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周一,金陵市狮子山。
唐五洲与孙和平在狮子山脚下的公交站百无聊赖地守株待兔。
很多人以为当刑警是件很刺激的事情,其实他们不是在问话,就是在寻找问话的人。
江宁大队的人已经将定林寺所在的方山周边都找了个遍。死者是个光头,特征很明显。附近的居民不少人都说自己见过死者,但几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一个看上去像和尚的人,如果不化缘,是不会有人主动搭讪的。江宁大队的人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昨天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情绪都有些低落。
唐五洲两人一边聊天,一边观察着公交站来来往往的行人。
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有小贩挑着担子过来叫卖“酥烧饼咯!祖传手艺!”
唐五洲连忙叫道:“我要两个烧饼。”
今天是工作日,游客少,生意没有昨天好。听到有人要买烧饼,小贩连忙停下来,乐呵呵地打开竹筐的盖子。有些年头的盖子上面用毛笔写着“五块一个,童叟无欺”八个大字。他又从胸前挎着的包里面拿出一张油纸包烧饼。
对照关雁翎的素描,这个小贩正是他们昨天遇到的人。但那张纸明显不是传单,唐五洲和孙和平对视一眼。
唐五洲说道:“麻烦帮我分开包。”
“好嘞”,小贩按客人的要求只夹起一个烧饼放入油纸内。
趁着包烧饼的功夫,孙和平问道:“大哥,跟你打听个事,我侄儿是外地人,想去静海寺烧香。但我这鞋不太干净,怕脏了佛门净地。你知道附近哪里有没有擦鞋的?”
小贩随口答道:“擦鞋的好多呐,这生意好做,不用什么成本,也不需要手艺。不像我家的烧饼,用的是祖传的配方,连炉子都是我爷爷手里传下来的。”
“那你知道最近的在哪里吗?”
“哎哟,平时感觉哪都是,今儿倒是真没见过。不过很多擦鞋的只有周末出来兼职。不像我,每天就靠着一炉烧饼过日子。一天不卖,就一天没饭吃咯。”
一边说着,小贩一边将一只包好的烧饼递给唐五洲,从他手里接过十块钱放进包里,又取出一张油纸,可惜仍然不是传单。
孙和平知道问不出什么了,直接亮了亮证件,说道:“我是警察,有事问你。”
小贩吓了一跳,像他们这种挑担子的,肯定没有营业执照,最怕遇到警察。可他旁边还有顾客,手里还有烧饼,跑也跑不掉,只好哆哆嗦嗦地问道:“什~,什么事?”
孙和平拿出传单的复印件,递到小贩的眼前,问道:“昨天有游客从你这里买了烧饼,用的是这种黄纸包装。你还有印象吗?是从哪里拿到这种纸的?”
小贩见不是找他的麻烦,松了口气。端详了一下那张传单,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这就是一个擦鞋匠给我的。他说以后不做生意了,拿这些纸跟我换一个烧饼。不过我昨天就用完了。”
说着小贩将烧饼包好递给唐五洲,再打开自己的包,将里面的纸都拿出给孙和平检查,确实一张传单都没有。
“警察同志,我可没有占他的便宜,他自己说换一个烧饼的,我见他可怜,还多给了他一个。”
孙和平又拿出死者的照片给他看了一眼,问道:“是这个人吗?”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光头。我记得那天他脸色很不好,煞白煞白的。”
“那你平时跟他打过交道吗?”
小贩摇头道:“我倒是经常在静海寺旁边看到他擦鞋的,光头蹭蹭亮,老远就看到了。不过他从来没买过我的烧饼。他哪里舍得哦,擦一回鞋才赚五块。我家的酥烧饼可是祖传手艺,狮子山有名的美食,一炉很快就卖光了,我自己都舍不得吃。”
烧饼五块钱一个,确实不便宜,大部分是游客买来尝鲜。小贩没必要撒谎。
孙和平说道:“传单是一个案子的关键证物。走吧,带我们去你店里转转。看看有没有漏下的。”
小贩一直以为唐五洲是看热闹的顾客,听说也是警察,傻眼道:“啊,你也是警察啊!”
唐五洲问道:“怎么,我不像警察吗?”
小贩惊讶道:“我的乖乖,还有这么帅的警察哦!不过警察同志,能不能打个商量?我家走到这里要一个小时。您也知道这烧饼凉了就不好吃。我可以边走边卖不啦?”
唐五洲咧嘴一笑道:“没事。我们开车过去,很快的。”
坐车去还怎么叫卖?不过这小贩倒也机灵,趁着唐五洲取车的时间,在公交车站叫卖了起来。今天警察就站他边上,反而不担心遇到城管了。
小贩大胆吆喝道:“卖烧饼咯!祖传手艺,警察都喜欢吃的烧饼!”
孙和平拿着咬了一口的烧饼哭笑不得,自己这是帮他打广告了?
话说这小贩虽然跟死者只打过一次交道,却提供了不少线索。首先,死者确实是一位擦鞋匠。其次,死者生前可能遭受了重大打击,才会告诉小贩自己以后不擦鞋了,这一点侧面证实他确实是自杀。最后,死者生前的工作地点位于静海寺附近,而不是定林寺,难怪江宁区查不到什么。
兰秉德得知唐五洲两人不到两天就确认了死者的身份,也忍不住有些得意。像这种两个区合作的案子,市局又重视,他们能拔得头筹,可是露脸了。
有了新线索,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也更明确了。
首先,死者需要去打印店打印传单,可以从打印店着手调查。其次,死者既然在静海寺附近擦鞋,那么住处很可能也在静海寺附近的出租房中。当然也不排除死者住在租金更便宜也更偏僻的地方,所以静海寺附近的公交线路也要进行排查。
比起之前的大海捞针,有了确定的目标后,鼓楼分局刑警大队的干警们立刻行动了起来。
公交线路的调查最先取得进展,45号线有一位早班车司机对死者有印象。他回忆道:“因为他是个光头,我担心他是刚从里面出来的小偷,所以特别留意过。这人每天六点左右在东井亭站上车,静海寺下车,随身带着一个棕色的帆布袋。不过我看他天天去静海寺,也没有偷过东西,以为他留光头只是信佛,后来就没再留意了。”
据司机回忆,死者至少两年前就乘坐过45号公交车。而且他上车的东井亭站附近有一个很大的东井一村小区,租金相对便宜,租客多,人员复杂,排查起来需要时间。单靠刑警大队的二三十号人肯定查不过来。兰秉德马上联系东井一村所属的小市派出所,请他们帮忙排查。
打印店这条线索却一直没有消息。静海寺附近的打印店都已经排查过了,查到东井一村后,算是有了新方向,又开始调查这个片区的打印店,不过依旧没有消息。死者总不可能是买了个打印机在自己家里打印吧?
总之,参与打印店这条线调查的唐五洲与孙和平这回的运气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