再无水师的停泊之地和港口,大海的天险将不再是晋国所独有,而变为晋国与燕朝所共享了。
兵法说:攻而拔其根则枝叶不摇而落,守而扼其门则堂奥不待居而安,如今的晋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大危机,从未有过的危险,某种程度上比当年高祖马文慧刚撤回海山洲的时候还危险。
就在南线燕朝与尼兰国联军凯歌高走的同时,宁东王庚志安与章桂刚于绍宁十年十一月开始再度对海清县、长乐县展开了进攻。
吸取了上次作战的经验,此次的燕军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章桂刚集结主力对晋军前沿外围的营寨进行蚕食,而且一改往日的屠戮策略,改为剿抚并用。只要投降和易复变发,就能饶恕,而不是采取一味的猛攻和屠戮策略。
虽然海清县、长乐县的防御依然是坚固,但是燕朝一年的海禁让前线居民的生存也是极为艰难,而当年,转移到海山洲的三县之民已经达五万人。
除了蚕食与剿抚并用外,章桂刚奉命采取了劝降的办法,并不断利用俘虏挑拨前线晋军统帅的关系,尤其是要策反镇守长乐县的安金旭。
章桂刚深知瞿化成对燕朝有刻骨铭心的仇恨,策反他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也老了,没有多久了。而姚文良镇守的连海县是晋军的前线核心大本营,姚文良与杜家、康家关系密切,家眷也都在海山洲,要策反也是可能性极小的。而安金旭则不同,虽然也勇猛善战,但其家眷都在前沿地带,而且为人贪财好货。杜怀义、康遇之、沈岳阳在任的时候,因三人的威望能力足以震慑,安金旭的这些问题还并不严重。而他对瞿化成这个外来投靠的人则不服,尤其是不满瞿化成接任了安西将军,这样就骑到了他头上。
绍宁十年十二月,马建洵和两府得到了前线的具体战况,对于金龙岛、中左城,马建洵已经不抱希望了。只是下令马朝博从宁西前出,能救出多少算多少。然而因为这一年的海上风浪太大,船只无法出海,马朝博被迫放弃了前出救援的行动,转而在宁西死守并加固各种防御工事,修建炮台、要塞,储备弹药,以应对敌军对宁西的可能进攻。
而在北线方面,晋国也无力再做大规模的支援。
马建洵和两府大臣都知道北线防线坚固,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能够坚守,只要不出现投降和内讧,燕军想要在一两年内拿下也是绝不可能的。他们确信北部三县就是晋国的睢阳、襄阳。只要保住了北部三县,就能够在福海行省的核心福兴府插上一根足够大的钉子,能对福海行省的心脏产生致命的一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晋军是绝不会撤离这里的。而且这里也是从福海到海山洲距离最近的地方,一旦这里再失守,那么敌军就会以此为基地直抵兴北港一带,然后南路进攻宁西,海山洲将陷入首尾难顾的极为被动的局面,那将更是难以收拾了。
当然,马建洵、马朝渊、杜怀义、康遇之、张玄苍、崔成融、庾淮先等也知道北部最大的隐患就是安金旭,为此他们也在寻找合适的人选来代替。
而这个接替安金旭的人要有威望、有能力,有坚决的抵抗意志,是并不容易找的,至于是否是海山洲的人,倒不是太重要。
最后找来找去、思来想去,枢密副使张玄苍举荐了两个人,都是朱巨山曾经的属下。一个是王长忠,长于财赋,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且在朱巨山、郑延明时代对军政大事多所赞划,备受推重,但是年龄较大,已经年近七旬了。另外一个是沈孝期,五十三岁。在前朝做过一省的刑狱,也在吏部做过官,另外对治理地方颇有能力,另外此人精通医道,就是在兵务上有所欠缺。
