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觉得,不假思索的阅读是特别肤浅的阅读。既然阅读都这么肤浅,所看之书也必定一般,反正不会是经典书籍。
“读书读经典”这个问题,读者最喜欢问,我也最喜欢答。原因很简单,经典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细嚼慢品,否则无法理解其中内涵。
如果说文字书写心情,那么经典就传递道理。这些流传久远的道理,恰恰是为人处世的原则。而琢磨它们的过程,也是对生命的升华。
我们说阅读培养理性思维,却忘了经典才最滋养心灵。不管是培养思维还是滋养心灵,都需要静心凝神,浮躁的态度万万要不得。
尘世本就浮华,所以要阅读经典,最好能和它们产生共鸣,进行无声的交流。理性加上经典,原本就是完美的组合。
从另一个角度讲,经典和文学的衔接,更加相得益彰。
文学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表现作家内心世界的艺术,文学还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再现某个时期的现实生活……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盛行快餐文化,以致大部分小说空洞无物,甚至连标点都敷衍塞责。
试问这种书看了有什么用?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流量,关键没有任何意义,用人单位也不会聘用这类人。
原因很简单,这类小说不会让你三观正确。所以,不要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了。
阅读经典,就是让灵魂守住民族的家园。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都在经典里记载着。阅读经典,就是阅读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传承民族的文化,就是让灵魂驻守在民族的家园里。
阅读经典,既开阔视野又增长知识,既借鉴经验又总结教训。历史连续而相似,没有古代就没有现代。
虽然现在的生活不同旧时,但上下五千年的影响不会消失,精神传承更不会脱离丝毫。除了上述种种,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的祖先,将他们的经历载入史册,以经典的方式流传下来,为后世子孙留下珍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些财富,就是我们的根基所在。
纵观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在生死关头,不但毫不畏惧,而且大义凛然。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正是民族经典熏陶的结果。
若是再迈进一步,从这些书籍中汲取精华,那么胸襟亦会变得宽阔,人生之路更是畅通无阻。
阅读经典,还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调。既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又有“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待客之道;更有“斯世清浊异品,全赖吾辈激扬”的慷慨气概。
正是这些文化底蕴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出炎黄子孙才有的骄傲。因着这份骄傲,我们才更要阅读经典,不要辜负“炎黄子孙”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