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5年,汪达尔人作为罗马的同盟者,迁入了潘诺尼亚行省。五世纪初,为了躲避被汉军击败而西迁的匈奴人,他们与非日耳曼族的阿兰人越过莱茵河逃入高卢地区,一路劫掠后,在公元408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西班牙的中南部。但时隔不久后,来自更北方的西哥特人南下,占据了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被压缩到了西南端。
公元428年汪达尔首领盖萨里克率领八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北非。与之前同样为了躲避匈奴人而逃到这里的另一支汪达尔人汇合后,这里属于西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行省,但防务却只能依靠东罗马帝国来帮忙了。
公元433年,接受西罗马帝国的埃提乌斯正在忙于处理勃良第人、西哥特人、巴高达运动,汪达尔人与阿兰人的联军趁机扩大领地,公元439年攻陷了阿非利加行省首府迦太基城,并以迦太基城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盖萨里克成为了首任国王。
西罗马帝国人口多,资源少,阿非利加行省是西罗马最重要的税赋来源,阿非利加行省的收入至少可以维持四万人以上的野战军团,而汪达尔王国的海军在当时是比较强大的,又不断从海上袭扰西罗马。没过几年,罗马就承认汪达尔王国在北非的统治。
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优秀的统帅,军事家埃提乌斯计划联合东罗马帝国收复北非,但最终却在454年倒在了西罗马皇帝的剑下,原本的计划也胎死腹中。公元455年汪达尔国王盖萨里克的舰队登陆意大利,很快就攻陷了罗马城。与之前的西哥特人不同,汪达尔人和罗马人信奉的是基督教的不同派别,除了民族矛盾,还有宗教矛盾。
进城后的汪达尔人挨门挨户将罗马人的财物席卷一空,帝国的艺术品也被洗劫,罗马古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此“汪达尔主义”就成为了毁灭文化的代名词。最后汪达尔人将全城付之一炬,不过他们似乎没有过多的杀人,而是将城内的居民掠走作为奴隶。获得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汪达尔王国,从此成为了地中海上的强国。此时,之前一直扶持西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虽然经济状况良好,粮食也比较充足,但陷入了与萨珊波斯扩日持久的战争,还要给北部的“上帝之鞭”阿提拉进贡,因此无暇西顾,对西罗马帝国的遭遇也爱莫能助。
到了公元468年,由于与萨珊波斯的战事暂时平息以及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去世,东罗马帝国终于能腾出手来与西罗马帝国组成联军,共同讨伐汪达尔王国,试图收复阿非利加行省,恢复西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税收来源。
虽然西罗马搜罗了所有的兵力,但联军还是要靠东罗马帝国来出人出钱。他们集结了一千一百艘战舰和超过五万人的人马,号称十万大军向北非进发。很快就罗马联军就抵达了迦太基城东北的卡本半岛。
反观汪达尔王国这里,汪达尔国王盖萨里克此时只能够集结起一万多人,基本没有胜算。因此,狡猾的盖萨里克派出使者求和,并送上大量的黄金,希望可以在五天以后在开战。但罗马将领们似乎忘记了兵贵神速的基本原则,想当然的认为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多等几天也无妨,因此没有马上进攻。
由于这个时候,地中海上的风向是朝东,为了防止舰船被吹上岸,罗马舰队被布置在卡本半岛的东侧。虽然历史的发展是有必然性的,但局部的历史的改变往往就在一瞬间。在这短短几天内,地中海上的东风突然变成了西风。罗马舰队被吹向了海岸,挤作了一团。
盖萨里克抓住了这个机会,命令汪达尔舰队出航,抢占了上风口,点燃了十多只空船对罗马舰队发起火攻。其实,如果是在地中海上划桨战舰并不惧怕火攻,训练有素的桨手可以迅速的散开队形。但现实的问题是,此刻的罗马舰队的战舰大多数是普通的帆船或者商船,划桨战舰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帆船的船帆,木制的舰体和涂满油脂的缆绳完全无法阻挡火势的蔓延,试图散开的船只又遭到汪达尔人战舰的撞击。
虽然有少数罗马将领奋力作战,甚至得到了汪达尔人的致敬和救援,但个体的勇猛无法阻挡整体的溃败。
卡本半岛海战使得罗马人损失超过一百艘战舰以及近万名的士兵,罗马舰队主力虽然还在,但已经没有能力再战,只能各自返回港口,失去海军掩护的陆军也只能无功而返。西罗马帝国错过了最后复兴的机会,汪达尔王国则逃过了一劫。
公元476年的秋天,盖萨里克与西罗马帝国的皇帝签订了合约。该合约规定:北非、科西嘉岛、萨丁岛、西西里岛都归汪达尔王国所拥有的。汪达尔王国之后又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534年才被查士丁尼大帝的拜占庭帝国所灭,比西罗马帝国多存活了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