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标现场
白寒高这些年仕途通畅,跟他的工作能力有关,也跟他的酒量有很大关系。从小就在酒坊泡大的孩子,每一根头发都会散发出酒精的味道。白老爷子是个憨实人,继承了家里酿酒的手艺,同时也想把这门手艺让白寒高继承下去。白寒高不是没有这种天分,实在是实力注定了他要往高处走,以后要造福更多人。
在初中时代,白寒高在当地就是个小有名气的小神童,学习成绩在镇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高中到了市里,虽然高手如云,但一路上还算是过关斩将,最后考上了省内的重点大学。
白家世代手艺人,难得出一个大学生,白老爷子可谓是春风得意,酿出的酒感似乎都要比以往奔放。
两人你一杯我一盏,喝酒的气氛正逐渐浓烈。在白寒高的眼里,吴大志还是当年流着大鼻涕的小男孩,想不到现在一下子长大了。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小子成为了合江镇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带头人。市里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年轻干部的思维带动合江镇的经济发展。白寒高能够吃得苦,脑子也灵活,更重要的是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两江地区本就山水相连,接替老镇长黄广安的担子最合适的人选非白寒高莫属。
“你小子消息可真够灵通,我都还没到任,你可是第一个过来给鸡拜年的!”酒桌上,年轻人之间说话没那么多讲究。
“你们读书人水平就是高,骂人都不带脏字,那我怎么就成黄鼠狼了?”吴大志端起海碗,与白寒高对饮了一口。
“无奸不商,我当你还是当年的小屁孩,你小子别给我憋啥坏。你到我家难道就是为了拍个马屁,祝我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白寒高用正眼盯住大志,似乎已经看穿了他的内心。
吴大志嘿嘿一笑,“都说你是高材生,果然名不虚传,一眼就看清了事情的本质!”
白寒高这几年在市政秘书处,平时也经常要筹备政企联谊的活动,与柳州城各大商会接触不少,还算比较熟络。
龙城闽商会是投资螺蛳粉行业的龙头老大,多少人为了打进商会内部的供应体系绞尽脑汁。白寒高与各商会的人都有交往,这么好的关系资源,怎么能让大志不心动呢?
过来提前祝贺白寒高升职是表面功夫,想让白寒高帮忙对接龙城闽商会这条线才是目的。白寒高心知肚明,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眼神中透露出向往远方的渴望。
“闽商会的人可都是人中精英,想做他们的生意可不容易啊…”听完吴大志的想法,白寒高自顾饮了一口酒,若有所失。
“你只要帮我约好人就行,剩下的就交给我好了,放心,肯定不会让你为难。”
“我人微言轻,也就只能帮你牵牵线,不会有什么为难之处。闽商会有自己的商圈,我们平时也就是给他们打个边炉,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本地的供应商能进得到他们的采购系统。”
“这到底是为何?”
“他们内部应该是有一个什么保护机制吧,具体是什么样的壁垒会让当地人没法染指,这个我还真没法去弄透!”
一整天劳累奔波,再加上酒劲上头,吴大志在回程的车上呼呼大睡。大狗开着车,把车载音乐稍微调小,顺着凹坑的乡村道路行驶。
志合公司已经成为了合江腐竹厂的筹备处,前期的工作都在这里进行处理。周一早上还没到八点钟,温老三早早就在楼下候着了。他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穿了一件黑色的商务风衣,还真有点成功商务人士的范。但不管怎么着装,一身黑黝的皮肤和满是老茧的手还是出卖了他。
公文包里是一本厚厚的标书,看来他为了腐竹厂的承建项目是做足了功课。毕竟他是合江人,嘴边的肥肉不能让给别人吃,其次他也真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合江变好了对他来说受益匪浅。
婷婷来上班的时间是最早的,看到父亲在楼下走来走去,便把他叫上了楼,安排他在会议室坐下等着。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陆续有几个来投标的人。都是在柳州城干工程的老板,大伙多少都有过交往,简单打个招呼之后,便各自找位置坐下。
主位的位置还空着,大家都在等吴大志出面主持招标会。说是招标会,其实也就是一个比价的过程,没有那种正式招投标的流程。文秀进到会议室,让参与报价的乙方将各自的标书
和报价文件依次摆到会议桌面上。各项准备工作妥当之后,吴大志这才进入会场。
“各位,感谢大家对合江腐竹厂的信任与支持,我说话做事喜欢开门见山,此次会选出三家最低报价的承建单位,之后再进行二次议价,最后是价低者得。”说完,就让文秀收回大家的报价文件,当场开标唱标。
此次投标总共八家,温老三的报价倒数第三,刚好能够进入第二轮议价。久经沙场的温老三摸了摸额头,居然冒了一头的冷汗。他没想到的是,吴大志这小子真的会实打实地开标。通过前两天跟大志的谈话,他以为能来个暗箱操作,现在看来,还真是低估了吴大志这小子。
不过还好,这次报价他还能想着为家乡做些贡献,因此把价格稍微下调了一点,要不然估计进入第二轮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是中标了。
既然是现场开标,没有中标的那几个工程公司也心服口服,自动离场。剩下的三家公司又分别在现场做出价格调整,准备进行第二轮议价。
第二轮议价是要到大志的办公室单独约谈,甲乙双方协商一个最终报价,最后再三家比价,选出最低报价的那家作为中标方。
这一轮报价是最考验乙方的经验的,因为没有多少思考的时间,价格又得把握得准。另外两家公司派来议价的都是办公行政人员,只有温老三是老板亲自上阵。
那两家公司的代表电话短信发个不停,一直在跟公司协商二轮报价。但毕竟不是能拍板的人在现场,决断方面多少还是要打不少折扣的。
温老三稳稳坐在座位上,闭着眼睛思考,小脑瓜子里飞快地计算着各种成本和费用。能缩减的或能避免的成本和费用他都一清二楚,等到文秀过来通知第一家过去议价时,他已经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