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选 择
书名:穷途逐梦 作者:秋蝉 本章字数:2784字 发布时间:2022-07-09

虽然崎山县已实行了9年制义务教育,但小升初还是要考试的,成绩拔尖的可进入县重点初中学习,余下的就读八里沟镇初中,也有少部分自动弃学的。


在朱河权送文具事件后,对刘八百触动很大,朱河权没有机会读书,自己有机会为什么不珍惜,于是开始发奋读书,经过第五六年级的刻苦努力。


刘八百也象她姐姐刘芬一样考上县重点初中,但刘芬的经历让他怀疑了好学校对学习的重要性,他无视父母和老师的劝说,放弃了去县城读书的机会,他依然选择读大沟镇初中,人生中第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像朱河权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一样坚定和心如止水。


她姐姐刘芬这一年高中毕业,参加完高考后就和几个同学约好去南方打工了,然后才给家里写信告知情况,因为,刘芬的成绩她自己知道,是注定考不上大学的,就算考上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付不起学费。张贵花知道了嚎啕大哭,六年的心血算是白废了。刘芬怎么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变成一个混毕业证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呢?


因为刘芬十三岁就来到城里学习生活,父母也没法管教,只能靠写信进行沟通,城里的花花世界让学习分心走神。由于家里贫穷,无力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她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艰辛的付出,心里压力巨大。初二这一年正好西山煤矿因煤层采完的原因倒闭了,他父亲刘建国失去了这份收入,家庭经济收入无疑是雪上加霜。


刘芬清楚地记得这一年的五一节,在学校实在没有钱吃饭了,就回家拿生活费,为了节约车费,刘芬约了几个附近村镇的同学步行回家。五十公里山路,从早上天没亮出发到天黑才到家,两只脚又红又肿,还磨起了两个大水泡,一天没吃饭就只啃了两个冷馒头。张贵花看到女儿,心痛得热泪盈眶,刘芬却说“是为了体验生活,徒步旅行”,其实张贵花是知道原因的,心如明镜。


刘芬这次回来要带50元生活费,刘建国借了一圈只借到十元钱。当然都会编出各种拒绝的理由,而且非常充分。还差四十元?急得一家人睡不着觉。


第二天刘建国一横心,提着刀向屋后的那片竹林走去,这是他做农具的唯一一片竹林。计划砍500斤竹子,每斤8分钱,可攒齐40元,砍了一天竹子,第二天扛到镇上去卖,父母两人一次扛250斤,来回20多公里,上午下午各一次,硬是把40元凄齐了,肩膀都磨破了皮。


忍住劳累,刘建国故作轻松地将50元钱交给刘芬叮嘱道:“芬儿,好好学习,钱我们有的是办法”

刘芬接过钱转过身子两粒豆大的泪水滚落下来,懂事的孩子会自责,每次向父母要生活费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长期下去,刘芬的心理受到扭曲,学习也受到影响,成绩从排名靠前下降到中上水平,在重点初中按理说也是不错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没问题,但这个成绩却考不上中专中师,那时的中专中师是包分配工作的,考上了就是告别了农村,吃上了皇粮。


刘芬初中毕业时,班上成绩最好的都考上了中专中师,她们班考上了十多个,刘芬没考上,但是她的成绩上重点高中还是没问题的。刘芬回到家哭了一个暑假,张贵花勉励她“上高中有上高中的好,能考上重点高中也不错,很多人连高中都考不上”。


在安慰女儿的同时,张贵花的内心其实比刘芬更失望,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还要七年,何时是个头呀,关健是高中三年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尽管这样想,但她一点迹象也不能表现出来,她不能让刘芬看到一点失望。


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收费也贵得多,刘芬也大了,衣服多少得讲究点,用钱的地方更多,所以必须得寻找新的经济来源。刘建国的妹夫是个砖匠,在城里砝房子,看着刘建国经济困难,就答应带他去务工,砖匠也叫大工是个技术活,工资也高些,调沙浆和搬砖的叫小工,费力气工资也低一些,为了凄学费,刘建国跟着妹夫去城里当起了小工。那时农民工保障制度落后,经常辛辛苦苦干完工程拿不到钱,可是家里又急需用钱,有时在讨薪的路上,想死的心都有的,不身临其境的人无法体会。