两人都是当年随张玄苍一同返回的,王长忠已经致仕了。沈孝期在张玄苍保举下在刑部任职,但也是挂名。不过二人都有忠勇之心,且对燕朝有绝对的仇恨,所以基本不用担心二人变节。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让沈孝期前往,兵务方面。康遇之举荐了自己的儿子康延鸿,说:“家国危险至此,臣受国恩,怎敢不思图报。”
康遇之舍得,但是马建洵还是有些舍不得,康延鸿是这几年他最看重的年轻将领,是要重点培养的。但是兵务方面,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只能是答应了。
绍宁十一年正月初,马建洵下诏任命沈孝期为长乐县县丞,加四品虚衔。以康延鸿为松岭口总兵官,镇守松岭口。这是一道明令,但还有一道密令则是在危机时刻康延鸿、沈孝期可以解决安金旭,接管长乐县。康延鸿加安西左副将军衔,参赞军务,这是密令,危机时刻使用。
正月二十日,沈孝期、康延鸿率三千精兵经兴北港出发,准备直抵岚山岛,然后再前往长乐县。此事,知道的只有马建洵、马朝渊父子、杜怀义、康遇之、崔成融、张玄苍,张维嘉、庾淮先也不知道。
此行的出发风向正好,二十七日就抵达了岚山岛。二十九日抵达了长乐县。路途上,康延鸿和沈孝期商议,认为安金旭知道他们上任后,必然心生不满,建议直接将安金旭处决。沈孝期认为不可,至少没有一些拿的上台面的由头的话,是不宜采取强硬手段的,康延鸿只能是放弃了这种打算,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吧。
安金旭也知道二人来之后,必会对他下手,但暂时还是不会,故而也是以礼相待,面子上自然是一团和气。
二月五日,燕军章桂刚集结大军继续进攻长乐县。安金旭、康延鸿都出战,沈孝期和安金旭的儿子安兆庆留守。
安金旭、康延鸿率军共六千多人反击,获胜,并乘胜向西反攻,然而这是章桂刚的阴谋,康延鸿是感觉不对劲的,但也感觉这是一个良机。
在反攻越来越向西的时候,安金旭、康延鸿都落入了包围圈。
这时一阵乱箭向二人及其周围发射,在乱战之中,二人都受了伤,但并不严重,也只能是下马。就在此时,一支箭飞来,康延鸿发现了,他灵敏的接下了箭,然后顺势插入了就在身旁的安金旭胸腔,安金旭应声倒地。康延鸿大叫说快救安大人,但是此时已经是一团乱麻了。
说罢,康延鸿和身边亲随再度跃马向东撤退,到入夜总算是撤了回来,康延鸿虽然没有致命伤,但也是负伤多处。
回来后,康延鸿对沈孝期和安兆庆详细说明了情况,沈孝期基本相信,但也知道康延鸿肯定从中做鬼了。安兆庆无法接受,但是逃回来的人都说安金旭确实是战死的,都是人证,而且康延鸿也身负多处箭伤,不像是杀了其父的样子,故而也只能相信。
两日后,燕军交还了安金旭的尸体,安兆民无法接受,遂于二月十日私自带兵数百人前往作战。
康延鸿得知后立即带兵千余人前往追赶,然而为时已晚,待即将追赶上的时候发现安兆民已经被俘虏,但是押送的人多是步兵,而康延鸿的都是骑兵。康延鸿下令手下追赶,希望能救下来。
骑兵千余人对数百步兵有绝对的优势,很快就消灭了,但此时燕军已经赶来了,康延鸿立即下令撤退,同时下令开枪消灭剩下的残余,不管是燕军还是自己人,同时亲自枪杀了安兆民,康延鸿然后立即率众撤退。
回来之后,康延鸿遗憾地对沈孝期说明了原因,沈孝期相信全部是康延鸿制造的,如果说安金旭的死他还将信将疑,那么安兆民之死则绝对是康延鸿所为。
安金旭父子相继死后,沈孝期顺理成章接任知县。
虽然沈孝期接任了知县,但是其部下多有不服,欲谋反。康延鸿已经感觉到了。下令封锁了西部与燕朝的边界,却留下了一道口子。
二月二十日,安金旭原来的手下上千人开始向西秘密逃亡,被康延鸿发现并阻止,然后全部剿灭。
与此同时,康延鸿派人查抄了安金旭的家,查抄出了银钱共三十多万两,还有燕朝与他来往的密信,并公之于众。
康延鸿说安金旭战死是燕朝欲杀人灭口,并用离间计要离间晋国的将帅和军民,并将银钱全部赏赐将士。
