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血经出世(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03字 发布时间:2022-06-30

血经出世(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二集

 

裕王刚才明明都已经拍板say no了,没想到自己媳妇儿竟然当着外人的面,提出了不同意见,脸色一沉,语气不善地反问道,“见她们干什么”,李妃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张师傅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杀了这个齐大柱,这件事总是落在王爷头上,留下这个齐大柱,将来或许是倒严的铁证。我去见见她们,把事情问明白了,明日见父皇的时候,有了张真人这个神物,还有臣妾为父皇绣的道袍,父皇要是高兴了,我就将这件事婉转提醒父皇,要是不能说,我就不说,绝不会让父皇不高兴”,张师傅叽叽歪歪地说了半天,也没把事情说明白,李妃自然还是要找芸娘跟柱嫂,当面问个清楚才行。有一说一,李妃竟然能把张真人的神物,同自己绣的道袍摆在一起相提并论,可见心里已经认定了,这玩意儿八成就是个西贝货,不过听李妃这口气,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把这来路不明的神物,连带着自己绣的道袍,一起献给敬爱的道长了。

 

按照裕王的想法,是否搭救齐大柱,完全取决于血经的真假,献上真经方能救人,献上假经必定害己,骗天骗地也不能骗自己无所不知的老父亲,这叫论迹不论心;可李妃却认为,是否搭救齐大柱,完全取决于道长他老人家高不高兴,跟血经真假没有半毛钱关系,齐大柱可以不救,但这经书必须献给道长,若是真经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假经,那也是儿媳妇的一片拳拳孝心,这叫论心不论迹。所以说无论血经是真是假,李妃肯定都是要献的,但是否会开口提救人的事儿,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明天见了道长,一切都要随机应变。裕王怔怔地盯着李妃看了又看,思索了片刻方才收回目光,心中多了几分犹豫,举棋不定地念叨了一句“兹事体大”,张居正见状,不失时机地劝道,“王爷,不管明天说不说这件事,今晚不妨,就让王妃先见见那两个女子”。经过李妃这么一点拨,张居正也瞬间明白了过来,自己今晚是来劝裕王出手搭救齐大柱的,不是来鉴定古董的,经书有可能是假的,但建功立业的机会却是实打实的,能不能把人救下来,总要试过才知道,如果试都不试就主动选择放弃,那这人跟咸鱼还有什么区别。

 

裕王此时也有些无奈,自己的媳妇儿竟然跟张师傅同气连枝,弄得自己好像成了个外人,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有点儿膈应,不过转念一想,李妃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做儿女的给老爹送个假古董,哄老人家开开心,这能有多大罪过。想通了这一层,对于李妃去见那两个女人的事,裕王便也释然了,万一道长真的追究起来,正好拿这两个献假古董的妹子去顶缸。裕王脸色稍缓,淡淡地说道,“那就见吧,注意分寸,不要弄些犯忌讳的话传出去”,“臣妾知道”李妃眉眼带笑,忙不迭地答应下来。见裕王这边终于点了头,张师傅悬着的心也随之落了地,管它真经假经,只要李妃把经书塞到道长手里,这事就算成了一半,至于李妃会不会开口救人,那就全看道长当时的心情了。说一千道一万,张真人的两部血经有可能是假的,但裕王夫妇的一片孝心绝对是真的,能救下齐大柱最好,救不下齐大柱,李妃也绝对有能力全身而退,成功的概率接近一半,索性就让李妃放手一搏,说不定单车还真能变摩托呢。

 

张居正自以为算无遗策,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张师傅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道长平生最恨的就是有人故意骗他,诸位不妨想一下,如果有人用两本假血经,骗得道长空欢喜一场,那会是个什么结果。李妃是老朱家的儿媳妇,儿媳妇骗公爹,道长可以不计较;但那个怂恿李妃欺君的教唆犯,道长一定不会让他好过,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我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张师傅。所以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倒严之后,为什么高拱可以重返内阁,而张居正却逐渐淡出政坛,只能宅在裕王府里给万历当家教,想必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腊月二十二深夜,芸娘拉着柱嫂去了裕王府,三个女人密谋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李妃盛装打扮,带着小万历冒着风雪去了玉熙宫觐见道长。吕芳早早就等在了宫门口,一番寒暄之后,李妃笑着把小万历推到吕芳怀中,不动声色地说道,“世子乖,让冯大伴的爹抱着,母妃要拿进献给皇爷爷的贡物”,说罢很自然地从婢女手中接过一大一小两个盒子,吕芳则是一路抱着万历,俩人一前一后朝着大殿走去。从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 李妃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李妃此举就是要告诉道长,自己手里的盒子比皇孙万历还重要,而且进宫的时间也是精心算过的,足够传信的人赶在午时三刻前,跑去诏狱救人。对于接下来的一切,道长其实心中已经猜出了个七七八八,老公爹和俏儿媳尚未见面,齐大柱便已是死里逃生,只能感慨一句,时也、运也、命也。

