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基长安(5)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025字 发布时间:2022-07-04

一切准备就绪,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大集隋文武官员,拥立代王杨侑即位于大兴殿。十三岁的杨侑穿着不合身的龙袍,战战兢兢,任人摆布,在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中,被推上皇帝宝座,改元义宁,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任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白天在大兴殿东侧的虔化门处理政务。

紧接着皇帝杨侑下诏:军国事务、各级文武官员任免、赏功罚过,皆归丞相府处理;皇帝只管郊祀天地、四时禘祫。也就是说,除了祭拜他杨家祖先,皇帝概不管事,一应军国大事俱由唐王李渊处理。

李渊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俨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大力封赏亲族、亲信,原大将军府僚属一律升任大丞相府僚属,仍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前尚书左丞李刚为相府录事,李渊妻族窦威为司录参军,窦轨为谘议参军;授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世民为京兆尹,各自置僚属;又特封三女为平阳郡主,准其自置幕府,领其部众,并升郡主夫婿柴绍为左翊卫大将军,与郡主同领兵马;宗室李神通、李孝恭、李孝基、李神符等俱授官爵。

接着,李渊告祭祖庙,追谥祖父李虎为景王,父李昞为元王,夫人窦氏为穆妃。

 

李渊得意之余,却有一件大事令其左右为难,无从决断,这便是选立世子一事。

李渊诸子中,三郎玄霸与五郎智云俱已不在,四郎顽劣,又是幼子,世子自然是在大郎建成与二郎世民中间选取。若按“立嫡以长”原则,自当立大郎建成。大郎脾气颇类自己,遇事稳重,亦有文武之才。天下的老子都希望儿子象自己!李渊对颇有乃父之风的建成甚为满意,近几年来自己在外征战南北,家眷均嘱托建成照料,建成也颇为尽责。立大郎为世子似乎没有问题。

然而知子莫若父,偏偏李渊了解自己有个太出色的次子世民。如果说李渊对大郎建成是信任倚重,对二郎世民则更是宠爱有加。这么多年,李渊转战南北,诸子中惟有世民几乎不离左右,这本是李渊的刻意安排,他实在太爱惜这个儿子自幼表现出的天资过人,文武兼备,有心将其培养成为将来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世民亦果然不负父望,每每危急关头,为父排忧解难,让李渊觉得,乱世之中有子若此,也足可安慰。太原起兵以来,桩桩件件,皆离不开世民的组织、谋划。兵进关中一路,世民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武与统帅才能,已在官兵心目中树起崇高威望。若论立贤、立功,立二郎为世子亦不为过。何况李渊心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

世民四岁之时(实足年龄两岁),李渊尚未为其取名,家中上下只以“二郎”呼之。一日家里来了一位据说善于相术的方士,那方士看了李渊的相,就说:“公为贵人,当有贵子。”正好万氏带着小二郎在一侧玩耍,李渊即命抱来,那人一见之下大惊,赞道:“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贵不可言!年及弱冠,定能济世安民。”李渊因取“济世安民”之意,为儿子取名“世民”。

若那方士的说法准确,二郎真有天命?若立二郎为嗣,李渊觉得对大郎建成未免有失公允;可是若立大郎,李渊又难舍二郎世民卓越的文韬武略,将来削平群雄,一统天下,多半要靠此子,他又如何给世民一个公平?

率两位爱子告祭祖庙之际,李渊心情复杂,恨不得祖先能够指点迷津。

此时却又传来火急军情,那起于陇西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以其子薛仁果(注释)为先锋,领军号称三十万欲来争抢长安,前锋已接近扶风一带。

李渊忙召集众文武将佐商议对策,敦煌公李世民主动请缨,愿率军迎战。李渊准其所请,命其于阿城调集兵马。


武德殿内,李渊正在灯下翻阅世民日间递给他的一道上书。

看着看着,李渊激动起来,站起身来回踱着步,一边思考着。

上书中,世民对时局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统一中原的方略,自然是他与房玄龄反复计议的,外示谦和,内聚实力,巩固关中,经略巴蜀,订立法度,明确刑赏,广揽贤士,识拔将帅等等一系列措施,李渊心中大为赞赏。

沉思良久,李渊吩咐侍卫,随他去京兆府世民所在官邸。

 

世民闻听父亲驾临,忙将父亲迎入,问道:“大人有事,派人传唤孩儿即可,何必劳驾亲临?”

李渊挥退了侍从,只剩下父子二人。

李渊执世民之手道:“适才看了我儿上书,为父想与二郎当面商讨一二,想起二郎过两日就要离京,故此特来一叙。”

世民道:“明日孩儿将京兆府事作个交代,后天即去阿城调集兵马准备出征。”

“嗯。我儿此番出征,定立奇功。为父在想,此番若能一举击溃那薛举,待我军在关中立稳,下一步就由你和大郎联手出征洛阳。‘擒贼擒王’,如今天下诸侯,要以瓦岗李密势大,我等若趁其现困于坚城之下,与洛阳王世充夹击,一举削平李密,其余诸豪强必望风震骇,投顺我大唐。反之,我若坐视不出,任由那李密拿下东都,其威势将震于天下,关东群雄尚有谁与争锋?其势必挟战胜之余威,统百万之众,西入关中。到那时,我父子岂能抵挡?至于我儿上书中所言巴蜀之地,无甚豪强,派一二偏将,不难平定。”李渊豪气盈胸。


注释:史实考:《旧唐书》、《新唐书》为薛仁杲,但昭陵石刻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薛仁果,今从昭陵石刻与《通鉴》,改初稿“薛仁杲”为“薛仁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