将士们、官吏们面对书信和银钱,都相信了,全心全意的拥戴康延鸿。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个月,康延鸿不仅解决了安金旭这个大隐患,而且还凝聚了军心民心。沈孝期也不得不佩服,虽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康延鸿暗中操控的,但对这个年轻的大族后代却发自内心的敬佩,他确实有狠辣果敢的一面,前途无可限量。
在稳定了长乐县之后,康延鸿专司军务,日常的政务全由沈孝期来处理,二人配合的是非常默契。燕朝多次的袭扰,都被挫败。而且到五月的时候,晋军还西进百余里,歼灭燕军数百人,抢回粮草五千石,人口七千人。
远在海山洲的马建洵等得知了康延鸿、沈孝期的作为后,非常赞赏。
六月,公开实授任命康延鸿为安西左副将军,姚文良为安西右副将军,协助瞿化成共同处理北部前线防务。
针对燕朝实施的五省沿海疯狂海禁的办法,康遇之、沈孝期也在苦思冥想并想出了几条针对性的办法。
既然燕朝疯狂海禁,沿海三十里、五十里不等,那么这几十里地的范围内就是无人区,那么晋军可以攻占,建立一个缓冲区。另外沿海疯狂迁移,内地并无太多的地方可以安置,而且加上官吏中饱私囊,必然会有大量流民,也会产生对燕朝的不满。晋国可以凭借少量粮食来从中招募这些百姓,作为充实前线乃至后方的劳动力。另外越是限制的严,虽然风险大,但是利润就越大。晋国虽然受困难不小,但是如今的海山洲粮食足以自给自足,加上有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洋属地,还有与东町国、西洋的贸易,虽然生活用品也有所取法,但如果紧一紧,还是可以长久坚持的。而燕朝沿海之地本是富庶之区,但是这样海禁,必然会使得沿海粮价和糖价高昂,而晋国又是产粮区和产糖区,通过走私贸易利润将更为可观。
八月,康延鸿、沈孝期就在长乐县实施。
首先晋军占领了长乐县西部三十里的无人区,在此驻扎少量兵马,并修建简单的营寨哨所,作为屏障前沿的基地。
十月,瞿化成也派兵进占海清县西部二十里的无人区,修建营房哨所,作为西线的前沿屏障。
晋军的前沿推进的越远,越能招募到流民,并能抢到流民。但是晋军也不能推进的过远,否则必将后方补给线漫长,会被燕军骑兵切断。所以瞿化成、康延鸿限定晋军攻占无人区最远不超过五十里,掠夺流民不超过一百里,否则极有可能被诱敌深入和活捉。
与此同时,康延鸿建议海山洲的大富商派人携带粮食、糖到前沿,招募流民和人口,因为海禁,仅就福海行省一带,价格已经极为便宜了。
斗粟一儿,百钱一女,这是多么低的价格和诱惑啊。他们愿意提供百里地之内的护送。
虽然价格低也有晋军护送,但是还是有极大的风险的,不过范家、杜家、裴家、康家、田家首先带头相应。
十月初,五家先后携带粮米一万石,铜钱五万贯前往前线。
十月二十日抵达了海清、长乐两地后,康延鸿、瞿化成派骑兵、步兵护送他们武装购买人口和粮食。而且希望他们出的价格略微多那么一些,这样会更有诱惑力。
晋军的骑兵已经不同于燕军的骑兵,而前线的骑兵尤其不同。他们除了携带弓箭外,还人手一支自发火枪。
在绍宁八年的作战中,晋军凭借着西洋苏威兰国提供的自发火枪和千里镜取得了相当的优势。战后晋国大量购买,同时加大仿造和生产力度。以期逐步取代老旧的火枪以及过于笨重的中型和重型弓弩。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五家就在瞿化成、康延鸿的武装保卫下买走了人口七千余人。而沿海的居民听闻晋国以较高的价格买人买粮,招募他们前往。有一些胆大的竟然冒险主动向东部晋军占领区前行。