 

昨晚的裕王府异常热闹,先是张居正登门拜访,再是李妃深夜接见了芸娘和柱嫂,而张居正白天才在日月兴酒楼密会了高翰文,考虑到第二天一早李妃要进宫面见道长,午时三刻便要送齐大柱投胎,把以上信息都汇总在一起,裕王这伙人打算做什么,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裕王府这边动作频频,自然是格外地引人注目,以锦衣卫的情报搜集能力,道长大概率已经知道了血经的存在,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查出来,这血经是沈一石死前留给芸娘的遗物。想必昨晚道长也思索了许久,齐大柱是严嵩亲口指认的倭贼,如果李妃攥着两本血经开口要救人,这人到底还杀不杀,确实有些棘手。道长耐心地从冬至等到了腊月二十三,倒严的大网暗地里早已铺开,离着正月十五就只剩二十几天了,到了这个时候,似乎也不用太在意严党的感受了,毕竟自家儿媳妇难得开一次口,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冲儿子冲孙子,自家人,能帮还是要帮一把。

 

精舍内,道长稳稳地坐在八卦台上,李妃手捧两个盒子跪倒在地,小万历乖巧地跪在了母亲身旁,“裕王侧妃臣妾李氏,率世子朱翊钧叩见皇爷爷,敬祝皇爷爷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李妃先把盒子放在地上,恭敬地磕了个头,又顺势把盒子捡了起来,双手捧在胸前,小万历有样学样地也磕了个头,脆脆地喊了声,“皇爷爷万岁”。道长瞄了一眼李妃手中的盒子,不徐不疾地走到小万历身前,笑盈盈地地说道,“哎呦,来来来,宝贝儿”,亲昵地抱起了小万历,不咸不淡地点了李妃一句,“哎,母亲不管你呀,到皇爷爷这儿来”,祖孙两人缓缓走到八卦台边坐下,道长忙着含饴弄孙,享受着片刻地天伦之乐。李妃默默地站起身,把两个盒子捧到胸口,语气肃穆地禀道,“臣妾受裕王敬托,有贡物进献父皇”,道长宠爱地盯着怀里的小万历,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什么贡品啊,比朕的孙子还重要嘛”。

 

道长这话问的在理,哪怕那两本血经是真的,也绝对没有万历重要,这分明是在埋怨李妃捡了个芝麻丢掉了西瓜,毕竟孩子是无辜的,李妃闻言急忙再次跪倒,满脸惶恐地说道,“父皇恕罪,有一件贡物是儿臣妾绣给父皇的道袍,上面有太上道君的五千言真经”。道长常年到处吹嘘,说自己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如今知冷知热的儿媳妇,亲手给道长缝了件道袍,衣服本身并没有多贵重,难能可贵的是,那五千字的道德经,是儿媳妇一针一针,亲手绣上去的,光是这份孝心就足以感天动地了。见李妃没有一上来就提血经的事,道长面色稍缓,冲吕芳使了个眼色,吕公公不紧不慢地走到李妃面前,弯下腰双手故意按在了装血经的那个小盒子上,然后盯着李妃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妃回望了吕芳一眼,吕公公很自然地从下方抽走那个装道袍的大盒子,从容地走到旁边打开盒子,把道袍取了出来。

 

问诸位一个问题,小盒子装的是两本血经,大盒子装的是一件道袍,两个盒子尺寸差了那么多,换做是你去拿道袍,可能会选错盒子嘛,所以说在这场献血经的戏里,可不是只有李妃一个人在表演,吕芳那个看似多余的动作,其实就是在提醒李妃,血经的事道长已经知道了,后面的事情要怎么做,你自己掂量着办吧。李妃端着那个小盒子跪在原地,面色凝重、心事重重,吕芳双手提着一件绣满金字的黑色道袍,缓缓走到道长面前,道长饶有兴致地看了几眼道袍,笑着问李妃,“这都是你绣的”,李妃一板一眼地答道,“回父皇,字是裕王写的,儿臣妾的针线活”,心中则是飞快地盘算着,昨晚编的那个故事,到底还要不要讲给道长听。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