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中庸之道”,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用通俗的话讲,“中庸”就是把“中”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
所谓“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中庸之道,既是将方和圆完美的结合并运用。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标准,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借以叙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中庸的宗旨。
“中和”与“至诚”协调,便是君子欲得的美好境界。如若明白了中庸之道,就能拥狂光之新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会一味悲观,也不会盲目乐观,而是坦然面对。不开心的事一笑置之,也不会计较得失荣辱。
别总羡慕功成名就的人,毕竟那些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大多数人依旧按部就班,在平凡的岁月中,波澜不惊的生活。
平凡岁月,波澜不惊,在某些人眼中,它们是避之不及的存在,恨之入骨的厌弃。不管避之不及还是恨之入骨,都是不予接受的表现。
表现,往往是心理活动的体现,在这里,则是虚荣的代言。因为成功人士忙得不可开交,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根本没机会波澜不惊。
体力透支的疲惫,烦躁不堪的内心,压力如山的愁绪,没有一个不想让人逃离。所以啊,别再执着于权势富贵,平凡普通才叫实实在在。
只要把实实在在的小事做好,只要从日常生活中悟出“中庸”,也就知晓如何应对苛刻的命运。
当然了,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本就带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冷,但它又是特别的。
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以“中庸之道”参透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