短短两个月时间,损失了数千人口,而不倒半年时间,福海行省更是被晋军攻占了几十里的纵深,庚志安、章桂刚是极为恼怒的,而朝廷更是分外不满,斥责二人丧师失地,要他们夺回人口和失去的土地。但是无论是章桂刚还是庚志安,都是做不到的。而且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想夺回人口和土地,必须集中兵力,但是目前他们做不到,只能是见招拆招了。
绍宁十一年十一月的时候,康延鸿与瞿化成、姚文良商议了一项宏大的作战计划。拟定在当年分四路对福海行省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一路是集中少量精锐自海清县、长乐县正面对燕朝展开小股试探蚕食进攻,吸引敌军注意;
一路是从宁西抽调水军主力和岚山岛部分水师南下进攻金龙岛,即便未能夺取,也能造成一种声势;
一路上是东进则占领川口岛、古琦岛东部的南塘岛。
一路是集中水陆军主力从川口岛、古琦岛北上和东进,北上进攻福兴府东北方向的连凤县,如果可以的话则占领连凤半岛、螺湾半岛,并打通二者之间的陆地联系,向北威逼福宁府,向西、向南威胁福兴府东北方向。
瞿化成、姚文良深表赞同,在当今的情况下晋国不能单纯的以守为守,而是要充分发挥沿海三县的作用,做到攻守兼备、以攻为守。
作战计划十二月初上报到了枢密院。
崔成融、庾淮先、张玄苍十分赞同,并下令先期调动人马和粮草。
十二月十六日,枢密院与左相杜怀义和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康遇之商议,并和右相张维嘉交换了意见。张维嘉持保留态度,但是也同意进行适当的用兵,这样两府就出兵计划达成了一致。
十二月二十日,两府重臣将此事上报太子马朝渊和马建洵。
马建洵、马朝渊更是非常赞同,而且还增加了一点,就是要四处袭扰、四处开花,让燕军弄不清楚晋军到底要干什么。同时下令从宫苑府和内库拨银三十万作为预先的战争费用,并派马朝渊准备于次年前往前线督战,节制各军以便统一指挥。
这一年的马建洵已经六十六岁了,这几年为了国事他操了太多的心,已经是染病在身。尤其是金龙岛、蝶陵岛、中左岛的丢失,让宁西门户大开,他早已是心力交瘁,希望尽快收回三地,以确保宁西安全。
十二月开始到绍宁十二年的十月,晋国一直在为此准备。
十个月的时间里,从海山洲、南洋属地运往前线的粮草、兵器、战船、人员几乎是夜以继日。而在减租中得到了实惠的农民也开始踊跃交粮,可以说晋国为此次大战几乎是要总动员。
到十月底,集中到宁西和前沿的兵力总计达到了六万人,加上宁西和前沿原有的七万多兵力,已经达到了近十五万人的庞大规模,此外还有战船及各类船只六百多艘。兵器方面,仅新式的自发火枪就有五万多支。
除此之外,晋国在二月由枢密副使庾淮先在自家亲自秘密召见约尼丹尔尼,希望苏威兰国出水师相助,并表示愿意给予福海行省沿海一个小岛作为酬劳。而且这个地方就是位于岚山岛以南的南山岛附近的南蓬岛。
南山岛是福海行省境内的第三大岛,占地约六万多亩,如今因为海禁,基本空无一人。而南山岛南部的南蓬岛因为号称是南国蓬莱,故而名叫南蓬岛,也是一个几乎无人的岛屿。拿下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拿下后,晋国愿意与苏威兰国共同拥有南蓬岛,并允许苏威兰国在此派兵、兴建房屋和港口等各种设施和传教。
约尼丹尔尼内心是高兴的,但是只是表示了感谢,他尚需请示。不过他也表示苏威兰国是真心与晋国友好,在晋国与燕朝的作战中,苏威兰国绝不会做背后拆台的事情,会遵守和约,并愿意提供尽力的帮助。
到十月底,晋军的准备大体已经完成,十一月将是最后的准备和集结阶段,十二月就要发动进攻。
而就在十月底,约尼丹尔尼得到了自己的上司东天竺商社的答复,授权约尼丹尔尼可以相机行事,如果能得到南山岛,当然可以。并从东天竺派出了大小战船十五艘及士兵两千名启程前往海山洲附近海域,归其节制。