母亲张贵花也变得更加勤劳,农村主要收入就是卖粮食和卖猪,卖鸡蛋。八里沟村土地太少,能卖的粮食不多,养的鸡也少,卖鸡蛋只能换点油盐钱,只有卖猪是笔较大的收入。


刚分田到户时,张贵花喂一条猪,杀了按政策交一半到镇食品站给城里人吃,自己吃一半,分边时总是叫杀猪匠漂起点砍,带尾巴的边叫赢边要交食品站的,自家吃输边,杀猪匠师傅也很有技术,总是砍得输边比赢边还重。


后来家里条件好点了,政策也有所放宽,张贵花就开始喂两头猪,吃一头卖一头,卖的总是大的,因为那时猪肉可以自由交易,也可按商品价卖镇食品站,她想多换点钱。


刘芬读高中后,为了换更多的钱,张贵花决定喂3头猪,可她家只有一个小猪栏,最多只能喂两头,又没有钱建新的猪栏。张贵花自创了一种替糟似养殖法。那时的猪不吃精饲料长得慢,张贵花先买两只小猪,买猪故意买一个大点一个小点的,喂到4个月,小点地长到80斤,大点的长到130斤。


这时张贵花再买一头小猪关在灶屋养,由于一只小猪很孤独,张贵花又天天喂它,所以他对张贵花依赖性很强,象养了个宠物,她一回家就会围着她撒娇,她煮饭时,小猪也会在灶边转,象个讨吃的孩子。最大的麻烦就是小猪随地大小便,搞得灶屋臭烘烘的,每天都要清扫,而且小猪喜欢拱地,把地上的黄土拱得一堆一堆的,刘八百也喜欢和猪玩,感觉象多了一个朋友。


喂上4个月,小猪已长到八十斤左右了,猪圈里的两头猪就长到130斤和200斤了,因为一大一小喂养,大的抢食多长得快,小的抢食少会把剩下的吃得很干净,既有利于大猪的生长,又保证了饲料的利用率。


那时的猪都是土种,长得不够大,200斤就要出栏。大猪出栏后,为了处理好新老猪之间的关系,张贵花故意单独将剩下的130斤的猪喂养几天,让它多尝尝孤独的滋味,然后再将灶屋里80斤的小猪放入猪栏喂养,此时160斤的猪看到失而复得的新朋友会很高兴,他们会相处很融洽。如果大猪一卖,马上就放小猪进去,小猪肯定要被欺负,这是张贵花的养猪心得。


80斤的小猪放进猪栏养后,张贵花马上又买一头小猪在灶屋养,为下次猪栏替养做准备,如此四个月卖一头猪,一年就可卖3头猪。有时天不测风云,喂的猪和鸡被病死,张贵花会哭上几天,毕竟这一是一家人的希望呀。


父母越是辛苦地赚钱供刘芬上学,她越是心理压力大,她感到每用一分钱就变得罪孽深重,但又不得不用。没人开导她,她变得越来越自卑,沉浸在与生俱来的攀比心中又无法自拔,为什么有些同学都能吃好穿好的?学习上无忧无虑,她却连吃个饭就困难。

为此她变得越来越虚荣,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心情也更加焦虑,刘芬感到贫困的日子一天也不想过了,但又无法面对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她只有逃避,她要逃离这个地方,她要去大城市闯荡,高考一完,她就付诸了行动。


姐姐刘芬的事例对牛八百打击很大,他认为如果姐姐当初不去县城上重点初中,家里面也不会这么穷,父亲也不会外出务工,一家人会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生活。以她的成绩在大沟镇初中肯定是名列前茅,也说不一定姐姐刘芬能够通过努力考上中专中师,早早毕业就开始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那样他们一家会变得多么幸福。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刘八百认为就是姐姐刘芬上重点初中惹的祸。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穷途逐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