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老师极度缺乏,会砦附近几所小学老师们商定:六年级全部转到会砦中学读书。同时,会砦中学也不设初三。
六年级下学期开始,秦枫由于家庭原因,家由会砦街搬回兴隆村老家了,本来只走五分钟就可以到校的,之后就要走一个小时了。
据说,会砦中学一百六十多名六年级学生当中,家最远的,在八里外。
同学们每天放学赶回家无疑很不现实,所以学校为那些家住很远的住读生提供了寝室,六年级三个班,男生、女生各三个寝室,秦枫也开始住校了。
当时规定:周一到周四都有早、晚自习,老师似乎要把时间抓得更紧,周日就要上晚自习。所以住读生就要在星期天下午一两点赶往学校,清理一下,准备上晚自习。
秦枫就必须住校了,也要自己带饭。秦枫家当时很苦,他认为自己五爷爷在学校当副校长,就凭这一点,生活上肯定不成问题。但是,大错特错了。
每个星期天中午秦枫奶奶都把饭菜做得特别丰盛,因为这样,多余的菜秦枫星期天晚上可以吃。但是在学校还要住五天,所以秦枫就要带足五天的米、五天的菜了。
菜是一种已经发霉的霉豆腐,味道可好了,但天天吃这个也没有营养,所以周二、周四的早上秦枫妈妈都会早上在家炒了青菜送来。有时秦枫妈妈不愿意自己走就托人带来,这样生活就好多了。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就在食堂里开设了一个卖菜的地方,由学校老师的老婆组成的一个队伍,提供的菜有海带丝、千张条,却没有肉,五毛钱一份,别人一份是一餐吃完,秦枫一份通常吃两三天。
秦枫的五婆婆就在这个队伍中,大家也都知道秦枫,所以打菜另外几个阿姨都愿意给秦枫打多一点。
有一次,学校历史老师邹老师老婆准备再给秦枫夹几根海带丝的时候,秦枫五婆婆便笑着说:“他个子小,吃不了多少。”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秦枫知道,这对他五婆婆当时的心理来说,却是真心话。
秦枫那段时间就很不高兴,每次打菜只要发现他五婆婆在那里就不去,没有菜宁愿饿着。
好朋友李小龙知道原因后,说:“没事,我愿意帮忙打菜”,打完不忘说一句“这是秦枫的,多加点吧!”引得在旁的人们哈哈大笑。
秦枫奶奶也多次说“没钱打菜就到你五婆婆家去吃,她高家的几个不是都在那里吃吗?多你一个不多,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脸皮放厚些”。
秦枫的五婆婆姓高,当时他五婆婆娘家两个孩子在会砦中学读初二,他们有时直接在他们姑妈家吃,有时端着饭盒来他们姑妈家夹菜。
秦枫听了奶奶的建议,就拿着饭盒去他五婆婆家夹菜,头几天碍着秦枫五爷爷在家没有什么。
像这样过了四五天后,秦枫五爷爷开会去了,他五婆婆等高家两个小孩走了就喊住秦枫,说:“秦枫,我这里吃饭人太多,你还是自己带菜吧!”
秦枫听了,“哦”了一声,他五婆婆又说:“你这样,将来你弟弟、你三爹爹的孩子都跑我这里吃,我养不起。”
这句话后来应验了,秦枫三爹爹的孙子真的在那里吃。
秦枫的家族很大,光爷爷秦枫就有五六个,秦枫的爷爷排行老大,由于家里太穷,三爷爷一到结婚年龄便被送到田家村做了上门女婿。
因此,他的孙子们都姓杨,不姓秦。如果非要说秦枫爷爷、三爷爷在秦枫五爷爷心目中因为是亲兄弟关系很平衡的话,那么下一代就不一样了。
秦枫爷爷和五爷爷的后代都姓秦,三爷爷无论如何已经是外姓了。关系自然不可同样对待。
而秦枫五婆婆那句话确实把秦枫气坏了,秦枫打算说一句“不会再来了”,但终究没有勇气说出口。
秦枫生气并不因为他五婆婆不让他过来吃饭,而是把他家跟三爷爷家作了比较,无疑是告诉秦枫爷爷奶奶“你们在我心目中连个上门女婿都不如”。
要知道当时秦枫三爷爷的最大孙女杨丹还在读小学一年级,也就是最少还要五年才能来会砦中学。
与此同时,秦枫二姑爷也会经常去秦枫五婆婆家,秦枫二姑爷可有钱了,当时安陆最大的商场中百仓储里面的菜场就是他的。
如果他带来十斤土豆,那么八斤就是秦枫五婆婆的,剩下两斤就要顺便送一斤他的妈,也就是秦枫的奶奶,另一斤就是秦枫大姑妈的了。
秦枫的二姑爷经常会说一句“幺妈,又来打扰了”,秦枫五婆婆却说“哪里的话?我巴不得你天天来”。
秦枫的爷爷当时正瘫痪在床,也不知听到这话是什么滋味,但是秦枫的奶奶却知道了,说了一句“我还不靠她,要不是他哥哥当个书记,他能出去?”
秦枫的奶奶却把火都洒向了他五爷爷,直呼要断绝关系,并且慎重地对秦枫和秦小枫下了一道命令:没有大人带领,不准去你五婆婆家吃饭,让我知道了,打死你。
在秦枫的记忆里,奶奶很少发火,即使遇到村里人来家里强行收粮这样的大事,也没有发火,这次着实让秦枫害怕了。
后来,秦枫就没有单独去五婆婆家吃饭,一般就吃冷菜或者饿着,实在不行,一周跑去外婆家吃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