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格子衬衫,黑框眼镜的小李,是一家上市公司程序员。
刚结束完长达一个月的项目,在庆功宴的当天,他的眼睛突然两眼一黑,疼痛不已,大叫起来,引起会场一片骚乱。在同事的帮扶下,他摸黑一路到眼科医院,医生诊断为“用眼过度症”,想要眼睛还能继续看这个世界,最好这一个月都不碰电子产品,休息一个月后再来复检。
他倒是舒了一口气,这未尝不是个好消息,正好可以跟公司请个长假。
在家休息的前几天,是最难熬的。眼睛干涩症状有所缓解,心里却痒痒得很,平时有事没事会刷刷手机,看新闻,短视频,朋友圈......
小小的手机承载着观察生活的窗口,如今他被关掉了和外部世界连接的网线,无聊焦虑的情绪接踵而来,睡也睡不好。为了让眼睛顺利恢复,小李索性把手机电脑通通都关机。
有一天,无聊至极的小李,想去海边散散心,他上了常坐的E365号公交车,径直走向熟悉的座位---倒数第二排靠左边窗的位置,有段路能看到一望无尽的大海。正准备闭目养神,此刻却听到了雨声,细而密的雨,淅淅沥沥。
这六月的天气真是估摸不定。小李心理犯着嘀咕,睡意全无,抬头看窗外的蓝天,远处的云高高飘着,看不出形状。
等等,这不是大晴天吗?
一定是听错了。
下一站是丽湾,车短暂停留站台的空档,小李又听到雨声,这一次更清晰,仿佛落在青砖瓦上,仔细一听还有清脆回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旁观路人,有的低头在刷短视频,露出愉快的笑容;有的戴上了耳机,脑袋随节奏轻微摇摆;有的拉上挡光窗帘,睡觉......
车上,只有小李一人听到这奇怪的雨声。
车辆继续向前行驶,不同于高早晚峰的负重前行,这时的车正迈着轻快的步伐驶向终点。小李听到了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听到了海风拂过绿叶的声音,海风保持着海水涌向沙滩,一涨一退的温柔节奏;甚至听到了临近傍晚,群鸟归巢时此起披伏的叫唤。
自从离开幼时长大的农村,去城里读书,工作后,十几年来再也没有听到过风声,鸟鸣声,在这座临港大都市,车子的数量可能都比鸟多,这样奇异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小李身上,太不可思议。
第二站到达浪水站,距离小李公司只有两个公交站,3公里远,小李冲下了车,头脑一片空白,他决定这站换乘去医院,去找眼科医生,质疑他的药有致幻成分。
医生看着怒气冲天的小李,扶了扶黑色的眼眶,还没来得及说话,小李一股脑儿把自己的不满,疑惑全抖了出来。
“我在大晴天,听到了雨声!还听到了车子行驶的声音,雨声,鸟鸣声......”
医生大笑,用温厚的大手拍着小李的肩膀,“恭喜你,小伙子”。
小李一脸疑惑。
“在我这儿有些病人,眼睛治愈过程中,耳朵感知异常灵敏,会听到一些自然的声音,大部分是真实的声音,像你听到的风声,车辆声音就是这样。”
这些声音是自然的,让人感到心安,平静。在大城市,没有这些动物的容身之所,加上手机电脑出现,人们越来越注重视觉,而忽略了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
那怎么解释,在大晴天听到雨声呢?
听到的雨滴声,实际不是真的下雨声音,是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夹杂着空气等的混合音,产生了类似雨声,耳朵没有这种声音的概念,于是理解成了记忆中的”雨声“。说到底,人类现在过分关于视觉享受,而忽略了听觉,声音的分类是个极其复杂的事情。
在汽车,电脑,手机出来之前,人类对自然的声音很敏感,像现在是”夏收“时间,早晨公鸡打鸣,催促人们早起,相当是”闹钟“;中午夏蝉吵闹,炙热难耐,不宜出门,提醒人们午休,恢复体;傍晚群鸟归巢,人结束一天的劳累归家。这些声音和人类的作息完美融合,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听到这样的解释,小李晃过神来,仔细回想最近几天的事情,耳朵努力汲取周围的一切,并转为记忆中的声音,留意到了刷牙,穿衣,扫地的声音,细微处体现着生活的痕迹。
"医生,你说的有点道理。”
小李说完这句话,第一次注意到了原来自己的声音那么富有磁性,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和灵魂的对话。
“你好,小李,欢迎来到自然且真实的大世界”。
医生给了小李一个大大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