东天竺商社的势力范围一直是局限于天竺南部的海域,但是在广阔的南洋附近和燕朝海域,其势力是相对薄弱的,不及尼兰国。但是如果晋国能给予其一个稳定的岛屿后,其实力必将大幅度增强。
根据和约,苏威兰国租借了科伦岛,在南洋南部算是有了一个稳固的据点,如果能够在燕朝附近海域也有一个据点,那么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将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虽然苏威兰国不想得罪燕朝,但是作为十分崇尚利益的西洋国度,晋国的这番好意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为此东天竺商社还是决定派兵,并授权约尼丹尔尼可以给予晋国在作战中以暗中的协助。
约尼丹尔尼得到了授权后,立即于十一月十二日亲自前往海京府觐见了枢密副使庾淮先,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军夺取南山岛。
但是为了安全,苏威兰国士兵将单独行动,不宜接受晋国的指挥调遣。不过如遇晋国需要帮助,愿意协作。
除此,约尼丹尔尼还向晋国提供了一千支自发火枪、十门中型陆战用炮,表示这是东天竺商社的赠送品,并有苏威兰国人帮助操作和教习。
庾淮先当场表示同意,也表示了感谢。
至于这些人和装备,庾淮先下令让其迅速跟随马朝渊到海清县,由马朝渊来节制及调配使用。
十一月十五日,马朝渊来到了海清县,召众将议事,进行最后的准备,计划在十二月初发动进攻,并就具体的攻守事宜进行了最后的商议和安排,还有后方的留守。
最后商议决定:
马朝渊、沈孝期、姚文良留守北部三县,做牵制行进攻;
枢密副使张玄苍亲自坐镇宁西县,居中调度策应;
瞿化成亲自统军南下袭扰各地沿海;
马朝博率水军主力主攻金龙岛;
庾希敬率军攻占南塘岛,然后西进进攻连凤半岛;
康延鸿率主力精兵进攻连凤县,相机作战。
十一月二十日,马朝博首先在宁西做好了准备,二十五日率军渡海西征,此时的风向正好,非常便利于进攻。
瞿化成率水师十一月二十三日南下,一方面是袭扰,一方面是配合马朝博进攻金龙岛。
庾希敬于十一月二十六日率军出发,康延鸿也率军于二十七日出发。
康延鸿所率的都是精锐,苏威兰国捐赠的那些火枪、火炮和熟练能手都被马朝渊下令编入了康延鸿的亲军之中。
对于晋国这场准备近一年的大规模行动,章桂刚、庚志安倒也不是毫无察觉,但是他们普遍认为晋军最多是进行小范围的突袭,局限于海清县、长乐县的正面,不会在此地之外进行大规模的行动,因此产生了麻痹大意。
十一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一日的交叉点,尚在深夜的时候,马朝渊、沈孝期下令海清县、长乐县的驻军出动,对缓冲区外的燕军封锁线和栅栏等进行了突袭进攻,正式揭开了这场筹备一年的反击作战。
与此同时,瞿化成所率水军主力也于十二月一日晨抵达了南山岛外围,苏威兰国水军战船也在蒙顿尔的率领下按时抵达附近海域。
南山岛是战略要地,但因为海禁,竟然没有水师巡护,这是比较反常的。
因为没有水师巡护,瞿化成下令派其子瞿征燕(绍成元年出生)率两千人登陆。瞿化成和苏威兰国军队主力继续南下,瞿化成的主要目标是与马朝博配合进攻金龙岛。苏威兰国军队眼见南山岛没什么大问题,就跟着瞿化成南下。次日,顺利占领了几乎空无一人的南蓬岛,苏威兰国留兵二百人镇守,晋军也派五百人留守。
登陆军队是非常小心的,但是登陆后发现,南山岛近乎于是一个无人岛。岛上残存几个武朝时代的城池营寨,还有一些是郑延明部驻守时候所修建。
为此,瞿征燕下令向纵深进发,到十二月五日,晋军两千人和苏威兰国军队二百人基本上控制了这个小岛。
