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人说过,最难走的路莫过于世间之路,因为漫长而又艰辛。
对于这句话我并不否认,世间之路本就如同征途,既然是征途又怎么可能一顺到底?路虽然不好走,但仍旧有暖心的停靠处,这个停靠处的名字叫做“家乡”。
尘世凡间,众生芸芸,不管遇见谁都是行色匆匆,仿佛打声招呼都是在浪费光阴。仔细想想倒也理解,毕竟生活并不容易,行走在繁华都市的红男绿女更是身心俱疲的厉害。
可就算再怎么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我们依旧对自己的家乡有着不舍情缘。说起来也怪,那种情缘明明呼之欲出,可每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形容,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百官交织,或者说是源于家乡的“情感大杂烩”。
之所以会有“情感大杂烩”,因为这方水土养育着我们,因为这方水土陪伴着我们,因为这方水土守护着我们。既有养育又有陪伴还有守护,这些不是“情感大杂烩”又是什么……
许是性情中人的缘故,所以我对自己的家乡,一个名为“咸阳”的地方格外眷恋。
记得刚上大学那阵,班里有位同学是南方人,她和我一样喜欢文学。有着共同的喜好也就有着共同的话题,聊天自然成为最好的沟通方式。有时聊的累了,她就会问我一些和家乡有关的事,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她每次都会提及。
“你的家乡为什么叫‘咸阳’?”
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么简短十个字,便轻而易举成全了她的不厌其烦。
说句实在话,我对啰嗦的人很排斥,尤其厌烦将一句话反复说起的人,不过对于我这位同学,我非但不嫌弃反而很亲近。之所以会对她例外,是因为她对我的家乡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也使得我每每回答问题都会饱含深情,更会不由自主的延伸和拓展开去。
我会告诉她,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古语谓水之北、山之南为“阳”,咸阳恰是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得名“咸阳”。
说完“咸阳”名称由来之外,我还会继续告诉她,咸阳不仅是我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也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文物景点多达四千九百五十一处。
除过这些,我更会告诉她咸阳遍布特色小吃:比如香辣可口的油泼面,比如外表酥脆的廖花糖,比如独具一格的羊肉泡,比如制作考究的水豆腐……
岁月匆匆如流水,似乎一个转身的功夫,我已经走出大学校门将近二十年了。即便时间从未停下执着的脚步,也无法带走留存心中的往事,就像我依然记得自己当初的讲述。
那样的讲述不是在介绍一个城市,而是在诠释一种情感,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或许这种情感在我同学看来,是一种过于热爱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多少带着点夸张的成分。
我承认,我是真的热爱家乡,不过夸张的成分可是丝毫都没有。
咸阳本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既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农业始祖后谡教民稼穑的地方。不仅如此,咸阳还是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站,直到明清时期,咸阳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集散地之一。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时代的面貌在不断改变,在前进和改变的推动下,我的家乡亦在“旧貌换新颜”。绿树成荫的马路已经不足为奇,姹紫嫣红的花坛亦是随处可见,就连风格独特的建筑也能触手可及。
市容市貌改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地方汇集不同的热爱:凤凰广场齐聚了热爱演艺的人们,“咸阳湖”遍布着喜欢运动的朋友,最厉害的当属古渡廊桥,每隔三五米就能看见拿着专业相机的摄影人……
如果说外在变化是顺应时代,那么内在转换就是创新思维,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家乡的数字化建设。家乡的数字化建设既符合行业规定,又根据实际情况拓展了噪音智能监控系统、太阳能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地图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等应用功能。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创新,家乡不再是以前的小城旧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日新月异的繁荣……
咸阳,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这个被称为“大地原点”所在地的城市,这个给人们不断带来创新和惊喜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家乡。
无论是曾经的饱经沧桑,还是现在的繁华喧嚣,咸阳都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这种牵挂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它只会在流年的推动下不断深化,直到早已深入骨髓的今天。
既然是深入骨髓的情感,又怎么可能驻足不前?即便世间的路再险阻也总有一条路牵引着我,为了这条路我宁愿走遍天涯海角,这条路就是家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