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0年的八月,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攻下有着“永恒之城”称号的罗马城。这也是罗马城自公元前390年被高卢人攻破后,再一次被外族所占领。劫掠六天以后,阿拉里克率军南下试图从亚平宁半岛南端渡海进入西西里和北非,但遭遇到了风暴而没有成功。不久之后,阿拉里克去世,他的弟弟阿道法斯继承了王位。阿道法斯与阿拉里克不同,他与西罗马帝国重新结盟,并迎娶了狄奥多西一世的女儿,霍诺里乌斯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加拉·普拉西提阿为妻。随后北上离开了亚平宁半岛。
罗马城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但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不列颠行省彻底脱离了罗马帝国,高卢、西班牙以及阿非利加等行省相继失控。同年,君士坦提乌斯三世接替了之前斯提利科的职位,成为了西罗马军队的主帅。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和一些忠于罗马的将领试图将如今的局势扭转。在公元411年,他们击败了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三世;公元413年平定了在高卢自立的贵族约维努斯;公元417年,他们与曾经的死敌西哥特人共同讨伐其他日耳曼部族。从公元408年开始,几乎占据整个西班牙的几个日耳曼部族均遭受重创。曾经占据南部的汪达尔人被驱逐到西南角,占据中部的阿兰人也被压缩到了西部,西北角的苏维汇人损失惨重。
罗马终于在公元418年得到喘息,政治上相对稳定,税收也算充足。但作为共同出兵的条件,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均被割让给了西哥特人。公元419年,新上任的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的孙子狄奥多里克一世在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地区,建立了首个被东、西罗马帝国都承认的日耳曼王国。西哥特王国定都图卢兹。
公元421年二月八日,君士坦提乌斯三世成为了西罗马的共治皇帝,但同年九月,他在拉文纳突然去世。公元423年,霍诺里乌斯也去世了,罗马帝国再次发生内乱,各路人马又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内斗之中了。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皇位最终落到了瓦伦提尼安三世的手上。
瓦伦提尼安三世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小,性格懦弱,还贪图享乐。瓦伦提尼安三世授予埃提乌斯“护国公”的称号。自公元433年开始,埃提乌斯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实际控制者,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保卫边境。
公元436年,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再次兴起,大量的日耳曼部族趁机入侵。西哥特人围困了高卢南部重镇阿尔勒和纳尔傍,等埃提乌斯率军解围后又支付了一笔赎金,并引导西哥特人与其他日耳曼部族争斗,同时埃提乌斯的部将利托略粉碎了来自布列塔尼的阿莫利人的侵扰。
年底,勃良第人南下入侵,埃提乌斯亲率大军迎战,激战后大获全胜,勃良第人阵亡超过两万人,随后,埃提乌斯转守为攻,彻底摧毁了对方。这场大战是日耳曼史诗《尼格龙根之歌》的原型。随后,公元443年,埃提乌斯将剩余的勃良第人迁移至日内瓦湖南部的萨伊伏,并再次建立了勃艮第第一王国。
解决了勃艮第人的事情后,埃提乌斯的下一个对手就是强大的西哥特王国。埃提乌斯率军进入高卢,他熟知西哥特人的习性和战术,大败对手,随后将指挥权交给了利托略,自己则返回意大利。
公元439年,由于利托略轻敌冒进,企图占领西哥特首都图卢兹城。之前战败的西哥特他则变得十分谨慎,他们迂回包抄利托略的军营,双方混战并长时间的僵持之后,利托略全军溃败,本人也被俘虏并处死。
西哥特人复起,埃提乌斯只能再度出马,将西哥特人阻止在图卢兹一线。他考虑到利托略新败,罗马兵力受损,还要保存实力来防御其他的日耳曼部族,所以并没有发动反攻。反观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一世也是一位明智的君王,他很明白当前的形式,有意的与埃提乌斯进行和解,双方一拍即合,各守疆土。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和西哥特相安无事。西哥特王国一直延续到了公元714年,比西罗马帝国还长了两百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