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易经与建筑风水学
书名:科学阐述易经原理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1825字 发布时间:2020-07-06

寻龙分金看缠山

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如有八重险

不出阴阳八卦形

    《寻龙诀》里的台词是不是听起来很酷啊?

    那么什么是“风水”呢?“风水”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理论和环境科学。可惜一些江湖术士打着“风水”的名义招摇撞骗,使得“看风水”一度成为了迷信的代名词。

建筑的“风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以下四种需要:

    一是舒适度的需要。对于家宅来说,要求气温适宜、日照充足(朝向好、容积率低)、空气流通(风速)、地气(土壤湿度)干燥等(图1)。

    二是安全的需要。对于家宅来说,要求地基稳固、河流流速缓慢、避路煞(减缓嘈杂街道对院内的影响、阻挡车辆马匹直接冲入院内、避免冷风直贯等等)。(图2)    

    三是景观的需要。我国古代素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建筑非常重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要求美观大方。如宝塔、阁楼、牌坊、桥梁等,常以环境的标志物、视线焦点、构图中心的姿态出现。(图3)

    四是心理的需要。背依丘岗,左右环护,心理上有稳定、安全感;前有宽敞明堂及形象优美的景观,给人宽松旷达的审美愉悦等等。所以说,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观念与方法为基础,架构起其理论思维体系的框架,在历史上确立了其存在的价值与作用,在今天仍然可以当作一门学术来发掘。

    《易经·系辞》载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说明建筑起源就是为了遮蔽风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仅认识到气象与居宅的关系,而且形成了相应的建筑风水理论。

    《易经·系辞》载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黄帝内经》载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思想文化反映在民宅建设中,主要是一种文化理念和指导原则,在长期实践中,古代先民提出了讲究阴阳的建筑风水文化,如《周易·说卦》有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礼记·礼运》篇提出了“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等建筑风水文化思想,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避阴趋阳的思想

    《道德经》有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冲)气以为和”。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地区处于北温带,房屋从总体上避阴趋阳比较符合人体舒适和节俭能源的要求。

二、依山傍水的思想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背依丘岗,左右环护,心理上有稳定、安全感;临水而居,是为了取水方便,在心理上也能够使人心境宽阔,淡泊澄澈。

三、观形察势的思想

    观形察势的实质其实是风、温、湿、风场的配置选择,如《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高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以北京城市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势。

四、藏风聚气的思想

    古代选择住宅非常重视气与水。《管子·枢言》有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管子·水地》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根据“藏风聚气”的宅居文化思想,民间住宅方位确定需要考虑地理和气候要素,要求形成接阳采光,气候暖和,气流平缓的小气候环境。

五、居景相融的思想

    我国古代建筑强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协调,风物相宜。例如园林道路多以“曲径通幽”为营造方向,影壁与照壁使行人进入庭院的方向成为“曲折”的线路等。

六、气候适中的思想

   《吕氏春秋·重已》有曰:“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阴阳平衡就是适宜,其温凉、光照、阴湿都要适中。适中原则还包括山脉、水流、朝向、建筑物大小都要与地形气候协调,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七、环境安全的思想

    古代村庄选址和民宅选址,都要选择地基稳固的地方,而且会避开隘口地形,同时会用照壁、假山等阻挡车辆马匹直接冲入院内、避免冷风直贯。

八、因地制宜的思想

  《周易·大壮卦》曰:“适形而止”,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选择适宜于自然的居住生活方式。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也不同,各地的民居建筑在适应当地的地形气候方面各具特色。如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人们选择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在西南潮湿多雨地区,人们选择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科学阐述易经原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