十二月二日,苏威兰国部分主力三日,瞿化成水师主力抵达了金龙岛海域,马朝博的率军于十二月一日下午就抵达了金龙岛海域,并与燕军发生了激战,击破燕军水师。并亲自率军一万多人登陆了金龙岛,海面上有晋军部分水师巡护,也有部分水军在其部下赵嘉梁、林昭昆的率领下四处劫掠袭扰。
瞿化成主力抵达金龙岛海域后,自己也亲自率主力登岛协助攻城,水师巡护海面,作为掩护。苏威兰国的水师船只则在蒙顿尔的指挥下在更外围的海域进行巡护,以协助晋军。
金龙岛上的城防是坚固,晋国经营了近四百年,而燕朝占领不过才两年的时间,就修葺一新,并继续加固和添补,所以如今的金龙岛城防不仅没有松懈的迹象,反倒是更加坚固了,而且驻军有七千人。
从十二月一日,马朝博率军登陆对金龙岛展开进攻,到三日瞿化成也投入到登陆攻城作战,马朝博三天里的进攻是非常艰难的。
两军合并后有两万余人进攻,但是攻城作战持续到了十二月十五日,竟然毫无进展,而且还死伤了三千多人,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晋军动用了手头能用的所有轻重兵器,但是对金龙岛城防始终难以造成致命伤。而守城的燕军都是彪悍是肃靺兵和肃靺化非常深的北地汉人,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战斗技巧是非常的纯熟。而且不少人在几年前与晋军交战国,对晋军打法也是非常了解。
持续进攻了半个月,晋军粮草即将消耗完毕,而且据报燕军一万多人的援军已经登陆了金龙岛,再不撤退,就有可能被包围,马朝博、瞿化成被迫下令全军撤退。
虽然未能攻下金龙岛,但是马朝博的长子马英豫此次是第二次随父出征,就骑马扬鞭,时而用火枪,时而用弓箭射伤射杀多名敌军士兵和军官,表现出了不逊于其父的胆略,连老将瞿化成都为之欣赏。
海面上作为袭扰的赵嘉梁、林昭昆的水师对北起兴华府,南至南林岛附近的海域进行了袭扰和小规模的深入登陆袭扰作战,但是除了在晋安府一带掠走了不到两千人和不到一千石粮食及三千两现银外,几乎是毫无所获。燕朝的禁海令让短距离纵深的沿海地方是野无可掠,而要深入远距离进攻,晋军又必将腹背受敌,被迫只能是退兵。
北线方面,庾希敬率军三千人于十二月二日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占据了南塘岛,并留兵三百人镇守,然后于十二月五日登陆了连凤半岛,然后渐渐向纵深去深入。
十二月一日,康延鸿所率主力三万多人经古琦岛、川口岛顺利登陆了连凤县南部。同时派水师主力游弋在连凤县城东部和连凤半岛南部的海域,作为必要时候的接应。这些船只主要是十几艘战船,还有上百艘大中型商船及运输船,专门用来装运军队和马匹、火炮。
对于晋军突袭连凤县,燕军事先是没有准备的,但是反应却是很快的。
两天后,燕军调集各部共一万五千人由章桂刚亲自统兵在连凤县南部五十里就构筑了一道防线,与晋军形成对峙。
十二月五日,晋军康延鸿主力与燕军章桂刚亲率的主力在连凤县南部决战,作战持续了两天的时间。燕军骑兵较多,冲击力较强。晋军步兵较强,而且有火器上的优势,还有兵力占优。
作战持续了两天,晋军以死伤五千余人的代价歼灭燕军主力一万两千人,康延鸿的弟弟康延徽首次参战,其勇猛不下其父兄。晋军斩杀燕军的同知、都司、参将王悦骞、崔红杰、李斌颜等将领十余人。章桂刚见状立即撤出战斗,率其余人有序地撤退,退入连凤县依托城池死守。
虽然晋军击败了燕军主力,但是燕军在连凤县如今却已经有万余人,还有较为坚固的城防,如果强攻必然造成损失。为此,康延鸿下令全军部分南撤退回长乐县。而他则亲率主力两万人向东南方向大范围撤退。
到十二月十日,迂回到了连凤县的东部无人区地带,然后再相机占领连凤半岛。
此时的晋军庾希敬部已经登陆了连凤半岛,并深入约六十里,建立了稳固的前沿阵地。
康延鸿的迂回是明着来的,章桂刚想阻击,但是手中兵力有限,加上这一股晋军战斗力很强,康延鸿虽然年轻但却骁勇多谋,不是个容易的对手,只能是采取跟踪、监视的办法。否则一旦出击,反而有可能会被晋军以多打少来逐个吃掉。
