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上帝之鞭”阿提拉第一次惨败
书名:欧洲简史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2543字 发布时间:2022-07-07

公元439年,埃提乌斯终于解决了勃良第人和西哥特人。公元440年以后,他率罗马有限的兵力和西哥特人的雇佣军对抗其他日耳曼部族。由于他对日耳曼人的熟悉,所以,总能取得胜利。


埃提乌斯同北非的汪达尔人首领盖萨里克签订了合约,解除了意大利本土的南方的危险。之后他击败了北方的法兰克人和苏维汇人,迫使他们结盟,加入自己的阵营,安抚其他日耳曼部族,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在恩威并施的措施之下,逐渐的稳定了帝国的边境。在公元447年,埃提乌斯终于彻底镇压了高卢西北部持续上百年的“巴高达运动”。


一系列的胜利使得埃提乌斯赢得了罗马军队和雇佣军们的效忠,以及各日耳曼部族的敬畏,就连威震全欧洲的匈奴王“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也对他忌惮三分。埃提乌斯也极力保持与阿提拉的友好关系,甚至送自己的儿子去阿提拉的军营学习军事,和匈奴人联络感情。


阿提拉在公元434年成为匈奴王,从公元44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的率领下,军队所到之处无往不利,整个欧洲都在他脚下颤抖,欧洲人都称他为“上帝之鞭。”阿提拉几乎荡平了半个欧洲,欧洲人却认为阿提拉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错误的人,因此对于欧洲人而言,实力才是硬道理,现在也是如此。


在埃提乌斯的努力之下,在公元450年前的西罗马帝国边境有了平静的几年。


公元451年,法兰克王去世,留下两个儿子争夺王位,长子投奔阿提拉,得到了匈奴人的支持,次子寻求西罗马的帮助,埃提乌斯答应并收他为义子。这一事件导致了埃提乌斯和阿提拉关系的破裂。再加上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姐姐荷萝莉娅从中挑动,导致形势急转直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埃提乌斯明白西罗马帝国的兵力难以与北方的匈奴大军抗衡,因此,埃提乌斯极力联合周围的日耳曼部族。日耳曼部族们自身也受到匈奴人的威胁,因此各方很快就达成共识,不过实力最强的西哥特国的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并没有明确的表态。


同年,阿提拉率领号称有五十万的大军渡过了莱茵河,其中包括投奔匈奴人的日耳曼部族,比如东哥特人和部分法兰克人,他们一路向西挺进高卢。阿提拉也很清醒,他并不希望西罗马与西哥特人联合,于是派出使者告诉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一世,说匈奴人只是为了借道攻打西罗马,同时又向埃提乌斯传话,说这次出兵只是为了攻打西哥特王国。阿提拉这样做是为了逐个击破。不过阿提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效果。狄奥多里克一世也不傻,他下定决心与埃提乌斯组成联军,其麾下的西哥特铁骑也将在之后的决战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阿提拉大军通过比利时后进入高卢。高卢北部的阿拉斯、梅斯等城市化成一片废墟。接着他们绕过巴黎,在五月猛攻高卢中部重镇奥勒利尼亚(现在的奥尔良)。到了六月中旬,几近城破的时候,埃提乌斯率领联军的主力赶到,与城上的守军夹击匈奴人。腹背受敌的阿提拉下令撤退,埃提乌斯挽救了半个高卢,阿提拉则功败垂成。


不过,匈奴王并不是一个只会好勇斗狠的人。出战受挫之后,他迅速撤退到附近的沙隆平原。这个沙隆平原是高卢中部的一个防御弱点,历来入侵高卢的外敌大多都走这个地方。沙隆平原除了各别土丘之外一望无际,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可以防守。阿提拉企图利用这里平坦的地形发挥匈奴骑兵的优势,先歼灭埃提乌斯的联军,然后南下吞并西罗马。埃提乌斯则连夜追赶,在夜战中击溃了阿提拉留下殿后的日耳曼仆从军挺进沙隆平原。


公元451年的六月二十日,埃提乌斯统帅的西罗马人、西哥特人、一部分法兰克人以及其他的日耳曼部族集结在沙隆平原的旷野上,阿提拉大军测从对面涌来,昔日关系不错的两人终于要兵戎相见。阿提拉看到埃提乌斯联军兵强马壮,准备充分,因此他料定此次决战难以速胜,于是他命令将战车围成车阵,先巩固好自己的阵线。当阿提拉和埃提乌斯几乎同时发现旁边有一块小高地时,都下令抢占。经过反复且激烈的争夺,联军中的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占领了高地,这极大的鼓舞了联军的士气。


失去地利的阿提拉并不慌乱,下午他率领匈奴人杀出车阵,双方列阵准备决战。埃提乌斯亲自率领罗马军团组成左翼,命令西哥特人在右翼,中央阵线则交给法兰克人、阿兰人和其他的日耳曼部族。这是一招险棋,因为联军中最弱的部分被放在了中央,如果匈奴人中路被突破了,就可以吧联军劈成两段,不过中心突破的匈奴人也有可能被联军从两翼包抄,被反包围。埃提乌斯的这种部署类似于坎尼战役中的汉尼拔。阿提拉亲率匈奴人的精锐骑兵位于中间,左翼安排了东哥特人去迎战西哥特人,其他各部族的军队组成右翼。


战役打响后,匈奴人大军在密集的箭雨的掩护下,骑兵迅速突破联军的中央阵线,直插对方联军纵深,并向左转,企图包抄西哥特军。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一世亲自率领自己的铁甲骑兵进行反击。不过,年近六旬的老国王很快就中箭落马,被紧随其后的己方骑兵踩死。失去首领的西哥特人出现了慌乱,此时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及时接替指挥,迅速恢复了本军的秩序。


西哥特铁骑拥有强大的战力,成功化解了匈奴骑兵的攻势。此时联军左翼埃提乌斯的西罗马军以密集队形,稳扎稳打击溃了匈奴人的右翼,并转向迂回包抄匈奴中路,结果退下来时,匈奴骑兵被罗马军的盾牌防线所阻挡,陷入了联军的合围,与两翼的联系也被切断了,此时匈奴军的失败以及无可挽回了。


夜幕降临,阿提拉带领部分人马冲出重围,返回车阵,入夜后双方继续混战。托里斯蒙与西哥特人走散,误入了匈奴人的营地,要不是近卫军拼死护驾,不然这位西哥特王子就要去见他的父亲了。埃提乌斯也和西罗马军团失去了联系,只能去西哥特大营里过夜。天将破晓,战场才逐渐平静下来,此时的沙隆平原上尸横遍野。早上埃提乌斯巡视战场,发现匈奴人一方死伤更多,阿提拉也没有再来挑战,埃提乌斯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关于这场战役的伤亡人数,历史上的说法各不相同。但都在十六点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此后,罗马人又切断了匈奴人的退路,匈奴人的补给被中断,无法再发动进攻。不过阿提拉依旧斗志不减,率军退回自己的营地顽强抵抗。匈奴人的战鼓依旧响彻在沙隆平原上。托里斯蒙率领西哥特铁骑连续冲击多次未果,战场陷入了僵局。最后阿提拉带领残余部队逃出了包围;也有说法是埃提乌斯出于平衡各族力量的考虑才放了阿提拉一马。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其结果就是阿提拉退回了潘诺尼亚地区。


沙隆战役是之前战无不胜的“上帝之鞭”第一次完全彻底的惨败,埃提乌斯挽救了西罗马,使西罗马又延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欧洲简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