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在天成象的北斗七星(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5
图2.2 在地成形的北斗七星(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5
图2.3 七托海与八卦城的地理空间分布示意图 7
图2.4 取巴音和布伦的中心位置后七托海、特克斯八卦城形成的七星图式 8
图2.5 七托海、特克斯八卦城形成的七星图式 8
图2.6 七托海传说所在地和特克斯八卦城上应星斗内在关联性示意图 8
图3.1 九宫点位(作者手绘) 20
图3.2 九宫点位在地理上的分布 22
图4.1 右弼星与可可托海之间的位置关系 23
图4.2 右弼星峰山形走势如马迹抛梭 24
图4.3 左辅星峰山形走势 24
图4.4 可可托海与两颗吉星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25
图4.1 可可托海卫星影像 25
图4.5 布伦托海卫星影像(按照古人看图习惯北在下南在上) 27
图4.6 布伦托海卫星影像勾勒图(按照古人看图习惯北在下南在上) 28
图4.7 布伦托海和巴音托海整体卫星影像 28
图4.8 布伦托海和巴音托海整体卫星影像 29
图4.9 下洼里托海呈现的比翼双飞图式 30
图4.10 下洼里托海所在位置 31
图4.11 下洼里托海在益时疆缘群文化中的图式特色 31
图4.12 疑似形成花开并蒂图式 32
图4.13 南北走向的自然河流河床地貌特征(左右偏转) 33
图4.14 下洼里玛纳斯河河床地貌特征 34
图4.16 葫芦 35
图4.17 萨尔托海卫星影像全貌 36
图4.18 萨尔托海卫星影像(局部) 37
图4.19 特克斯八卦城卫星影像(贪狼护月图式) 38
图4.20 塔尔巴哈台山卫星影像(贵人相助图式) 39
图4.21 天魁星(斗) 40
图4.22 天钺星(大斧子) 40
图5.1 七托海传说在北斗七星中的顺序 42
图5.2 七托海传说形成的益卦 43
图5.3 九宫点位与长安未央宫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地图) 45
图5.4 九宫点位与长安未央宫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卫星影像) 45
图5.5 九宫点位之间的位置关系 46
图5.6 最开始的勾勒结果 46
图5.6 最开始的勾勒结果 47
图5.7 心向未央(隶书) 48
图5.8 心向未央手绘勾勒(隶书) 49
图5.9 三角窗图式 50
图5.10 从三角窗图式延展后得到“止戈为武”图式 51
图5.11 “止戈为武”其它九宫点位的作用 51
图6.1 最初按照现代汉语公文写作习惯勾勒出的“心” 53
图6.2 点6和点0之间挨的过近 53
图6.3 楷体中的“心” 54
图6.4 秦简:心字的古隶特征 55
图6.5 西汉未央宫遗址出土的文物上的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书法中的“心” 55
图6.6 秦汉篆书、隶书“心”字对比 55
图6.7 隶书中的“心” 56
图6.8 止戈为武图式 57
图6.9 北斗图式中斗柄的朝向问题 60
图6.9 天干地支对应关系 61
图7.1 明孝陵布局“上应星斗”实例(右图图片来源:作者手绘) 62
图1.1 察汗踏缘文化的价值 67
图8.1 葫芦 68
图8.2 葫芦(图片源于网络) 68
图8.3 老风口又被称为“亚心” 70
图8.4 “亚心” 71
图8.5 瓢上的“穂” 71
图8.6 “中国结”大致范围(老风口所在地) 72
图8.7 半弧形内侧 75
图8.8 “三角窗” 75
图8.9 最近的一次三元九运 77
图9.1 可可托海传说中的“老人祈福”的寓意与艮卦所对应的人生阶段一致 82
图9.2 察汗托海与老风口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82
图9.3 察汗托海在益时疆缘群文化中也体现出来的是兑卦 83
图10.1 天玑星(巴尔鲁克山) 84
图10.2 围棋视角下的汉匈之间的角逐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