十二月十日,康延鸿部主力在古琦岛、川口岛附近海域登船。
十二月十五日,康延鸿主力近两万人从古琦岛、川口岛乘船北上,十八日在庾希敬部驻扎的连凤半岛区域登陆。
康延鸿部近两万人登陆后,加上庾希敬部的近三千人,晋军在此方向的总兵力就大都了两万两千人,而且这两万多人全部是精锐。装备有一窝蜂、三飞箭等火箭,西洋火炮五十门,还有西洋火枪一万五千多支。并有苏威兰国的千余士兵作为康延鸿的亲军,可以说是晋军中最为精锐的军队。
晋军在此登陆后,利用原有的武朝城寨和燕朝残存建筑进行修缮加固,以作久守之计。
章桂刚在调集各路援军后,于十二月二十日在连凤半岛发起了反击。
因为晋军立足未稳,到二十三日,晋军被迫退却了十余里,但是连凤半岛仍然在晋军控制之下,并依托西部的山脉进行坚守。
十二月二十七日,康延鸿又派庾希敬率五千精兵从连凤半岛北部登陆了罗湾县的东部地带。虽然隔海,但不过是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而且这片海域吃水深,适合晋军大船航行。
二十八日,庾希敬五千人登陆了罗湾县东部,然后迅速向西扩展。
罗湾县东部地形中以西北地势高,最高峰海拔有约三百丈;东南部有少数山峰超过海拔略低一些。另外岸边有狭长平原,为水稻、杂粮产地。水系呈放射状,多独流入海小河。碧里—松山为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较大,有养殖场和盐场。
至此,晋军在当年的作战基本结束了,虽然没有攻克连凤县,但是占领了连凤半岛和北部的罗湾半岛。两个半岛隔海相互呼应,可以为掎角之势。但是因为燕军反应迅速,晋军原有希望的能够攻克连凤县,进而谋求打通两个半岛陆上联系的计划失败。不过也算是基本完成了原定的主要作战任务,接下来就是要坚守此地。
北线的这两个半岛,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进可北上福宁府,西可进攻福兴府的北部,与海清、长乐县进行南北的相互呼应。而东部、东南方向则通过南塘岛直接可以与宁阳府联系,海路距离只有二百三十里。
北线作战取得了成功,但是南线作战却非常艰难。晋军没有拿下金龙岛,而与之相邻的中左岛和南面不远的蝶陵岛防守都极为严密,晋军至少短期内很难拿下。然而就战略意义而言,南线这几个岛距离海山洲的门户宁西县是最近的,价值也是最大的。也正因为南线的价值比北线更大,所以南线也就成了燕军防御最强的地方。
岚山岛、金龙岛、蝶陵岛、中左岛是福海行省沿海四大岛屿,三个都在南线,而如今晋国只拥有一个岚山岛,其余都在燕朝手中,这对晋国西部尤其是宁西的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燕朝此战失去了两个半岛的控制权,但是并没有多少实际损失。尤其是在最为重要的南线,保住了战略价值极为重要的金龙岛。至于北线虽然失去了罗源、连凤半岛,但是兵力损失不大。
燕朝如今的对海山洲战略已经定型,即坚定的奉行海禁令,同时在沿海的防御上,在北线采取守势,进行机动防御,而在南线坚持严防死守,以守住南线的三大岛屿为核心,并在此训练水师,目标是直指宁西。
战后,无论是马朝渊、马朝博,还是瞿化成或者康延鸿都深感燕军的防御部署极有章法,晋军这次准备近一年的作战依然没能取得想要的主要战果。战后,前线将领及两府大臣都建议暂时休兵,安心固守现有防线,等待时机再另作他途。虽然北线取得了进展,但是晋军也无力再向北进行有效稳固的拓展了。两个半岛尽力死守,但如果燕军发起反攻,则只能是放弃集中精力固守三县,如果这三县不保,那么晋国在沿海将再无立足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